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时规范练 2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选择题1.1960 年起,中国向非洲派驻援非医疗队,他们带去了中医针灸服务,使不少非洲人了解了中医针灸,为中医药在非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中医针灸诊所也在非洲各国发展起来,为增进非洲人民健康作出了贡献。中医针灸在非洲的传播发展说明(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传播的最重要途径 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A. B.C. D.答案 A解析 中国向非洲派驻援非医疗队,使不少非洲人了解了中医针灸,这说明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但本身表述错误,排除;与材料无关;非洲人民对中医针灸的认知、认可,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华
2、文化传播的过程也提高了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2.为了进一步做好中国文化的对外宣传,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文化部推出新版官方英文网站中国文化网。该网站在设计上融合了中国文化特色和国际流行元素,突出网站的实用性、时尚性和交互性,注重与微信、微博、脸书等新媒体的 互联互通。该网站( )融入时代元素,增强了中国形象的现代感 融入传统元素,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利用网络平台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化理解 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促使中外文化趋于同一A. B.C. D.答案 B解析 “网站在设计上融合了中国文化特色和国际流行元素”说明该网站融入时代元素,增强了中国形象的现代感,正确;“为了进一步做好中国文化对外宣
3、传,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文化部推出新版官方英文网站中国文化网”说明利用网络平台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化理解,正确;文化多2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中外文化不能趋于同一,错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3.中英两国共同举办的“大英博物馆 100 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讲 述了世界历史发展变迁的故事,让观众在领略人类文明精华的同时,更加真切地感知文明间的互补、互动和相互交流。从中可以看出(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发展本民族文化必须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化交流中要欢迎和鼓励各国
4、文化在中国传播A. B.C. D.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中的“认同”表述错误;各国的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因此中的“欢迎和鼓励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表述错误;在领略人类文明精华的同时,更加真切地感知文明间的互补、互动和相互交流,表明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正确。4.2017 年,美国探索频道出品了 3 集电视记录片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它采用国际视角透视小人物的故事,解读了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中国这砥砺奋进的五年,一经播出反响巨大。这体现了( )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步增强 尊重文化多样性能推动本 民
5、族文化发展 大众传媒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文化“走出去”提升了我国综合竞争力A. B.C. D.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相关知识。电视记录片习 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解读了中国这砥砺奋进的五年,一经播出反响巨大,这体现了大众传媒推动了中 华文化的传播,也表明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步增强,正确且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应排除。5.“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包括不少专家学者常常带着七分自豪、三分遗憾地感叹。但如果古典诗歌不创新形式走出去,就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改变文化传播的途径B.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
6、C.加强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D.要推动古典诗歌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统一答案 C解析 “七分自豪、三分遗憾”告诉我们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C 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传播途径的问题,排除 A 项;B、D 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始终 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3者。推 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倡议沿线各国建立教育共同体,“通过教育合作交流,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沿线各国人民生活福祉,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7、。通过教育合作交流,扩大人文往来,筑牢地区和平基础,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这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启示是( )理解个性,呈现多元共生的局面 求同存异,避免不同文化的分歧 相互借鉴,辩证分析不同文化的优劣 平等交流,维护人类文化的生态平衡A. B.C. D.答案 D解析 说法错误,世界各国文化具有个性,因而不同文化的分歧不可避免;说法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没有优劣之分。故选 D 项。7.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等一系列纪录片在国外电视频道的播出,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这一现象表明 ( )A.大众传媒有利于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B.利用
8、外媒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C.文化创新是中华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D.包容性使得中华文化在全世界得以广泛传播答案 B解析 材料中强调了“一系列纪录片在国外电视频道的播出,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这体现了大众传媒的发展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利用外媒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选 B 项;A 项强调了我们吸取世界文化,与材料无关;C、D 两项强调了文化的创新及包容性,与材料无关。8.以“发展数字经济 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乌镇举办。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就是要搭建两个平台:一是为中国与世界互联
9、互通搭建国际平台, 二是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中国平台。这两个平台的搭建( )A.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手段,能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B.促进了各民族文化融合,重塑了互联网文化秩序C.延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能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D.增强了民族文化的特点,保障了各民族文化权益答案 C解析 搭建这两个平台促进了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相互交流,有助于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推动文化传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C 项符合题意;搭建这两个平台是对现有互联网传播媒介的积极利用,并没有改变文化传播的手段,A 项观点错误;搭建这两个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和互联网新秩序的构建,B 项中“重塑”一词夸大了这两个平
10、台的作用;互联网的发展有利于展示民族文化的特色,但“保障了各民族文化权益”的说法太绝对,D 项排除。9.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这说明( )A.大众传 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4B.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D.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答案 C解析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体现了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C 项正确;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 项错误;社会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 项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
11、具有双重性,D 项错误。10.易经 把“六”定位阴数,把“九”定位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每逢重阳佳节,很多单位组织进社区开展敬老活动。这表明( )透过传统节日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 民族节日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应积极保护 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传统习俗有助于培育文明风尚A. B. C. D.答案 A解析 说法错误,因为民族节日不是世界文化遗产;说法错误,因为传统习俗有优秀和落后之分,优秀的传统习俗有助于培育文明风尚;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11.近年来,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在全球有蔓延之势。国际社会已发
12、生多起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很多学者和政要都认为,这些问题的深刻根源是“文明的冲突”。全球政治格局正在以不同的文明为界限重新形成。因此,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必须 ( )承认文化具有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 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促进民族的和解与融合,逐步形成统一的地球文明 培育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坚持求同存异,共同发展A. B. C. D.答案 B解析 符合题意,全球政治格局正在以不同的文明为界限重新形成,我们需要承认文化具有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同时也启示我们,要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并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求同存异,共同
13、发展;说法错误,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说法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逐步形成统一的地球文明”的说法违背世界文化多样性。12.“天涯共此时,同寄一缕哀。”清明节作为一个承续了上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时间的累积给了它厚度,历史的行进赋予它内涵。还原和挖掘清明节背后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心理,对催生新的社会风尚具有特 殊的意义。这是因为( )传统习俗对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良好社会风尚的培育需要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 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 社会心理因其稳定性一经形成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 B. C. D.答案 C5解析
14、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传统习俗对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错误;新的社会风尚的形成离不开对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需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正确;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有助于增强人 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树立文化自信,正确;混淆了不同社会心理对人的不同影响,表述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文化外交已经成为我国继经济外交、政治外交之后的又一大亮点,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在美国举办“中国文化节”、在意大利举办“中国天津周”、在荷兰举办“中国文化艺术节”,
15、另外还有“中华文化非洲行”“海湾中国文化周”等大型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这些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中国热”,扩大了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认识。答案 (1)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所以,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也具有相互交融的特点,并且这一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显著。(2)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的民族文化可以相互交流、融合。中华文化也是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融汇各民族文化,同时与外来文化不断碰撞、不断交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而成长起来的。开展文化外交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也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16、3)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更加主动积极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趋势明显加快的今天,我们必须发展文化外交,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千难万难,回家过年”。每逢新春佳节,无论离家多久,内心都涌动着阖家团圆的渴望;无论身在何处,都要踏上回家过年的旅途。社会在发展,春节的习俗也在发生变化,但是人们心中阖家团圆的情结却始终没有改变,春节充满浓浓人情味的文化基因一直在传承。近几年,一些烙下时代印记的新年俗悄然取代了一些旧年俗。环保意识的增强,燃放烟花爆竹的现象越来越少,使得各地“满城不闻鞭炮味”;通信技术的进步,微信拜年的人越来越多,使得家家“难见登门拜年人”,很多人感觉传统年俗在慢慢消失,春节的“仪式感”在渐渐弱化,“年味”变得越来越淡了。(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中华民族为什么有着浓厚的“春节情结”。(2)为了让春节过得更有新意、更有价值,请你给家长提两条建议。答案 (1)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亲情和家庭的民族。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欢度春节是家庭观念的集中表达和亲情的集中释放。有利于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会和谐,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2)例:与家人一起旅游过年,一起看场贺岁电影,一起参加户外健身、娱乐活动等。6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