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周测试题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0.0 分)1. 数字时代,让过年多了一份穿越感,也有了更宽广的共享空间。打开老相册,在微信群回忆“小时候的年”,总能引起许多共鸣;回到老地方,在朋友圈晒出“各地年俗大全”,总能激发更多欢乐。互联网时代,为新年调制出别具一格的年味儿。这表明 ( )A. 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 大众传媒代替传统媒介传递信息C. 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D. 传统年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2. 80 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
2、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A. B. C. D. 3. 当前,互联网日益成为语言创新最活跃的地方,“给力”“吐槽”“拍砖”“雷人”这些新词已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并有部分新词被收录进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材料体现了 文化是指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A. B. C. D. 4. 在知识经济
3、时代,有人把国家区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产权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 ) - 2 -要把文化创新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和目标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A. B. C. D. 5. 2017 年 3 月 5 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
4、量时代。打造“中国品牌”,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这是因为( )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对提升国家创造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工匠精神是解决我国创新不足的主导力量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A. B. C. D. 6.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热潮,一浪接一浪。近年来,华韵尚德在德国购买电视时段播出中国节目、凤凰传媒创中国出版业最大跨国并购案多家民营文化企业把生意做到海外,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外传播了鲜活、真实的中国文化。这表明( ) 文化以物质为载体,中华文化的内涵得到丰富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是助推中华文化发展的动力 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能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文
5、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助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A. B. C. D. 7. 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下列对这种影响传导顺序表述合理的是(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型的产业或部门。A. B. C. D. - 3 -8. 习近平同志在考察山东曲阜孔府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这表明 发展优秀文化有利于民族素质的提高文化的发展决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文
6、化复兴是实现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基础要大力弘扬和发展中华文化A. B. C. D. 9. 经国务院批准,自 2017 年起,将每年 5 月 10 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2018 年中国品牌日的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新时代”。此举是基于(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优秀文化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A. B. C. D. 10. 新一届领导集体注意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这是基于( )展示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我国国际
7、传播力已十分强大的必然要求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集中展示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情感的需要。A. B. C. D.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说明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经济、政治的发展A. B. C. D. - 4 -12. 在回答记者关于“全民阅读”的问题时,李克强说:“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可以说终
8、身受益。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材料中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A.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熏陶的过程B. 全民阅读将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发展产生直接的物质性影响C. 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 阅读能力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13. 读图净化。抵制网络谣言,要净化互联网空间,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是因为( ) A.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C.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
9、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D.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14. 每年 4 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有人曾这样概括阅读的意义:如果我们停止阅读,人类的天性也会发生变化,不再有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不再那么善解人意,不再自我反省,不再有创造性的思维。这强调阅读( )是人认知和情感的源泉,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提供更广阔的认知领域,深化人的认识能力是人区别于物的特征,是社会性形成的根本方式能够以其特有途径改变人的知识构成和思维方式。A. B. C. D. 15. 家风又指门风,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和为人处世伦理,甚至影响人的一生。春节
10、期间,中央电视台推- 5 -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这表明( )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深远持久的要全面继承传统道德准则和处世伦理 家庭教育是传达社会规范、培养良好风尚的重要途径A. B. C. D. 16. 近年来,湖南省根据中央纪委、中央宣传部等部委的统一安排,开展了“扬正气、促和谐”全省廉政公益广告创作评选,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品。下列成语诗文中与“廉政公益广告能促进廉政建设”反映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一致的有()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粗缯大布裹生涯,
11、腹有诗书气自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A. B. C. D. 17. 历经 82 年沧桑,义勇军进行曲始终是中华儿女永驻心底的奋进之歌。唱国歌,爱国歌,越来越成为一件充满仪式感的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于 2017 年 10 月 1日起施行。无论身处何地,只要铿锵有力的国歌响起,那就是祖国的坐标。这说明() 人们文化素养的提升需要国家意志的推动国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借助法律规定的内容和形式能够重塑民族精神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A. B. C. D. 18. 为了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国务院设定了每年的第二个星期六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日。我国设立中国文化遗产日
12、,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因为它是 展现中华文化的凝固艺术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研究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载体A. B. C. D. - 6 -19. 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 20 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A. B. C. D. 20. 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
13、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 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A. B. C. D. 21. 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德国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我们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以茶会友品人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文化差异反映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的优劣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才能
14、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和睦相处通过交流与合作,其他文明的一切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A. B. C. D. 22.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演讲提出了共同构建人民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他指出“和美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这意味着 坚持求同存异、相互借鉴,建设开放包容世界- 7 -要坚持包容性,增强对各种文明的认同和理解文化交流互鉴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各种文明都是人类精神瑰宝,应平等和睦相处A. B. C. D. 23. 在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
15、课堂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作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为世界各国民众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推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文交流、促进多元多彩的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由此可见,在国外开办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尊重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促进了世界文化相互融合推进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拓宽了中华文化传播渠道A. B. C. D. 24. 2018 年 2 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
16、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A. B. C. D. 2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下列可以支持“教育强则国家强”这一观点的有() 教育与经济、政治相
17、互影响相互决定教育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教育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教育是实现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A. B. C. D. - 8 -26.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各国各地文明形态千差万别,文明交流互鉴不应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这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启示是( ) 理解个性,呈现多元共生的局面 求同存异,避免不同文化的分歧 相互借鉴,辩证分析不同文化的优劣 平等交流,维护人类文化的生态平衡。A. B. C. D. 27. “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目。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
18、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 ) 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A. B. C. D. 28. “有一种孝顺,是带老人跟上这个信息时代。”在当今这个互联网社会,子女孝顺不仅仅是物质赡养,更要注重情感赡养和知识赡养。事实证明,从绘制图文并茂的“微信操作说明书”,到教父母熟练使用各种出行软件,来自后辈的“文化反哺”,既能避免老人因知识脱节而被边缘化,也能大大减缓其身处数字时代的寂寞空虚。这表明(
19、 )“孝”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孝顺”的具体内涵应该因时而变对“孝顺”的判断和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情感、知识赡养比物质赡养更重要。A. B. C. D. 29. 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 101 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这表明科学技术 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 9 -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A. B. C. D. 30. 在中华传统文化意义上,“家”与“国”从来都是一
20、体,不可分割。从礼记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负大任,从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舍生赴死,从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迈义气展开古诗文的浩瀚长卷,我们读到的满是家与国的一体、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构共振。家国一体的思想(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共同的要求和不变的内涵植根于我们的文化传统,反映了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在时代相传中生生不息,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是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的具体表现。A. B. C. D. 31. 央视公益广告筷子
21、以筷子这种最贴近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事物为载体,巧妙串联家庭场景,将启迪、传承、明理、关爱、思念、睦邻、守望、感恩等传统美德书写得淋漓尽致,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筷子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 立足社会实践,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奏响主旋律,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竞争力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A. B. C. D. 32. 莫言说,“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这说明( )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之一学习借鉴其他民族
22、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我为主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A. B. C. D. - 10 -33. 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 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
23、统文化传承的前提。A. B. C. D. 34. “中国梦梦系列”公益广告从天津泥人张彩色泥塑、杨柳青年画、河北蔚县剪纸等传统文化中获取创作灵感和素材,以“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为主题,赋予了“中国梦”更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由此可见,文化创作需要 薪火相传,推陈出新和而不同,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古为今用维持传统,独树一帜A. B. C. D. 35. 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说:“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这说明 汉字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
24、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是一脉相传的历史见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记载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A. B. C. D. 36. 2018 年 4 月中旬,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一年一度的“仙女节”如期而至。“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音”,多样、独特的民族文化,构成怒江大峡谷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都独具魅力的峡谷民族文化奇观和“全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这说明() - 11 -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
25、性A. B. C. D. 37.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塞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它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这一工程说明了 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和最具创造性的民族A. B. C. D. 38. 福建晋江地区繁衍兴盛并广泛流传于闽南、台湾及东南
26、亚一带的南派掌中木偶戏,俗称南派布袋戏,传承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该剧种受傀儡戏、梨园戏、南音等的滋养,“唱南曲,依傀儡调,做梨园科”在木偶剧中独树一帜。从南派布袋戏的发展中可看出( )中华文化因其包容性而源远流长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地理环境的差异决定文化区域性 文化创新离不开吸收借鉴和融合。A. B. C. D. 39. 有一位本土设计师,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重新设计了我国 34 个省市的图形字体。如下图所示如果从文化生活角度对这些作品进行评价,你认为以下观点最合理的是- 12 -A.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B. 否定传统,独树一帜C. 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D.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7、40. 独唱不忘初心、诗歌朗诵祖国颂歌、群舞共筑中国梦湖北省民族歌舞团演员们用歌舞、独唱、魔术小品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当地群众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收到积极效果。这启示我们 文化创作要呼应时代需求,体现时代价值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和重要源泉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是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要创作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A. . B. C. D. 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悄然掀起了“汉语热”。这不仅体现了外界对中国未来发展普遍看好的内在逻辑,也承载了当前世界各国人民对于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渴望,试图通过学习汉语和解读汉字来破译中华民族延续千
28、年的历史密码。为顺应形势发展,我国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汉语传播和推广举措,也让“汉语热”持续升温。譬如,整合孔子学院资源,打造汉语国际推广“航母”,打造更多像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汉语桥等优秀的综艺节目,增强了汉语的吸引力。许多专家学者评论到,以汉语讲述的中国故事为越来越多人所聆听。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以汉语讲述的中国故事为越来越多人所聆听的缘由。(20 分)- 13 -文化生活周测试题答案和解析【答案】1. C 2. A 3. D 4. D 5. C 6. D 7. A8. C 9. B 10. C 11. A 12. A 13. C 14. C15. C 16. B 17. D 1
29、8. C 19. B 20. B 21. C22. B 23. D 24. D 25. D 26. D 27. A 28. A29. B 30. B 31. D 32. B 33. A 34. A 35. C36. A 37. C 38. B 39. A 40. C41.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汉语热”是中国文化升温的表现,中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健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中国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激发了各国人民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渴望。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文化跨越国度,面向世界,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通过优秀的综艺节目等大众传播手段增强了汉语的吸引力。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