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西华一高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竞赛考试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 分 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个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期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度和法律控制,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A. 礼仪与政治分离B. 从人治到法治C. 国家管理制度化D. 为民主政治奠基【答案】C【解析】秦朝时期礼仪与政治没有分离,故 A 项错误;秦朝仍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仍然是人治,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郡
2、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可知,国家管理的制度化,故 C 项正确;秦朝建立的制度体现的仍然是专制,故 D 项错误。2.公元前 4 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 ,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 。也就是说, “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 ,实行“诸子有份” 。此规定A. 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B. 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C. 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D.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和“诸子有份”等信息说明, “分异”不仅要分家而且还要分割家产,这与传统宗法制下由嫡长子继承家庭中的政治地位(贵族家庭)和主 要财产相悖,
3、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A 项与题干无关,分封制是地方制度,而材料体现的是家庭- 2 -问题;B 项不符合史实;D 项错误,君主专制是秦统一后,确立了皇帝制后出现的。3.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措施中,常以内侍、贵戚监督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以下机构体现这种方式的是A. 中书门下内阁军机处B. 中朝内阁军机处C. 中朝中书门下内阁D. 尚书台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所示应该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其发展趋势应该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汉朝的中朝制度是为了削弱外朝三公九卿的权力;明朝内阁制是废丞相,皇权专制
4、得到进一步加强;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故本题应该选择 B。4.论语卫灵公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以下践行了孔子这种人生选择的是A. 王位世袭制B. 世卿世禄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意思,孔子说:君子用心力于学术,不用心力于衣食。耕田,也常常饿着肚皮;学习,常常得到俸禄。结合选项分析,践行了这种因读书而得到俸禄的,只有 D科举制。故,正确答案选 D;其余 ABC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考点:
5、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大选官制度科举制5. 宋朝有一条规矩, “官员不入酒肆” ,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 3 -A. 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 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 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 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官员在酒店吃喝重则轻则” “王公贵族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等信息表明:宋朝采取种种措施来防止官员为了挥霍而对百姓搜刮,即防止官员权力的滥用,故 D 项正确;材料中仅
6、从禁止官员酒店吃喝和王公贵族“取食味于四方”两方面内容,不能得出“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故 ABC 排除。6.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下列理由中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 维护小农经济的需要B. 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C. 管辖辽阔疆域的需要D. 巩固统一国家的需要【答案】B【解析】秦朝郡县制确立后,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因此中央集权制度不是巩固贵族政治的需要
7、,B 项说法不正确,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B 项。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制度自秦朝确立,这种制度是维护小农经济的需要,对巩固国家统一、管辖辽阔疆域起到重要作用。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ACD 项。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 “无” “没有” “不正确”等词语。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本题要求选择“不能”的选项,可以首先确定符合对材料评价的选项,最后确定不符合对此评价
8、的选项7.“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巨相见,无论宣寺不得参,即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这一一现象主要是清代- 4 -A. 政治体制不断强化的产物B. 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C. 提高办事效率的必然选择D. 弥补废丞相弊端的结果【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清朝军机大臣只能承旨办事,没有决策权,这是君主专制体制不断强化的产物,故 A 正确;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只是军机处设立的直接原因,故 B 错误;提高办事效率也不是设军机处的主要目的,故 C 错误;军机处和废丞相都是加强皇权的产物,故 D 错误。故选 A。8. 中英虎门条约(南京条约附约)中的“领事
9、裁判权”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对英人如何科罪,应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当时作为清朝谈判大臣的耆英得意洋洋地认为,这一条款的订立, “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 。此材料突出反映了A. 领事裁判权是近代中国司法主权半殖民地化的一个标志B. 当时统治者严重缺乏近代法权观念C. 耆英试图维护传统的朝贡礼仪外交体制D. 领事裁判权的实施促进了国人法律意识的转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所给材料中“清朝谈判大臣的耆英得意洋洋地认为,这一条款的订立, 杜绝衅端 ,永远息争相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 ”表明,当时统治者严重缺乏近代法权观念,故 B 项正确。领事
10、裁判权是近代中国司法主权半殖民地化的一个标志;耆英试图维护传统的朝贡礼仪外交体制;领事裁判权的实施促进了国人法律意识的转变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 A,C,D 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西方列强的入侵与民族危机鸦片战争影响9.“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 ”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A. 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 5 -B. 承担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C. 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D.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答案】C【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推翻清王朝统治,排除 A;反封建反侵略是政治革命范畴,排除 B;资政
11、新编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排除 D;天朝田亩制度是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的革命纲领, “社会革命”是指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故选 C。10.从太平天国的反封建反侵略到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反映出A. 农民阶级的反封建革命性渐趋衰弱B. 小农经济决定农民阶级易受封建统治者蒙蔽C. 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上升D. 农民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最具反抗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太平天国爆发于 19 世纪 50 年代,主要由阶级矛盾激化导致;19 世纪末的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灭洋”排在第一位,说明此时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演变为最主要矛盾。故选 C。A 项明显错误;B
12、 项错误,不符合太平天国运动;D 项错误,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提出科学的救国方案。考点: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点评: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农民阶级不是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发展的方向,不能提出科学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纲领,最终都无法实施;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发动的救亡图存的运动,义和团运动常考的知识点就两个:一个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对外国侵略者的认识和充满着迷信色彩;另一个是对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口号的的理解,体现的民族矛盾上升为第一位的矛盾。11.1912 年 2 月 12 日, 清帝退位诏书颁布后,宣统帝正式退位。有学者将清帝退位诏书说成是
13、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下列说法能作为其论据的是A. 两场革命都推翻了专制统治,重新建立了政权B. 中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由此确立并不断完善C. 中英两国都由此结束了帝制- 6 -D. 都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帝退位诏书和英国的光荣革命均推翻了专制统治,也均重新建立了政权,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B 不适合中国,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仍然保留了帝制,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D 不适合中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对中英两国革命的异同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特别是一定要知道英
14、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仍然是君主制、帝制。12.“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有进无退,为国效忠;实行主义,牺牲个人;丹心碧血,革命精神。 ”在这一誓词激励下掀起的革命运动A. 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B.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 取得了近代史上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 ”可知,其中蕴含着明显的反对军阀、反对帝国主义的意思。故 C 正确。再联系史实分析 A辛亥革命反清;D解放战争反
15、对国民党;D抗日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只有 A北伐战争既反帝又反封建。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13.“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是革命” 。孙中山这段话强调的是A. 驱逐满人B. 汉人掌权C. 建立民国- 7 -D. 平均地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驱除鞑虏”只是推翻满洲政府,反对满洲贵族统治,不能体现材料中的“政治革命” ,A 项错误;“恢复中华”停留在民族主义层面,也没有涉及政治体制的变动
16、,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意思,B 项错误;材料的意思是在推翻满洲贵族统治完成民族革命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废除君主专制政体,实质上表达了对民主共和的向往,C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出现关于土地的信息,故 D 项错误。所以选 C点睛:本题关键是理解题眼“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等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最终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4.下面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工人、农民所占比例示意图。这一现象反映了A. 工人阶级已失去领导地位B. 农民的政治觉悟全面提高C. 农村革命根据地普遍建立D. 中共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从
17、两张图表中就能够看出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党员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变化,由原来的工人为主到后来的农业为主,这种转变实质上就是工作重心的改变,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工作重心上转移到农村,因此本题选择 D 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工人阶级一直都是领导阶级;B 选项是表面含义;C 选项材料体现不出。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作重心的改变- 8 -15.日本防卫厅战史室著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提到:“这样,在 1940 年 6 月中旬以后约一个月的期间,曾经是事变行将解决,日中两国最接近的一刹那,中共察觉到日中进行和谈的危机,突然发动了百团大战 。蒋介石不得不将对日妥协的行动停相下来8 月下旬,日本首相近
18、卫又写了亲笔信建议继续会谈,遭到蒋方拒绝。 ”这段材料A. 说明百团大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的转折点B. 凸显了百团大战在中华民族抗战全局中的意义C. 强调共产党敌后战场是全民族抗日的主战场D. 表明共产党领导军民在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突然发动了百团大战 。蒋介石不得不将对日妥协的行动停相下来8 月下旬,日本首相近卫又写了亲笔信建议继续会谈,遭到蒋方拒绝。 ”可以判断出是百团大战的重要性,故本题选择 B 项;A 中转折点夸大作用;没有体现主战场作用;中正面战场错误。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
19、日战争16.台湾经济研究院董事长江丙坤表示, “九二共识”不仅是两岸和平的基础,也是台湾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石。台湾同胞应该深刻认识到九二共识的重要性,共同为两岸和平做出贡献。 “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均A.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 认同社会主义制度C. 承诺实现和平统一D. 认可“一国两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A 项正确;“九二共识”没有涉及台湾方面认同社会主义制度,排除 B;“九二共识”没有涉及承诺实现和平统一、认可“一国两制” ,排除 CD。所以选 A17.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中的某项外交原则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
20、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最主要是因为该原则- 9 -A.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B.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C. 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D.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可以判断出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举措超越了意识形态限制,故本题选择项
21、;其他选项均不是从材料主旨出发,都不符合题意。考点:现代中国外交新中国初期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8.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 ”下列外交事件中,明显地体现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A. 实行“一边倒”政策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 反帝反修“两个拳头出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寻求共同利益” 、 “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
22、项,可知:AD 两项明显不符合题意“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 。B 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意思衔接不紧密,不准确。而 C 项,中美敌对关系开始改善,是题干材料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准确体现。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19.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10 -A. 公民具有同一血缘B. 公民是政治统治者C. 公民具有献身精神D. 形成了公民共同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2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在希腊并不全体人民,而是有公民身份的男性成员,实际是奴隶主,他们行使统治权,他们要维护统治,必须要维护城邦,因而 B 项正确。A 项错,因希腊商业发达,氏族瓦解早,公民不是以血缘划分的。而 C 项只是说“公民具有献身精神” ,并不能说明献身精神的来源,不对。而 D 项“形成了公民共同体”也不是原因,因如果“公民共同 体”是没有权利的,他们也不会维护它,故 D 项不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公民的义务20.苏联学者涅尔谢相茨在其著作中说:“苏格拉底讥笑以自己的决定把无知的人变成统帅等的雅典平民的万能;有一次,他在
24、讲到马匹不足时建议把这个问题提交公民大会,用表决的方式把驴变成马。 ”材料表明苏格拉底A. 主张用其他的政治形式代替民主制B. 认为民主制必须加强公民政治修养C. 主张不应该让每一个公民都参与政治D. 认为有钱的人就是最好的统治者【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他在讲到马匹不足时建议把这个问题提交公民大会,用表决方式把驴变成马” ,可以反映暴露雅典民主政治直接民主的弊端。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 B 正确。苏格拉底主张民主制,主张让每一个公民都参与政治,故 A、C 说法不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参政素质,不是有钱
25、,故 D 不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民主政治的摇篮雅典民主21.在法律哲学的深度与高度上,罗马人远不如希腊人,他们不重视法的形而上学的研究。罗马的法学家多是法官、律师,他们更多的解答具体的法律问题。这说明罗马法- 11 -A. 更加注重法律的实用性B. 与希腊文化并无关联C. 独特的法学家立法原则D. 明显落后于希腊法律【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不重视法的形而上学的研究” “更多的解答具体的法律问题” ,可以看出罗马法更加注重实用性。故答案为 A 项。对罗马法影响巨大的自然法,其源头在古希腊,排除 B 项;法学家解答法律问题,材料没有体现法学家立法,排除 C 项;D 项材料不能
26、反映,排除。22.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转折点”指的是A. 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B. 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 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答案】B【解析】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 , 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议会主权,使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到了议会,故 B 正确。23.1689 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A. 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
27、世界各国普遍接受B. 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C. 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D. 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答案】C【解析】从材料的信息来看,民主化指的是人民享有一定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 12 -命性转折,故 C 项正确;A 项表述绝对化,并非所有的国家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如法美等国确立共和制;BD 项是对英国政局的影响。点睛:要紧扣题目所述的“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一句进行选择。24.美国当
28、地时间 2017 年 2 月 4 日晚,美国国土安全部发表声明,根据联邦法官裁决,全面暂停实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入境限制令,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式。这一事件说明A. 各州拥有高于联邦政府的权力B. 法院拥有制衡元首的权力C. 美国总统无权签署入境限制令D. 美国的司法权高于行政权【答案】B【解析】材料中涉及的是“美国国土安全部” “美国总统特朗普” “联邦法官” ,无各州权利的阐释,故 A 项排除;据材料中“根据联邦法官裁决” “全面暂停实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入境限制令,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等信息可以得出法院拥有制衡美国总统的权力,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美国总统的权力受到
29、制衡,而不是描述其是否有权,故 C 项排除;据所学可知美国是三权分立,不存在谁高于谁,故 D 项排除。25.“历史仿佛在故意卖弄哲理,几次革命都未能巩固共和国,一帮落魄贵族在走投无路中找到的权宜之计,却成了法兰西共和国的真正起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落魄贵族是法国大革命主导力量B. 直到此时法国才第一次建立起共和国C. 1875 年宪法标志第三共和国建立D. 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是妥协的产物【答案】D【解析】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但几经周折,最后确立了共和政体,故选 D;法国大革命主导力量是资产阶级,排除 A;在颁布 1875 年宪法之前,法国曾实行过共和政体,排除 B;1875年宪
30、法标志法国共和政体的稳定,排除 C。故选 D。26.19 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A. 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13 -B. 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C. 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 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注意解读材料的关键信息。结合材料“19 世纪晚期” “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 ,联系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德国经济迅速发展。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国家,A 项正确。1871 年德意志通
31、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排除B 项;C 项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决定政治”的基本原理;D 项表述有误。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德意志帝国的体制特点27.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A.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 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D. 巩固苏维埃政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革命是指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2、;第二次革命是指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起无产阶级政权。材料所述“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 ,应当是指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的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张。故答案为 A 项。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是二月革命完成的任务,排除 B 项;列宁认为应当退出一战,排除 C 项;列宁认为应当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而不仅仅只是巩固苏维埃政权,排除 D 项。28.二战后初期,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在致国务院的电报中说:在苏联“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我们唯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希望的东西。 ”乔治凯
33、南的意思是,美- 14 -国应该A. 继续与苏联合作B. 采取措施遏制苏联C. 与苏联分道扬镳D. 分化社会主义阵营【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美苏之间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存在尖锐对立,美国应该采取措施遏制苏联。故答案为 B 项。A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 项说法错误,对抗遏制才是美国的措施,排除;材料只反映出对苏联采取措施,且二战后初期社会主义阵营尚未形成,排除 D 项。29.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 “欧洲一体化” “日本崛起” “中国振兴” “苏联解体” 。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A. 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B. 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C. 从两极
34、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D. 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但在两极格局下,为了能够生存和很好发展,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这些有力地冲击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两极格局。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苏联解体了,战后存在四十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所以答案选。考点 :世界多极化方向发展美苏争霸冷战30.有学者说:“20 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 、 冷
35、战不断,但 20 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 ;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 ,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 。这里强调的是 20 世纪A. 全球剧变令人忧虑B. 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15 -C. 国家之间对抗激烈D. 民族矛盾逐渐缓和【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全球化” “一体化”等信息可以看出,达伦道夫强调的是世界联系日益密切,故 B 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全球一体化必要性,不是全球巨变的担忧,故 A 错误;国家之间对抗和民族矛盾缓和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C 和 D 项。点睛:经济全球化趋势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31、32、两个小题,共计 40
36、 分)31.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当今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中国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韩非子材料二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炆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明史材料三“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 ”“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四“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 , “
37、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 , “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材料五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 16 -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 年)(1)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2)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3)依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指出古代、近代、现代中国法制建设的本质属性。【答案】 (1)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其统治的重要手段
38、,法律的核心是“刑罚” ;要适时调整刑罚的轻重程度以维护君主权威,保障君主专制统治。(2)不同:立法权应归人民大众;主权在民;法律至高无上。实践:1912 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材料一、二是封建性质的法制,维护的是君主专制政体,人民没有政治权利;材料三、四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制,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人民享有一定的民主权利;材料五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制,它确立的是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群众享有更充分的民主权利。【解析】【详解】 (1)根据材料一“故法者,王之本也。 ”材料二“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结合所学从维护专制统治君
39、主权威理解法的核心。(2)根据材料三“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材料四“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可知,相对于古代法律是君主制定的,近代提出法律至上,立法在民,的理念。二小问结合法制取代专制可知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3)问,法律的本质属性应结合法律所体现的阶级利益他法律颁布的主要目的以及人民享有权利的广泛性进行分析。32.下列材料分别摘自 17 世纪末、18 世纪末和 19 世纪后期欧美四大国的历史文献。阅读材料:材料一国会可用 2/3 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
40、副总统等提出弹劾材料二“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众议院议员任期 4年,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任期 9 年,每 3 年改选其中的- 17 -1/3”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宪法第 15 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第 18 条:(皇帝) “有创制法律之权” ;第 12 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
41、请回答:(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以上材料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分哪几种类型?(2)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方面谈一谈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点?联系两国实际分析原因是什么?【答案】 (1)材料一:美国 1787 年宪法;材料二:法国 1875 年宪法;材料三:英国 1689年权利法案 ;材料四:德国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类型: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2)异:英国国王是虚君,权力受到议会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议会受到皇帝控制。同:都实行君主立宪制。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42、【解析】【详解】 (1)根据材料一“总统国会否决众议院弹劾”等关键词以及材料二“众议院议员任期 4 年,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任期 9 年”、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材料四“皇帝任命帝国宰相、创制法律之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结合所学,可知四部文献分别是美国 1787 年宪法、法国1875 年宪法、英国 1689 年权利法案 、德国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根据国家机构权利的分配及相互关系可知法国、美国为民主共和制,英国、德国为君主立宪制。(2)结合所学可知,英国与德国都属于君主立宪制,根据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材料四“皇帝任命帝国宰相、创制法律之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结合议会与君主的权力分配分析其差异即可。二小问从两国的代议制建立的方式(改革或革命)、特点进行阐述。- 18 - 19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