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编者说明】 本书作业手册中的文言文训练篇目共涉及 17 篇。请阅读下面的说明再答题。1.第一批训练篇目:2018 年考试说明所规定的、云南省卷近 5 年没有考查过的文言文 11 篇。2.第二批训练篇目:人教版等教材共有的、新课标推荐的其他篇目 6 篇,请在老师的指导下选用。 第一批应考必练 11 篇重点篇目 一、三峡(2016 曲靖卷考查)(一)2018昆明西山区一模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 分)三 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2、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1)略无阙处 阙: (2)沿溯阻绝 溯: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3.文中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2 分)4.本文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与朱元思书中的“急湍甚箭,猛浪若
3、奔”都是写水流之急,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写法不同,你能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吗?(4 分)2(二)2018滨州 阅读下面两文,回答问题。(15 分)甲 三峡全文乙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 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 ,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节选自水经注 江水)注释 成就:轮廓。信宿:两三日。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A.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B.不以疾也 疾:快C.迳黄牛山 迳:经过D.犹望见此物 犹:好像6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B.绝 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绝C.虽乘奔御风 虽途迳信宿D.故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色如人负刀牵牛。8.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 ;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 。这在写法上都属于 描写。(3 分) 9.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3二、爱莲说(5 年未考)(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 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
5、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 分)(1)可爱者甚蕃 蕃: (2)濯清涟而不妖 妖: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2 分)4.在众多的花中,你喜欢哪种花?说说你喜欢的原因。(3 分)(二)全品原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6 分)甲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6、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 李4与桃齐名,同作花中领袖,然而桃色可变,李色不可变也。“邦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邦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自有此花以来,未闻稍易其色,始终一操,涅而不淄,是诚吾家物也。至有稍变其色,冒为一宗,而此类不收,仍加一字以示别者,则郁李是也。李树较桃为耐久,逾三十年始老,枝虽枯而子仍不细,以得于天者独厚,又能甘淡守素,未尝以色媚人也。
7、若仙李之盘根,则又与灵椿比寿。我欲绳武而不能,以著述永年而已矣。(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1)可爱者甚蕃 蕃: (2)香远益清 益: (3)未闻稍易其色 易: (4)涅而不淄 淄: 6.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若仙李之盘根,则又与灵椿比寿。7.两文分别赞扬了哪两种植物的什么品质?(4 分)8.两文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请做简要分析。 (4 分)三、论语(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 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
8、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 分)(1)学而不思则罔 罔: (2)饭疏食 饭: 2.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学而时习之 B.学而不思则罔C.曲肱而枕之 D.切问而近思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4.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
9、括论语的特点。(3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5 分)甲 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乙 言志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 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 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 善,无施 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
10、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6注释 本文出自论语一书中公冶长篇,标题系编选者所加。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旁叫作侍。盍:何不。轻:据考证,此字为后人所加。憾:遗憾。伐:夸耀。施:显耀。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A.为人/谋而不忠乎B.学而不思/则罔C.于我/如浮云D.盍/各言尔志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 分)(1)盍各言尔志 尔: (2)愿车马衣轻裘 衣: (3)敝之而无憾 敝: (4)无施劳 劳: 7.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2 分)A.属予作文以记之B.愿闻子之志C.策之不以其道D.万
11、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8.翻译下列句子。(4 分)(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9.“言为心声”,乙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3 分)四、记承天寺夜游(2017 曲靖卷考查)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3 分)7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
12、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 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节选自宋史 苏轼传)注释 涂潦:泥淖雨水。畚锸:箕畚铁锹。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 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2)徙知徐州 徙: 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盖竹柏影也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C.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D.朝
13、晖夕阴,气象万千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4.从甲、乙两文中,你能感受到苏轼怎样的情感或是怎样的精神品质?请分别加以概述。(4 分)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17 昆明卷对比课外)(一)2018天津改编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 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14、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8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1)舜发于畎亩之中 畎亩: (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 (3)行拂乱其所为 拂: (4)而后喻 喻: 2.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2 分)A.百里奚举于市B.必先苦其心志C.空乏其身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B.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
15、密。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4.人们常说“多难兴邦”,请结合本文简析“多难”为什么能“兴邦”。(3 分)(二)2018深圳改编 阅读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15 分)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乙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 分)9(
16、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2)困于心,衡于虑 衡: (3)王数封我矣 数: (4)而子辞 辞: 6.翻译句子。(4 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7.甲文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3 分)8.乙文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甲文进行解释。(4 分)六、桃花源记(一)2018威海改编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 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
17、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0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18、(2 分)A.渔人甚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C.此中人语云卒中往往语D.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 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当时时代特征,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4 分)4.如何辩证地看待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4 分)(二)2018宣威备考加强卷改编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2 分)桃花源记全文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1)屋舍俨然 俨然: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 1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土地平旷,
19、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7.知人论世是读经典的一种方式,作为文中的线索人物,渔人的活动和表现贯穿始终,请结合文中的描写对他进行客观评价。(3 分)8.文章描写的桃花源千百年来成为人们向往的理想圣地,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说说它成为世外桃源的原因有哪些。(3分)七、小石潭记(2015 曲靖卷考查)(一)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13 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
20、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1)水尤清冽 清冽: (2)佁然不动 佁然: (3)悄怆幽邃 悄怆: 12(4)隶而从者 隶: 2.翻译下面的语句。(4 分)(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3.选文第一段从 、以整块石头为底、 、岸边树木茂盛秀丽四个方面描绘了小石潭的美。(用自己的话概括)
21、(2 分) 4.统观全文,小石潭和作者的境遇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3 分)(二)2018临沂改编 阅读下面两文,完成问题。 (15 分)甲 小石潭记全文乙 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有老树,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剌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躁关其老少耶?(节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
22、之记四)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 分)(1)心乐之 乐: (2)不可久居 居: (3)不里许 里: 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其长尺许者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B.乃记之而去1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C.投饼于左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D.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 分)(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然其跳达剌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8.下列六个句子分成四组,全部属于间接写水清澈的一组是 ( )(2 分)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写
23、影潭底,清慧可怜。下深丈许,了若径寸。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A. B. C. D.9.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 分)八、马说(一)2018昆明五华区适应性考试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1 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24、词。(2 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 (2)策之不以其道 策: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文中“安求其能千里也?”应该用什么语气读?为什么?(2 分)4.文中作者认为千里马只有靠伯乐的慧眼才能发现,这种观点你赞同吗,为什么?(3 分)(二)全品原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1 分)甲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
25、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 知士15今有千里之马于此,非得良工,犹若弗取。良工之与马也,相得则然后成,譬之若枹与鼓。夫士亦有千里,高节死义,此士之千里也。能使士待千里者,其惟贤者也。(选自吕氏春秋)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例句:安求其能千里也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虽有千里之能C.醉能同其乐 D.曾益其所不能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2)今有
26、千里之马于此,非得良工,犹若弗取。7.甲文中“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刻画出统治者怎样的形象?(2 分)8.比较甲、乙两文的内容,它们有什么共同的人才观?(3 分)九、醉翁亭记(2015 昆明卷对比课外) (一)2018重庆 A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5 分)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
27、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16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
28、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注释 “琅琊也”,鄂教版写作“琅邪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1)名之者谁 名: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 (3)觥筹交错 觥: (4)树林阴翳 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 分)A.第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采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山间变幻多姿的早晚景物, 两幅画面对比鲜明。B.第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首段太守“饮少辄醉”,也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C
29、.本文除第段外,每段开头都用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D.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展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美好场景。4.课文中的“环滁皆山也”,在作者初稿中表述为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请联系课文第段,分析作者这样修改的原因。(4 分)链接材料17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二)2018十堰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 分)醉翁亭记全文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而乐亦无穷也 B.若夫淫雨霏霏 日出而林霏开C
30、.名之者谁 不能名其一处也D.临溪而渔 而不知人之乐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 分)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文章第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B.文章第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穷乐趣。C.文章通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D.全文连用二十一个“而”,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8.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
31、?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3 分)十、送东阳马生序( 2016 昆明卷对比课外) (一)2018广东改编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 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
32、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18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 分)(1)走送之 走: (2)礼愈至 至: (3)腰白玉之环 腰: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
33、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C.“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D.作者将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突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4.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 (3 分)(二)2018安顺改编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 分)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1)媵人持汤沃灌 汤: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34、 敝: (4)略无慕艳意 略无: 6.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19(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7.从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3 分)8.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4 分)(三)2018昆明市初三联考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13 分)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 分)(1)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 (2)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11.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记叙了作者求师的艰难?这
36、样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有何目的?(4 分)201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 分)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生活,是为了突出对自己寒酸生活的遗憾。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四)全品原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5 分)甲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
37、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 罗伦传罗伦,字彝正,吉安永
38、丰人。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居父母丧,逾大祥,始食盐酪。成化二年,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名震都下。擢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节选自明史)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A.色愈恭,礼愈至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B.久而乃和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C.主人日再食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21D.或遇其叱咄或王命急宣(三峡)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2)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15.两个语段都对主人公的家境做了介绍,这样写
39、有什么作用?(4 分)16.甲文中的宋濂和乙文中的罗伦最终都成就斐然,这与他们的学习态度是分不开的,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4 分)十一、曹刿论战(一)2018新疆、绥化综合改编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 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40、)(1)乃入见 乃: (2)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遍: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加: (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 分)(1)公将战,曹刿请见。22(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3 分)(二)2018玉溪二模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 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41、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 分)(1)又何间焉 间:
42、(2)小大之狱 狱: 6.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37.本文表现了曹刿哪三个思想观点?(3 分)8.文中写鲁国获胜,给人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 分)(三)2018安徽改编 阅读下面两文,完成问题。 (13 分)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4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乙 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 ,智虽弗及,必将至焉。”(节选自国语)注释 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 分)(1)必以信 信: (2)必以情断之 之: (3)智虽弗及 及: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是则可矣。11.甲乙两段文字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 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 。 (2 分) 12.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4 分)24(
44、四)2018聊城 阅读下面两文,回答问题。 (12 分)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 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 之拔 逼阳 ,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
45、遽 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注释 荀罃(yng):春秋时晋国大将。拔:攻克,攻取。逼阳:姓,古夷族一支。遽:迅速。13.解释加点的词语。(4 分)(1)公将驰之 驰: (2)彼竭我盈 盈: (3)皆初气过锐 皆: (4)渐就衰竭之故 故: 14.翻译句子。(4 分)(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此善于用气者也。15.对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B.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军事上无知的昏君。C.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
46、作者对“气”的思考。D.甲文用对话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证明观点。16.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同?(2 分)25 第二批教师指导选用部分 6 篇 一、河中石兽(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 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47、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阅: (2)棹数小舟,曳铁钯 棹: (3)湮于沙上 湮: (4)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颠: 2.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4 分)4.请简要概括这
48、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3 分)26(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4 分)甲 河中石兽全文乙 陈述古密直 知建州浦城县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为 盗者。述古乃绐 之曰:“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使人迎置后阁祠之,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祭讫 ,以帷围之,乃阴 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验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无墨,讯之,遂承为盗。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选自梦溪笔谈)注释 陈述古密直:陈述古,人名,宋庆历年间进士,字密直。莫知的为:不知道哪个是真的。绐(di):哄,欺骗,文中是“用假话诱骗”的意思。讫:完毕。阴:暗地里。5.用“/”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 分)某 庙 有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