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江西省崇义中学 2019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九) (重点班)1、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齐国的邹忌、秦国的张仪等,都是执掌大权、声名卓著,但却出身寒微的卿相,并且这些新起者亦不再被分封。这反映了战国时期A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B世卿世禄制趋于瓦解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已确立 D人才的流动比较频繁2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 。这说明他A注重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B主张治国应外儒内法C继承了儒家重教化的传统 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3开元年间,唐玄宗改贞
2、观十道为十五道,每道设立一名固定的监察官员采访处置使。玄宗后期,在设置节度使的道内出现了集节度使与采访使于一身的现象。这一变化A直接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B促使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C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D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唐朝中后期,长安城内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庙会开始兴起,寺庙和道观等地成为长安城内便利的经济交流场所,进而成为官府开场的便要处。这反映出A坊市制逐渐被打破 B政府不再监管商品交易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D宗教传播促进经济发展5某学说以“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该学说应是
3、A先秦儒学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6明清小说中,金榜题名后大权在握便铲奸除恶是主要题材,如著名的玉堂春遇难逢夫张廷秀逃生救父等。这传递出的信息是A知识分子对科举制度的反思 B商品经济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C普通民众对政治清明的渴望 D科举制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7在整个 18 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白银的“最终归宿” 。乾隆年间,关税收入已占清政府财政收入的 1/10。特别是粤海关的税收发展极快,自 1783 年以来,跃居户部税关之首,至嘉庆年间已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 1/4。这反映了- 2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C私人贸易占据主导地位 D中国商品在世界市
4、场有竞争优势8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国内市场流通的主要商品,第一位是粮食,约占 42%;第二位是棉布,约占 24%;第三位是盐,约占 15%。这反映了该时期A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B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D农业技术仍领先于世界91851 年太平天国永安建制时,洪秀全为天父(上帝)第二子,居于第一位,处于教主地位。后来,居第三位的杨秀清取得了代天父言的权力,神权日益集中于杨秀清。这一变化A体现了太平天国内部权力制衡 B埋下了天京变乱的隐患C反映了太平天国确立神权统治 D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文化10魏源与贺长龄于道光初年辑皇朝经世文编 ,全书 120 卷中, 礼政 (记述传统治国思想
5、)占 16 卷;光绪十四年葛士凌辑续编 ,全书 120 卷中, 礼政仅占 12 卷。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末A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主流地位 B西方加快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C民主思想成为人们关注焦点 D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变化11下表为 19531954 年北京市西单区人大代表选举名额分配表(总人数 170 人) ,这表明类别 政府民主党派团体驻区机关工人文教卫生私营工商业少数民族宗教街道居民人数 9 6 4 8 53 24 13 13 4 42比例511341227455301113647397392272386A民主和法治原则得以确立 B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正式形成C人大代表来源具有广泛性 D少数民族地
6、区代表实行普选制121935 年,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加资、合股、接管、国营等各种方法,实现了对沿海地区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控制和垄断。同时,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建立了大批重工业厂矿,如钢铁工业、飞机制造业、电工电料业、化学工业、钨锑等矿产业。这些做法A为抗日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 B平衡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C实现了中国经济布局的平衡 D使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 3 -131949 年 5 月 2 日,刘少奇在与天津工商业家的座谈会中,再三说明:搞社会主义那将是几十年以后的事。现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是要真正做到劳资两利的。这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促进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C有利于当时经济秩序的稳定 D
7、影响了此后中国经济体制14公元前 454 年,古罗马贵族与平民终于达成协议,立法委员会全部由贵族担任,但起草委员和法律须经由贵族和平民共同组成的军伍大会选举和通过,经元老院批准,才能生效。这一协议A扩大了古罗马统治的社会基础 B实现了贵族与平民政治上的平等C是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标志 D适应了罗马疆域不断扩大的需要15古希腊智者的教育活动以传授修辞术、演讲术和诉讼术为主要内容,注意辩驳论证的技巧,目标在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表达能力和政治素养。智者的教育活动A适应了政治体制需要 B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体现了对真理的追求 D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161494 年,西班牙与葡萄牙签订了托尔德
8、西亚斯条约 ,以经过亚速尔群岛(北大西洋中部)和好望角以西 350 里格处经线划了一条分界线,即所谓的“教皇子午线” ,界线以东属于葡萄牙王室,以西归西班牙王室所有。该条约签订的决定性因素是A迪亚士发现了非洲好望角 B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C达伽马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 D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17下表是 17501850 年间英国 266 位工业家在创建其大型工业企业时所属社会阶层分布表。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社会阶层划分 数量 所占总数比例(%)上等阶级 8 30中等阶级 142 534底层中等阶级 85 320劳工阶级 31 116A工业革命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 B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
9、程C19 世纪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 D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结构变化181689 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三年法案 ,威廉三世立即否决。直到 1694 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他才签署了此案。这反映了- 4 -A议会至上的原则被破坏 B君主专制的传统被继承C政府的立法作用增强 D英国民主进程的艰难性19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地方行政区划演变表,据此可知我国阶段 主要行政区划层级划分19491954 年 大行政区省县乡四级制;两个准层级:专区、区公所19541966 年省(自治区)县(自治县、自治旗、县级市)乡(民族乡、镇)三级制;三个准层级:专区、区公所、街道办事处19661978 年省(自治区
10、)地区(自治州、地级市)县(自治县、自治旗)人民公社(街道办事处)四级制1978 年开始省(自治区)地级市(自治州)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县级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四级制A民族区域自治效果显著 B地方行政区划基本稳定C意识形态色彩较为浓厚 D社会主义民主初见端倪20巴黎公社的部分会议采取公开的形式,将制定的各项决策都及时地刊登在公社主办的公报上,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也全部公布于众,使公社委员及其他公职人员的活动在人们的掌握之中。这一措施A有效地抑制了权力的集中 B保障了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C有利于对自身权力的监督 D体现了现代民主思想的本质211929 年,斯大林指出:“国家、国营工业不经
11、过中介人直接成为农民的商品供应者,而农民也不经过中介人直接成为工业、国家的粮食供应者,这有什么不好吗?”这反映出斯大林意图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取消市场经济C推行农业集体化 D减轻企业负担221947 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中强调, “这是欧洲人的事,主动必须来自欧洲” ,“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同意,也应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的目的之一是A稳定资本主义秩序 B促进欧洲经济恢复C推动西欧国家联合 D利用西欧抵抗苏联231981 年里根上台后,将原来由联邦政府负担的福利开支一部分转移到州政府,一部分转- 5 -移到私人团体,一部分削减。联邦
12、政府只负担最必要的、而地方政府和私人团体却无力或不愿承担的部分。美国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是A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B经济滞胀的影响C与苏争霸处于劣势 D福利制度的完善24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第 15 条规定: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办法均符合本协定附件中规定的义务。这一规定反映出世界贸易组织A对各成员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B消除了不同文明间的对抗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 D是经济全球化形成的标志2524著名学者傅斯年在 1920 年曾指出:“从(1919 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
13、社会的觉悟。 ”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增强 B三民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C国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二、非选择题(共 37 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材料一 1937 年 8 月,中苏两国代表在南京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之后苏联采取积极行动援助中国。当时的苏联给予了中国政府除了派兵参战外一切的援助,还贷款数亿美元给中国。苏联派遣志愿飞行员入华同中国军队并肩作战,并且帮助国民党训练军队。至 1939年底苏联派出志愿空军飞行员计 5 个大队 2000 人和 1000 余架飞机,参加过保卫武汉、重庆、成都、兰州的空战,
14、许多苏联飞行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截至 1939 年年中,由于苏联的军事援助以及从其他国家购买武器装备,国民政府得以扩编大规模武装,包括:245 个步兵师、16 个骑兵师和 1 个机械化师。国民政府军队拥有了 80 万支步枪、5 万挺机枪、1075 门火炮、213 辆坦克和 150 架飞机。摘编自李佳玉抗战时期中苏关系的演变及其原因材料二 1950 年,新中国向苏联贷款 3 亿美元,占三年恢复时期中央政府总投资的143%。中国将苏联贷款集中使用在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机械工业和国防工业等基本建设的重点项目上。20 世纪 50 年代初,苏联向中国援建 47 个项目,其中能源项目占447%,东北建设
15、项目占 766%。同时,苏联还向中国提供大量科技情报和文献。1953 年,- 6 -接受苏联科学出版物的中国机关达到 300 个,总量有 42136 套。1950 年至 1953 年,先后到中国帮助经济建设工作的苏联专家共计 1093 人,他们不仅帮助中国进行经济建设,还培养中国技术人才。这些人才大都集中在重工业和燃料工业部门。除此之外,苏联还协助中国制定“一五”计划,从起草、修改到最终的定稿,苏联都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意见。摘编自沈志华新中国建立初期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基本情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苏联对华援助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12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16、,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苏联对华援助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13 分)27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自秦统一中国开始,每一个朝代都有它的建立与灭亡,即“初”与“末” 。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去读历史,就会发现,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朝代,不仅有“末” ,还有一个时段被定义为“晚” ,这三个时段即晚唐、晚明和晚清,都尚有数十年时间的延续。一般被称为“晚”的时代,虽然出现颓势,但是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却十分繁荣,一般都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 摘编自商传晚明社会转型的历史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明清至 1919 年的中国历史,评析材料中关于朝代晚期的观点。 (12 分)(说明:可对该学者观
17、点表示赞同、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2018 年下学期高三历史周测(9)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BCDAD 6-10 CDCBD 11-15 CACAA 16-20 BDDBC 21-25 BCBAC二、非选择题:26 (25 分)- 7 -(1)特点:支持中国的抗战;集中于军事援助;援助形式多样化。 (4 分,答出两点即可)影响:有力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战;弥补了抗战初期中国空军实力较弱的缺陷;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军事和物质支持;增强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8 分,答出四点即可)(2)特点:集中于经济援助;涉及面广;介入较深。 (4
18、分,答出两点即可)原因:中苏结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经济极为困难;苏联基于扩大和巩固社会主义阵营的需要;中国巩固新政权的需要;为了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的封锁;为了改变中国落后的工业面貌。 (9 分,答出四点即可)27.示例一:观点:一般被称为“晚”的朝代,都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评析:如清朝晚期: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并发展;清政府由重农抑商转而鼓励近代工商业发展。政治上,维新变法、民主革命运动冲击封建专制统治。思想上,西方自由、平等、法治、科学等思想传入,维新立宪、民主共和等思潮相继而起,封建伦理纲常遭受巨大冲击。社会生活上,衣食住行、社会习俗、大众传媒等领域开始呈现近代化特征。因此, “晚”的时代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示例二:观点:被称为“晚”的时代,未必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评析:如晚明时期政治上,科举制度日益僵化,君主专制强化并持续到清代。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未能改变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思想上,李贽由于其“异端”思想,受到严重迫害,无法改变理学和伦理纲常的统治地位。因此,被称为“晚”的时代,未必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 8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