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2.02MB ,
资源ID:1092988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0929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deputyduring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1、- 1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游褒蝉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

2、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

3、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1.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非常之观 观:观察B. 盖音谬也 谬:错误- 2 -C. 夫夷以近 夷:平坦D.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独:唯独,只有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险以远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 然力足以至焉 于是余有叹焉C. 古人之观于天地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D. 其孰能讥之乎 而余亦悔其随之3. 对下列句子中加

4、点字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A. 有泉侧出 B.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 常在于险远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现代意思一样的一项是A. 非常之观B. 于是余有叹焉C.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D. 褒之庐冢也5. 对第三段的解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B. 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 ,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C. 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D. 平坦而近

5、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6. 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2)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答案】1. A 2. C 3. B 4. D 5. C 6. (1)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取舍的原因了。- 3 -(2) (有了志气与体力, )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辅助。(3)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和守陵人所盖的房屋。(4)古人对于天地、山川

6、、草木、虫鱼、鸟兽的观览,大都能有所收获。【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A 项, “非常之观”的“观”如解释为“观察” ,在语法上和语意上讲不通,从文中来看,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意思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 ,“观”应为名词,景观。故选 A 项。【2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

7、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C 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 项, “险以远”中“以”是连词,相当于“而” ,表并列关系;“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中“以”是连词,因为。B 项, “然力足以至焉”中“焉”是代词,目的地;“于是余有叹焉”中“焉”是句末语气词。D 项, “其孰能讥之乎”中“其”是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而余亦悔其随之” , “其”是代词,自己。故选 C 项。【3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8、。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设题,考生可以依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辨析活用的类型。本题中,例句“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中“名”是名词做动词,命名;B 项,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舍”也是名词做动词,筑舍定居。A 项, “有泉侧出”中“侧”是名词做状语,从旁边;C 项,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中“谬”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D 项, “常在于险远”中“险远”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要偏远的地方。故选 B 项。【4 题详解】- 4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

9、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现代意思一样的一项” ,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设题。本题中,D 项, “褒之庐冢也”中“庐冢”古今意思一致,都指墓旁庐舍。A 项, “非常之观”的“非常”古义指不一般,非同寻常,今义是程度副词,很,十分。B 项, “于是余有叹焉”中“于是”古义指对此,今意紧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而出现某种结果,是连词。C 项,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中“学者”古义指治学的人,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故选 D 项。【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

10、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 项, “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错误,从文中来看,作者并没有为古人惋惜之意,作者只是认为对待传闻要“深思”而“慎取” 。故选 C 项。【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 “此也” ,判断句;“所以” ,古今异义,的原因;“学者” ,古今异义,求学的人;“深

11、思” ,深入思考;“慎取” ,谨慎取舍。第二句中, “随” ,跟随,随从;“以” ,表承接;“怠” ,懈怠;“至于” ,古今异义,到;“幽暗昏惑”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无物以相之”中“以”是目的连词,来;“相” ,辅助。第三句中, “所谓” ,所说的;“者,也” ,判断句;“庐冢” ,墓旁庐舍;“之” ,结构助词,的。第四句中, “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状语后置句, “于” ,对于;“往往” ,常常;“得” ,收获。【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

12、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5 -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

13、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参考译文: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如今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

14、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如今将“华”读为“华实”的“华” ,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 。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

15、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

16、,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 6 -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 ,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甫;我的弟弟王安国,字平甫;王安上,字纯甫。至和元年七月,临川

17、人王安石记。二、诗歌鉴赏7.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灞上秋居马戴灞上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注】灞原:即灞上,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致此身:这里指身体为国家效力。(1)本诗前三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请简要分析。(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1)本诗通过描绘了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孤壁、野僧等意象,灞原风雨刚停下来,傍晚的原野上频见大雁飞过,秋天落叶纷纷飘落,作者孤独一人点起寒灯卧听滴露,与僧为邻,展现了一幅灞上秋景图。渲染了凄清孤独的氛围。表现了诗人独

18、处他乡,孤独落寞的处境。(2)本诗通过写客居霸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和寒夜独处的悲凄。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末联诗人感慨:长久在外,何时才能为国家效力。表达了诗人出孤独/思乡的心境,以及对仕途前程的失意迷茫,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解析】【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诗前三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请简要分析” ,然后圈出前三联中所写的景物,根据景物的特点来概括图景,并结合情感分析渲染的氛围。 “灞

19、上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 7 -诗句是说撩人愁思的秋风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连番的风雨,雁儿们已经耽误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风停雨歇,得赶在天黑之前找到一个宿处。接着画卷的景象则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转到诗中的主人。只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对孤灯,默默地出神。这时夜阑人静,连秋虫都已停止了歌唱,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一滴接着一滴,虽很微弱,却很清晰。诗歌借助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孤壁等意象,渲染了凄清孤独的氛围,结合“寒” “

20、独”二字,可谓是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表现了诗人独处他乡,孤独落寞的处境。考生结合这些内容分析概括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要关注诗歌的标题、注释、诗歌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从诗歌标题来看, “灞上秋居” ,提示考生这是一首羁旅诗, “灞上”是诗人的寄居之地, “秋”提示了季节。从诗中的意象来看,首联“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展现的是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撩人愁思的秋风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接连不断的雁群

21、自北向南急急飞过, “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颔联“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这是说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对孤灯,默默地出神;颈联“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这是说夜阑人静,连秋虫都已停止了歌唱,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一滴接着一滴,虽很微弱,却很清晰,隔壁还有一个野僧是诗人的近邻,诗中所写的景物凄凉,营造了凄清孤独的氛围。再看诗中的情感词,如“寒灯独夜人”中“寒”和“独”字,写尽诗人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如“孤壁野僧邻”中一个“孤”字写出诗人的孑然一身,孤单无依,这

22、种情况下,诗人偏说出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处境的孤独就显得更加突出了;如诗歌尾联“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意思是“寄居郊外柴门已很久,不知何门能进用此身” ,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久居荒郊的寂寞孤独,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求取官职希望渺茫的无奈。考生结合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即可。【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

23、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 8 -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三、名句名篇默写8.写出下列文章中的空缺部分。(1)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_ ,_。 离骚(2)_ ,_。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氓 (3)越陌度阡,枉用相存。_ ,_ 。 短歌行(4)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_ ,_ 。 归园田居(其一) (5)_ ,悟言

24、一室之内;_ ,放浪形骸之外。 兰亭集序(6)_ ,一觞一咏,_ ,是日也,天朗气清。 兰亭集序(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_,_。 赤壁赋(8)_,旌旗蔽空,_, 横槊赋诗。 赤壁赋【答案】 (1). 余心之所善兮 (2). 虽九死其犹未悔 (3). 士之耽兮 (4). 犹可说也 (5). 契阔谈讌 (6). 心念旧恩 (7). 狗吠深巷中 (8). 鸡鸣桑树颠 (9). 或取诸怀抱 (10). 或因寄所托 (11).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12). 亦足以畅叙幽情 (13).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4).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5). 舳舻千里 (16). 酾酒临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

25、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犹” “耽” “契” “讌” “吠”“颠” “畅叙” “幽” “适” “舳舻” “酾”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捡烂纸的老头汪曾祺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 9 -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

26、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 ,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

27、,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搬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有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

28、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噬。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自言自语(他可不在乎这个):“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见。 ”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 “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

29、。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 10 -人把他当一回事。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 “跟他们寻口汤去。 ”喝了两口面汤:“回见!”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他攒下

30、这些钱干什么?(1) 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2) 赏析文中划横线部分。(3) 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答案】 (1)表现了其他顾客对“老头”的惊讶、怀疑和鄙夷的情感态度。把读者引入情境,增强现场感、真实感。(2)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揭示了“老头”从愠怒失意到自我宽慰的情绪变化,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效果。交代“打架”事件的结局;“老头“的行为、情绪、言语恢复故态,与之前的叫阵形成对照,也与前文的惯常言行呼应,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3)作者刻画这个“老头” ,意在揭示:即使是看似微贱、遭人轻视的小人物,也

31、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呼唤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同情、理解和尊重。【解析】【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然后找到第四段,看第四段中虚拟的旁观者评说了哪些内容,再考虑这些评说与“老头”形象、故事情节有什么关系,一般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等借方面考虑。从文中来看,题干中提到的“虚拟的旁观者”是指除老头与几个小伙子之外的另一个视角。从内容上来看, “这是要打架” “是叫阵” ,表现出

32、了旁观者的惊讶;两个带问号的句子表现出旁观者的怀疑;“糟老头子” “揍趴下”等信息表现出旁观者对老头的鄙夷。从形式上来看,这个视角让读者可以成为整个事件的旁观者,有代入感,是拉近读者与文本距离的一种手段。(2)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文中划横线部分” ,然后找到设题的句子,分- 11 -析该句是写人还是写景,如是写人,可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鉴赏,如是写景,可以从写景的技巧角度鉴赏。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 跟他们寻口汤去。 喝了两口

33、面汤:回见 ”,这是写人的句子,从句子中来看,主要运用了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如“悻悻地” “很费劲”都属于神态描写,如“回见”属于语言描写,如“回到座位” “啃完” “喝”等属于动作描写;明确了手法之后,要深入文本理清作者通过这一语句表达的意思,体现的人物性格,如本题中的句子体现了老人先前叫阵吵嚷,后来却又恢复故态的滑稽情景,借以强化其怪异的性格特征,从与上下文的关系角度来看,老头的这一表现是打架事件的结局,与之前的叫阵形成对照。考生结合这些方面答题。(3)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

34、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然后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捡烂纸的老头”的人物形象特点及性格特征是什么;作者对这个“捡烂纸的老头”的情感倾向是什么;“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社会现实意义,明确这几个问题,本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从文中来看,老头是一个又老又丑、邋遢怪异的小人物,他在面馆吃过饭离去和人打招呼,无人理睬,与年轻人同桌吃饭,年轻人低语,小说的最后说“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 ,老头几乎是无声无息地死去,这些内容都展示出老头在现实生活中的处境,隐含其中的是作者对老头的同情,作者借助塑造这一形象来呼唤人们对底层人的关注、同情;作者笔下的老头也是一个有尊严、有复杂内心世

35、界的人,如他看到年轻人低语,认为是说自己的,于是出来“叫阵” ,作者借此呼唤人们尊重这些小人物。考生结合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点睛】鉴赏语言是高考常考题型之一。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鉴赏对象的表达方式,如属于景物描写,一般从修辞、动静、虚实、空间、感官等角度入手,如属于人物描写,一般从修辞、动作、细节等角度入手;然后明确句子陈述的对象,分析效果的时候,要注意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情感(心理、品质等) 。比如本题,设题的句子是写人的句子,主要是描写老人的动作、语言、神态,故考生应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作答。五、语言文字应用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安顺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龙宫是人们避

36、暑纳凉的好季节。B.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C. 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等智能化、个性化。- 12 -D.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能力。【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 项, “夏日的龙宫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搭配不当,属于主宾搭配不当。 “龙宫是季节”不对,可将“季节”改为“地方” 。B 项, “能否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

37、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两面对一面,可在“构成”前加“能否” 。C 项,“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等智能化、个性化”成分残缺(缺乏宾语中心词) ,可在句末添加“的服务” 。故选 D 项。【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

38、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市民文明素质的高低,都是铜仁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B. 2014 年热播的咱们结婚吧 ,虽然是一部常见的被观众戏称为“电视购物剧”的都市情感剧,高圆圆却将它演绎得别具浪漫主义气息,成为当年最火的电视剧之一。C. 威海海防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D.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

39、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B 项,偷换主语,两个分句主语不同,前面的主语是“2014 年热- 13 -播的咱们结婚吧 ”,后面的州是“高圆圆” ,关联词与主语关系不正确。C 项, “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句式杂糅, “分为六部分”与“由六部分组成”两句杂糅,可以删去“组成”或将“分”改为“由” 。D 项, “通过,让”成分残缺,属于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的类型,删去“通过”或删去“让” 。故选A 项。【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

40、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1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B. 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励,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干涸的心田会润泽起来。C. 目

41、前,有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动荡局势,难道这对世界和平有影响吗?D. 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 项, “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搭配不当,属于主谓搭配不当, “歌声”与“浮现”搭配不当,可删去“的歌声” 。C 项, “难道这对世界和平有影响吗”不合逻辑,这是一个肯定的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是肯定的,即“这对世界和平没有影响” ,这与语意相

42、反,应改为否定的反问句,即“难道这对世界和平没有影响吗” 。D 项, “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表意不明,句子有歧义, “身体瘦弱”可能是修饰“张教授” ,也可能是修饰“父亲” ,可改为“张教授身体瘦弱的父亲” 。故选 B 项。【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 14 -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

43、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1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相比国外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目前独具导航和短报文通信相结合的特色,_,_,_。以海洋渔业为例, “我在哪里” ,能够使渔民通过船载设备实现自主定位;“你在哪里” ,使岸上的人通过监控知道渔船在什么地方。而在沙漠、山区、海洋等人烟稀少的地区进行搜索时,_,_,_。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已在我国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也能知道“你在哪里” 从而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提高抢险救灾时效 北

44、斗卫星导航系统除导航定位外既能知道“我在哪里” 还能通过短报文通信功能,及时报告所处位置和灾情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由选项可知,既能知道“我在哪里”呼应前面的北斗导航,也能知道“你在哪里”呼应前面短报文通信,并且“既” “又”是一对关联词。已在我国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领起后文,至此答案已经找到。【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技巧点拨】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人们在表

45、情达意过程中,常常要借助一定的手法使文句显得衔接自如、宛转流畅。除了常见的依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让语言衔接起来外,话题一致等也是使语言衔接的重要手段。找到了这些手段,就找到了解答语言衔接题的突破口。在做题时一般使用排除法做题。14.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 12 字。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其中,_。一切美术都- 15 -是“望” ,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_,也同样要“望” 。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 ,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在园林建筑艺术中,_,有了窗子,内外就

46、能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景色都不相同,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答案】 (1). “望”最重要 (2). 即便是“居 ” (3). 窗子起着“望”的重要作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语段的大概内容或主要话题,如这段话是说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然后根据横线前后句子的句式以及内容来拟写。考生要抓住关键词“可游、可居、可望”之间的关系,注意层次条理,同时还要注意形式的特点,如一些关联词“不但、也、都是、而且、从而”等在行文中的提示

47、作用。答题时不能离开“居、望、游”三个关键词。第一处,从后面“一切美术都是望望的作用也同样要望 。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 ”,由此可知,第一处应是说在“可游、可居、可望”中“望”最重要;第二处,浏览前后内容可知,此处是说“居” “游”与“望”的关系,前面说“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 ,后面说“也同样要望 ”,可见此处应是说“居”中也要“望” ;第三处,从前面来看,都是在说“望”的重要性,而后面是说园林建筑艺术中“窗子”的功能,由此可知,此处应是说“窗子”起着“望”的作用。1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交通耗能是我国社会主要能源消耗之一,其石油消耗总量占全社会石油消耗总量的 30%以上,并且

48、汽车尾气已成为大中城市温室气体的首要来源。一辆中耗油轿车每年少开 1200 公里,将节省 120 升石油,减少碳排放 294 公斤;一个人每年少搭乘飞机 5000 公里,将节省 200升石油,可减少碳排放 695 公斤。文明出行,防止交通堵塞,也是为绿色出行做贡献。相关部门倡导:短途出行,请尽量步行或乘坐公交,省钱省力;开车时避免汽车发动机空转,停留时间超过 1 分钟应熄火;长途旅行请尽量坐火车,减少乘飞机的次数;安全驾驶、文明礼让,保证交通顺畅。(1)请简要概括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30 字以内)(2)请结合材料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宣传标语。【答案】 (1)交通耗能是我国社会主要能源消耗之一,应该倡导低碳出行。 (2)低碳生活,- 16 -绿色出行。【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和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简明、生动、得体的能力。解答第(1)问,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抓住文段的中心句,特别注意中心句在文段中所处的位置(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