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6 课 抗日战争一、全民族的抗战1背景:(1)九一八事变: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开始, 沦陷,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2)卢沟桥事变:1937 年 7 月 7 日,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随后,日本入侵中国,北平、天津相继失守。2实现: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 ,全国军民奋起抗战。3概况(1)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制定 抗战路线;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2)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先后组织 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4结果(1)取得平型关、
2、 等战役的胜利。(2)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3)1938 年 10 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1南京大屠杀:1937 年 12 月,日军攻陷 以后,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遇难人数超过 人。2潘家峪惨案:1941 年初,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全村的一千五百多人中有一千二百多人被杀害。3细菌战:日本侵略者还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七三一部队” 。他们用中国活人作试验,因受试验而惨遭杀害的中国人达三千以上。三、抗战的胜利1胜利(1)敌后战场百团大战:1940 年下半年,华北地区, 指挥;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2主动出击日
3、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 ,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2)国外战场目的:为确保 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概况:1942 年初,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 ,同日军作战;1945 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2标志: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3意义(1)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2)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3)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4)中国的 得到提高。K 知识参考
4、答案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项目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抗战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依靠的武装力量 国民政府的正规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3战场范围国民党统治区域,划分战区阻击敌人在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作战规模和方式多是大兵团的大会战,打的是以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基本上是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战略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2联系(1)两个战场实际上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的一部分,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其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驱逐日寇的总目标是一致的。(2)在战略防御阶段,
5、没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3)在战略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抗战到底,战略反攻阶段也就不可能迅速到来。(4)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中,两个战场互相配合,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18 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 12 月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由于中国的国情,中国战场实际上分为两个相互独立,同时在战略上相互支撑的战场。这种格局贯穿于战争始终,是中国抗日战场在极其困难情况下得以保持完整的前提条件
6、,也是中国抗日力量,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努力的结果。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战场才能在自身贫弱、外援不足的情况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战略性的贡献,使反法西斯盟国世界战略能在中国战场的牵制下得以完成。摘自韩永利浅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地位材料二 历史事实证明,如果没有正面战场多次大规模作战,吸引并杀伤大量日军,敌后战场的开辟将是艰难的;同样,如果没有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武装在敌后战场对日、伪军的有力牵制、打击,正面战场所承受的军事压力将更大,有些战役失败得也将更惨。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主战场作用是明显的,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阶段敌后游击战场的关键作用也是明显的。4摘编自曲青山在抗战纪念活动
7、中需把握好的几个重大问题(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二战期间中国战场的特点。(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中国两个战场之间的主要不同。(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正确态度评价抗战期间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参考答案】(1)特点:形成相互独立又相互支持的两个战场;自身贫弱,外援不足;抗战初期主战场是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战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敌后战场起到关键性作用。(2)不同:领导政党不同:正面战场由国民党领导,共产党领导了敌后战场;抗战方针不同:正面战场主要依赖政府和军队,敌后战场贯彻人民战争路线;抗战方式不同:正面战场以阵地战为主,敌后战场表现为游
8、击战、运动战;抗战效果不同:初期中国军队虽在正面战场英勇抵抗,但丧师失地,一溃千里;敌后战场虽装备低劣但顽强抵抗,成为抗战中后期的中流砥柱。(3)态度:历史地看待,不戴有色眼镜加以全盘否定;全面地看待,既不否定正面战场初期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也不否定其后期的消极影响。第(2)问,战场的不同点可从领导政党、抗战方针、抗战方式、抗战效果等方面分析。第(3)问,对抗战期间正面战场抗战的评价可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客观评析。抗日战争的三个发展阶段1.1937 年 7 月至 1938 年 10 月是防御阶段。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国抗战的开始。这一时期,日本大举进
9、攻中国;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 , 建 立 了 抗 日 民 族 统 一 战 线 ; 中 国 出 现 两 个 战 场 抗 战 的 局 面 , 这 是 中 国 抗 战 的 重 要特 点 之 一。52.1938 年 10 月至 1943 年 12 月是相持阶段。1938 年 10 月,日本占领广州、武汉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这一阶段,日本改变了侵华策略;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蒋介石集团发生动摇,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敌后游击战争,使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对抗战胜利具有决定的意义。3.1944 年 1 月至 1945 年 8 月是反攻阶
10、段。1944 年,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1945 年,八路军、新四军向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春、夏季攻势,扩大了解放区,打通了许多解放区之间的联系。1945 年 8 月,苏联对日宣战,美国动用原子弹轰炸日本,中国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正式签署投降书。至此,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抗日战争的特点1民族性。抗日战争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是一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民族战争。2双重性。从斗争性质上看,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3两
11、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并存。国民党政府坚持片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前期积极、后期消极是正面战场的特征,而敌后战场则始终如一。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倡导并作出巨大让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并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始终不动摇,决定性地消耗了日军的力量。5以弱胜强。6具有持久性。中国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2018 届河北辛集中学高三模拟考试)某同学收集了如下图所示的一些资料。如果这些资料要成为一篇论文的主干内容,在下列可选的关键词中,最能恰当概括的一
12、个应当是6A国共合作B国际同盟C民族主义D持久战【参考答案】C点睛:抗日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不同结果及原因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基本形势都是敌强我弱,但结局却完全不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而在抗日战争7中,中国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出现这两种不同结局的因素主要有:1从领导因素看,甲午中日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一味妥协求和;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对日本侵略者进行打击,逐步粉碎了日军的侵略计划。2从战略战术看,甲午中日战争中,李鸿章采
13、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以致坐失良机,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3从国际环境看,甲午中日战争时,日本侵华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西方列强共同的愿望,列强偏袒日本;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比较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1社会背景不同。第一次是在“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同愿望的历史背景 下 实 现 的 ; 第 二 次 是 在 日 本 帝 国 主 义 发 动 全 面 侵 华 战 争 , 妄 图 灭 亡 中 国 的 历 史 背
14、景 下 实 现的 。2两党实现合作的政治背景和地位不同。第一次合作时,国共两党都处在发展的初期,都属革命的政党;第二次合作时,国民党已成为执政党,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已走向成熟,拥有一支相当力量的军队和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代表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3革命的对象不同。第一次合作时,革命的对象是北洋军阀;第二次合作时,革命的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4合作的形式不同。第一次合作的形式是党内合作;第二次则采取了党外合作的形式。5合作的结果不同。第一次合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
15、利。(2017-2018 学年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
16、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 1938 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有什么特点?(3)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带什么严重后果?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参考答案】(1)第
17、一次国共合作的目的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统一中国;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目的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2)特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党外合作;具有更广泛的群众性;取得更多的国际援助,享有更高的国际声誉。(3)后果:第一次合作破裂导致 19271937 年国共十年对峙,日本乘机逐步扩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认识:合则两利,促进中国的进步与发展;分则两伤,阻碍中华民族的发展。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应该团结起来,共同面对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1)国共第一次握手掀起了国民大革命运动,回答其影响即可;国共第二次握手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18、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即可。9(3)后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认识从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革命统一战线比较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革命统一战线历史背景是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灭亡中国的背景下实现的是在“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同愿望的背景下实现的群众范围具有空前广泛的民族性,包括国内各阶级、各阶层及海外侨胞和其他爱国人士,还包括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主要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四大革命阶级合作方式 党外 党内组织形式没有正式的、统一的组织机构,没有统一的政治纲领有统一的组织形式,有统一的政治纲领新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的
19、地位中共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而且掌握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共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矛盾斗争国共两党的斗争、两条抗战路线的斗争主要表现为革命力量反对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斗争不同点结果影响 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政治保证, 虽然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0并最终实现了抗战的胜利 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国民革命最终失败相同点都是由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都受到了国际因素的影响,如共产国际的推动作用;都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并促成1下图是我国画家张光宇在七七事变后所作的漫画“七七”与“切切” ,图中的两人都是日本人。下列对这幅漫画的理解,比较
20、准确的是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自取灭亡 坚信中国抗战必将取得胜利 表明日本人普遍反对战争 日本军人对侵华战争感到悲观A BC D2如图为字林西报曾经发表过的一则声明,与该声明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 B五四运动C淞沪会战 D渡江战役3河北潘家峪人民多次支援八路军抗战,1941 年 1 月日军制造潘家峪惨案,1230 名农民被日军残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11日本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中国人民面对外敌侵略英勇不屈 此时国民党正面战场已经放弃了抗战 敌后战场对日军“游而不击”A BC D41939 年 1 月,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指出:“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
21、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 ”据此,毛泽东旨在A肯定正面战场对敌后战场的支持B赞扬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C突出游击战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D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5 新华日报4 月 8 日报道“取得歼敌万余人的战果”4 月 9 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 。材料所述战役A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 “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C “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D “克服投降阴云,鼓舞必胜信念”
22、6工农苏维埃代表大会在选举范围与选举办法上,剥削阶级及其代理人和家属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18 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这种变化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2B为了提高边区政府的参选率C开创了新型民主政治模式D提升了中国政府的民主程度1有关抗日战争的起始及持续时间的争议颇多:除八年、十四年外,还有四年、十年等。2017 年, “十四年抗战”概念取代以往的“八年抗战”说在全国中小学课程教材中落实。下列说法最为可能的是A此学术争论就此盖棺定论B “十四年抗战”重在肯定国民
23、党的抗战贡献C主流认识往往最具科学性D “十四年抗战”认识到局部抗战的重要意义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如图显示的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主要反映出A社会性质的变化B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C社会矛盾的变化D中共执政地位的形成3下表为南京国际航空烈士纪念馆宁波籍抗日英烈简表(部分)13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A社会上层青年为抗战胜利做出重要贡献B中国空军力量在抗战对期迅速壮大C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支持紧密配台D美国大力支持和援助中国抗日战争1 (2018 年新课标全国 II 卷)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
24、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2 (2018 年 4 月浙江选考)1935 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 “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 。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 ) ,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
25、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 。上述言论的背景是14A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B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D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3 (2017 年 4 月浙江选考)某抗日将领在一次战役时写给妻子的信说: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尤以夜间气爽,想皖地亦同此景象耳!昨日,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4 (2017 年江苏卷)1937 年 8 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
26、 ,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 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5 (2017 年北京卷)有同学以 14 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 ,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宝岛回归” “家园沦陷” “血战台儿庄”“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中共七大召开”15A BC D6 (2017 年新课标全国卷)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
27、有权利。 ”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7 (2017 年天津卷)1938 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连续发表文章,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其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分裂则败,联合则胜 ,成为铁一般的定律” 。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东北抗日斗争经验教训的第一次尝试。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总结全面抗战的经验教训 在东北地区长期坚持抗日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准备 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A B C D8 (2017 年新课标全国卷)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
28、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 404 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 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 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1 【答案】A162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抗战时期的重大战役。材料中的报纸发表的声明涉及了“民国二十六年十月”即 1937 年发生的重大战役,应与全面抗战初期的淞沪会战相关,故选 C。A、B、D发生的时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吻合,故排除。3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伟大的抗日战争。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出说法正确,面对日军的
29、野蛮残酷的杀戮,中国军民奋起抗击直至将其赶出中国;说法错误,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 C。4 【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友军”指国民党军队,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肯定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战为共产党开展敌后抗战创造了条件,A 项正确。5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取得歼敌万余人的战果” “4 月 9 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 ”可知材料所述战役是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故 C 项正确。A 项是淞沪会战的意义,排除。B 项是平型关大捷的意义,排除。D 项是百团大战的意义,排除。点睛:1938 年日军进攻战略要地徐州,在李宗仁指挥下,双方在台儿
30、庄地区展开激战,结果中国军队大败日军,消灭日军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6 【答案】A171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抗日战争的时间界定问题。 “十四年之说”并非是盖棺定论,故 A 项错误;“十四年抗战”主要指的是从 1931 年的九一八事变,突出东北地区的抗日,不是突出国民党的贡献,故 B 项错误,D 项正确;C 项说法不科学。2 【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 A 项;“革命领导阶级”都是工人阶级,排除 B 项;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是 1927 年秋收
31、起义失利后进行三湾改编的结果,此时的主要矛盾是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第十八集团军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共产党的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后又改称十八集团军,此时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故 C 项正确;中共的执政地位在 1949 年 10 月 1 日才确立,排除 D 项。3 【答案】A【解析】分析三位抗日英烈的家庭背景,都出身社会上层或富裕家庭,可以反映出抗战时期“社会上层青年为国家民族贡献抗日力量” ,故 A 选项正确。材料没有显示抗战时期我国空军力量的迅速壮大,只反映了部分抗日英烈情况,故排除 B。材料反映的是正面战场空军作战情况,和敌后战场无关,因此 C 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美国大力支持和援助,
32、排除D。181 【答案】A名师点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赢得民众的支持,是与其一直把民族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有直接关系的,这一题考查了“执政为民,立党为公”这一时政热点。考生在做题时充分利用“抗日根据地”这一信息,然后确定时间,再结合所学与材料信息,就可以排除掉三个选项,也可以直接选,所以这一题还考查了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2 【答案】C【解析】A 项出现在 1936 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A 项错误;B 项开始于 1937 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B 项错误;1935 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材料中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
33、运动,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群众运动参与者的身份,故 D 项错误。3 【答案】A【解析】 “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表明地点是在黄浦江附近的上海,故 A 项正确;太原会战主要是在山西,与材料的地点不符,故 B 项错误;徐州会战是以徐州为中心,与材料的地点不符,故 C 项错误;枣宜会战的地点是在湖北,与材料的地点不符,故 D 项错误。4 【答案】B【解析】粉碎了第三次“围剿”是在 1931 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1937 年 8月,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强调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是针对日本的
34、侵略,在敌后的战场实行游击战争,把敌后变为抗日的战场,故 B 项正确;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是在 1936 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与题目中的游击战不符,故 D 项错误。5 【答案】D19【解析】“宝岛回归”指的是 1945 年 8 月抗战胜利后,收回台湾;“家园沦陷”指的是日本侵占东北三省,应是在 1932 年;“血战台儿庄”指的是 1938 年的徐州会战中的战役; “全民族抵抗的枪声”指的是 1937 年的卢沟桥事变;“中共七大召开”是1945 年春天召开;按时间顺序是,选择 D 项符合题意。6 【答案】B【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
35、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文件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认识和理解。2016 年全国卷30 题同样考查了抗日战争,可见,抗日战争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是一个热点问题,相对于 2016 年全国卷30 题,本题的难度有所下降,明确突出了全民族抗战这一特征,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中要关注热点,保持对相应热门问题的关注和研究。7 【答案】C【解析】从材料“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 ,和材料反映的时间,可知全面抗战爆发不久,材料内容反映不出中共对全面抗战进行经验教训的总结,故错误;从材料“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 ,可知中共在东北进行长达七年的抗战,故正确;1938 年 10 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结合相持阶段的史实和材料内容,不能体现出当时中共已经具有了抗战胜利的准备,故错误;从材料“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分裂则败,联合则胜 ,成为铁一般的定律” ,可知中共认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促进抗战的胜利,对其非常重视,故正确,选择 C 项符合题意。8 【答案】D20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