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本节知识学习的重难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并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中考命题多以通过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或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判断像的性质,改变物距的大小来判断像的变化为主。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近年来各地中考的热点,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与探究题等为主,难度较大。一、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1凸透镜成像的三个重要物理量:焦距、物距、像距。a凸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称为焦距,用 f 表示。b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物距,用 u 表示。c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像距,用 U 表示。2实验过程实验装置:光具座 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a测出凸透镜的焦距;b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整烛焰、凸
2、透镜、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c点燃蜡烛,使蜡烛尽可能远离凸透镜,即让物体在二倍焦距外,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记下此时的物距和像距,观察所成像的特点;d将蜡烛依次放到二倍焦距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焦点等区域,然后移动光屏,看能否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若能成像,记下对应的物距和像距,并观察所成像的特点;2e将蜡烛放在焦点以内,先移动光屏看能否承接到像,若不能,再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烛焰所成的像,并记下所成像的特点;f改变物距(即改变蜡烛的位置) ,重复几次以上实验操作。参考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焦距f/cm像的性质 像距 u/cm 物距 v/cm 像的其他性
3、质60 15倒立、縮小48 16像与物分居透镜的两侧,能用光屏承接倒立、等大 24 24 像与物分居透镜的两侧,能用光屏承接16 48倒立、放大15 60像与物分居透镜的两侧,能用光屏承接不成像 12 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812正立、放大6在光屏一侧透过透镜观察到像与物在透镜同侧,不能用光屏承接e分析与论证:对比归纳以上数据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如下表:f探究结论: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总结出以下两点。(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2 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2)不论成实像还是成虚像,物体离焦点越近,所成的像越大,像离凸透镜也越远。3实验说明a本实验中所选凸透镜的焦距最好在 102
4、0 cm,太大或太小都不方便。b应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按顺序放在光具座上,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中心位置,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烛焰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能完整地落在光屏的中央,便于观察。3c随着实验的进行,像在光屏上的位置越来越高,原因是蜡烛燃烧的时间越长,蜡烛越短,所以像的位置越高,调整方法有将蜡烛向上移动或将凸透镜和光屏同时向下移动。d实验过程中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的原因:蜡烛在焦点以内;蜡烛在焦点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高度;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上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
5、置。f在实验过程中,若用不透光的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然后前后移到光屏,能否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能看到完整的像,只是像会暗淡一些。二、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利用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两条或三条可以画出对应的光路图,从而判断像距的大小和成像的具体情况,这是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好方法,具体图示如下:(1)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物体在 D、 C、 B 三点成的像为实像,且随着物体靠近透镜,像却远离透镜,而且像逐渐变大。在照相时,如果我们想使像大些,那就要让物体靠近相机,同时把镜头向前推,以增大镜头和底片之间的距离,即增大像距。(2)成虚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越大:光路图
6、如下面左图所示。(3)凸透镜成的实像是所有折射光线的交点,虚像是所有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蜡烛火焰发4出的光线有无数条,其中照到凸透镜上被折射的也有无数条,这无数条折射光线的交点就是实像的位置,如果折射光线不能相交,那么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虚像的位置,所以成实像时,如果把凸透镜挡住一半,它成的像依然是完整的,只不过照到光屏上的折射光线减少,像变暗。(4)凸透镜成的实像上下左右都颠倒:凸透镜成的实像不仅上下颠倒,左右也是颠倒的。重难点 01 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屏,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7、A当物体距透镜 8 cm 时,成正立的像B当物体距透镜 16 cm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从距透镜 20 cm 处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D当物体从距透镜 20 cm 处靠近透镜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40 cm30 cm=10 cm,当物体距透镜 8 cm 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 A 正确;当物体距透镜 16 cm 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 B 正确;当物体从距透镜 20 cm 处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凸透镜成的是实像,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故 C 正确;当物
8、体从距透镜 20 cm 处靠近透镜移动时,凸透镜成的是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变大,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故 D 错误。故选 D。【名师点睛】熟记凸透镜成像规律,可巧记: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物在外像在间,物在间想在外,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1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 20 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 cm 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5C倒立、等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 20 cm 处得到一个最小、
9、最亮的光斑,所以, f=20 cm, u=30 cm,2 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 A。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红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教学中使用的投影仪就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B换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只将蜡烛向右适当移动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D如果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将不会出现清晰的像【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由题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A 错误;换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相当于增大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
10、,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可知,将蜡烛向右适当移动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故 B 正确;将物体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减小,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向左移动,故 C 错误;由题图知, uv,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换后,由于光路可逆,所以能成清晰的像,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 D 错误。故应选 B。重难点 02 凸透镜成像实验探究小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6(1)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放置蜡烛、 和光屏。(2)蜡烛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成的像是等大、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 cm。(3)当把点燃的蜡
11、烛由图所示的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 35 cm 刻度时,应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小华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向 调整蜡烛。 (选填 “上”或“下” )【参考答案】(1)凸透镜 (2)10.0 (3)右 上【详细解析】 (1)从实验器材的安装上考虑:若凸透镜成实像,器材安装必须能保证能像呈现在光屏上,故要将凸透镜放在中间,蜡烛和光屏放在其两侧,故实验前在光具座上由左至右应该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再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和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当凸透镜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时,物距和像距
12、均为焦距的 2 倍,由图可知物距或像距为20.0 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3)由“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 35 cm 刻度时,向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像在光屏的上方,要向下移动,则需将蜡烛向上移动。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的焦距 f= 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后,点燃蜡烛,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则可以将凸透镜向 移动(选填“上”或“下”);(3)如图丙所示,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 点时(选填“ A”、“ B”、“ C”或“
13、D”),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参考答案】(1)11.0 (2) 下 (3) C 投影仪【详细解析】 (1)通过题图甲可知,在光屏上找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即为焦点位置,则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所以焦距为 11.0 cm;(2)题图乙所示,成像在光屏的上方,由于成像是倒立的,所以是蜡烛偏低,或者光屏偏低而是三者7不在同一直线上,可以将蜡烛向上移动,透镜向下移动,光屏向上移动;(3)要想成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那就要将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之外二倍焦距以内即为 C 点位置处,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2(1)在探究凸透镜
14、成像的实验中,王聪同学先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2)王聪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由于蜡烛火焰的高度不合适,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不完整的像,要得到蜡烛火焰完整的像,应将蜡烛向_调节;(3)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教室里的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_、_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参考答案】(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上 (3)倒立 放大【详细解析】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需要知道凸透镜的焦距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的最小、最亮的点,是凸透镜的焦点。测出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
15、,便为凸透镜的焦距。所以王聪同学这样做是为了测量焦距;(2)由题图知,烛焰的像比较靠上,由于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所以一定是蜡烛太靠下的缘故,所以应将蜡烛向上调节;(3)投影仪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1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当烛焰在 B 点时,成像在 A 点;当烛焰在 A 点时,成像在 C 点,则凸透镜一定固定在 之间。【答案】BC8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应调节烛焰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当蜡烛距凸透镜 30.0 cm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将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动到适当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就
16、将光屏向 (选填“远离”、“靠近”)透镜方向移动。【答案】主光轴 15.0 靠近【解析】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应调节烛焰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当蜡烛距凸透镜30.0 cm 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实像,则物距 u=v=2f,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 f=1/2u=15 cm;将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到适当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大”,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 3在“探究凸透镜 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先将蜡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水平线上,然后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50 cm 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 30 cm 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烛
17、焰清晰的像,再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几厘米,应向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才有可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43 cm 处,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以推断该凸透镜焦距的范围,该范围的最大值小于_cm。【答案】远离 20【解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与像移动方向相同,故蜡烛向凸透镜移近几厘米,应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才有可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43 cm 处,此时物距等于 7 厘米,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即 7 厘米小于焦距;而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 30
18、cm 处,此时物距等于 20 cm,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 20 cm 大于焦距;故凸透镜焦距大于 20 cm。4在焦距为 5 cm、9 cm 和 15 cm 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将蜡烛、光屏分别置于光具座上透镜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 ;若将蜡烛放置在 A 点通过三个凸透镜都能在光屏上成像,则焦距为 cm 的透镜所称的像最大,若在 BC 间移动光屏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cm。【答案】同一高度 15 5 或 99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
19、,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了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B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D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刻度线 45 cm 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 f2f,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或投影仪利用了此原理;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图示不照相机机的原理图,故 A 错误;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远像近像变小,则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
20、逐渐变小,故 B 正确;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此时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C 错误;由题图可知, f15 cm。BCD 均不符合题意,A 符号题意。故选 A。9在 2016 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安保工作中将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 ,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 1 m 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相机的镜头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 0.5 m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 0.1 m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 0.5 m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 0.1 m【答案】B【解析】摄像机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
21、凸透镜。根据题意,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 1 m 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即物距 u=1 m2f,故焦距 f0.5 m,B符合题意为答案。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 20 cm 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倒立的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 10 cm 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12形可能发生的是A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B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C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答案】C11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所示,将
22、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_cm。(2)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要使烛焰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凸透镜向_(选填“上”或“下” )移动。(3)小明现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40 cm 处,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_ (填“放大” 、 “缩小”或“等大” )的_(填“实”或“虚” )像。(4)小明用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实像的像距_;根据你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此时所成像的大小_。 (均选填“越大” 、 “越小
23、”或“不变” )【答案】 (1)10 (2)下 (3)缩小 实 (4)越大 越大1312小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A 和凸透镜 B、平行光光源、光具座等器材。(1)小华先测量凸透镜 A 的焦距:将凸透镜 A 固定在光具座 50 cm 刻线处,调整平行光源,使它发出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光照射到凸透镜 A 上,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 A 的焦距为_cm;(2)小华用蜡烛替换掉平行光源进行实验,实验前应先将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调到_;(3)保持凸透镜 A 的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
24、烛放在光具座上 35 cm 刻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可说明_(选填“照相机” 、 “幻灯机”或“放大镜” )的成像特点;(4)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华用凸透镜 B 替换凸透镜 A,将凸透镜 B 固定在光具座上 50 cm 刻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 A 的焦距_凸透镜 B 的焦距(选填“大于”或“小于” ) 。【答案】 (1)10.0 (2)同一高度 (3)幻灯机 (4)大于1413以下是某实验小组进行的两组光学实验;(1)图甲“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实验中选取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
25、 关系。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将光屏放在此处,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 )接收到烛焰的像。将蜡烛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 ) 。(2)图乙、丙、丁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乙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15 cm 处,如图丙所示,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_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_。若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丁所示,为了使像清晰地呈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选填“上”或“下” )移动【答案】 (1)大小 不能 不变 (2)10.0 放大 投影仪 下【解析】 (1)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的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虚像光屏接收不到,实像光屏能接收到。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 A 烛焰的像;平面镜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 (2)由题图乙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屏上得到15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