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龙泉中学 2019 届高三年级 12 月月考历史试题23. 几十年前,有一句谚语叫“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 ,劝农民开春的时候一定要晚耕种。现在,农业专家却劝农民早耕种, “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 。这一早一晚的变化:启示我们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体现了人们对气候和耕种关系的认识永无止境源于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不断深化 说明人们根据气候的变化改变了原来的耕种规律A. B. C. D.24.巡抚始于明太祖令太子朱标“巡抚”陕西。宣宗时,由于地方动乱,开始常设巡抚。巡抚职权不断扩大,不仅掌政,而且掌军,实际上已成为地方军政首长;但其中央官性质未变,还必须经常上京汇报军政事
2、务。关于明代巡抚的设置说法正确的是A.明代巡抚已正式演变为地方长官 B.明初地方“三司”制不利中央集权C.设置的最初目的是镇压地方动乱 D.利于实施有效的行政节制和统属25.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A.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 B.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C.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26.后汉书蔡邕列传记载:“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
3、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损毁 B.蔡邕所书的石经字体一律采用小篆C.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D.标志着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27.共进会领导人刘公在武昌起义前命人制作铁血十八星旗时曾表示:“革命必须使用武力,- 2 -以热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外角十八颗金黄星表示晚明汉地十八省人民铁血主义精神。”但 1912 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却定五色旗为国旗。这说明A.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 B.满清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C.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 D.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又曲折28.据北洋政府农商部的统计,江苏、安徽、浙江、山西、河
4、南、吉林、察哈尔 8 省在 1912年共有农牧垦殖公司 59 家, 1919 年已发展到 100 家。投资人主要是军阀、官僚及买办商人、华侨和少数工业资本家。但许多公司成立仅仅是为了贱价领取官荒,然后再以高出若干倍价格将土地出售。据材料可知A.农垦公司仍然属于封建地主经济的范畴 B.近代农村经济获得极大发展C.农垦公司的创立完全是一种土地投机行为 D.中国农村资本主义经济的滋长29.1917 年 11 月,上海进步报刊民国日报把十月革命后俄国的状况称为“乱况” “乱事”,把布尔什维克党称为“乱党” “过激党”等,而到 1918 年 6 月 17 日,该报社论首次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称布尔什维
5、克为“新派” 。对这一变化,最合理的解释是A.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新思潮的传播 B.布尔什维克倡导和平的外交政策C.国人对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推崇 D.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效显著30.1952 年英国对华出口额为 300 万英镑,1953 年上升为 1030 英镑,1957 年达到 1200 万英镑,1958 年又增加一倍多,同时中国对英出口额也有大幅度增加。中英贸易迅速发展的背景是A.中英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B.新中国开放的外交政策C.我国“一五”计划的推动 D.美国放松对华贸易禁运31.从 1994 年起,国务院把国有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内资企业所得税。统一后的
6、内资企业所得税实行 33%的比例税率。这一改革A.标志着国企改革进入产权制度创新阶段 B.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的构建C.表明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 D.体现了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32.公元前 5 世纪初,雅典出现了一个新词 isegoria,意思是“言论自由” ,但这一“自由”只意味着在所有公民的集会上就最重要的问题拥有发言权,而不是“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 。这说明古代雅典A.公民言论自由权被剥夺 B.倡导公民关注公共事务C.直接民主制度存在弊端 D.缺乏对公民权利的保障33.从华盛顿开始,历届总统都设立内阁辅助其行使行政权。19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不断有人- 3 -提倡改
7、革内阁,加强内阁与国会的关系,提高内阁的地位,使其成为对议会负责的机构,但结果都未获得成功。导致内阁改革未获成功的根源在于A.内阁地位提高会削弱总统权力 B.美国内阁的政治地位比较低 C.总统与国会之间的权利制衡 D.1787 年宪法规定的立国原则34.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1882-1907 年) 。据此可知,当时德国三大产业人口比例的变化 1882 年 1907 年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 42% 35%工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 39% 42%服务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 19% 23%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 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
8、D.国家统一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35.1939-1955 年,英国以燃料、食品等为代表的被管制商品的黑市交易非常活跃, “汽油劵”更一度成为“硬通货”在市场流行,这对英国经济造成了较大影响。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B.战争造成英国物资短缺C.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欧洲煤钢联营的冲击- 4 -41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三国到北宋,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逐渐扩大到闽广地区。当时的制棉工具仅有铁杖和小竹弓,制棉技术还是比较落后的。到南宋末年,棉花种植及棉纺织业已扩大到江南地区。棉布经纬纱相当均匀一致,南宋的棉纺织技术已达到较高的工艺水平。元代,黄道婆
9、将黎族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和原有的纺织工艺结合起来,推动了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家庭手工业开始增添棉纺织业。政府允许百姓将税粮折合成棉布加以征收,加之农桑辑要农书等农业书籍将棉纺织技术加以总结推广,共同促进了元代棉纺织业的大发展。明代建立后,朱元璋大力提倡植棉加之生产上积累的丰富经验,棉纺织业非常发达,遍及全国,产品精美丰富。清代,中国棉布大量出到西方。鸦片战争后,西方大量廉价的棉布输入中国,洋布逐步取代土布,传统的棉纺织业开始衰落。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材料二 大量东方廉价棉布涌入英国激发了普通民众的服饰革命,刺激了国内商人对东方棉纺织品的模仿,现代棉纺织业的雏形开始在英国出现。18 世纪中期以前,
10、世界各地的棉纺织业都属于手业经济。手工业者高昂的工资使得英国棉纺织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这种情况迫使棉纺织业在技术上寻求突破。不久,一连串机械化操作开始在英国率先实现,极大地提高了棉纺织生产的效率,扩大了业规模,强大的经济力量使英国走上世界霸主的地位。然而,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依然存在固有的禀赋矛盾:一方面,棉花要从外国进;另一方面,英国国内市场有限,不足以使其保持持久的增长优势。英国棉纺织工业凭借政府的力量,在克服固有禀赋矛盾的过程中,统合起世界各个相关地区,对全球体系的演进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一摘编自杨松、马瑞映内驱与统合: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及对全球体系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11、,概括中国古代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 (8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棉纺织工业在技术上实现突破的条件,并说明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影响。 (17 分)42.(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脚、喝茶。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着瓦罐中的蟋蟀。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 5 -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在营里当差的二德子之流。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 ,被两个特务吴恩子和宋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相面
12、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的十五岁的女儿康顺子卖给七十多岁的虎太监当老婆。主张实业教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和卫道的虎太监唇枪舌剑发生争执。摘编自老含茶馆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前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12 分。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45.(15 分)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汉初仍使用秦制半两钱(重 12 铢) ,由于民间私铸,以致出现英钱(重 3 铢) 。民间还出现剪边半两钱,也就是一些人将秦半两钱剪下钱上的一
13、圈青铜,七到八个半两钱就可剪下 12 铢青铜,市场混乱物价飞涨。武帝即位后,鉴于市面上因流通“半两” “四铢”“榆芙”等币量不一的货币对社会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收回封国的铸币权,并严禁民间私铸。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 113 年) ,中央政府收回铸币权,由上林三官,即钟官、辨铜和均输专门负责铸币事宜,铸造新的五铢钱。此时所铸五铢,史称“上林三官钱” ,币质上乘,钱文挺秀,郭圆周正,式样划一,币重如其文,且不易被盗磨。因此,汉初以来的私铸、盗铸之风逐渐消失,铸币权分散之积弊也同时根除,汉武帝统一币制的改革至此终获成功。五铢钱流通范围极广,从东南沿海到新疆地区,从云贵川到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都流通
14、五铢钱。五铢钱历东汉魏晋南北朝隋代,至唐武德四年(621 年)废止,前后跨度为 738年。摘编自高德步中外经济简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币制改革的背景。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统一币制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意义。 (9 分)46.(15 分) 【选修三: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欧战爆发后威尔逊总统发表正式声明,敦促美国公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要保持不偏不倚” 。1914 年,在美国 9200 万的总人口中,约有 1/3 是外国裔美国人。800 万德国- 6 -裔美国人,还有 400 万爱尔兰裔美国人由于他们对美国的世代仇恨而力挺同盟国。而不少美国人
15、则因为美英之间在文化与语言上的联系以及美法之间的传统友谊,倾向于支持协约国,1914 年 8 月,美国诞生了反军国主义联盟反对备战。反战情绪在美国南方和中西部尤为高涨。交战双方的战时宣传突出强调了战争高昂的生命代价,美国人更加坚定地认为美国应该明哲保身。战争初期,英国对德国实施全面禁运,威尔逊对禁运表示抗议,但他既不想与英国为敌,也不希望美国与协约国之间的贸易受到影响。美国与德国之间的贸易几乎完全停止,而与协约国之同的贸易则直线上升,1917 年 1 月底,德国决定不同意通过谈判的方式达成合议,相反,希望在最后一搏中将协约国置于死地。3 月,7 艘美国商船被德国 U 型潜艇击沉,损失惨重,威尔
16、逊召集国会特别会议,请求国会批准宣战。摘编自美】约翰马克法拉格等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1)根据材料,概括欧洲爆发战争后美国并未立即介入欧战的原因。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威尔逊总统请求国会批准宣战的原因。 (9 分)47 (15 分)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1860 年 9 月,当咸丰皇帝在外敌进攻面前逃往热河时,恭亲王奕被留在北京应付额尔金勋爵和葛罗男爵。奕与蛮夷达成了条约,并促使他们撤离了京城 所有这些是在没有任何军队或水师支持的情况下做到的 这被许多汉人和满人看作是奇迹。奕在与额尔金勋爵和葛罗男爵的周旋中,他发现这些从前的敌人不仅不想对中国隐瞒他们的军
17、事秘密,而且还公开提议要按西洋模式来帮助中国训练军队及铸造武器。这位 28岁的亲王为中国制定了一项新政策:中国应在外交上接纳西方以获得一段时期的和平,并于这期间在西方帮助下加强军事力量。因此,通过外交赢得和平便成为政府的直接目标(标) ,而自强更生则为终极目标(本) 。这种双向的手段在京城得到了满洲军机大臣文祥的衷心支持,在外省则得到几个实力派领袖如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人的拥护。摘编自(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奕制定新政策的历史背景。 (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奕制定的新政策的作用。 (7 分)- 7 -历史参
18、考答案24-35:DACCD BCBBD CC41.(1)发展时间早;技术先进并不断革新;政府大力鼓励;农业著作推动;从属于家庭手工业;棉纺业分布不断扩大,遍及全国;停留在手工工场阶段。 (每点 2 分,任答四点 8 分)(2)条件:国内市场需求旺盛;手工工场技术的积累;殖民扩张,资本积累雄厚,海外市场扩大;人力成本高昂。 (8 分)影响:增强了英国综合实力,使其成为世界工厂;英国棉纺织业关联起封闭的、零散的世界经济,将原本相对孤立的地区联系、整合起来;一方面冲击了落后国家和地区传统的棉纺织业,另一方面又将先进棉纺织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 (9 分)42.示例一 情节:常四爷因为说了一句“大清国
19、要完”被抓进监狱。 (2 分)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了清朝末年(戊戌变法失败后)的封建专制和社会黑暗。 (2 分)概述和评价: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为挽救危亡进行戊戌变法而失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因清朝放宽限制而获得初步发展。在此背景下,清朝继续强化封建专制,统治更加腐败。这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引发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辛亥革命的打击下,1912 年清帝退位,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中华民国。 (8 分)示例二 情节:常四爷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 (2 分)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了清朝末年民族矛盾的激化。 (2 分)概述和评价
20、: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作为此前中国的藩属国、明治维新后崛起的东亚国家打败了中国,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年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地教案频发,揭示了民族矛盾的激化。在这种背景下,清朝出现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等革命斗争,这进一步加剧了清朝的统治危机。 (8 分)45.(1)货币制度混乱,私铸钱现象十分严重;通货膨胀影响民生;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6分,每点 2 分)(2)措施:铸币权集中于中央;严禁民间私铸;规范新币的式样和币质(3 分,每点 1 分)意义:五铢钱铸币权完全收归中央政府,有利于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五铢钱- 8 -轻重适中,顺应
21、了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五铢钱流通范围极广,长期成为标准性的流通钱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6 分,每点 2 分)46.(1)原因:政府主张保持中立:反战情绪高涨;担忧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6 分)(2)原因:美国与欧洲的情感联系紧密,特别是与协约国的情感联系更紧密(2 分) ;美国与协约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密切(2 分) ;交战双方未能实现和解而结束战争(2 分):德国无限制潜艇战背离美国倡导的公海航行自由(2 分)这些因素导致美国中立徒有虚名不可能实现(1 分)47.(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廷统治面临内忧外患双重危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京、津陷落,恭亲王奕诉成为新的政治领导人;奕签订了促使英法撤离京城的北京条约 ,并形成了对夷务的新概念。 (8 分)(2)作用:确定了与西方合作的政策(1 分) ;导致了十年时间的相对和平(2 分) ;为中国外交和军事现代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2 分) ;有力地推动了洋务自强运动的开展(2 分)。 (其他答案表述言之有理即可酌情赋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