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时规范练 17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高考题组(2016全国卷,68)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 13题。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答案 1.C 2.D 3
2、.C解析 第 1题,考查地形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高山苔原带气温低、降水量少、植被覆盖率低,其都与该地带海拔高密切相关。在高山苔原带,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与海拔有关,A 项错误;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多再减少,B 项错误;相同面积相同降雪量,坡度大积雪厚度小,坡度小积雪厚度大,与坡度密切相关,与海拔基本无关,C 项正确;坡度大小影响土层的厚薄,海拔高低影响气温,土层和气温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D 项错误。第 2题,考查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冬半年冻害的形成与大幅度降温有关,长白山西北坡冻害高发,说明西北坡受坡向影响,存在导致出现异常降温天气的因素。我国东北地区冬季盛
3、行西北季风,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大,积雪薄,且易被风力吹散,受其影响冬季降温幅度最大,冻害高发,D项正确;年降水量的大小对冬季少雨季节的低温影响较小,A 项错误;冬季气温最低不一定降温幅度2最大,B 项错误;长白山北坡的年日照时数最少,而不是西北坡,C 项说法错误。第 3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长白山降雪期缩短,裸露的矮小灌木缺少积雪的覆盖,使得冻害加剧;并且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得矮小灌木生长期延长,同样也使得冻害加剧,C 项正确。蒸腾加剧影响土壤水分,不影响气温,不会导致冻害加剧,A 项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与低温更低相矛盾
4、,且与太阳辐射变化无关, B、D 两项错误。4.2016 全国卷,37(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 世纪 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 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 年和 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答案 (1)20世纪 70年代(1976 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 80年代后期(1987 年)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 21世纪初(200
5、0 年),栖息地面积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度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 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恢复与扩展。解析 考查生物生存环境的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第(1)题,抓住图中所示不同年份分布范围的图例信息,主要从面积大小和变化方向两方面进行分析解答。结合图示信息分阶段分析描述即可:整体为片状碎片状向北、向西扩大。20 世纪 70年代(1976 年),栖息地呈片状;到 80年代后期(1987年)面积退缩,碎
6、片化严重;90 年代至 21世纪初(2000 年),栖息地面积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3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第(2)题,材料中提供的人类活动对森林面积的影响和图示中交通工程的建设是分析该题的关键。按照上题的时间步骤逐一解释原因即可,植被破坏(栖息地减小)修建道路,栖息地被割断(碎片化)停止采伐天然林,面积扩大。该题关键结合材料寻找关键信息。模拟题组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资料,完成 56题。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如图)及产生的影响。5.图中所示地区 19362018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
7、相符的是(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6.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A.沿海地区的平均海拔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答案 5.D 6.D解析 第 5题,从图示信息看,2018 年与 1936年相比,绝大部分冰川融化,说明全球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A 项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 项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 项错;图中显示地表冰川消融殆尽,从长久来看,该地位于美国西北部山地为大陆性气候,降水
8、较少,冰川消融殆尽后,随着蒸发不断加剧,湖泊可能演变成咸水湖,导致地表淡水资源减少,D 项对。第 6题,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故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的参考依据;其他选项都是与水面上升幅度或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4(2018陕西西安长安区十六模)树干液流是自然环境中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树干的液流变化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下图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 1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 78题。7.依图中信息推测一年中樟树的液流量最大的时期出现在( )A.春季 B.秋季 C.夏季 D.冬季8.樟树对干旱环境反应敏
9、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樟树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在( )树干脱皮,抑制水分蒸发 根系枯萎,减少地下水吸收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 干旱后期,树木大量落叶A. B. C. D.答案 7.C 8.D解析 第 7题,读图分析可知,图中不同天气状况的三天的液流量比较可知,晴天的液流量大于阴天,阴天大于雨天,说明液流量的变化与温度和光照有关。夏天气温高,光照强,植物的生长速度快,影响输送较快,因此液流量应该是最大的。据此选 C项。第 8题,树木适应干旱应该减少水分蒸发,可以气孔收缩,减少蒸腾作用,削弱蒸腾耗水;也可以在干旱后期,通过大量落叶,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因此正确。树干脱皮是树木生长的一种表现,并非
10、耐旱的特征,错误;植被耐旱,根系应该发达,错误。(2018天津和平区一模)斑点湖(49N,120W)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山间盆地,每年 69月,这里会形成诸多白色镶边颜色多样的浅池,这些小水坑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黄、绿、蓝等颜色,斑点湖由此得名。斑点湖的湖水和泥浆具有医疗功效,当地印第安土著用它们来治疗一些疾病。下图为斑点湖的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 910题。59.斑点湖所处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是( )A.地壳运动活跃,火山活动频繁B.夏季高温干燥,蒸发作用旺盛C.地势比较低洼,大量雨水汇集D.岩溶地貌广布,流水侵蚀强烈10.斑点湖的小水坑呈现出白色镶边颜色多样的主要原因是( )A.湖底生物品种多样
11、叶绿素含量不同B.湖底高低起伏使湖中水体温度不同C.湖水对阳光反射和吸收作用有差异D.湖中矿物质种类多样且含量有差异答案 9.B 10.D解析 第 9题,斑点湖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山间盆地,形成诸多白色镶边颜色多样的浅池,湖泊是浅池,火山活动形成的湖泊应较深,推测该地区地壳运动较弱,火山活动少,A 项错误。白色镶边应是盐分,判断夏季高温干燥,蒸发作用旺盛,B 项正确。小水坑,地势比较低洼,雨水汇集少,C 项错误。山间盆地,降水少,流水侵蚀弱,D 项错误。第 10题,斑点湖的小水坑呈现出白色镶边颜色多样的主要原因是湖中矿物质种类多样且含量有差异,水分蒸发,盐分在水边结晶形成,D 项对。湖水盐分
12、含量高,没有湖底生物,A 项错。湖中水体温度差异,湖水对阳光反射和吸收作用差异,不是颜色多样的原因,B、C 两项错。(2018浙江湖州期末)互花米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往往生长于海边长期受潮水淹没的滩地;潮沟是水运动过程中塑造的地貌形态。下图为江苏某沿海 19922012年的互花米草和潮沟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 1112题。611.互花米草的生理特征是( )A.根系浅 B.耐盐碱C.植株匍匐 D.耐干旱12.潮沟的变化反映出( )A.地壳抬升 B.海水位抬高C.盐碱化加剧 D.海水沉积加强答案 11.B 12.D解析 第 11题,根据材料,互花米草生长于海边长期受潮水淹没的滩地,可以判断其生
13、理特征是耐盐碱,B 项对。不怕潮水冲击,说明根系较深,A 项错。可以在海水中生存,植株叶子纤长,C 项错。在海水中生存,不能体现耐干旱特点,D 项错。第 12题,潮沟的变化是随着互花米草的发展,潮沟数量越来越少,反映出海水沉积加强,一些潮沟被泥沙淤积消失,D 项对。不能体现出地壳抬升现象,A 项错。海水位抬高,滩地会被淹没,B 项错。位于海边滩地,盐碱化不会加剧,C 项错。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哈德孙湾,平均深度约 100米,最大深度 274米,大致呈东北深、西南浅的分布趋势。海冰密集度,是指海域中某一时刻的海冰覆盖比例。哈德孙湾年平均海冰密集度北部地区是 58.01%,到詹姆斯湾
14、缩小到 45.17%。1960 年后,哈德孙湾夏季海冰密集度整体为减小趋势,而研究表明哈得孙湾58月的海冰密集度与我国华北夏季降水有很好的负相关关系。7(1)分析哈德孙湾的詹姆斯湾海冰密度最小的原因。(2)从大气环流角度简单解释哈德孙湾海冰密集度变化趋势对我国华北气候的影响。(3)对比温哥华和温尼伯气候差异,并分析成因。答案 (1)纬度较低;海域狭长,受大陆影响大,夏季陆地吸收的热量有助于海冰的融化;哈德孙湾海域封闭,詹姆斯湾又位于南部,受北部来的寒流影响较小。(2)哈德孙湾夏季海冰密集度整体减小,影响我国的夏威夷高压势力增强、位置偏西,亚洲夏季风较强,利于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部的东南气流将海洋水
15、汽输送到华北地区,致使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增多,气温下降,大陆性减弱。(3)温哥华气温较高,最低气温大于 0 ,气温年较差较小。原因:位于沿海,受海洋性影响和沿岸暖流影响。温哥华年降水量大,冬季降水多于夏季。原因: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过渡地带,夏季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较少;冬季西风影响大,降水较多。沿岸暖流,增温增湿效果显著。沿海山地迎风坡,水汽充足,地形抬升作用明显。温尼伯气温年较差大,冬季寒冷。原因:地处北美大陆内部,大陆性强;地形平坦,冬季北方冷气团更易南下影响,冬季气温更低。温尼伯降水较少,且集中分布在夏季。原因:地处内陆,且处于西风安第斯山等山脉背风坡;冬季受北美高压控制,降水较少;夏季来自海洋的偏南风易进入地势开阔的内陆,从海洋带来水汽较多。解析 第(1)题,海冰密度最小,说明水温高。从纬度位置、海陆因素、洋流影响等方向分析原因。第(2)题,根据材料提示可知哈德孙湾夏季海冰密集度整体为减小趋势,则我国降水增加。结合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分析引起降水增加的天气系统变化。第(3)题,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