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化,总纲目录,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最为辉煌灿烂的文化,思想、科 技、文学、艺术全面繁荣,长期发展,经久不衰。 线索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其核心是儒学产 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儒学的创立(孔子: 仁、礼)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完善、 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独尊儒术)改造、成 熟(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反专制)。,线索二:古代中国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就领先世界,对世界 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线索三:从先秦到明清,古代中国文学经历了诗
2、经、楚辞、汉 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的发展演变历程,具有鲜明 的时代特点。 线索四: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独具东方神韵,是世界艺术宝库 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是戏曲艺术的瑰宝,成为我国的国粹。,(2018江苏苏锡常镇调研二)法国人权宣言称:“自由就是指 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 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 得由法律规定之。”与此类似的先秦思想有 (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兼爱、非攻、尚贤” C.“不尚贤,使民不争” D.“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答案 A,解析 “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就是不把自己的利害关系强加于
3、人,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符合这一思想,A正确。B是墨 家思想;C是老子思想;D是法家思想。,高频命题点一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家,1.(2018江苏南通二模)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流派希望人类同归 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的永恒。强 调以内心体验为中心,引导思想超越具体的有形的世界,直探神秘 的终极世界。该思想流派应是 (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答案 A 从材料中“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 都保持和谐”“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可以分析出该思想流派 主张探讨世界的本源,无为而治;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该思想 流派是道家,故A项正确。,2.
4、(2018江苏苏锡常镇调研一)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 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 者,天夺之。”这反映出董仲舒 ( ) A.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B.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C.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D.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答案 A 依据材料中的“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 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可以看出董仲舒将儒家的德治上升到天命 的高度,督促统治者要施行德治,这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体 现了对君主暴政的制约的“民本”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 体现道家“无为”思想、法家思想,排除B、D两项
5、;C项不符合 材料信息,排除。,1.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比较,2.先秦儒学与汉代新儒学的比较,(2013江苏单科,21,6分)(节选)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 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 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 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 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 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请回答: (1)
6、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 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3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 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分),答案 (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 施仁政。 (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回答;第二小问注意“政治主张” 这一设问角度。第(2)问概括归纳材料作答,注意言简意赅。,高频命题点二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1.(2018江苏常州期末)中国古代某学者评论道:“不顾人情,视斯 民饮食男女之欲,为人生所不能无的,都以为毫无价值而不足 恤
7、。”此评论针对的是 ( ) A.“人之性恶” B.“三纲五常” C.“清心寡欲” D.“存天理,灭人欲”,答案 D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作者反对不顾人情、过分压制人 的自然欲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学者的评论主要针对程朱理学 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故D项正确,C项是表面现象;A、B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2.(2018江苏南京、盐城二模)朱熹语类:“昨日虽看义当为 然,而却又说未做无害;见得利不可做,却又说做也无害;这便是物 未格,知未至。今日见得义当为,决为之;利不可做,决定是不做,心 下自肯自信得及,这便是物格,知得至了。”对其阐述理解正确的 是 ( ) A.注重道德实践 B.提倡心
8、性修养 C.强调重义轻利 D.批判虚假说教,答案 A 朱熹的理学讲究格物致知,通过实践达到理学途径, “利不可做,决定是不做,心下自肯自信得及,这便是物格,知得至 了”显然是注重道德实践,A项正确;B项属于心学主张;C项属于 先秦儒家思想特点;D项是李贽思想特点。,3.(2018江苏扬州期末)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 论中指出:“夫为政之患,闻古人之效而悦之,不察其精意,不揆 其时会,欲姑试之,而不合,则又为之法以制之,于是法乱弊滋,而古 道遂终绝于天下。”对材料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 ) A.制度应适应时代发展 B.不能随意地因革制度 C.重视古制的内在价值 D.每代制度都自成系统,
9、答案 D 据材料中“不察其精意,不揆其时会,欲姑试之,而不 合,则又为之法以制之,于是法乱弊滋,而古道遂终绝于天下”,可 知王夫之认为制度应适应时代发展,要重视古制的内在价值,不能 随意地因革制度,故排除A、B、C三项;材料没有体现每代制度 都自成系统,故选D项。,1.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异同点,2.明清儒学与宋明理学的不同,3.理解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实质:主要反对宋明理学,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2)影响: 积极影响:使明清思想界一度活跃,冲击了正统儒学,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比如,黄宗羲的政治主张对近代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顾炎武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的唯物思
10、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局限性:受制于当时的社会经济、阶级条件,黄宗羲等人的思想从根本上无法超越儒家的理想,也无法动摇理学的统治地位,更不可能直接推动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形成和社会转型。如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批判的武器仍是儒家民本思想,主张限制君权但提不出近代君主立宪制的构想。,1.(2017江苏单科,4,3分)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 “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答案 D 本题考查朱熹的思想。孔子主张的“克己复礼
11、”即 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朱熹按照自己的理学思想将 “克己”理解为战胜自己的私欲,这种理解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 色彩,与孔子的本意不完全一致,故D项正确。A、B两项与朱熹 的思想正好相反;C项表述过于绝对。,2.(2016江苏单科,5,3分)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 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 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答案 C 李贽的怪异着装使其本人在外观上显得亦儒亦僧,但 由这些生活中的细节并不能必然推导出李
12、贽致力于儒学和佛教 融合的结论,A项错误;李贽招收女弟子,的确可以视作对正统礼教 规范的突破,但明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B项 错误;男子落发本是成为僧人的举动,但他却同时留着长长的胡 须,“儒帽裹僧头”,展现了李贽的不拘常格和对封建传统的挑 战,C项正确;超然物外的自由并不是李贽的追求,D项错误。,3.(2014江苏单科,1,3分)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 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 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13、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但 董仲舒则认为人民应服从君主统治,君主应顺从天意。据此可知, 董仲舒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故选B项。A项中的“全 部”表述不当;C、D两项与史实及材料信息均不符。,4.(2018江苏单科,21,12分)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 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 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 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 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 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
14、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 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 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 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二 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
15、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 有何不同。(3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 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9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答案 答案 答案要点: (1)不同: 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 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 的融合)。 (2)略。,解
16、析 (1)提取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进行适当概括即可,关键信息 主要有“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 “传播西方宗教”等。 (2)首先提出论点,然后结合宋明理学的具体内容论证这一论点, 最后可用一句话总结或提升自己的观点。,高频命题点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2018江苏南通一模)“使原料多样化,还能化旧利废,取材方便, 提高了植物纤维的质量,便于普遍推广,成为书写的不可或缺的材 料。”这种工艺带来的变革 ( ) A.造出中国最早的纸张 B.奠定了雕版印刷的技术基础 C.为兴办大学创造条件 D.便利了科学文化的传播与推广,答案 D 中国最早的纸张出现于西汉,排除A项
17、;B项与材料无 关,排除;大学兴办于西汉,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提到蔡伦改进 造纸术“普遍推广,成为书写的不可或缺的材料”的优点,显然便 利了科学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故选D项。,2.(2018江苏徐州考前模拟)2017年11月,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 界记忆名录。我们通过甲骨文可以 ( )A.了解商朝的社会历史 B.研究书法发展的历程 C.确定中华文明的源头 D.印证汉字是最早的文字,答案 A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文字,往往记录殷商时期的社会 历史,故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甲骨文,并不能体现书法发展的整 个历程,故B项错误;甲骨文并不是中华文
18、明的源头,故C项错误;材 料没有将汉字与其他文字作比较,不能说明汉字是最早的文字,故 D项错误。,3.(2018江苏苏州期末)根据北宋画家郭熙的见解整理成的林泉 高致一书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 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 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该认识 反映其艺术追求是 ( ) A.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传达自然的生命状态以感染观者 D.逼真描绘四季山水不同特征,答案 C 山水画最大的特点是借助自然表达作者的心境以感 染观者,C项正确。A项是文人画的特点;B项是花鸟
19、画的特点;D 项不是山水画追求的特点。,1.中国古代科技没能转化为近代生产力的原因 (1)经济上: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不可能使科学应用 达到较大规模,从而使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应用失去应有的土壤。 另外,农民贫困、国内市场狭小以及剥削者买田置地,束缚了手工 业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 (2)政治上: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 萌芽的发展。 (3)思想上:文化专制使大量知识分子脱离对自然界的观察研究。 (4)教育上:封建教育以儒学为内容,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很少 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2.中国古代文化的时代特色,1.(2018江苏单科,4,3分)清代
20、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 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 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 )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答案 A 从材料信息看,元曲的特点是“少引圣籍,多发天然” “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贴近生活,易受欢迎,故选A项。材料没 有涉及元曲寄情山水、语言句式、内容丰富的信息,故排除B、 C、D三项。,2.(2017江苏单科,5,3分)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 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21、( )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答案 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艺术的特点。材料中“注重用画 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说明中国画的特征是用景传情,即情景 合一,故C项正确。A、D两项明显不符合中国画的特点;B项属于 文人画的典型特征,不符合题干材料。,3.(2015江苏单科,3,3分)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 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 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 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
22、阅读者“铺陈气势”,答案 C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 反映。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气势恢弘的汉赋适应了统治者的需 求,故A、B两项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结合材料中司马相如的 赋的特征可知D项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 张,反映了当时恢弘的文化气度和豪迈的时代精神,与道家的无为 思想不符,故C项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4.(2013江苏单科,2,3分)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 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面图片,可以得 出的准确认识是 (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
23、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答案 D 甲骨文经过多次演变才发展为楷体汉字,A项表述错 误;“飞舞飘逸”是草书的特点,而楷书的特点是笔画详备、结构 严整,B项错误;一些甲骨文字已被识读,C项错误;从图片中可以看 出,甲骨文字已经具备了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D项正确。,1.训约十四条记载,“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 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 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据此,中国古代族规起到 的直接作用是 ( ) A.维护家族团结和睦 B.灌输儒家伦理道德 C.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D.强化家国一体观念,答案 A 本题考查家
24、国情怀素养。材料的族规体现了儒家伦 理道德,隐含着儒家教化,但与题干要求“直接作用”不符,故B项 错误;中国古代族规通过稳定家族,进而起到稳定统治的作用,与 题干要求“直接作用”不符,故C项错误;家国一体观念是通过族 规间接体现的,与题干要求“直接作用”不符,故D项错误。,2.苏轼曾经感慨道:“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 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近岁市人转相摹 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 ”这反映了 ( ) A.手抄本书籍在宋代已经消失 B.印刷术促进了文化传播 C.造纸术改变了书籍短缺的现象 D.宋人不重史学重儒学,答案 B 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素养。材料中的前半部分“自言 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 与后一部分“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相比 较,说明后来书籍变多是由印刷术促进的,所以B项符合题 意。A、C、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