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五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总纲目录,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实现民主法制、祖国统一与世 界和平孜孜以求,取得了显著成就。 线索一: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三大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文 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新时期民主政治不断完 善,依法治国方略基本确立。 线索二:祖国统一事业的发展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奠定了理论基础;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也为解 决台湾问题指出了光明的前景。 线索三:现代中国外交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
2、期,出现第一次与我国建交的热潮;20世纪50年代, 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参加日内瓦会 议与万隆会议;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建交;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 外交并开展新型区域合作。,(2018江苏如东测试)某历史学者在论述一项政策时指出:“这是 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 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此项 政策 ( ) A.促使三大改造完成 B.导致中苏关系恶化 C.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 D.开创了外交新局面,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一外交政策不再突出强调意识形
3、态的不 同,开始较多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走向务实,结合所学知识,1953 年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 志,成为国际上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同时有利于中国 构建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为经济建设服务,C正确。三大改造完 成是在1956年底,排除A;中苏关系紧张是在1958年后,排除B;中 美、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排除D。,高频命题点一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2018江苏扬州期中调研)“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 文革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以 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您正充满生机活力,肩负着为人民当家做 主的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
4、迈向前。”这首诗赞颂的制度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答案 A 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材料 中“人民当家做主”说明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A正确。,2.(2018江苏南通三模)“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今后在 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 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这个宪法”的制定 ( ) A.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造历程 B.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C.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5、.推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答案 C 由材料中“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可以得出 所述宪法为1954年宪法,C正确。社会主义改造开启的标志是过 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A不正确;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初步确立 了政治协商制度,B不正确;“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D不正 确。,3.(2018江苏南京、盐城一模)到1951年10月,全国有27个省、8个 行署、146个市、2038个县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到1952年 底,全国所有的省、市、县、区、乡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绝大 部分乡的人民政府委员会已由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这表 明当
6、时 ( ) A.基层民主制度开始确立 B.“民主建政”有利于国家政权建设 C.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 D.人民代表大会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答案 B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对全国人大的召开和 国家政权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故B符合题意。,1.新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建设,2.用数字有效识记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1)“一”指一个理念和一个目标:依法治国;实现国家的政治现 代化。 (2) “二”指两个重要机构和两部纲领性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 (3)“三”指三大政治制度和三个发展阶段:三大政治制度: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政体),是根本
7、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与 法制建设的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政治协商是其主要形式,协商会议是其基本组织;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是各民族平等互助,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最恰当的 制度。三个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文革”期间遭受 挫折;新时期发展完善。,3. “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区别,1.(2014江苏单科,8,3分)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 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 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 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
8、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答案 A 人民民主原则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当 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自由 和民主权利。材料中李大娘当选为代表表明人民民主原则得到 落实,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是在1954年,B项排除;政 治协商制度为政党制度,C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出现在改 革开放后,排除。,2.(2013江苏单科,9,3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 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 秘密
9、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 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答案 A 题干中“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目的是 “参加筹备新政协”,共同筹建新中国,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 没有信息体现,排除。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实行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 年计划,C、D两项与题干时间“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不符, 排除。,高频命题点二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1.(2018江苏盐城三
10、模)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 大陆的投资情况。表中数据表明台湾对大陆投资呈快速增长趋 势,这主要得益于 ( ),A.“一国两制”方针指引 B.“一个中国”共识达成 C.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 D.海峡两岸“三通”实现,答案 B 由题干中的表格数据看,台湾对大陆投资呈快速增长 趋势,在1992年和1993年都大大增加,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 “九二共识”的达成,故选B。“一国两制”方针早在20世纪80 年代初就已经提出了,故排除A;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开始于1987 年,故排除C;海峡两岸“三通”实现于2008年,故排除D。,2.(2018江苏盐城调研)“1973年,毛泽东委托民主
11、人士章士钊前 往香港与台湾人士接触,商谈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事宜;1975年,年 迈的蒋介石思乡心切,委托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密约毛泽东访问台 湾。”这些做法 ( ) A.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 B.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 C.宣告了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 D.彰显了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答案 D 根据材料可知,无论是毛泽东还是蒋介石的做法,都彰 显了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D项正确。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 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同日停止炮 击金门,实现了两岸30年来真正的停火,排除A、C两项;20世纪80 年代,才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排除B项。,1.两岸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
12、及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 (1)两岸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2)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 有利因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香港、澳门回 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不 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两岸交流频繁,联系日益紧密;统一符 合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两岸人民渴望统一;等。 不利因素:台湾岛内的分裂倾向和国外的反华势力的干涉。,2.“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联系与区别,1.(2015江苏单科,12,3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 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 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
13、以用谈判来解 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 )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答案 D 注意时间信息“万隆会议期间”。1955年,万隆会议 召开。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 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A项错误。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 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 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B项错误。2 0世纪50年代,中国只是走
14、上国际舞台,并没有成为世界外交舞台 上的强国,C项错误。“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 式解放台湾”“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 国签订和平条约”表明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D项正 确。,2.(2012江苏单科,10,3分)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 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 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 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 片。这反映了 ( )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
15、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答案 B 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 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说明他们期盼回 大陆探亲的愿望强烈,故B项正确。台湾同胞期盼返乡探亲与普 遍认同“一国两制”构想并无必然联系,故A项不符合题意。返 乡运动并不能说明海峡两岸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故C项 错误。1987年港澳尚未回归,故D项本身表述错误。,高频命题点三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2018江苏徐州考前测试)20世纪50年代的某重要国际会议称: “尊重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的民族独立、主权、统一和领 土完整,并对其内政不予任何干涉。法国将从印度支那三国撤
16、 军。”这次会议 ( ) A.缓和了亚洲的紧张局势 B.确立了国际外交的准则 C.结束了西方的殖民历史 D.贯彻了求同存异的方针,答案 A 材料中“尊重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的民族独 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法国将从印度支那三国撤军” 反映了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内容,日内瓦会议的成功召开使印度 支那的和平得以恢复,缓和了亚洲地区的紧张局势,故A正确;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确立了国际外交的准则,它并不是日内瓦会议确立 的,故B错误;日内瓦会议虽然使印度支那的和平得以恢复,但并未 结束西方的殖民历史,故C错误;求同存异的方针是1955年万隆会 议上提出的,故D错误。,2.(2018江苏苏锡常镇二模)
17、20世纪70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 某些大国的孤立,有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 态上冲破了与西方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但 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认为中国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 救生圈”。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 ( ) A.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延续意识形态外交 C.拯救了美国的衰落 D.奉行国家利益至上,答案 D 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面临着苏联的威胁, 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中国和美国关系进行改善,D正确。当时 中苏关系正处于恶化时期,A错误;中国当时已经突破意识形态外 交,B错误;中国并不能拯救美国的衰落,C错误。,3.(2018江苏
18、淮安、宿迁期中)阅读下表可知,某一阶段人民日 报对美国报道语态变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 ) 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不同语态所占比例,A.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 B.新闻媒体的文字风格发生了重大改变 C.全面对外开放推动中美关系改善 D.国策调整促使对美认识趋向理性客观,答案 D 根据表格中的数字对比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美国 的积极和中性报道越来越多,而消极报道越来越少,这是由中美关 系的发展决定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中美关系僵 化,美国敌视中国,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1979年以后,两国 关系正常化,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多,D正确。1979年中美建交标 志着中美
19、关系正常化,A错误;新闻媒体的文字风格也是随着国家 政策的调整而变化的,排除B;“全面对外开放”与表格中时间不 符,C错误。,1.新中国各个阶段外交政策的特点、原因及作用 (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 特点:“一边倒”。原因: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 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 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中国只有站在社会主义阵 营一边,才能避免在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处于孤立状态。 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 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至于 孤立。,(2)20世纪
20、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 特点:“一大片”。原因:美国利用台湾和侵越战争威胁中国,苏联对华实行大国 沙文主义政策,我国外交环境恶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有更多 国家脱离殖民枷锁而独立。 作用:中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20多个国家建交,大大改 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 (3)20 世纪70年代 特点:“一条线、一大片”,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原因:美苏争霸,美趋守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 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作用: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大 了世界影响。 (4)20世纪80年代起 特点:全方位、“无敌国”
21、外交。 原因: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 形势发展的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开展国内社会 主义建设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 局转换的过渡时期;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 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 环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同时,广泛的外 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2.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影响 (1)对中国 打破了长期以来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促进 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加强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便利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 更大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
22、地位。 有利于构建相对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中国同世界各国 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对世界 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 有利于实现各国共同繁荣,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 秩序,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2018江苏单科,12,3分)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 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 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 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 ( )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消除
23、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答案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共 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 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其核心内 容是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相互尊重,和平共处,故选A项。题 干材料只是反映了邓小平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论述,未涉及开 创中苏友好局面和上海合作组织建立的问题,排除B、D两项;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不能消除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排除C项。,2.(2017江苏单科,12,3分)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 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 度。然
24、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 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 外交事宜是 ( ) 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答案 B 阅读材料可知,其中的“上述原则”提出于20世纪50 年代,适用于世界各地不同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国家,如能遵照 “上述原则”办事,则有利于缓和世界上的紧张局势。由此判断, “上述原则”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B项符合题意。万隆 会议主要是解决亚非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日内瓦会议是为解决 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而召开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中 苏之间签订的互助条约。,3.(
25、2016江苏单科,12,3分)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 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 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 (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答案 A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 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会议讨论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问题。从 题干中的“越南”“法军”“美国干涉”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此 次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A项正确。B项讨论的是亚非国家的 发展问题,排除;C项中国政府未参加,排除;D项主要讨论了恢复中 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事宜,排除
26、。,4.(2014江苏单科,9,3分)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 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 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 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答案 C 从题干材料中的“亚非国家”“西方缺席”等信息 可判断出,此次会议是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此次会议是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在会上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的方针
27、,促成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因此C项符合题 意。A项与题干中的“亚非国家”不符;B、D两项与题干中的 “西方缺席”不符。,5.(2013江苏单科,11,3分)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 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 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 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 表明中国 ( ) 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答案 D 由题干中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 团和各界人士,可知A项
28、与题意不符。B项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 排除。C项发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从材料信息看,1972年, 我国外交取得重大进展,许多国家纷纷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这 样,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 破。本题选D项。,1.1957年,周恩来在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上说:“既然我们在民 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都能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 党派共同合作,团结在一起,那么,怎么能够设想进入社会主义建 设时期,就不能同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继续合作下去呢?这是说 不出道理的。”这一讲话 ( ) A.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B.推进了人民政协制度的初步形成 C.标志人
29、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 D.号召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答案 A 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素养。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 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与材料中“1957 年”“不能同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继续合作下去呢?这是说不出 道理的”相符,A项正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 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项 错误;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C项错误;1998年,通过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D 项错误。,2.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
30、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 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 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些史实反映出 ( ) A.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已开启 B.中美关系面临转折的契机 C.美苏在军事防务中直接对抗 D.中美苏构成了制衡的局面,答案 B 本题考查史料实证素养。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的标 志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间上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苏 联妄图建立孤立中国的“亚洲集体安全体系”遭到美国的反对, 说明美国在中苏对抗问题上支持中国,这有利于改善中美关系,B 项正确;苏联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直接目标针对的是中 国,不是美国,C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美苏作为世界的超级大国 争夺霸权,中国不可能与美苏构成制衡的局面,D项错误。,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