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2019011814.doc
《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201901181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2019011814.doc(5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编者说明】 本书作业手册中的文言文训练篇目共涉及 17 篇。请阅读下面的说明再答题。1.第一批训练篇目:2018 年考试说明所规定的、云南省卷近 5 年没有考查过的文言文 11 篇。2.第二批训练篇目:人教版等教材共有的、新课标推荐的其他篇目 6 篇,请在老师的指导下选用。 第一批应考必练 11 篇重点篇目 一、三峡(2016 曲靖卷考查)(一)2018昆明西山区一模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 分)三 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2、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1)略无阙处 阙: (2)沿溯阻绝 溯: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3.文中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2 分)4.本文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与朱元思书中的“急湍甚箭,猛浪若
3、奔”都是写水流之急,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写法不同,你能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吗?(4 分)2(二)2018滨州 阅读下面两文,回答问题。(15 分)甲 三峡全文乙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 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 ,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节选自水经注 江水)注释 成就:轮廓。信宿:两三日。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A.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B.不以疾也 疾:快C.迳黄牛山 迳:经过D.犹望见此物 犹:好像6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B.绝 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绝C.虽乘奔御风 虽途迳信宿D.故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色如人负刀牵牛。8.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 ;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 。这在写法上都属于 描写。(3 分) 9.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3二、爱莲说(5 年未考)(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 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
5、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 分)(1)可爱者甚蕃 蕃: (2)濯清涟而不妖 妖: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2 分)4.在众多的花中,你喜欢哪种花?说说你喜欢的原因。(3 分)(二)全品原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6 分)甲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6、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 李4与桃齐名,同作花中领袖,然而桃色可变,李色不可变也。“邦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邦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自有此花以来,未闻稍易其色,始终一操,涅而不淄,是诚吾家物也。至有稍变其色,冒为一宗,而此类不收,仍加一字以示别者,则郁李是也。李树较桃为耐久,逾三十年始老,枝虽枯而子仍不细,以得于天者独厚,又能甘淡守素,未尝以色媚人也。
7、若仙李之盘根,则又与灵椿比寿。我欲绳武而不能,以著述永年而已矣。(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1)可爱者甚蕃 蕃: (2)香远益清 益: (3)未闻稍易其色 易: (4)涅而不淄 淄: 6.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若仙李之盘根,则又与灵椿比寿。7.两文分别赞扬了哪两种植物的什么品质?(4 分)8.两文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请做简要分析。 (4 分)三、论语(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 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
8、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 分)(1)学而不思则罔 罔: (2)饭疏食 饭: 2.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学而时习之 B.学而不思则罔C.曲肱而枕之 D.切问而近思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4.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
9、括论语的特点。(3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5 分)甲 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乙 言志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 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 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 善,无施 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
10、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6注释 本文出自论语一书中公冶长篇,标题系编选者所加。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旁叫作侍。盍:何不。轻:据考证,此字为后人所加。憾:遗憾。伐:夸耀。施:显耀。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A.为人/谋而不忠乎B.学而不思/则罔C.于我/如浮云D.盍/各言尔志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 分)(1)盍各言尔志 尔: (2)愿车马衣轻裘 衣: (3)敝之而无憾 敝: (4)无施劳 劳: 7.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2 分)A.属予作文以记之B.愿闻子之志C.策之不以其道D.万
11、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8.翻译下列句子。(4 分)(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9.“言为心声”,乙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3 分)四、记承天寺夜游(2017 曲靖卷考查)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3 分)7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
12、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 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节选自宋史 苏轼传)注释 涂潦:泥淖雨水。畚锸:箕畚铁锹。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 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2)徙知徐州 徙: 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盖竹柏影也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C.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D.朝
13、晖夕阴,气象万千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4.从甲、乙两文中,你能感受到苏轼怎样的情感或是怎样的精神品质?请分别加以概述。(4 分)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17 昆明卷对比课外)(一)2018天津改编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 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14、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8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1)舜发于畎亩之中 畎亩: (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 (3)行拂乱其所为 拂: (4)而后喻 喻: 2.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2 分)A.百里奚举于市B.必先苦其心志C.空乏其身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B.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
15、密。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4.人们常说“多难兴邦”,请结合本文简析“多难”为什么能“兴邦”。(3 分)(二)2018深圳改编 阅读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15 分)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乙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 分)9(
16、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2)困于心,衡于虑 衡: (3)王数封我矣 数: (4)而子辞 辞: 6.翻译句子。(4 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7.甲文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3 分)8.乙文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甲文进行解释。(4 分)六、桃花源记(一)2018威海改编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 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
17、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0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18、(2 分)A.渔人甚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C.此中人语云卒中往往语D.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 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当时时代特征,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4 分)4.如何辩证地看待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4 分)(二)2018宣威备考加强卷改编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2 分)桃花源记全文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1)屋舍俨然 俨然: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 1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土地平旷,
19、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7.知人论世是读经典的一种方式,作为文中的线索人物,渔人的活动和表现贯穿始终,请结合文中的描写对他进行客观评价。(3 分)8.文章描写的桃花源千百年来成为人们向往的理想圣地,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说说它成为世外桃源的原因有哪些。(3分)七、小石潭记(2015 曲靖卷考查)(一)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13 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
20、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1)水尤清冽 清冽: (2)佁然不动 佁然: (3)悄怆幽邃 悄怆: 12(4)隶而从者 隶: 2.翻译下面的语句。(4 分)(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3.选文第一段从 、以整块石头为底、 、岸边树木茂盛秀丽四个方面描绘了小石潭的美。(用自己的话概括)
21、(2 分) 4.统观全文,小石潭和作者的境遇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3 分)(二)2018临沂改编 阅读下面两文,完成问题。 (15 分)甲 小石潭记全文乙 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有老树,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剌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躁关其老少耶?(节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
22、之记四)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 分)(1)心乐之 乐: (2)不可久居 居: (3)不里许 里: 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其长尺许者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B.乃记之而去1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C.投饼于左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D.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 分)(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然其跳达剌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8.下列六个句子分成四组,全部属于间接写水清澈的一组是 ( )(2 分)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写
23、影潭底,清慧可怜。下深丈许,了若径寸。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A. B. C. D.9.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 分)八、马说(一)2018昆明五华区适应性考试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1 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24、词。(2 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 (2)策之不以其道 策: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文中“安求其能千里也?”应该用什么语气读?为什么?(2 分)4.文中作者认为千里马只有靠伯乐的慧眼才能发现,这种观点你赞同吗,为什么?(3 分)(二)全品原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1 分)甲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2019 年中 语文 复习 第一 部分 古诗文 阅读 专题 训练 01 文言文 2019011814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