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综合练(十)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晋国的赵氏把法律铸在鼎上公布出来,孔子认为这违反了晋国祖宗唐叔所订立的法度,使得贵贱无序,国家就不好统治了;鲁国季氏采用了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舞,孔子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非常生气;齐国的田氏杀了齐简公,孔子认为卿大夫不该杀诸侯,要求鲁国出兵去讨伐田氏。材料表明孔子的立场是A行仁政,反对刑罚和战争 B法先王,祖宗之法不可改变C正其名,端正宗法等级秩序 D重礼乐,以礼乐教化百姓2 “春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爱也;夏者天之所以长也,德者君之所以养也;霜者天之所以杀也,刑者君之所以罚也。天有春
2、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 ”材料主要论述 A大一统思想 B万物的本原是道 C “君权神授”理论 D “天人感应”思想3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 “天地生物之心” ,与该主张一致的是A人性本善 B心即理也 C格物致知 D知行合一4 “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于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 ”下列属于“新时代内容”的是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 “天下为主,君为客” D “宇宙便是吾心
3、,吾心便是宇宙”5清朝前期,中国戏曲艺术出现了“花雅之争” ,从目前尚能看到的花部戏剧本,如卖胭脂 打面缸 探亲相骂 借靴等来看,明显可以看出它们与雅部剧本有着显著的区别,即大量的商人、市民成了剧中的主要人物,其根本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 B民间文化的迅速繁荣C清政府放宽文化控制 D 大众审美趣味的变化6 一 代 风 流 人 物 的 登 场 一 文 指 出 , 1894 年 , 未 来 中 国 的 主 导 者 开 始 崛 起 , 康 有 为 梁 启超 严 复 孙 中 山 等 一 大 批 政 治 新 秀 走 上 前 台 , 他 们 因 甲 午 战 争 改 变 了 命 运 , 更 改 变 了
4、人 生 态度 和 政 治 理 念 , 中 国 历 史 则 从 此 进 入 “快 进 ”模 式 。 他 们 主 导 的 “快 进 ”模 式 以A资产阶级代议制为目标 B实业救国为主要途径- 2 -C. 美国的政治制度为蓝本 D西方学说代替传统儒学7. 皮锡瑞在师伏堂未刊日记 (1897-1898) 中写道:“中国重君权,尊国制。猝言变革,人(必)骇怪,故必先言孔子改制,以为大圣人(有)此微言大义,然后能持其说。 ”该想法A导致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B着眼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C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D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8 “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 Bolshevism 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
5、都是 Bolshevism 的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关于这段话的理解,分析正确的是A应出自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表达了时人学习苏俄改造中国的迫切愿望C其作者最早将社会主义理论引入中国D表明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的主流思想9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毛泽东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中央领导集体内提出了“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的思想。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著作是A 井冈山的斗争 B 新民主主义论C 论十大关系 D 论人民民主专政10.“这颗炸弹更多的是一个心理武器,而不是一个军事武器,它将使中国获得一个核国家的形象和在亚洲增加微信。 ”
6、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有力打击了美苏的核讹诈 B世界政治格局平衡因此而打破 C中国从此迈入了核国家的行列 D中国提高了在亚洲的影响力11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19492008 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单位:所)时间类别1949 1957 1965 1978 1985 1990 2000 2008普通中学 41 249 346 2699 1607 1620 2736 2693职业中学 116 123 183 294普通高等学校 3 11 16 40 62 61 221 608- 3 -A19491956 年,我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改革开放后,教育界拨乱反正,恢复高考,高等教育迅
7、猛发展C20 世纪 90 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D21 世纪以来,由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扩招,职业中学日益萎缩12在信仰问题上,普罗泰戈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了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实质表明两人 A都注重于对人的思考 B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C. 都因犯罪遭到了惩罚 D都公开反对宗教神学13右图是欧洲“画圣”拉斐尔于 15071508 年所画的 宗教题材画花园中的圣母 ,关于这幅画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 B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C彻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D否定了罗
8、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14.马丁路德宣称,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 ,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 ,就得救了。这种主张在当时的主要进步意义是 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 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D. 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15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 ” 这一材料表明他主张A国家权力应相互制约与平衡 B人不应视他人为自己的工具C实行资产阶级的开明君主制 D利用社会契约保障人民权利16.马文
9、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提出“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 ”材料中的“普遍法则”指的是- 4 -A达尔文的进化论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普朗克的量子论17 “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文中 “其说”是指A牛顿运动三定律 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C
10、普朗克的量子论 D达尔文的进化论18钱学森认为:“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项中,符合钱学森所述观点的是A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 B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C电动机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D电磁波无线电第三次科技革命19. 我国著名翻译家盛峻峰先生在介绍其翻译的某部文学名著时说:“这部作品创作于 19世纪 70 年代(18731877) ,当时俄国正处于大变动时期,古老的封建地主俄国受到西欧资本主义浪潮的猛烈冲击。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变动中,社会制度经济结构习俗风尚
11、思想意识等无一不受到震撼,无一不遭到冲击。 ”据此判断这部作品是20 “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重视绘画的平面性,装饰性和写意性。物理学对光色的分析促进了绘画色彩的变革,给艺术家以启发。艺术家运用光学原理来进行创作。 ”下列作品最吻合材料中“艺术家”创作风格的是- 5 -21.(14 分)近代中国的转折与发展,关键是思想的转折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调动了十多万军队,先后有一名总督(裕谦) 、两名提督(关天培、陈化成) 、七名总兵(张朝发、祥福、江继芸、郑国鸿、王锡朋、葛云飞、谢朝恩) 、二名都统(海龄、长喜)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不足
12、百人,这显现了中国与西方之间巨大的落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用忠臣而摒奸臣,这是中国古典政治学中最常青又最常见的定理之一。忠奸的理论所能得出的直接结论是:中国欲取得战争的胜利,只需罢免琦善及其同党、重用林则徐及其同志即可,不必触动中国的现状。也就是说,只要换几个人就行,无须进行改革。于是,中国此时的任务,不是改革旧体制,而是加强旧体制。茅海建天朝的崩溃材料三 20 世纪初,民族主义引进中国之时一直隐然深埋在汉族士人心中的对满族贵族统治合理性的质疑。在甲午对日海战失败之后开始全面爆发,一场擎着种族革命大纛的资产阶级革命,已在知识和思想界之外的政治领域迅速地展开这种民族主义的革命宣
13、传和策略即是一把双刃剑:在鼓动起民族革命激情的同时,也大大伤及中华民族的整体统一。陈永霞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潮请回答:(1)材料一中“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巨大落差”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试举例说明。 (4 分)(2)据材料二,传统的“忠奸理论”认为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这种认识导致了什么后果?(4 分)(3)材料三中的“民族主义”指的是什么?它对中国近代革命有何影响?(4 分)(4)综合以上材料,促成近代中国思想转折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 分)- 6 -综合练习十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4、选项 C D C C A A C B C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选项 C A B B D B D B D C22. (14 分) (1)影响:开眼看世界(睁眼看世界) ;思想启迪(思想解放的开端;迈出向西方学习第一步) 。 (2 分) 举例:如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 (或各国律例 、 华事夷言 )等。 (或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 (2 分) (2)原因:不用忠臣,用奸臣。 (2 分)后果:反对(延误)改革,加强旧体制。 (2 分) (3)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 分) 影响:有利于掀起辛亥革命高潮(鼓动革命热情) ;不利于民族统一。 (2 分) (4)因素:西方侵略(民族危机) ;西方启蒙思想的引入。 (2 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