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第 1 课时 燃烧和灭火(时间:30 分钟 分值:43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3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6 分)1. (2017 四川成都)下列物质能发生燃烧的是( A )A. 棉花 B. 黄金C. 食盐 D. 大理石2. (2017 山西)为防止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某些场所常贴有下列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带火种”的是( D )3. (2017 上海)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 C )A. 减少空气通入量 B. 充分利用热能C. 块状煤碾成粉末 D. 净化尾气4. (2017 鞍山一模)下列关于干冰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 干冰升华时吸热,能降低可
2、燃物的着火点B. CO2覆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C. CO2不能支持燃烧D. 干冰升华后不污染档案资料5. (2017 辽阳三模)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A )A. 在天然气燃气灶下方安装报警器B. 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C. 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D. 在点燃甲烷、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6. (2017 广西贺州)俗话说:“人要实心,火要空心” 。下列对“火要空心”的目的理解正确的是( A )A.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B. 隔绝空气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 移除木柴使火熄灭7. (2017 湖南邵阳)如图是某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改装装置,往烧杯中
3、加入下列哪种物质,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 B )(导学号 41684228)A. 硝酸铵B. 氢氧化钠C. 蔗糖D. 食盐28. (2017 四川雅安)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A. 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B. 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C. 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D. 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9. (2017 本溪二模)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 B )A. 火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B. 钻木取火: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 吹灭烛火:降低着火点D. 电
4、器着火:用水浇灭10. (2017 本溪毕业练习一)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B )A. 清除可燃物B. 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11. (2017 黑龙江牡丹江)下列灭火方法依据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的是( D )吹灭蜡烛;釜底抽薪;柴草着火用沙土盖灭;汽车着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木材着火用水浇灭;油锅着火马上盖锅盖A. B. C. D. 12. (2017 湖北宜昌)下列是
5、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导学号 41684229)A. 实验中蜡烛熄灭,实验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B. 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C. 实验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D. 实验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13. (2017 山东日照)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通入 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 中均无明显现象;改通 O2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 中红磷燃烧。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导学号 41684230)A. 红磷燃
6、烧,产生大量白雾B. 实验过程的 a 中无明显现象C. 实验过程要先通入 N2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D. 对比两个实验过程 b 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2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8 分)14. (2017 四川资阳)燃烧和灭火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人类行为。(1)海底能源“可燃冰”资源巨大,可供人类开采使用 1000 年。2017 年 5 月 18 日我国宣布在南海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CH4_;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产生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_。(2)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其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与氧气接触,温
7、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_。(3)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_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_。15. (2017 广东)据报道一名 5 岁男孩将零食包里的生石灰干燥剂拆开,倒入玻璃保温杯,加水盖上盖子玩耍,保温杯瞬间爆炸,造成男孩的右脸红肿脱皮,一只眼睛失明。近年来类似的事件时有发生。请回答:(1)发生爆炸的原因是:在狭小的空间内,生石灰与水反应时放出_大量热量_,使剩余的少量水_受热汽化_,体积迅速_膨胀_发生爆炸。(2)爆炸造成块状物划伤、高温浊液烫伤,还有强碱的_腐蚀性_伤害。三、简答题(本题包括 1 个小题,共 4 分)16. (2017 大连二模)户外烧烤常用木炭作燃料,但
8、要点燃木炭却不轻松,可用“引火炭”(细小炭棒)来引燃木炭,使用时,先在燃烧烤炉中放入一些“引火炭” ,用打火机点燃,然后在其上方将大块木炭疏松地摆成金字塔型,很快木炭全都燃烧起来。(1)为什么木炭不易点燃,但“引火炭”却容易被点燃?因为木炭的着火点较高,而细小炭棒受热时,温度容易达到着火点。(2)将木炭摆成疏松的金字塔型,木炭很快就全都燃烧起来,分析原理。疏松摆放能使木炭与氧气充分接触;“金字塔”能使热量集中, “引火炭”燃烧放出的热量由下至上传递,很快木炭的温度都达到着火点,全部燃烧起来。四、实验题(本题包括 1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5 分)17. (2017 江西)下面是“燃烧的条件
9、”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1)仪器的名称为_酒精灯_。(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 A 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 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燃烧需要可燃物_。(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乒乓球碎片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低_。4(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D_(填序号)。A.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B. 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21%C.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D. 蜡烛熄灭后,
10、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 84%(导学号 41684231)5第 2 课时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时间:30 分钟 分值:45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9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8 分)1. (2017 鞍山一模)2017 年 3 月 25 日全球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地球一小时”活动。在下图所示的标志中最能体现该活动初衷的是( D )2. (2017 黑龙江绥化)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最清洁燃料的是( C )A. 天然气 B. 乙醇汽油C. 氢气 D. 煤气3. (2017 天津)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11、是( C )A. 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 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D.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4. (2017 山东威海)2017 年我国海域可燃冰开采取得重大突破。下列有关可燃冰的叙述正确的是( B )(导学号 41684232)A. 可燃冰是一种纯净物B. 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不易长久保存C. 可燃冰的成功开发利用使“水变油”成为可能D. 可燃冰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5. (2017 广西贵港)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 石油是纯净物B. 煤、石油、天然气和酒精都是化石燃料C. 煤和石油的燃烧会造
12、成空气污染D. 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才能获得热能6. (2017 鞍山二模)节能减排,人人有责。下列措施不利于节能减排的是( B )A. 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B. 使用一次性餐具,方便生活C. 使用环保袋,将垃圾分类放置D.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7. (2017 重庆 B)将适量乙醇(C 2H5OH)完全溶解于汽油中可作为汽车燃料,简称乙醇汽油。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 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B. 静置后乙醇汽油会出现分层现象C. 一个乙醇分子由 9 个原子构成D. 乙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418. (2017 黑龙江牡丹江)现代社会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下
13、列说法正确的是( C )6A. 提倡大量使用塑料袋B. 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C. 提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D. 提倡使用含硫煤作燃料9. (2017 江苏淮安)如图是我国可再生资源法倡导的碳资源的转化与循环利用示意图。下列做法与该图体现的理念不符的是( C )(导学号 41684233)A. 将秸秆加工转化为酒精燃料B. 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尿素C. 过度开采煤、石油作为燃料D. 将石油精炼,制备合成材料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5 个小题,化学方程式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27 分)10. (2017 锦州二模)人类目前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1)汽油是石油炼制的产品之一。为减少汽油燃烧
14、对环境的污染,我国开发并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其中含乙醇(C 2H5OH)10%。 请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C 2H5OH3O 2_2CO23H 2O_。= = = = =点 燃 (2)煤的气化是使煤变为清洁能源的有效途径。煤气化过程中的两个主要反应如下:CH 2O COH 2= = = = =高 温 COH 2O H2CO 2= = = = =高 温 上述两个反应的相同点是_C_(填字母序号)。A. 都是置换反应B. 生成物都是可燃性气体C. 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都升高(3)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为缓解能源危机人们正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请写出一种新能源_氢能(合理即可)_。11. (20
15、17 抚顺质量检测三)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天然气_。(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置换反应_。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数比为_11_。(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 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将 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74NH33O 2= 6H2O_2N 2_。(导学号 41684234)12. (2017 沈阳和平区一模)节约能
16、源、保护环境、低碳生活是全社会应该倡导的生活方式。(1)下列物质都可以用来作为燃料:煤;氢气;石油;天然气,其中氢气被视为最优质的燃料,原因是_热值高,产物无污染_(答两条)。(2)充分燃烧 1 000 g 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 CO2和 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D_。A. 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B. 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C. 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D. 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3)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主要经过以下两步:SO 2在空气中被粉尘催化氧化得到 SO3;SO 3与水化合形成硫酸。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SO 3H 2O=_H2SO4_。(4
17、)丙醇(化学式为 C3H8O)是一种清洁燃料,它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3H8O4O 2 4H2O2CO 2X,生成物 X 的化学式为_CO_。要使 6.0 = = = = =点 燃 g 丙醇燃烧时不生成 X,则消耗氧气的质量至少为_14.4_g。13. (2017 天津)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C_(填字母)。A. 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B. 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汽油C. 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2)煤燃烧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有可能会导致降雨的酸性增强。我们把pH_5.6(填
18、“” “”或“”)的降雨称为酸雨。某电厂为防止环境污染,用石灰石浆来吸收二氧化硫,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 32SO 2O 2= 2CaSO42X,则 X 的化学式为 _CO 2_ 。(3)研究发现,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甲醇(CH 3OH)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O 23H 2 _CH3OHH 2O_。= = = = =催 化 剂 (4)将一定质量的甲醇与 4.4 g 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8CH3OH xO2 mCO2 nCO16H 2O。当反应物完全耗尽且全部转化为生成物= = = = =一 定 条 件 时,有 3.6 g 水生成,同
19、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3.3_g。(导学号 41684235)14. (2017 湖南张家界)阅读材料。我国取得了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理论、技术、工程、装备的自主创新,实现了历史8性突破。它是中国人民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它是一种把天然气包裹在冰状晶格下的固体晶体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分子。1 立方米的可燃冰可转化为 164 立方米的天然气和 0.8 立方米的水。可燃冰能直接燃烧,在同等条件下,它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天然气、石油要多出数 10 倍,若一辆使用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一次加 100 升天然气能跑30
20、0 公里,加入相同体积的可燃冰能跑 5 万公里。它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比原油和煤低两个数量级,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避免了污染问题,是世界公认的清洁能源。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_甲烷_和水。(2)1 立方米的可燃冰可转化为 164 立方米的天然气,体积变化很大,从微粒的观点分析其原因是分子_间隔变大_。(3)可燃冰用作燃料的优点:_能量高、燃烧热值大(或无污染等合理即可)_(写出一条即可)。(4)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CH 42O 2 _CO22H 2O_;天然气= = = = =点 燃 如果不充分燃烧可能产生一种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有毒气体是_CO(或一氧化碳) _。在使用含碳物质的燃料时,为了防止煤气中毒,请你说出一条预防措施_有充足的空气(或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_。(导学号 41684236)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