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时间:150 分钟 分数: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1)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文化并非主体,主体是人。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无论是文物还是典籍,都只是文化的载体,而灵魂是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正确的文化观不能离开正确的国家观。国家对于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同至关重要。要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
2、民族文化,必然要有一个统一的而非分裂的国家。民族是文化的主体,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保障。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因为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是中国。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中国有过分裂,但统一是主导的。即使当时存在不同的民族政权,它仍然处于中国这个大的疆域之内,因而极容易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保存和继承相对完好。历史证明,当国家分裂,文化发展的血脉会中断,何谈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鲁迅先生虽然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但他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
3、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的话,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近代中国人的一盘散沙是统治者的“治绩” 。中国近代表现的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朝廷腐败和社会腐败的“治绩” 。 文化自信当然包含人数众多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各个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都能从自己专业领域发现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强化人民的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学者和专家以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和文化自信的大国学者的身份参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极为平常。可以预期,在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中,中国学者会日渐增多。单面输
4、入和接受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就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2文化自信问题不仅属于文化,它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密不可分。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民族的自尊、自强。中国现在已经不再像旧中国那样在世界政治舞台缺位,而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带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自信地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光明日报 ,2018 年 1 月 8 日 15 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坚定文化自信,不是看文化的载体,而是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B.有一个统一而非分裂的国家是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
5、的基础。C.如今,中国学者和专家参与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极为平常,中国学者正日渐增多。D.我们正带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走向世界政治舞台。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第一段从内涵方面界定了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灵魂是文化载体中的内在精神。B.第二段谈文化自信与国家的关系,强调统一的国家和中华民族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C.第三段用鲁迅的话证明近代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统治者的“治绩” 。D.第四段从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交流角度谈文化自信包含了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6、( )A 文化的载体包括文物和典籍,理解载体中深层内涵和内在精神,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B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只要一个国家不被消灭或处于分裂,它的文化发展就不会中断。C 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对人民的文化自信起到强化作用。D 文化自信与文化相关,但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也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小题。父亲小时候,父亲在我心中,是严厉的一家之主。这个三级抹灰工,靠出卖体力供我吃穿,是我的恩人,令我惧怕的人。3父亲从不抱怨,也不叹气,板着脸任我们“吃”他。我常常希望父亲也抱怨点什么,也唉
7、声叹气。照我天真的想法,父亲如果唉声叹气,会少发脾气。母亲属羊,像羊那么驯服,完全被父亲“统治” 。她是一位私塾先生的女儿,颇识一点文字,期望孩子长大后有出息,是她本能的憧憬。关于“出息” ,父亲有他独到的理解。一天吃饭时,我喝光了一碗苞谷粥,又想去盛,瞥见父亲在瞪我,我胆怯了,犹犹豫豫地站在粥盆旁。父亲却鼓励我:“盛呀!再吃一碗!”见我只盛了半碗,又说:“盛满!”,接着,用筷子指着哥哥和两个弟弟,异常严肃地说:“你们都要能吃,能吃,才长力气!你们眼下靠我的力气吃饭,将来,你们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的!”我十岁那年,父亲随建筑公司支援大西北去了。每月寄回的钱,根本不够维持家中的开销。父亲第一次
8、探家,攒的三百多元钱,还了母亲借的债,只剩下一百多元。为了节省,父亲始终三年才探一次家。父亲是很能攒钱的,母亲是很能借债的。我们家的生活,恰恰特别需要这样一位父亲,也特别需要这样一位母亲。父亲第三次探家那年,哥哥正要考大学。父亲以说一不二的威严反对。 “我供不起你上大学!”父亲的话,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他让哥哥去市场卖菜挣钱。卖十斤莱可挣五分钱,哥哥每天回家交给父亲五角钱。那五角钱,是母亲偷偷给哥哥的,哥哥实则是到江边温习功课了。父亲发现后大发雷霆,用水杯砸碎了镜子。他气得当天就回大西北,我和哥哥去送父亲。列车开动前,父亲从车窗探出身说:“老大,听爸的话,别考大学!咱们全家七口,只我一人挣钱,
9、我已经五十出头,身板一天不如一天了,你应该为我分担一点家庭担子啊!”语调中流露出无限的苦衷和哀哀的恳求。列车开动时,父亲流泪了。哥哥还是参加了高考,母亲和哥哥又一次欺骗了父亲,我“知情不举” ,也欺骗了父亲,内疚极了。哥哥接到大学录取通知时,母亲欣慰地笑了,哥哥却哭了。我去送哥哥,他没让我进站。他说:“省下买站台票的五分钱吧。 ”又说:“二弟,家中今后全靠你了!先别告诉爸爸,我上了大学”哥哥随人流走入火车站,左手拎着行李卷,右手拎着网兜,一步三回头。我缓慢地往回走,攥着省下的那五分钢币,心中暗想,为我们家祖祖辈辈的第一个大学生,全家一定要更加省吃俭用,节约每一分钱哥哥在第一个假期被学校送回来了
10、,再也没能返校,他进了精神病院我从哥哥的日记本中,翻出了父亲写给哥哥的一封错字和白字占半数的信:老大!你太自私了!你心中根本没有父母!根本没有弟弟妹妹!你只想到你自己!就算我白养大你!4就算我没你这个儿子!我再也不会认你!所有这些“!”号,似乎也无法表达父亲对哥哥的憎怒。这封信,使我想起父亲的教导:“将来,你们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的!”大概倘一个人明明可以靠力气吃饭而又并不想靠力气吃饭,也许竟是真有点大逆不道的吧?父亲是一个体力劳动者,却并不因此自卑自贱。相反,还盲目自尊,崇尚力气,对凡是不靠力气吃饭的人,都一言以蔽之曰:“吃轻巧饭的!”心里隐含着一种藐视。父亲第四次探家前,我去了北大荒,一
11、直再没见过父亲。第七年,连队第二次推荐我上大学。我并不怎么后悔地放弃了第一次上大学的机会,然而这是最后一次。我不会再获得第三次被推荐的机会,那一年我 25 岁了。几经彻夜失眠,我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告知父亲我已被推荐上大学,请求父亲汇给我二百元钱。信一投进邮筒,我便追悔莫及。没想到父亲很快就汇来了钱。二百元整,电汇。附言条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字:“不勾,久来电” 。 (选自梁晓声父亲 ,有改动)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展开叙述, “我”是叙述者,又是小说的人物,既起串联故事的作用,又使故事显得真实。B.“我”认为父亲会反
12、对自己上大学,所以放弃了第一次机会。担心以后没有上大学的机会,又担心父亲不给钱供“我”上大学,所以“几经彻夜不眠” 。C小说写到父亲两次说的“将来,你们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的!”这句话,突出了父亲“崇尚力气”的观念。D.哥哥说:“省下买站台票的五分钱吧。 ”说明他懂得节俭,但他未能深入体会家庭的困难,所以还是执意上大学。5 小说题为“父亲” ,父亲是主人公,却用整个第三段写母亲,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分)6父亲为什么坚决反对哥哥上大学却寄钱支持“我”上大学?请结合全文分析。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著名
13、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说:“在我的一生中,我见证了社会深刻的变化。其中最深刻的,同时也是对人类影响与日俱增的变化,是人工智能的崛起。简单来说,我认为强大5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不得不说,是好是坏我们仍不确定。但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其未来发展对我们和我们的环境有利。我们别无选择。我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本身是一种存在着问题的趋势,而这些问题必须在现在和将来得到解决。 ”中科院院士张钹认为:人工智能与人类不一样,它不会举一反三,更不会“知其所以然” 。使用这样的人工智能系统需要十分小心。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机器通过“黑箱”学习(深度学习)方法取得的智能,由于与人
14、类认知行为存在根本差异,因此也将带来潜在的风险。智能机器不是代替人,而是要协助人做好工作。人和机器各有优势,要互相了解才能实现人机协作,但人还是人机关系的主导者。依照这种思想,才可能将人工智能引向人机合作的发展道路。(摘自教育家 ,2017 年 11 月)材料二(见右图)(选自“搜狐科技” ,2018 年 3 月 21 日)材料三虽然人工智能发展很快,人工智能学术进步,一些人工智能拥有深度学习算法,拥有较强的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能力。但是人工智能还不能真正地理解我们所看、所说、所思、所想,就像个弱智。所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面临瓶颈,如何让机器拥有常识,熟悉我们的思维世界,这将是一项技术难题。现在
15、的硬件技术发展可以说相当迅速,但是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没有普遍使用机器人助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关软件技术的不成熟,使得机器缺少一个系统性的思维过程去指挥复杂的组织结构。我们知道只要是人设计出来的软件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漏洞,人工智能也不例外。这样会导致黑客的攻击行为,通过使用各种小把戏来欺骗人工智能。而且这种漏洞一旦被居心叵测的人发现,这家伙就会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破坏行动,后果可想而知。在 2017 年的网络入侵防护系统机器学习会议上,人们就在讨论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控制在安全和人类伦理道德范围内,换句话说,就是让人工智能成为一个“好人” ,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关键行业能起到公正的决策作用,就是如何让人
16、工智能保持美好的一面。(摘自“云博汇物联网”)材料四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建议,应制定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纲要 ,有序制定人工智能安全6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准则。采取“政府主导、专家主体、公众参与、社会协同”方式,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安全发展战略,针对不同环节和应用场景,明晰不同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制定有关的政策、措施和法规、标准,划定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的边界。“对人工智能的科研人员,也要进行知识普及,用伦理道德加以约束。 ”张妍说, “在市场推广和应用环节,还要建立安全评估和市场准入机制。 ”除了伦理和法律,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还在建议中指出,应该加快科学普及。神化人工智能,会让公众产生不必要的恐慌
17、;贬低人工智能,又让公众对人工智能不敢信任。做好科普和引导,消除误解,才可让人类与人工智能和谐相处。“人工智能是造福还是为祸,核心就是要看社会法律体系能否迅速健全,在法律体系框架下,人工智能伦理和人文引导能否到位。 ”刘庆峰强调。(摘自科技日报 ,2018 年 3 月 20 日有了安全边界,人工智能才能有序发展)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 分) ( )A.霍金认为,人工智能的崛起是他一生中见证的最深刻的社会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与日俱增。B.张钹认为,人工智能只有走向人机协作的道路才会更有前途,而人机合作人是主导者,应充分发挥人、机优势。C.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建议制
18、定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纲要 ,这样可以从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的角度对人工智能加以约束。D 要想让人类与人工智能和谐相处,既不能神化人工智能,也不能贬低人工智能,要做好科普和引导,消除误解。8. 下列针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霍金和张钹他们二人在对待人工智能上观点一致,他们看来,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关键看人类的运用。B从产业投资角度来看,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投资在 2011 年初见规模,以后几年内,该领域投资热情持续高涨,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C如果社会法律体系能够迅速健全,在法律体系的框架下,对人工智能伦理和人文引导到位,人工智能就可能为人类造福。D.
19、四则材料从同一的角度对人工智能加以阐述和分析,让读者对人工智能有了相应了解,并明白了人工智能今后发展应注意的问题。9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6 分)7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秭归县,再迁著作佐郎。知吉州,民有萧甲者,豪猾为民患,鼎暴其凶状,杖脊黥面徙远郡。太宗尤赏其强干,代还,锡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锡之。记其名于御屏。 至道初,鼎建议兴三白渠,及陈、许、邓等数州用水利垦田,事具食货志 。
20、徙陕西。二年五将分道击李继迁,李继隆擅出赤柽路无功,还奏军储失期,鼎坐削三任。复为殿中丞,领职如故。以母老求郡,历知徐、密二州。真宗践位,复旧官。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逾月,拜右谏议大夫。 时西鄙未宁,建议陕西禁解池盐,所在官鬻,诏从之。议者多言:“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今若禁解池盐,与内地同价,则民必冒禁复市青盐,乃资盗粮也。 ”时刘综为陕西转运使,鼎奏罢之。综归朝,亦密陈其非便。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束乖当,延州刘廷伟、庆州郑惟吉皆不从规画。 鼎奏运咸阳仓粟以实
21、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朝廷闻而止之,上封章密陈其烦扰者甚众,鼎始谋多沮,遂令林特乘传与鼎等同议可否,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鼎伟姿貌,磊落尚气,有介节,居官峻厉,名称甚茂。好学,工篆、籀。尝著隐书三卷, 史论二十篇, 学古诗五十篇。 (选自宋史梁鼎传 ,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B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C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
22、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D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8A 太平兴国是北宋君主宋太宗的一个年号,表示要成就一番新的事业。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 、 琵琶行 “元和十年”都是年号。B 黥是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或者在人体上刺文字或图案并涂上墨。后亦施于士兵以防逃跑,也就是所说的“黥首” 。C 领在文中指代理官职,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官职制度,具有代理性质。比如“摄” “行” “署” “权” “守”等。D践位指帝王登上帝位,表示帝王登基的词汇如:践祚、践极
23、、登基、即位、立、继位、坐朝、面南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粱鼎为官刚正,为民除害。他在吉州任职时,萧甲为非作歹,为害一方,他流放了萧甲,深得皇帝的赏识。B 梁鼎关心百姓,体恤民情。他在陕西为官时建议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并免除了老百姓的很多赋税。C 梁鼎步入仕途,遭遇挫折。至道二年,因犯事而被降职;禁止私人买卖解池盐的建议虽得到朝廷同意,但后来因朝廷通盐商而受处罚。D梁鼎文才斐然,声明远播。他考中进士甲科,擅长篆、籀书体,写有三卷隐书等大量著作,声名很大。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 代还,锡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
24、以犀带锡之。(2) 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小题。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9的诗句。14.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走水路,离家渐行渐远。 “不
25、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B 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了 “有日” “江阔” “浪生”的景象,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C 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 ,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D 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 “自” “常” “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15.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
26、、杜牧阿房宫赋 “ , 两句,用疑问语气指出了秦朝在财富搜刮与挥霍的反差行为。2、 蜀相从济世扶危与忠君爱国两个角度赞颂诸葛亮的句子是“ , ”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典故,表达对老友的怀念,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17-19 小题。戏曲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 )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
27、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10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 。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
28、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B 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C 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D 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B 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C 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D 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
29、,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都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20下面是某校国学社社长李明向学校总务处借用场地的一则申请书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达欠妥,请找出并作修改。 (5 分)我是贵校国学社的一把手李明,打算于本周五 19:00 组织一次国学讲
30、座,现在向总务11处提出借用礼堂和相关设备的申请,恳请贵处予以落实。你们的鼎力相助,将会让本次活动更加顺利,对此本人不甚感激。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打动无数人,而我却偏偏关注前两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这两句是不是在暗示“虽然皇帝的恩泽意及不到我,可我却不管那么多,就是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来”呢?或许有,但袁枚绝对不会说出来,因为清代的文字狱极为严酷,当然,追问当年袁枚到底是怎么想的,意义不大。诗也好,文也罢,读经典诗文的价值不在于理解诗文本身,而是把这些诗文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和自身的经历结合起来,常读常新,常读常深,让它们为我们所用。(1)文
31、中有一处关联词语错误:应将“_”改为“_” 。(2)这段文字中,作者推论出的最终结论是:_。(不超过 20 字,不计标点)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武侠小说泰斗金庸(查良镛)于 2018 年 10 月 30 日驾鹤西去,享年 94 岁。从 20 世纪50 年代末至 70 年代初,金庸共著武侠小说 15 部,可概括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外加一部越女剑 ) 。他的小说销量保守估计是 3 亿册,仅次于圣经和毛选 ,盗版书更是不计其数。邓小平、华罗庚、杨振宁、李政道、蒋经国、莫言、钱学森、季羡林、贾平凹、三毛都是“金庸迷” ,其作品流行的程度,被誉为“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 。有人曾经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老先生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对金庸老先生的这句话,你有怎样的认识、见解?或者,有怎样的领悟、感慨?总之,你有怎样的话要说?请写一篇 800 字以上的文章。要求:不能写成诗歌;内容健康,文风严谨,观点不能偏激。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12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