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2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2-,命题规律,考题扫描,1.从考查趋向看,本讲内容中仅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课标全国卷中出现过,其他内容均无考查。 2.从社会热点看,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对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3.从预测角度看,不同时期教育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仍会是重要的命题角度。,-3-,命题规律,考题扫描,考向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2017课标全国,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
2、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答案,解析,-4-,命题规律,考题扫描,2.(2017课标全国,31)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答案,解析,-5-,命题规律,考题扫描,3.(2015课标全国,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
3、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答案,解析,-6-,命题规律,考题扫描,名师点评高考试题从结构上看,遵循“历史热点化,热点历史化”的原则,即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坚持大视角、小切口的原则。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升,极大地拓宽了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渠道,促进了社会公平和民生改善,突出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7-,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 (1)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
4、技术的垄断。 (2)成就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3)意义: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威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中国国防。 2.载人航天 (1)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2)成就: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3)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8-,3.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成果: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
5、新品种南优2号。 (2)意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4.计算机的研制和发展 (1)成就: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银河-号”计算机。 (2)地位:中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3)意义: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5.生物技术 (1)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2)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基因工程技术的开展,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做出了贡献。,-9-,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方针的提出 (1)背景:中华人
6、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3)内涵: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4)硕果:出现了一系列贯彻“双百”方针的出色作品,如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10-,2.曲折的年代 (1)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特别是发生“文化大革命”。 (2)表现: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3.文艺的春
7、天 (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左”路线;党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 (2)表现:20世纪80年代初,以“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起来;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以及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11-,三、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人民教育的奠基 (1)制定方针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建立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事业。 全面建设时期: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在发展全日制学校
8、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2)成就: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12-,2.动乱中的教育 (1)表现 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1966年,高考制度被废止。20世纪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2)影响: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13-,3.教育的复兴 (1)教育改革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倡导尊师重教,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
9、“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国家制定义务教育法,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0世纪90年代,国家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 (2)教育投资:实行以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倡导社会力量办学,启动“希望工程”。 (3)边远和落后地区的教育:国家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力度,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14-,概念阐释科教兴国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10、。,-15-,主题一,主题二,大国重器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材料一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 材料二 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开发的1 0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 000项航天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研究表明,航天技术的投入产出比达到了110。可以说,航天产业是一个联动效应极强的高技术产业。 据西安晚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发展“两弹一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发展航天产业的背景及影响。,-16-,主题一,主题二,【思路指导
11、】,-17-,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 (1)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是科技发展的政治基础。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前提。 (3)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为科技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5)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推动和需要是重要动力。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技术。,-18-,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 1.(2019百校联盟摸底考试,16)1985年,中共中央决定:大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和
12、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环节,促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并使各方面的科学技术力量形成合理的纵深分配。该决定的主旨是( ) A.推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验 B.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激发科技机构的创新活力,答案,解析,-19-,主题一,主题二,百年树人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材料一 1949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用极大力气模仿苏联教育制度。这种模式强调训练实用科目中的科学人员,特别是在自然科学方面。于是中国共产党改组了基督教会大学和国立大学的文理科系统,取而代之的是创办了20个新的科技院校和26个新的工程研究所。在大约200个高
13、等教育机构中,只有13个是有文理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摘编自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规定考生必须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恢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生;修改政审标准,贯彻“重在表现”的原则;严格考试制度,抵制和反对营私舞弊、“走后门”等不正之风。 据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20-,主题一,主题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教育模式的特点及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的主要背景。 【思路指导】,-21-,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中国不同时期的
14、教育方针和成就,-22-,主题一,主题二,-23-,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 2.(2018云南昆明调研,31)1950年,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随后,又接收了享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等二十所高等院校、五百多所中学、一千一百多所小学。这一举措( ) A.彻底改造旧教育 B.对教育拨乱反正 C.提高了教育质量 D.收回了教育主权,答案,解析,-24-,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高潮、原因及启示 1.两次发展高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文化大革命”前、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 2.原因 (1)政治上,党和政府积极支持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
15、”前,成立中科院,提出“双百”方针,改造和发展教育。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实施了“863计划”,重新贯彻“双百”方针,实施“211工程”计划,加大支持教育事业的力度。,-25-,(2)经济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到1966年,要求科学文化为经济建设服务,如研制“两弹一星”就是为了营造一个安定的国内环境,搞好经济建设。此外,“双百”方针的提出,就是为了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文化大革命”后,由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需要,要求我国的科技文化要进一步发展,以适应新形势,因此,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如“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等。 3.启示: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要提高国
16、民素质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26-,对点训练 3.(2018吉林二模,14)下表为全国19771982年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率(人数:万),表格中参加考试人数最高峰值形成的历史因素是 ( ) A.高等学校的盲目扩招 B.政治运动对教育领域的冲击 C.改革开放对教育的推动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影响,答案,解析,-27-,【典例剖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新兴技术领域的开发和应用,知识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只有普及义务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就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才能适应祖国的“四
17、化”建设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科学技术应用程度的决定因素,而基础教育则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重要基础。理论工作者强调,不普及义务教育,不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只能是纸上谈兵。法律工作者指出,法盲和文盲有很大的相关性,不普及义务教育,真正的法制是难于实施的。 摘编自杨海榕试论普及义务教育的意义 根据材料,分析普及义务教育对我国的重大意义并认识经济与教育的关系。,-28-,参考答案:意义:是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促进经济发展和满足增强国力的需要;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广大劳动者的素质,从而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18、关系:教育进步需要经济发展来支撑,其进步也必然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29-,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随着新兴技术领域的开发和应用,知识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只有普及义务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就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才能适应祖国的四化建设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得出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促进经济发展和满足增强国力的需要;根据材料“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科学技术应用程度的决定因素,而基础教育则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重要基础”,得出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广大劳动者的素质,从而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根据材料“理论工作者强调,不普及义务教育,不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只能是纸上谈兵。法律工作者指出,法盲和文盲有很大的相关性,不普及义务教育,真正的法制是难于实施的”,得出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第二小问,结合对第一小问的回答可知,教育进步与社会经济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30-,情怀链接教育、科技和经济三者间的关系 (1)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 (2)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3)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4)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