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 2018-2019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 12 小题,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2 分,共 24 分)1为了让后排的同学也能听清楚讲课,老师常用“小蜜蜂”上课,这是增大了声音的( )A. 音调 B. 频率 C. 响度 D. 音色 2.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露珠的形成 B壶口冒“白气” C冰雪消融 D湿手被烘干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小B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实像C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
2、的控制4.如图所示为日晕的景象,即在 5000m 左右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光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B. 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热C. 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反射分解为七色光D. 太阳光照射小冰晶折射后分解为七色光第 4 题 第 5 题5.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其中“桥流水不流”这句,诗人说桥是流动的,那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桥 B河岸 C水 D岸上的树6.下图是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st 图象,分析图象,选
3、出说法正确的选项 (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B两物体在同一时刻出发C两物体在 t15 s 时刻相遇 D两物体运动时的速度相等第 6 题 第 7 题27.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 。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冰花”是由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 B “冰花”是由水凝固而形成的C “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 0 D “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8.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 、 “声声蝉鸣” ,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紧闭门
4、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B戴上耳塞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来控制噪声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9.手电筒发出的光竖直向下照射到一个空烧杯底部。光线投射到烧 杯底部形成一个圆形光斑(如图中虚线所示)。若再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时,烧杯底部的光圈会变为下图中的 ( )10.如图甲所示,一把透明塑料刻度尺放在平面镜前一定距离处,则刻度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图乙中的 ( )11.昆虫观察盒的“盒盖”上嵌入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 ,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 10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现提供了焦距为 4cm
5、、8cm、10cm 和 12cm 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的是 ( )A. 焦距为 4cm 的凸透镜 B. 焦距为 8cm 的凸透镜C. 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 D. 焦距为 12cm 的凸透镜1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测得透镜与蜡烛及光屏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恰好得到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应该 ( )A. 大于 10 cm 小于 15 cm B.等于 15 cm3C. 大于 15 cm 小于 20 cm D. 大于 20 cm 二.填空题(本题有 7 小题,每空 1 分,共 28 分)13.试指出下列生活实例(或现象)反映的科学原理或规律:(1)我们看
6、到蝴蝶翅膀在振动时,却听不到因翅膀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 20Hz(选填“低于” 、 “高于” ) ,这种听不到的声波有很强的破坏性,我们将这种声波称为 声波(2)如图甲,秋天清晨草叶上霜的形成和夏天草叶上露的形成中, (选填“前者”、 “后者” 、 “两者均” )需要放热。霜的形成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3)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 知识来解释。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 (选填“反射”或“吸收” )红色光的缘故。(4)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 0.2s 曝光一次,如图乙所示。若测得纸锥在 AB 两位置间的实际距
7、离为 6.40cm,则 AB 段下落的时间是 s,平均速度是 m/s。14.请根据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实践、经验及课中所学,回答下图实例情景中的问题:(1)图 A 中,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的响度 (选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 ) ,(2)图 B 中,在空罐的罐底中央打一个小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白天将小孔对窗口观察到户外景物,呈现在塑料膜上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 )的像(3)图 C 中,在碗底放一枚硬币,自己远离碗一段距离,站到刚好能看到硬币的位置停下另一同学慢慢向碗中加满水,你将 (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这枚硬币(4
8、)图 D 中,采用如图所示方法测一枚硬币直径,可得直径测量值为 cm。15.如图,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将活塞向外拉到最大刻度处,一段时间后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乙醚要 (选填“吸”或“放”)热。然后推动活塞,当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观察到会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通过 可以使气体液化。4第 15 题 第 16 题16.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中信息可知,空气在界面的_ (选填“左 ”或“右”) 侧,此过程中还有部分光发生了反射,若反射光线垂直于折射光线,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9、,折射角的大小是 。17.为判别直径相同的两透镜的类型,小明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在纸上得到相应的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其中形成甲光斑的 ,形成乙光斑的 。上列均选填:A.一定是凸透镜; B. 一定是凹透镜; C.可能是是凸透镜,也可能是凹透镜。18.如图所示,甲、乙两球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分别在不同轨道上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1)由图甲情境可以得出,该球做 直线运动;(2)球乙做变速运动,判断的依据是 ;(3)比较甲、乙两球平均速度大小,则: A. v 甲 v 乙 B. v 甲 =v 乙 C. v 甲 v 乙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9.在模拟“视力缺陷矫正”的
10、活动中。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 、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收水量来调节) 、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1)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 )的实像(2)向水凸透镜内注入适量的水来模拟视力缺陷,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若向 (选填“左”或“右” )侧适当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如果晶状体变厚会造成眼睛 (选填“近视”或“远视” ) 。(3)若凸透镜注水后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 (选填“凹”或“凸” )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4
11、)若凸透镜注水后,保持透镜和光屏间的距离不变,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5透镜(透镜和光屏同步移动)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6三解答题(本题有 8 小题,共 48 分)20.(6 分)根据题意完成作图:甲 乙 丙(1)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甲中作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并保留作图痕迹(2)如图乙所示,一束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后形成折射光线 OB,请画出其入射光线大致位置和对应的反射光线。(3)如图丙中,平面镜前有一遮挡物,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也能从镜子里的像中看到自己的脚尖,请用作图说明:人眼确实能看到自己的脚尖在镜中所成的像。21.(3 分)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
12、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在烧杯下垫上石棉网,并将试管放在水中(水浴法)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2)从图象乙中可以得知,该物质的熔点是 ,在 B 点时所处的物质状态是 。22 (7 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某小组用蜡烛、玻璃板、白纸、铅笔等器材做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中还缺少一种主要测量工具是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 的位置。7(3)实验中的两只蜡烛要求大小 ,这是为了探究像与物体的 关系。(4)移去蜡烛 B,在此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直接观察白屏上能否呈现蜡烛的像,这个操作是为了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
13、断 。(5)实验时,发现玻璃板内 A 蜡烛的像比较暗淡,要使像看得更清楚,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_。A. 在更加明亮的环境下实验;B. 在较为黑暗的环境下实验;C. 用光照亮蜡烛 B 的位置。(6)小明将蜡烛 A 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 A,他观察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 A 的像偏低且倾斜这是图乙所示两幅图中的 (选填“”或“” )产生的实验现象23.(7 分)如图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1)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安装的器材有:烧杯和水 酒精灯 铁杆 A 和温度计(含纸盖) 铁圈 B 和石棉网。安装过程中合理的顺序是: (填序
14、号)(2)在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由于视线不水平(如图甲)造成读数不准确,这样使读数值比实际值偏 。(3)如图甲中,同学在读数时发现 P 点有刚刚形成的水滴,此小水滴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4)图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使水沸腾,小明用的时间明显比小红用的时间要少许多,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 ;. 。(5)实验计时第 7 min,发现有一位同学的装置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如图丙所示情景,这位同学是 (选填“小明”或“小红”)(6)通过学习,小红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鸡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 (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24.(5 分)为了“探
15、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次数 i r1 70 702 45 453 30 308(1)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2)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你应该采取的操作是 。A向纸板喷烟或雾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 O 点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 O 点(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测量 ON 两侧的i 和r,将数据记录在上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4)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 (5)若保持平面镜水平不变,将纸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如图乙) ,入射光线仍能呈现在纸板上,且沿 EO 方向入射到平面镜
16、的 O 点,此时与图甲情形对比,发生改变的有 。A.法线方向 B.反射光线方向. C.入射角度数 D. 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25.(8 分)用相同的两张纸做成图所示的两个纸锥(1)要比较两个纸锥下落的快慢,小明的判断方法是,让它们同时从同一高度释放,先落地的纸锥运动得较快他所采用的方法是 相同,比较 。(2)按以上方法具体操作时,纸锥下落的起点位置应该如图中的_ _(选填“A”或“B”)所示。(3)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参照表格中的速度格式,实验表格中和两处应填写 和 。(4)小明同学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纸锥质量有关。准备用图甲中的两个纸锥做如题(
17、1)的实验,老师认为仅这样做不够严谨。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26.(6 分)如图所示,用焦距为 5cm 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A.将蜡烛放在 P(标尺 50cm)处时;B.在位于 M 点处(图中未画出)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放大的像;9C.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向右移动蜡烛至 Q(60cm)处,同时将光屏从 M 处移至另一某位置 N 时,在光屏上又得到清晰缩小的像。则:(1)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 的;A.两次都是正立 B.一次正立,一次倒立 C.两次都是倒立(2)光屏位于凸透镜的 (选填“左”或“右” )侧;(3)上述过程中光屏是向 (选填“左”或“右” )侧移动的;(4)保持透镜
18、位置不变,将蜡烛自 P 点向左移到光具座标尺 45cm 刻度处,此时蜡烛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 ”或“虚像” ) 。将光屏移到某一恰当位置时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 )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要想通过透镜观察到蜡烛此时所的成像,应该 (选填“从左向右看”或“从右向左看” ) 。27.(6 分)小明家离学校 2km,他以 5km/h 的速度步行上学,小明出发 5 分钟后,他父亲发现儿子的教科书忘记带上了,并立即骑车以 10km/h 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去追赶。求:(1)在这段时间里,小明走了多长距离;(2)小明父亲追上小明需要的时间;(3)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自己也
19、发现了并立即掉头返回,则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远。 (答案精确到 1m)10八年级(上)物理期末测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C C B D C C B D B A D A二、填空题13. (1)低于 次 (2)两者均 凝华 (3)直线传播 反射 (4)0.4 0.1614. (1)变小 (2)倒立 (3)能 (4)1.821.8715. 汽化 吸 压缩体积16. 左 30 O 60O 17. A C18. (1)匀速 (2)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 (3)C19. 10 20020. (1)缩小 (2)左 近视 (3)凹 (4)
20、左三、简答题21. (1) (2) (3)22. (1)均匀 (2)80 固态 23. (1)刻度尺 (2)像 (3)相等 大小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5)B (6)24. (1) (2)大 (3)液化 (4)小明使用的水初温较高小明使用的水量少 (5)小红 (6)调为小火25. (1)量角器 (2)C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多次试验使结论具有普遍性(5)BC26. (1)路程 时间 (2 )B (3)刻度尺 秒表 路程(下落高度)S/m 时间(下落时间)t/s (4)没有控制纸锥的大小和形状相同27. (1)C (2)左 (3)右 (4)虚像 不可能 从右向左看28. (1)t=5min=1/12 hs=vt=5Km/h 1/12 h416.7m(2)根据题意 s1=s2+s 结合 s=vt 得 v 1t1=vt1+s 代入数据10Km/ht1=5Km/ht1+5/12Km t1=5min(3)根据题意 s3+s4=s 结合 s=vt 得 v 1t2+v2t2=s 代入数据10Km/ht2+5Km/ht2=5/12km t2=1 /36 hS5=2Km-10km/h1/36h1.72km=1720m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