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生物与环境1.(2018 山东枣庄八中一模)下图是某河流中生物甲与生物乙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河流中生物甲的全部个体的总和称为 ,其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 (2)根据曲线 1,在第 13 周时,甲种群的出生率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呈 型增长。 (3)有生物乙时,第 2 周甲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 。 (4)河流中的甲、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 (填“可能”或“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原因是 。 答案 (1)种群 种群密度(2)大于 S(3)增长型 (4)不可能 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呈同步性变化,而根据曲线 1、2 可知,有生物乙时生物甲的数
2、量变化比无生物乙时少,因而甲、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不可能为互利共生解析 (1)同一时间内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2)由图中曲线 1 可以看出,在第 13 周时,甲的种群数量不断增长,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该曲线的增长趋势说明该种群数量呈 S 型增长。(3)由图中曲线 2 可以看出,有生物乙时,在第2 周之后,甲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多,所以此时其年龄组成类型是增长型。(4)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种群数量应呈同步性变化,由图中曲线可知,有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比无生物乙时少,说明生物甲与生物乙之间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关系。2.某稻田生态系统中生存有卷叶螟及
3、其天敌青蛙等生物,图甲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某几个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值,数字表示生理过程),图乙表示卷叶螟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1)图甲中,次级消费者指的是 ,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2)图甲中,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 (填图中字母)中, h 表示储存在初级消费者的 内的能量。 (3)由图甲可知,该系统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为 (用图中字母表示)。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利用的是 (填图中字母)中的能量。(4)图乙中, E 点时卷叶螟种群数量达到 ;为获得水稻产量的最大收益,应将卷叶螟种群密度至少控制在 (填图中字母)点对应密
4、度之前。 答案 (1)青蛙 呼吸作用(2)a 或 g 遗体残骸(3)e/b100% g、 h、 i(4)K 值(环境容纳量) C解析 (1)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属于生产者,卷叶螟属于初级消费者,青蛙属于次级消费者。据图甲分析,表示呼吸作用。(2)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 a 或 g 中。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要流向下一营养级和储存在遗体残骸中。(3)据图甲分析,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 b,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 e,所以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为 e/b 100%。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即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具
5、体利用的是 g、 h、 i 中的能量。(4)据图乙分析, E 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即 K 值。 C 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K/2,为获得水稻产量的最大收益应该将卷叶螟种群密度至少控制在 K/2 之前,即 C 点对应密度之前。3.图甲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乙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甲3乙(1)在图甲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有 ;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 作用。 (2)图乙中 a 表示 的能量,b 表示 的能量。b 中的能量除了被分解者利用、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还有一部分 。 (3)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m kJ,则图甲中
6、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 kJ。 (4)从图乙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5)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 。 答案 (1)d、e、f 光合(2)初级消费者同化 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未被利用(3)m/125(或 0.008m)(4)单向流动、逐级递减(5)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 (1)根据箭头所示,图甲中 a 是生产者,d、e、f 是消费者,b 是分解者,c 是大气中的 CO2库;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2)图乙是能量
7、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a 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 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 中的能量除了被分解者利用、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还有一部分未被利用。(3)图甲中最高营养级生物是 f,食物链是adef,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m kJ,则图甲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m20%20%20%=m/125(kJ)。(4)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5)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4.下图甲是某池塘生态系统能量
8、流动模式图,数值代表能量,单位是 J/(cm2a);图乙实线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种鱼净补充量(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与种群密度的关系,虚线、表示不同的捕捞强度下这种鱼收获量与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4(1)图甲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用字母回答),C 为 。 (2)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 1 000 J/(cm2a),则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B同化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 J/(cm 2a)。 (3)当种群密度为 K/2 时,在所示捕捞强度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若要获得该鱼最大的持续产量,应维持的捕捞强度为图中的曲线 ,原因是 。
9、 (4)在没有明显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决定鱼种群净补充量的因素是 。 答案 (1)E 次级消费者(2)20% 88(3)增加 在维持种群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净补充量越大,最大持续产量就越大(4)出生率和死亡率解析 (1)图甲中 A 为生产者,B 为初级消费者,C 为次级消费者,D 为分解者,E 为无机环境。所以 E不属于生物群落。(2)若生产者同化的能量是 1 000 J/(cm2a),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 200 J/(cm2a),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01 000)100%=20%。B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200-112=88J/(cm 2a)。(3)当种
10、群密度为 K/2 时,该生态系统中鱼的净补充量最大,即此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而在所示捕捞强度下,未达到最大净补充量,但此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增加。因为种群密度为 K/2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由图知此时曲线的收获量与鱼的净补充量相等,即要获得该鱼最大的持续产量,应维持的捕捞强度为图乙中的曲线。(4)由题干信息知,鱼种群净补充量为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因此在没有明显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决定鱼种群净补充量的因素是该鱼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5.鄱阳湖平原中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养殖前
11、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调查结果生物类群、物种数和生物量 养殖前 养殖后物种数/种 13 5水生高等植物 生物量(湿重)/(gm-2) 560 20浮游藻 物种数/种 11 205类 生物量(干重)/(gm-2) 2 10物种数/种 15 8鱼类 生物量(湿重)/(gm-2) 30 750物种数/种 25 8虾、贝类等小型动物生物量(湿重)/(gm-2) 55 13(1)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与浮游藻类的大量繁殖。 (2)养殖后,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 和 。 (3)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类等小型动物,不摄食饵料,按目前的状态发展,
12、之后的一个时期内,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若浮游藻类继续大量繁殖,则会危及养殖鱼类的安全,甚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由这种原因导致鱼类大量死亡的时间往往发生在一天中的 (填“凌晨”“中午”或“傍晚”),因为此时间段 。 答案 (1)捕食者(植食性鱼类)增多(2)饵料中的能量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3)减少(4)凌晨 水中的氧含量最低解析 (1)水生高等植物在养殖鱼类后明显减少,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有两个:一是植食性鱼类增多后捕食的水生高等植物增多,二是浮游藻类大量繁殖与水生高等植物形成竞争。(2)人工养殖时投放了饵料,饵料中含有能量,因此,养殖后流经该
13、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投放的饵料中的能量。(3)养殖后虾、贝类等小型动物生物量减少,若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类等小型动物,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可知肉食性鱼类的生物量将会减少。(4)白天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水中的氧气含量高,但晚上浮游藻类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水中的氧气,因此,与中午和傍晚比,凌晨时水中的氧气含量最低,此时鱼类容易死亡。6.生态浮床是指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下图为生态浮床示意图,表中所示为建立生态浮床前后底栖动物的种类变化,回答问题。6建立生态浮床前后底栖动物种类门 类建立前种类数建立后种类数多毛类 5 5
14、甲壳类 2 4腹足类 0 1总 计 7 10(1)生态浮床体现了群落的 ,可以为鸟类及鱼类提供 。 (2)浮床植物能否直接利用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为什么? , 。 (3)浮床能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其原因是 。 (4)生态浮床系统处理污水具有 优势(至少答出两点)。同时浮床还可以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5)底栖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关键环节,在 等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上表可知,建立生态浮床之后,底栖动物的丰富度 。 答案 (1)空间结构 栖息环境和食物(2)不能 有机物必须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形成无机物才能被植物吸收(3)遮蔽阳光,影响藻类光合作用(4)简单有
15、效、花费少、能耗低和无二次污染等 直接(5)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增大解析 (1)分析题图,生态浮床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图中的不同生物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可以为鸟类和鱼类提供栖息环境和食物。(2)植物不能直接利用水体中的有机物,水体中的有机物必须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形成无机物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3)藻类生活在水体表面,而生物浮床浮在水体表面后,挡住了阳光,因此藻类不能正常生活。(4)生态浮床处理污水方法简单,花费较少,对环境无污染等;生物可以美化环境,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5)底栖动物在食物链中属于消费者,对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与建立生态浮床前相比,建立生态浮床后生物种类增多,因此丰富度增大。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