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讲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2-,命题规律,考题扫描,1.从考查趋向看,近几年来,本讲内容是高考的考查重点。从中外对比联系的角度考查中外经济建设和工业化道路的差异,从模块联系的角度考查经济发展与思想政治之间的关系等,都是高考命题的重要视角。 2.从社会热点看,综合分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注民生、关注“三农”、构建和谐社会,考查中国农村和城市的变革,结合古今中外各国的对外政策认识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及与经济全球化的呼应。 3.从预测角度看,要把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历程放到整个世界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分析。,-3-,命题规律,考题扫描,考向一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趋势及作用 1.
2、(2018课标全国,31)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答案,解析,-4-,命题规律,考题扫描,名师点评本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以表格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的理解。图表类选择题一般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图表形式呈现,较直观地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了历史的本质。解答该类试题要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信息,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回答。,-5-,命题规律,考题扫描,2.(2016课标全国,31)1980年与19
3、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答案,解析,-6-,命题规律,考题扫描,名师点评家庭承包责任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本讲的主干知识,也是高考命题热点所在。回顾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把握经济体制上的重大变革,对当前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有着重大意义。,-7-,命题规律,考题扫
4、描,考向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和特点 3.(2017课标全国,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答案,解析,-8-,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伟大的历史转折 (1)背景 经济状况:粉碎“四人帮”后,国民经济仍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 思想基础: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
5、想解放。 指导思想: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2)标志: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9-,(3)内容 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经济方针: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4)意义: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特别提醒“文化大革命”结束,“左”倾错误并没有完全结束。“两个凡是”的实质仍然是“文化大革命”中“左”倾错误思想的
6、继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10-,2.经济体制改革,-11-,知识拓展家庭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它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1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2)过程 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
7、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基本框架。 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13-,(3)意义 促进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已从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概念阐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指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它是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4-,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创办经济特区 (
8、1)设立 1980年我国把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为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8年我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2)特点: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3)影响: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1)开放: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目的: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15-,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 (1)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9、(2)结果: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4.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1)建立: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2)特点: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通常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16-,5.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目的: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2)条件: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 (3)地位: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
10、增长点,也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6.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17-,主题一,主题二,“摸着石头过河”从农村到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摘编自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阶段及各自的改革重点。,-18-,主题一,主题二,【思路指导】 材料反映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阶段。(1)20世纪8
11、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2)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城市进行的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3)中共十四大标志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新体制”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20-,主题一,主题二,-21-,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 1.(2018江西赣州期末,16)1980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这些
12、措施( ) A.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B.改变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C.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 D.有利于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答案,解析,-22-,主题一,主题二,“春天的故事”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 有的说看到、听到走私的经济犯罪多了,资产阶级的一些腐朽的东西钻进来了甚至有的说经济特区是“走私的通道”“国际资产阶级
13、的飞地”等。 邓小平开放理论的实践,-23-,主题一,主题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如何看待深圳特区的对外开放带来的问题。 【思路指导】,-24-,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25-,主题一,主题二,-26-,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 2.(2018湖北襄阳一模,31)1978年下半年,广东又现“逃港”高潮,仅8月份人数达6 709人,逃出1 814人,1979年春节过后又出现群体性“逃港”局面,这一现象影响了 ( ) A.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B.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办 C
14、.中英两国外交关系恶化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答案,解析,-27-,一、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特点 1.内容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第一步的重点是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理顺农民与集体的关系。改革第二步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理顺农民与国家的关系。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试点开始,已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进行局部改革试验和探索,第二阶段是全面改革城市经济管理体制。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由市场形成价格,保证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
15、动,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28-,2.特点 (1)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 (2)以改革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 (3)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 (4)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 (5)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或道路。,-29-,对点训练 3.(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31)1982年10月15日,北京市房管局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首届换房大会。由于都是“公房”,不涉及房子的产权变更问题,办理手续很简单。十年后
16、,劳动人民文化宫不再举办换房大会,1998年,中国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此后买房取代了换房。这一历程反映了( ) 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发展 B.房屋产权和使用权分离 C.关注民生成为党和政府执政之要 D.政府管理职能逐渐减弱,答案,解析,-30-,二、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中“点、线、面、全、多、宽”的含义 1.“点”:指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 2.“线”:指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3.“面”:指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 4.“全
17、”:指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5.“多”:指根据地区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会等进行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开放。 6.“宽”: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31-,对点训练 4.(2018河南洛阳一模,31)下列某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紧扣某研究性学习主题。据此推断,该研究主题应是 ( )A.经济特区发展迅速 B.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C.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答案,解析,-32-,【典例剖析】阅读材料
18、,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3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比深圳和浦东,雄安新区的定位有何不同。,参考答案:深圳的定位主要是对外开放功能,浦东的定位是综合改革和金融功能。雄安是新兴产业创新的功能,绿色新城,发展的是绿色、高精尖的产业,这种产业对区域生态环境容量没有影响,同时也是对原有传统产业的替代。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圳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浦东是20世纪90年代对外开放的标志,而雄安新区则是定位于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34-,情怀链接雄安新区的“新” (1)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将加强对新区与周边区域的统一规划管控,加强同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城市的融合发展。 (2)探索用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新路径。雄安新区的设立,将为破解“大城市病”、建设现代化宜居城市提供新路径。 (3)打造新时期改革开放新地标。雄安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责任重大、使命清晰,要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