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04 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一、单项选择题1 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 ,这一规定A破坏了近代中国司法上权B造成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C便利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D导致了洋货倾销中国内地2洪仁玕资政新篇建议:“兴各省新闻官。其官有职无权,性品诚实不阿者。官职不受众官节制,亦不节制众官,即赏罚亦不准众官褒贬。专收十八省及万方新闻篇有招牌图记者,以资圣鉴,则奸者股栗存诚,忠者清心可表,于是一念之善,一念之恶,难逃人心公议矣。 ”这反映了资政新篇A首倡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确保民众参政议政的自由C强调对官员加强舆论
2、监督D引进分权制衡的民主思想3下图漫画题为盟军终于征服了这条龙 。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A迫使清政府割让大片领土B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C激发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D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4 微历史:18401949 历史现场中叙述了这样的场景:“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2部被杀。 ”这主要反映了义和团A滥杀无辜百姓 B盲目排斥洋货C极端排外情结 D维护传统社会5下表是 1911 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各报在第一时间以头条新闻形式发表的消息和评论。对这一历史现象,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报刊 报道标题 报道内容摘录申报 武昌失
3、守鄂省城内新军全行叛变,前日调防督署之马步工兵各一队,于轰攻督署时倒戈而起,与署内防兵力战,旋将防兵击逃,署亦焚毁。民立报长江上游之血水革命党者,万恶政府下之产儿,故有倒行逆施之政府,欲求天下不乱而不得。何也?制造革命党也。大公报武昌革党起事之警电粤乱甫平,川乱旋起;川乱未已,鄂乱又生。乱机之伏,几如遍地火星,随处可以触发。盛京时报武昌叛乱志详19 日傍晚,革命党约 300 人潜伏武昌,突袭督署,并随处纵火,督署及藩司署均被烬。A各家报刊虽争相报道,但都从不同侧面谴责武昌起义B 盛京时报立场反动,不可能真实报道武昌起义事实C各报观点、态度彼此相异,对武昌起义的反应各不相同D各家报刊报道不尽相同
4、,反映民国初期文化环境宽松6下图为沈泊尘于 1919 年创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A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形成3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上被推翻C工人阶级力量初步得到体现D人民群众成功捍卫领土主权7下面漫画名称为救火器的误用 ,用来表达对下列哪一事件的看法最为恰当A晚清政府镇压“武昌起义” B北洋军阀政府镇压“五四运动”C武汉国民政府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D晚清政府镇压“广州起义”8 地球的红飘带是部用连环画形式反映红军长征全过程的杰作。与下图会议场景相关的是A是红军从失败到胜利的转折点B标志着红军战略转移完成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9下图是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的关于抗日战争时
5、期狼牙山五壮士的油画作品,据此可知该作品4A以详实的史料和数据分析为基础B革命艺术价值高于历史研究价值C真实地再现了五壮士抗日的场景D是研究抗日战争历史的必要史料10下图为某同学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的一部图书的部分目录,这部书是A 台儿庄战役史 B 华北百团大战纪实C 枣宜会战 D 淮海战役的运筹谋划11有学者指出,抗战时期华北日军进攻除根据其战略方针外,一般是在春冬两季和夏初秋尾的时候,此时的华北河水消落,干涸结冰,植物未长茂,与此相反,夏秋两季是八路军作战的活跃期。材料反映A八路军没有与日军正面作战的能力B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抗战路线C日军的时机选择便于发挥武器优势D实力悬殊决定双方战术选择512
6、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写这首诗的背景是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B平津战役取得胜利C国民党统治被推翻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这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的东西,就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材料二 中
7、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缺少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1)根据材料一、二,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2)根据下列表格的提示,写出其中字母所指。大事件 主要领导人 革命的性质 主要历史意义A 洪秀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者辛亥革命 孙中山 B C南昌起义 周恩来、贺龙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 D(3)作为一名马克
8、思主义者,毛泽东是怎样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上胜利的道路的?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遭到日本侵略军的全面进攻。为躲避战火,并执行国民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战略方针,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6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区。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步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 。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 20 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 100 万户、500 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所谓“开拓者”迁
9、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安介生、葛剑雄20 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 (有删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特点,简要分析其影响。1 【答案】C【解析】英国对中国输出的商品,只要交纳完中国和英国商定的关税以后,就可以在中国进行销售,有利于英国对华进行商品输出,故 C 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贸易,和司法主权无关,排除 A;材料不能直接反映造成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排除 B;材料反映的是英国货物在中国销售的条件,直接作用是有利于列强对华进行商品倾销, 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当时列强的侵略势力并没有完全深入中国内地,D 错误。2 【答案】C3 【答案】B【解析】由漫画主题盟
10、军终于征服了这条龙可以联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工具,故 B 项正确。A 项不符合漫画的主题;借口镇7压义和团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C 错误;D 是甲午战争的影响。4 【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及材料“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有一根火柴”便被杀害,反映了义和团的“极端排外情结” ,所以应选 C;A、D 与材料无关;盲目排斥洋货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排除 B。5 【答案】C【解析】从表中可以知道不是所有报刊,都从不同侧面谴责武昌起义,故 A 错误。 盛京时报虽立场反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报道武昌起义的部分事实,故 B 错误。从表中可见
11、各报观点、态度彼此相异,对武昌起义的反应各不相同,故 C 正确。中华民国建立于 1912 年元旦,故 D 错误。6 【答案】C【解析】该漫画创作于 1919 年,共产党建立于 1921 年,故 A 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北洋军阀基本上被推翻是在 1927 年,故 B 也不符合题干的时间;由漫画中的“曹” 、 “章” 、“陆”可知这是指五四运动中北洋军阀中的曹汝霖、张宗祥、陆宗舆三个卖国贼被劳动者、学生和商人组成的力量所钳制的场景,故 C 符合史实,所以选 C;五四运动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而起,尽管取得了初步胜利,但并没有捍卫住领土主权,故 D 不符合史实。点睛:漫画以其讽刺性色彩和具有图文
12、并茂的特征而屡屡出现在高中的历史试题中,而准确提取出漫画中的有效信息和隐含意思,是我们解答这一题类题目的前提条件。一般情况下,要准确理解漫画的含义,需要从漫画的名称、漫画中的文字和主要图形图像所代表的事物来分析,尤其是其中的文字,能够为我们准确解读漫画信息提供帮助。7 【答案】B【解析】从图片建筑物可以判断该事件发生在北京,又从图片的人物可以判断是学生在游行示威,军警在镇压,综合信息可以判断,B 项正确。8 【答案】A【解析】由题干“红军长征全过程”和图片信息可以判断,图片是长征途中遵义会议的场景,遵义会议,是党生死攸关的一个转折点,故 A 项正确,B 项错误;C 项是 1921 年的中共一大
13、,D 项是 1927 年的八七会议,故排除 C、D 两项。9 【答案】B810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描述可知,此战役指的是台儿庄战役。根据所学,1938 年春,日军大举进犯战略要地徐州,国民政府集中 60 万兵力,在李宗仁的指挥下,组织徐州会战。3 月下旬,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中国军队顽强不屈,最终日军伤亡惨重,向北溃退。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故选 A。11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从材料中可看出自然条件变化影响了敌我双方的军事行动,而此自然条件与实力悬殊和战术选择相关,反映了实力悬殊决定了双
14、方战术的选择,故选D。A、C 两项均是从单方面分析问题的,不能全面反映问题的本质,故排除;B 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排除。12 【答案】C【解析】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出自毛泽东同志于一九四九年四月所写的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整首诗描述了渡江战役取得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揭示了它的重大意义,表现了它的激动人心时刻,C 符合题意。13 【答案】 (1)主题:外争独立,内争民主(或反侵略,反封建,或反侵略,求民主) 。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A:太平天国运动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推翻了清王朝(或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15、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颁布了临时约法 ,使民主共和思想日益深入人心。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3)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走“工农武装割据” (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914 【答案】特点:受日本侵略及国民政府迁都影响;有外国移民迁入中国。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及文化资源;日本“国策移民”便于日本侵华,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为躲避战火,并执行国民政府的战略方针” 、 “日本,按步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等信息可知,这一时期中国人口流动所呈现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受日本侵略及国民政府迁都影响;有外国移民迁入中国。第二小问影响:结合第一问的特点,联系这一时期中国人口流动所带来的影响,主要从积极和消极方面分别给予认识,如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及文化资源;日本“国策移民”便于日本侵华,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言之有理即可。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