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6 ,大小:838.17KB ,
资源ID:104728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047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GB T 18986-2003 轻型客车结构安全要求.pdf)为本站会员(王申宇)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GB T 18986-2003 轻型客车结构安全要求.pdf

1、ICS 43.020T 09霭 E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8986-2003轻型客车结构安全要求The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light bus construction2003-03-06发布2003-09-01实施+ 1-1* k矗赢熟 MM*w-4XA!If 000A .M发“GB 18986-2003前 勺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本标准非等效采用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52号法规(ECE R52)关于小型公用车辆结构的统一规定1995年版的技术内容。本标准对ECE R52中与客车的结构安全关系不是很大的内容或目前不宜作为我国强制性标准来执行的内容未予

2、采纳,如:急救箱、座椅尺寸、座垫、残疾人座椅、安全开关、自动控制乘客门;对国内已有相关标准规定或可以列人相关标准中的内容未予采纳,如:燃油箱的耐腐蚀、耐压要求、动力乘客门防夹的具体要求和试验方法、倒车灯、外部灯光信号等;对与人体尺寸、重量密切相关的内容,综合考虑了我国人体特点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参考了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FMVSS)第217号标准客车车窗的固定与放松的规定予以调整。本标准实施的过渡期要求:a) 4.5.4.1关于乘客门第一级踏步板距地面最大高度的规定,对车长不大于6 m的已定型生产的客车不强制执行;对车长不大于6m的新定型客车,自标准实施之日起24个月后执行。b) 4.5.

3、4.1关于乘客门踏步板的最小深度和4. 5. 5. 3关于乘客座椅前最小净空间的要求,对已定型生产的客车不强制执行;对新定型客车,自标准实施之日起24个月后执行。c) 4. 5. 5. 1. 1关于同向座椅的最小座间距,自标准实施之日起6个月后执行。d) 4. 5. 2. 2和4.5.3.3关于折叠座椅的要求,自标准实施之日起36个月后执行。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C114)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总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江苏牡丹汽车集团有限公

4、司、河北拓达车门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鹰、张炳荣、王东萍、郭志才、王刚、陈景贤、柳群、郑喜来、王云耀。 GB 18986-2003轻型客车结构安全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轻型客车结构的安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M:类和M。类中的A级和B级单层客车(不含卧铺客车)。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4780-2000汽车车身术语GB 8410-1994

5、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T 12428客车装载质量计算方法GB 14166-1993汽车安全带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GB/T 4780-2000中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滑移门sliding door仅能沿直线(或接近直线)轨道移动而启闭的车门。3.2驾驶员操纵的乘客门driver operated service door在正常情况下由驾驶员启闭的乘客门。3.3双窗double window能被一虚拟的垂线(或垂面)划分两半,每一半的尺寸和通过性均符合普通安全窗要求的安全窗。4技术要求4. 1轴荷分配和装载条件4.1.1轴荷分配4.1.1.1水平地面上静

6、止的车辆,其前轴载荷占总质量的百分比应不小于表1的规定。表1前轴载荷占总质盘的最小百分比匡凳到二AtA2025%三三B Mt25%25%目4.1.1.2各轴轴载质量不应超过其最大允许轴荷。4.1.2装载条件客车装载质量及乘客数按GB/T 12428的规定。4.2上部结构强度GB 18986-2003对于B级客车,应通过计算或其他适当的方法表明,车辆结构足以承受施加在车顶上、其值相当于该车最大设计总质量的均布静载荷。4.3防火措施4.3.1发动机舱4.3.1.1发动机舱内不应使用易燃的隔音、隔热材料,或易浸吸燃料、润滑油而又无防渗透表皮的材料。4.3. 1.2应采取预防措施(如合理布置发动机舱、

7、设置泄油孔等),以尽可能避免燃料或润滑油积聚在发动机舱内。4.3.2供油系统4.3.2. 1车厢内不应安装供油装置。4.3.2.2供油系统的供油管路和其他部件应布置在车辆上能得到充分保护的位置。4.3.2.3车身结构或动力总成的扭转、弯曲和振动不应使供油管路处于非正常受力状态。4.3.2.4在车辆的正常使用条件下,供油系统的管路及部件之间的接头均应保证不发生渗漏。4.3.2.5供油系统的任何部位一旦发生泄漏,燃油应能顺利地流向地面,不允许流到排气系统。4.3.3燃油箱4.3.3. 1燃油箱应固定牢靠,其安装位置应使其在车辆遭到前、后碰撞的事故中受到车身结构的保护。燃油箱的任何部位距车辆前端应不

8、小于600 mm,距车辆后端应不小于300 mm。油箱附近不得有突出部件、尖棱等。4.3.3.2燃油箱的任何部位均不应凸出于车身总宽。4.3.3.3加油口应从车外使用,且不应位于车门下及乘客区或驾驶区,也不应设在加油时燃油可能滴溅到发动机或排气系统的位置。4.3.3.4如果加油口位于车辆侧面,当加油口盖关闭时,不应凸出于邻近的车身表面。4.3.3.5加油口盖不能意外开启。4.3.4电器与导线4.3.4. 1导线应绝缘良好,固定牢靠,防止遭受机械损伤或腐蚀,并不允许超负荷使用。导线与电气设备应能耐受其环境温度和湿度,尤其能耐受发动机舱内的温度、油和蒸气。4.3.4.2除起动机、点火线圈(强制点火

9、)、火花塞、发动机熄火装置、充电线路和蓄电池地线外,每个电气设备供电电路应包括熔断丝和电路断电器。但对向低耗电设备供电的电路可设置公用熔断丝或公用断电器,其提供的额定电流不超过16 Ao4.3.5蓄电池4.3.5. 1蓄电池应安装牢靠并易于更换和维修。4.3.5.2蓄电池舱应与车厢隔开,并通风良好。4.3.6灭火器4.3.6. 1应在驾驶员座椅附近提供一处不小于600 mm X 200 mm X 200 mm的空间,用来安装一个灭火器。或者提供两处不小于400 mm X 100 mm X 100 mm的空间,用来安装两个灭火器,其中一个靠近驾驶员座椅。4.3.6.2灭火器应方便取用并妥善保护,

10、以免丢失或毁坏。应在其存放处清晰标注。4.3.7材料4.3.7. 1在距排气管100 mm的范围内不允许有易燃材料,除非该材料被有效地防护。4.3.7.2车厢内壁、内顶、内外装饰件应采用阻燃材料,其阻燃性应符合GB 8410-1994的规定。4.4出口4.4. 1出口数盘4.4.1.1梅辆车至少有两个车门,其中至少有一个乘客门。 GB 18986-20034.4.1.2安全出口的最少数量见表2a表2安全出口的最少数f卜一,1616二二行宁34月4.4. 1.3动力控制乘客门一般不视为安全门,只有当必要时启动4.4.5. 1所规定的控制器,该门可用手从车内外打开时,才能视为安全门。4.4. 1.

11、4与车厢不相通的驾驶区应有两个出口,但不应位于车身的同一侧。4.4. 1.5双通道门应视为两个门,双窗应视为两个安全窗。4.4.2出口位置4.4.2. 1乘客门应设置在车辆右侧或后围。4.4.2.2车辆的左侧、右侧至少各有一个出口。4.4.2.3乘客区的前半部和后半部应至少各设一个出口。4.4.2.4客车的前围和后围应至少有一个出口,否则应在车顶设置一个安全顶窗。4.4.2.5如果驾驶员座位及其旁边的乘客座位所在的空间与主乘客区之间没有合适的过道,则应按下列要求:a)主乘客区的出口数量应符合4.4. 1的规定,其位置应符合4. 4. 2. 1-4. 4. 2. 3的规定。b)如果驾驶员座椅、转

12、向盘、发动机罩、变速器操纵手柄和驻车制动手柄等不造成太大障碍,驾驶员门应视为驾驶员旁边乘客的安全门。乘客门应设在驾驶员门对面的车身一侧,并可作为驾驶员的安全门。c) b)所规定的车门可不满足4.4.3,4.5. 1,4.5.2,4.5.4和4.8. 1的要求。4.4.3最小尺寸各种出口的最小尺寸见表30表3各种出口的最小尺寸二川GB 18986-20034.4.4乘客门技术要求4.4.4. 1乘客门应锁止可靠,在客车行驶时不允许自行开启。4.4.4.2车辆静止时,乘客门应便于从车内外开启。如果车门始终能从车内开启,则允许从车外锁住车门。4.4.4.3车外开门装置距水平地面高度(空载时)应不大于

13、1 800 mm o4.4.4.4铰接式车门应保证当车辆向前移动时,打开的车门碰到固定物体应趋于关闭。4.4.4.5当车门关闭时,车门内侧的任何装置均不应遮盖车内踏步板。4.4.4.6驾驶员在座位上应能清楚地观察到非自动控制乘客门的门内和门外附近的情况,否则应设置光学设备或其他装置来扩大视野。4.4.5动力控制乘客门附加技术要求4.4.5. 1在紧急情况下,当客车静止时,每扇动力控制乘客门无论动力传送是否起作用,都应能通过应急控制器从车内或车外上二。控制器应满足如下要求:a)优先于其他开启乘客门的控制器并便于操作;b)车内应急控制器应布置在距车门300 mm内且不易被误操作处;c)应急控制器可

14、以由易于打开或击碎的装置来保护。操纵应急控制器或是打开(击碎)保护装置时应使驾驶员能够看到或听到。4.4.5.2每扇动力控制乘客门在未完全关闭时,应由一个直观的信号装置告知驾驶员。每个信号装置可以用于一个或数个乘客门。4.4.5.3动力控制乘客门启闭时,其结构和控制系统应做到乘客不会被门伤害或夹住。4.4.6安全门技术要求4.4.6. 1安全门应易于从车内外开启,如果始终能用正常开启装置从车内开门,则允许从车外锁门。4.4.6.2安全门外手柄距地面高度(空载时)不大于1 800 mm,4.4.6.3车辆侧面的铰接式安全门应在前端铰接,且向外开启。4.4.6.4驾驶员在座位上不易看到的安全门应设

15、置信号装置,用以在安全门未安全关闭时警告驾驶员。该装置应由门的锁止装置(而非门本身)的运动来启动。4.4.7安全窗技术要求4.4.7. 1铰接式安全窗应向车外开启或弹射出去。4.4.7.2安全窗应能够方便地从车内外迅速开启,或采用易击碎的安全玻璃(该规定排除了使用夹层玻璃或塑料材料的可能性)。4.4.7.3安全窗的底边距下方地板平面的高度应不大于1 000 mm,不小于650 mm(对铰接式安全窗)或500 mm(对易击碎玻璃的安全窗)。若铰接式安全窗洞口距地板650 mm高度处有防护装置以防乘客坠落车外,则允许其底边距地板最小高度为500 mm,但防护装置上方的洞口面积应不小于4. 4. 3

16、的规定。4.4.7.4驾驶员在座位上不易看到的铰接式安全窗应设置信号装置,用以在安全窗未完全关闭时警告驾驶员。该装置应由安全窗的锁止装置(而非窗本身)的运动来启动。4.4.8安全顶窗技术要求4.4.8. 1安全顶窗开启时应保证进出车辆过道的畅通。弹射式安全顶窗应能防止误操作。4.4.8.2安全顶窗应易于从车内或车外开启或移去,如果始终能用常规的开启或移去装置从车内打开,则为车辆安全起见,允许在无人看管时锁上安全顶窗。4.4.9伸缩式踏步板4.4.9. 1动力操纵的伸缩式踏步板,其动作应与相应的乘客门或安全门同步。4.4.9.2车门关闭时,伸缩式踏步板不应超出车身侧围垂直投影以外10 MM。车门

17、开启且踏步板处于伸展位置时,其表面面积应符合4. 5. 4.4中的规定。 GB 18986-20034.4.9.3踏步板未完全收缩时,应有信号装置警告驾驶员。4.4.9.4对于不在驾驶员直接视野内的车门,当乘客站在动力操纵的伸缩式踏步板上时,相应的车门应不能关闭,可用15 kg物体放在踏步板上检验。4.4.9.5车辆行驶过程中,踏步板应不能伸展。如果动力踏步板的操纵装置失效,踏步板应收回并保持在收缩位置。即使踏步板发生故障或损坏,也不应妨碍其相应车门的启闭。4.4.9.6踏步板的运动不应对乘客和候车者造成任何伤害。4.4.9.7踏步板的外角采用半径不小于5 mm的圆角过渡,其上下边缘采用半径不

18、小于2. 5 mm的圆角过渡。4.4.9.8当车门开启时,伸缩式踏步板应安全地保持在开启位置。此时在单通道门踏步板中心放置质量为136 kg的物体或在双通道门踏步板中心放置质量为272 kg的物体时,踏步板上任何一点的变形不应超过10 mm.4.4. 10标志乘客门和所有安全出口的应急控制器均以典型的符号或清晰的文字予以标识并注明其操作方法。4.5车内布置4.5. 1至乘客门的引道4.5.1.1从乘客门至向内300 mm(水平方向)处的引道,应允许铅垂平板1或铅垂平板2(见图1及表4)自由通过。铅垂平板正面的移动方向与乘客出人方向一致。单位为毫米100i00000400铅垂平板1铅垂平板2注:

19、铅垂平板1为双联板,其下板应位于上板的垂直投影内,并允许上板与下板在同一方向的相对位移。图1铅垂平板GB 18986-2003表4铅垂平板1的A值单位为毫米A级客车950“级客车650!4.5.1.2从乘客门内300 mm处至最上一级踏步板边缘的引道,应允许铅垂平板3自由通过。该平板形状和尺寸与4.5.3.1规定的通道测量装置(参见图5及表5)的中心截面相同,厚度为20 mm.4.5. 1.3铅垂平板测量时,不允许进入未压陷座垫前方300 mm及座垫上方的区域(见图1)04.5. 1.4如装有可折叠座椅,应在其打开位置时测量。4.5. 1.5对于能够自动折叠的乘务员座椅,在使用位置时允许阻碍乘

20、客门引道。但不使用时,该座椅应能自动折叠并满足4.5.1.1和4.5.1.2的要求。4.5. 1.6对于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 5 t和座位数不大于12座的B级客车,如果每个座椅均有可抵达至少2个车门的无阻碍通路,则不必满足4. 5. 1. 1-4. 5. 1. 4,4. 5. 2. 1,4. 5. 3. 1,4. 5. 5. 3的要求。4.5. 1.7在4.5. 1.6中所述的无阻碍通路应满足如下要求:a)平行于客车的纵轴线测量,任意位置的通路宽度不小于220 mm,在地板或踏步板上方500 mm高度以上的任意位置的通路宽度不小于550 mm,见图2;单位为毫米二图2至车门的无阻碍通路(纵

21、轴方向)b)垂直于客车的纵轴线测量,任意位置的通路宽度不小于300 mm,在地板或踏步板上方1 200 mm与顶棚下方300 rnm之间的高度范围内,任意位置的通路宽度不小于550 mm,见图304.5.2至安全门的引道4.5.2. 1通道与安全门之间的引道应允许安全门引道测量装置(见图4)通过。4.5.2.2如沿引道安装折叠座椅,则在其打开时测量。4.5.2.3如果驾驶员门作为主乘客区的安全门,则应满足安全门的门洞尺寸并符合4.5.2.1或4. 4. 2. 5b)的要求,并且在驾驶员座位与主乘客区之间不受阻碍。4.5.2.4如果在驾驶员门对面有一个车门,且驾驶员旁最多有一个乘客座位,该门也适

22、用于4. 5. 2.3的规定。4.5.2.5对于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 5 t和座位数不大于12座的B级客车,至安全门的通路按4.5.1.6的规定。 GB 18986-2003单位为毫米一图3至车门的无阻碍通路(横轴方向)单位为毫米功550价550井甘;。400-)30*一二二!食Ii:。1巨叶一 一一廿廿一一下 ;。!三r、三尽一二一墓一斗一二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价300功300注:下圆柱应位于上圆柱的垂直投影之内并允许上、下圆柱之间的相对位移。图4安全门引道测f装置4.5.3通道4.5.3. 1通道应允许图5和表5所示的测量装置通过。GB 18986-2003单位为毫米图5通道测,装置表5

23、通道测盘装置尺寸单位为毫米一下州4.5.3.2通道中允许设置台阶,其宽度应不小于台阶顶部的通道宽度。4.5.3.3通道中如设置供乘客使用的折叠座椅,则在其打开时满足通道宽度的要求。4.5.3.4对于适用于4.5.1.6并满足其所规定的通路尺寸的B级客车,则不需要通道。4.5.3.5通道的坡度不应超过表6的规定。 GB 18986-2003表6通道允许的最大坡度一4;4: Amarril JAI1kAJAPt一A MtBoa一二B j12. 54.5.4踏步板4.5.4.1踏步板的最大高度、最小高度和最小深度见图6和表70单位为毫米二兰图6踏步板尺寸表7踏步板的最大商度、最小高度和最小深度单位为

24、毫米二一4.5.4.2第一级踏步板高度应在整车装备质量时测量,此时轮胎的配备和气压应按制造厂的规定。4.5.4.3对多于一级的连续踏步板,允许每一级踏步板深人到上一级踏步板的垂直投影区域不大于100 mm的深度,并且投影区域以外的自由表面的深度不小于200 mm,见图6和表704.5.4.4每级踏步板的面积应不小于8 X 100 mm,在任何方向上的坡度应不大于5%.4.5.5乘客座椅的空间GB 18986-20034.5.5. 1座间距(见图7)单位为毫米俘万一一图7最小座间距4.5.5. 1. 1同向座椅,在座垫上表面最高点所处平面与地板上方620 mm高度范围内水平测量,座椅靠背的前面与

25、前排座椅靠背后面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650 mm.4.5.5. 1.2相向布置的横排座椅,通过座垫最高点所处平面测量,两相对座椅靠背的前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1 200 mm.4.5.5. 1.3所有数据均在通过(单人)座椅中心线的垂直平面内测量,且座垫和靠背都未被压陷。4.5.5. 1. 4前排座椅及B级客车的座椅前无护栏或其他遮挡物时,应安装座椅安全带,并符合GB 14166-1993的规定。4.5.5.2垂直净空间4.5.5.2. 1每个座位均应有一垂直净空间,它是从未压陷座垫的最高点所处平面向上不小于900 mm,以及从就座乘客搁脚的地板处向上不小于1 350 mm,对于轮罩处及适

26、用于4. 5.1. 6的B级客车,可减小为1 200 mm;凸人位置不超过座位垂直中心面的轮罩处,该值从地板上表面起测量。4.5.5.2.2这个净空间应包括下述的全部水平区域:a)以座位中心垂直平面为对称的宽400 mm、长为L(见图8)的矩形区域,它是座位中心截面的垂直平面;b)就座乘客搁脚的区域,宽400 mm,深300 mm(参见图11)04.5.5.2.3该净空间不包括紧靠车壁上部的150 mm高、100 mm宽的矩形区(见图9).4.5.5.2.4在4. 5. 5. 2. 2b)所述的区域上方的延伸空间应允许下列凸人:a)其他座椅靠背的凸入;1)在该空间上方邻近车身侧围处的倒置二角形

27、区域(见图9)内允许构件凸人;c)在该空间下部邻近车身侧围处,横截面积不超过2 X 10 mm2,最大宽度100 mm的区域(见图9),允许管道凸人;d)在该空间下部邻近车身侧围处,允许轮罩的凸人,但必须满足4.5.5.2.1的要求;e)对于前排座位,仅在距地板高度大于650 mm处允许仪表板凸人不大于100 mm.4.5.5.2.5对于后排的两个边座,位于4.5.5.2.2a)所述区域上方空间的靠近车身侧围的后边缘可由半径为150 mm的扇形柱体来代替(见图10) 04.5.5.2.6对于前排座椅,4. 5. 5. 2. 2b所述区域的延伸空间的前上边缘,可由平行于该边缘的平面代替,此平面通

28、过该空间的后上边缘并与水平面成45“角。(参见图11的点划线部分)4.5.5.3就座乘客的空间每个乘客座椅前面的最小净空间见图110 GB 18986-2003单位为毫米L一图8座椅上方区域的纵深长度单位为毫米I100:1占车厢内壁:、0未凹陷座垫上表面一牛二三厂 ,0一一“书一一图9允许构件、管道凸入的部位GB 18986-2003单位为毫米巨I11150 I K150图10后排边座净空间的允许缩小量单位为毫米育图11座椅前面最小净空间4.6车内照明车内照明应覆盖如下区域:a)乘客区;b)每一级踏步板;c)通往各出日的引道;d)各出口的内部标志及内部控制器;e)所有存在障碍物之处。 GB 1

29、8986-20034.7扶手4.7.1一般要求扶手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便于抓握,并无伤害乘客的危险。4. 7. 2 A级客车的扶手4.7.2. 1将图12所示的测量装置放在GB/T 12428所允许的乘客站立的位置,该装置可绕垂直轴自由转动,摇臂旋转时至少应触及两个扶手。如扶手为带式吊环,则测试时允许视为由乘客将其保持在某合适位置。单位为毫米160二图12模拟站立乘客的测盘装置4.7.2.2在4. 7. 2. 1中所要求的两个扶手距地板高度应不小于800 mm,不大于1 900 mm,且二者中至少有一个距地板高度应不大于1 500 mmo4.7.2.3在与客车侧围或后围之间无座椅相隔的乘客站立处

30、,应设置平行于侧围或后围的水平扶手,其高度在地板上方800 mm至1 500 mm,4.7.3乘客门扶手4.7.3. 1乘客门引道应安装扶手。如乘客门为滑移门,可不满足此要求;对于双通道门,可安装中央支柱或扶手。4.7.3.2乘客门的扶手应为相邻地面上或每级踏步板上的站立乘客提供抓握点,这些抓握点应处于地面或每级踏步板上表面的垂直上方800 mm至1 100 mm之间;在水平方向上:a)为方便站在地面上的乘客,从第一级踏步板的外边缘向内不超过400 mm;GB 18986-2003b)为方便站在每级踏步板上的乘客,抓握点的位置向外不应超过该级踏步板的外缘,向内不超过其内缘400 mm,4.8其他4.8.1踏步板区域的防护装置在就座乘客可能会由于紧急刹车而摔向踏步板区域,应设置防护装置或安全带。防护装置的最小高度为从乘客搁脚的地板向上800 mm,并应从侧围向车内延伸至超出该座椅的纵向中心线至少100 mm,或者延伸至最里面一级踏步板的竖板。4.8.2行李架如果设有车内行李架,应采取防护措施,以避免紧急刹车时物体从行李架上坠落伤害驾驶员及乘员。4.8.3活板门车辆地板上的活板门应安装紧固,需借助工具或钥匙方能移动或开启。通路处的提升或关闭装置凸出于地板平面以上不得超过8 mm,凸出的边缘应圆角过渡。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