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考点突破,考点一 湿地的概念、类型与重要价值,考点二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考点一 湿地的概念、类型与重要价值,1.湿地的概念和类型 (1)湿地的概念: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 浅水 覆盖的土 地。其特点是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 过渡 带。,(2)湿地的类型 a.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 浅海 区、河 流、湖泊等。 b.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我国主要湿地的分布特点:类型多样,分布 广泛 。从寒温带到 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广泛分布。,2.湿地的重要价值 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 生产力 和丰富的生物
2、多样性的生态系 统。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 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 生物多样性 等重要作用。,1.沼泽湿地形成原因的分析 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 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 要原因是: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 土发育,不易下渗。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 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长江中下游平 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 水不畅。,2.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某校地理研究
3、性学习小组利用水池(4 m2 m1 m)、土壤、芦苇、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是 ( ) 净化水质 防风固沙 塑造地形 涵养水源 A. B. C. D.,解析 由图可知水通过进水管进入人工湿地,再经过湿地作用影响 后,通过出水管排出,该过程会使得注入的水体质量变好,部分水资源滞 留在湿地内,这主要是因为湿地具有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功能;该模 拟中并没有体现出湿地有防风固沙和塑造地形的功能。故B项正确。,2.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可能检测到 ( ) A.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B.土壤中氧气含量增加 C.出水口水质无变化
4、D.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解析 若没有植被,则土壤有机质和泥沙会随着水资源大量流失,从 而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出水口含沙量增加,出水口水体中的杂质 变多;无植物状况下,无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土壤中氧气含量应减少。故 D项正确。,3.2018课标,37(1)(2),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 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分)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
5、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 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 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解析 (1)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河流排水受阻形成堰塞湖,是 因为河谷相对较深,且水量丰富;该地形成湿地,可以推断其河谷较浅,地 势平坦;水量较少与该地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有关。 (2)本题考查区域水平衡知识。河流性质改变(变成湿地),基本不影响降 水量;而随着水面面积的增加,蒸发量加大;湿地面积稳定说明其降水量 与蒸发量相近。,考点二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6、,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1.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洞庭湖为例) 天然湿地的 数量 在不断减少, 质量 在逐渐下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 自然灾害 的能力也明显降低。 例如:洞庭湖由于流域内植被的破坏,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围湖造田,湖 泊面积缩小,调洪蓄水能力降低,湖区洪涝灾害频发,生物种类减少,生态 环境问题日益增多。,2.湿地的保护措施(以洞庭湖为例) (1)在全流域实施 退耕还林 、封山育林; (2)湿地区域退田还湖、平垸行洪、 生态 移民、加固堤坝、疏浚 河道等; (3)加强宣传教育、依法治理、合理利用 湿地 资源等。,1.湿地资源问题
7、的产生原因,2.不同类型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古人用竹子和木头做成两道墙从沼泽地分离出河流与耕地(如下左图)。利用这种技术,在太湖的滩涂上开挖溇港,水和土分离,新的耕地出现。在每条溇港与太湖交汇处建有一道水闸(如下右图),这也是控制太湖南部地区灌溉与排水的关键。2016年11月8日,太湖溇港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其在世界农田灌溉与排水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材料回答下面三题。,1.古人用竹子和木头筑墙的主要原因是 ( ) A.当地原料丰富 B.竹子和木头结实耐用 C.竹子和木头质量轻,便于运输 D.竹子和木头墙体便于水土分离,解析 由“从沼泽地分离出河流与耕地”可知,竹子和木头筑成的
8、墙体的作用主要是促使水土分离。,2.有关溇港灌溉与排水工作原理描述正确的是 ( ) A.溇港南宽北窄,为获得更多水源 B.溇港南宽北窄,为防止交汇处泥沙淤积 C.太湖南部雨季时,水闸应该关闭 D.太湖地区伏旱时,水闸应该关闭,解析 溇港南宽北窄,可加快入溇港和出溇港的水流速度,防止泥沙 淤积,延长溇港的使用时间。宽窄只影响引水、排水时间长短而不影响 水量多少;水闸控制着南部地区的灌溉与排水,则当太湖南部雨季时,为 避免淹没田地,应开闸放水;而当该地区伏旱时,应开闸引太湖水灌溉。,3.当时溇港的建设,对该流域产生的影响是 ( ) A.旱涝灾害加剧,农业损失变大 B.植被覆盖率减小,河流含沙量变大
9、 C.空气湿度变大,降水增多 D.季风气候稳定,降水变率减小,解析 修建溇港砍伐了大量的树木和竹子,导致森林覆盖率减小,故 水土流失加剧。溇港的修建会减轻旱涝灾害;对太湖南部湿地的开发、 植被破坏,会使空气湿度减小;不会影响季风气候的稳定性。,读图,回答下题。,4.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咸海面积减小 ( ) A.主要原因是沿岸地区大量引用咸海水灌溉棉田 B.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雪线下移,河流水量减少 C.导致咸海对该区域河流的补给量减少 D.导致咸海沿岸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增大,解析 咸海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是流域内人们大量引用河水导致入湖河水减少而并非用咸海水灌溉棉田,A项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会
10、导致雪线上移,河流水量增加,入湖水量增加,湖泊面积扩大,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咸海与河流的补给关系是河流补给咸海,C项错误;咸海面积减小,湖泊对气候的调节能力减弱,沿岸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变大,D项正确。,5.2018浙江11月选考,27(4),3分读图,完成下题。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略图。,材料二 下表为19752014年鄱阳湖水域面积变化(单位:km2)。,说出21世纪以来鄱阳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并简述这种变化对湿地生态功能的有利影响。,答案 原因:退田(耕)还湖。 影响:提高蓄洪能力;提高维持生物多样性能力;增强调节气候能力;增强 净化水中污染物能力。,解析 根据表格的信息可知鄱阳湖水域面积变大,主要是因为采取了退 耕还湖措施。由于鄱阳湖水域面积变大,其蓄洪、维持生物多样性、净 化水质及调节气候能力增强。,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