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78 ,大小:2.22MB ,
资源ID:1087215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0872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湘教版.pptx)为本站会员(eventdump27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湘教版.pptx

1、第十二单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纲导学,考纲呈现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思维导图,考点突破,考点一 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地区差异,考点三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考点二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考点一 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地区差异,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 物质和 能量 。 (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 废弃物 要排放到环境中。,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

2、的 再生速度 。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 自净能力 。 (3)环境问题的表现、地域差异及成因,1.人地关系和环境问题的产生,2.主要的环境问题,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方法技巧 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思路 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首先根据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于哪种 类型(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它的表现特征、分布等。每类环境问题都 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便容易与自己已有 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2.成因分析 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

3、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 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因为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 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在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时,往往对人为原因高度关注,而忽视对自 然原因的分析,自然原因分析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 污染和酸雨。 (2)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 气污染。 (3)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缓慢的流速,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 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3.后果与危害 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

4、产生的影响都要能 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 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等。 4.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针对环境问题的原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是对理论联系 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于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可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采取不同措施: (1)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 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 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2)生态破坏问题: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 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5、(3)资源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 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命题视角一 环境问题的产生 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 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 侵物种。下图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读图回答 下面两题。,1.(2018江苏单科,19,3分)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 (双选) ( AB ) A.高寒及荒漠地区少 B.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 C.面积大的省区较多 D.边境省区比较多,C,解析 由图可知,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青藏高

6、原和西北干旱 地区较少,A项正确;在东部地区,位于低纬的省区(广东、云南、福建等) 较位于高纬的省区(黑龙江、吉林等)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多,呈现由低纬 向高纬减少的趋势,B项正确;图中显示我国面积大的几个省区外来入侵 植物种数较少,C项错误;边境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有的较多,如云南, 有的少,如西藏,D项错误。,2.(2018江苏单科,20,3分)云南省和广东省成为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 省份的原因是(双选) ( BC ) A.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B.地形复杂,环境多样 C.地处亚热带热带,水热条件优越 D.交通方便,人口稠密,C,解析 云南省不是我国沿海省区,A项错误;云南大部分地区位于 云

7、贵高原,西北部位于横断山区,广东大部分地区为山地丘陵,南部沿海 地区有平原分布,两地均地形复杂,环境多样,且两地纬度较低,水热条件 优越,为物种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成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的省区, B、C项正确;云南地处西南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小,交通受地形等自然 条件的限制,相对不便,D项错误。,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 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 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下题。,3.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 A ) 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 B.

8、C. D.,解析 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依然有一定的保温、保土作用,故A项正确。,C,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 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下面三题。,4.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 B ) 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 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解析 本题以赤潮为背景,考查了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赤潮的成 因是温暖海水的富营养化,主要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氮、磷营养物 促使某些浮游生物的暴发性繁殖和生长,导致水体缺氧,从而引发一系 列问题,B项正确。,C,5.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 C )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9、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解析 本题考查赤潮形成的水温条件和气象条件。赤潮多发生在 水温偏高的海域,同时,风力偏小不利于海水散热和污染物的扩散,容易 导致赤潮的暴发,C项正确。,C,6.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 C ) 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 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解析 本题考查赤潮多发的海域位置。赤道附近海域降水量大且 氮、磷污染物排放量有限,A项错误;大洋中部受人类活动排放的氮、磷 污染物影响很小,不易发生赤潮,B项错误;中、低纬近海既有温度条件, 又有大量的氮、磷营养物,赤潮多发,C项正确;高纬近海水温低,不易发 生赤潮,D项错误。,C,7.读下列材料,

10、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0月25日,严重的雾霾天气袭击吉林省长春市。当地实 时空气质量指数曾一度逼近“爆表”,“烧荒”不断使空气质量下降, 秋收接近尾声,农民焚烧秸秆与严重雾霾有着直接关系。据统计,吉林 全省玉米秸秆量大约4 000万吨,其中约25%将被焚烧,“烧荒”对于吉 林省的黑土地来说是一种有机质浪费,不利于黑土保护。 材料二 从2014年10月20日26日全国秸秆焚烧火点分布情况看,火点 数排前7位的省区如下表所示。,命题视角二 区域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1)简述焚烧秸秆对雾霾天气的影响。 (2)说明表格中秸秆焚烧火点分布特征及其原因。,答案 (1)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和粉尘

11、等细小颗粒,进而形成雾霾。 (2)主要分布在东北三个省份;10月20日26日是东北秋收之后,农田产 生大量的秸秆,受利用技术等影响,秸秆大量地被焚烧。,解析 第(1)题,雾霾是由细小的水滴和细小的污染物颗粒组成的,大量 焚烧秸秆能产生烟和粉尘等颗粒物,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第 (2)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焚烧火点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 宁省,因为此时正值10月份,是东北地区秋收之后,农民焚烧秸秆是传统 的秸秆处理方式。,(教师用书专有)读下图,回答下题。,依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京津冀地区逐步淘汰钢铁、水泥、 平板玻璃等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简述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

12、向以及对改善大气质量的作用。,答案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 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减少污染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大气环境保护。根据京津唐地区 产业结构特点、发展现状及材料中淘汰的产业部门(原料消耗多、能 源消耗大、规模大、大气污染严重的产业部门),调整方向可从发展服 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方面回答。对改善大 气质量的作用从减少污染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方面回答。,考点二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1.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 当代人 的需求,而又不危及 后代 人 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内涵: 生态 持

13、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 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 持续发展是目的。,3.基本原则: 公平性 原则、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 原则。 特别提醒 (1)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中,“公平性”侧重的是“权利”, 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强调全 球是一个整体;“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混 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是一个整 体。,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传统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区别,命题视角一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及实践,1.(2016课标,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

14、成下列要求。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 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 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 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7分)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9分)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6分),答案 (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 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

15、面 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 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 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 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 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解析 本题以大熊猫不同时期分布图及背景材料来考查学生的读图获 取信息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本题

16、要求描述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关键在变化,难在详细准确 地表达变化特征。描述时先结合图例比较不同时期分布范围的大小,再 详细指出其分布的形态特征。,(2)本题是原因类问题,应注重材料和图中相关信息的获取。材料中20 世纪70年代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为答案信息之一。要 有效利用图中的两句注释文字,并加以分析,从中得出引起大熊猫栖息 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本题的关键词是“栖息地保护”。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 的保护的途径,其实质是考查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其途径(措施) 应从交通线规划选址、工程措施(修建生态走廊)及生物措施(修复植 被)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太白山的

17、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 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 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 据此,回答下题。 (教师用书专有)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 D ) 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 B. C. D.,C,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过度猎狼会破坏当地生 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故正确;狼减少会导致生态失衡,山区环 境承载力下降,错误;猎狼是由不良消费观念引起的,错误;猎狼的行 为破坏了可持续发展中人与其他动植物享

18、有同等生存权的公平性原则, 正确。所以D项正确。,命题视角二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实践 下图为“2012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 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2.(2017江苏单科,23,3分)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两个城市为(双选) ( CD ) A.日照市 B.潍坊市 C.青岛市 D.威海市,解析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图示威海和青岛经济发展水平指 数高,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和环境污染程度指数低,说明可持续发 展水平较高,故C、D正确。,C,3.(2017江苏单科,24,3分)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 为(双选) ( BC ) A.单位GDP消耗大 B.城市调

19、控能力好 C.单位GDP污染小 D.城市发展水平低,解析 图示M类城市与N类城市相比,具有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 环境污染程度指数低和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低的优势,说明M类城 市调控能力好,单位GDP污染小,故B、C正确。,C,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某商城的位置示意图 上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 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教师用书专有)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己见,其中符 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 C ) 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 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 D.商

20、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解析 A、B和D选项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均有其合理性,但不符合题 干要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故选C项。,C,考点三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严峻挑战 (2)行动: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 人口、环境与发展 白皮书。,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1)手段: 环境无害化 技术。 (2)核心:提高 生态效益 。 (3)方式: 环境友好 。 (4)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5)实践 工业:发展 清洁生产 。 农业:推行 生态农业 。,公众:提倡适度消费。 特别提醒 清洁生产是相对的,是与传统生产

21、技术相比较而言的;清洁 生产并非不产生任何废弃物,在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废弃物,只是相对 而言废弃物产生较少。,1.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庞大的人口压力,(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3)深刻的环境危机,2.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方法技巧 分析某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路 (1)首先分析区域的区位特征、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 环境背景。 (2)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交通、科 技、市场等)。 (3)分析区域发展的限制因素(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基础 设施、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等)。,(4)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22、发展优势和特色产业。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科技,促进产业结构 调整。 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推进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建 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促进对外开放。,命题视角一 循环经济的判断 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 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 济的模式。,1.(2018天津文综,7,4分)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 B ),C,解析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知识。共享单车制造和消费者使用这 一过程,不能体现废弃物资源化和资源减量化,故不属于循环经济,B项 符合题意;在水稻

23、生长过程中稻田的杂草和虫类可以作为鱼的饵料,而 鱼的排泄物可以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可以减少人工饲料添加和化肥的 施用量,属生态农业;城市垃圾用于发电,残余粉灰用于制造砖材,可以减 少污染物排放,创造新的产值,属于清洁生产;海水发电过程中利用废热 水进行制盐,不仅减少了废热水的排放,还可以产生盐、淡水等新的产 品,也属于清洁生产,三者均是循环经济,A、C、D项不符合题意。,命题视角二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农业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 回答下面两题。,2.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D )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解析 水稻和甘蔗最适宜

24、在南方地区种植,故选D项。,C,3.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B ) 提高经济效益 加快城镇发展 提供清洁能源 促进民居集中 A. B. C. D.,解析 由图读出循环农业提供了沼气这种清洁能源,以及猪、水产 品、甘蔗和稻米等众多的农产品;且各农业项目之间相互联系、循环利 用,减少了能源、肥料等投入,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益;而民居集中和城镇 发展在图中没有体现。故选B项。,C,4.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 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 业发展中,大量

25、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 农村薪材缺乏等问题突出。,(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10分) (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14分) (3)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11分),(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答案 (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 生态环境恶化。 (2)条件:塬面宽阔,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海拔较高,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适中。 效益: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 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

26、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 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3)方案一(文字表述方式):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作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入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能源,解决燃 料短缺问题;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 方案二(示意图表达):,方案设计可用示意图、文字等方式表达,只要能针对实际问题,体现循 环经济思想、具有可行性均可。,解析 本题以陕西省苹果基地的发展为背景,综合考查了生态环境问 题、农业区位因素、果业的综合效益,以及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等问 题,考查材料信息和图表信息的解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绘图表达 能力。(1)在黄土高原因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

27、包括对植被、土 壤肥力、水资源以及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影响。(2)黄土高原种植苹果的 优势自然条件要从地形、土壤、气候(日照、温差、降水)等方面进行 具体分析。种植苹果的效益要从生态效益(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 善生态环境)、经济效益(调整产业结构、增加附加值)和社会效益(增,加就业、提高收入、脱贫致富)三个方面全面分析。(3)从材料中可获 取三点重要信息: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果渣堆放污染环境,农 村薪材缺乏。那么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就是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发展畜牧 业和建沼气池来解决污染、能源短缺、过量施用化肥问题。解题关键 是要从材料中提取准确信息,综合分析,找到解决方案。该题用示意图 表达法直观

28、清晰,对绘图能力要求较高。,命题视角三 可持续发展与清洁生产 下图为我国某酒精企业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其中虚线部分为传统 生产工艺。完成下面两题。,5.该清洁生产方式的益处是 ( A ) 提高土壤肥力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产品种类 缩短生产工艺流程 A. B. C. D.,解析 根据对酒精企业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的判读,可以判断 该生产模式利于提高土壤肥力(有机肥),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废弃物 回收再利用),产品种类较传统生产模式增加(除了酒精外,还有饲料、玉 米油、杂醇油等),生产工艺流程较传统生产模式增加。故正确答案为A。,C,6.从接近原料产地考虑,该企业最可能布局在我国粮食主

29、产区 ( B ) A.青海省 B.河南省 C.湖南省 D.广东省,解析 玉米属于旱作,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的秦岭淮河以 北(北方地区)。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区,湖南和广东位于南方地区。故 正确答案为B。,C,下图示意某雏形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 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完成下面三题。,(教师用书专有)图中a、b、c分别代表 ( C ) A.电厂、化工厂、盐场 B.盐场、电厂、化工厂 C.电厂、盐场、化工厂 D.盐场、化工厂、电厂,解析 利用电厂粉煤灰制砖,供应建材厂,所以a为电厂;利用海水淡 化站排出的浓缩盐水可以制盐,缩短了制盐时间,提高了制盐效率

30、,再加 上太阳辐射加速蒸发,所以b为盐场;利用制盐副产品生产溴素、氯化 钾、硫酸镁等化工产品,所以c为化工厂。,C,(教师用书专有)该生态工业园区中 ( B ) A.发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 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 C.建材厂有效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 D.化工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C,解析 发电厂指出去的虚线箭头有三个,其中一个指向系统外,说明 发电厂的部分废弃物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故A项不对;制盐副产品生产溴 素、氯化钾、硫酸镁等化工产品,所以选B项;盐场没有指向建材厂的虚 线箭头,所以建材厂没有利用盐场废弃物,故C项不对;化工厂的废弃物 指向系统外,所以没有得到利用,故D项不对。,解析 因为该工业区附近有海水,太阳辐射较强,可以晒盐,所以为 我国沿海且太阳辐射较强地区,所以选C项。,(教师用书专有)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 ( C ) A.晋南 B.粤北 C.冀东 D.闽西,C,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