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贵州省从江县民中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分卷 I一、选择题(共 2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6 分)1.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 26 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的根据源于A. 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B. 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C. 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 禅让制的尚贤原则【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
2、是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王位的继承是遵循嫡长子继承原则,晋武帝选太子的根据源于此,所以 B 正确,CDA 错误。2.1954 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确认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双边关系基本原则;1955 年,中国在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这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A. 与发展中国家结盟B. 消除了意识形态因素影响努力C. 拓展外交空间D. 突破了西方国家封锁禁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材料中所述的中印、中缅和亚非国际会议上的方针并不是与发展中国家结盟,A 项错误,排除;
3、20 世纪 50 年代正处于浓厚的意识形- 2 -态影响之下,B 项错误,排除;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的情况下,中国积极参与外交活动,体现了中国政府当时努力拓展外交空间,C 项表述准确,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D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C。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相关状况【名师点睛】把握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第二阶段: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
4、中日邦交正常化) 。第三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在对外政策上也作出了重大调整,开展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3.“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而行之。 ”材料叙述的是唐代哪一机构职官的职责A. 中书省B. 门下省C. 尚书省D. 枢密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 “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而行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唐代中书省的职责,因此选A。BCD 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名师点睛
5、】本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属于高考热点之一。在唐朝,通过设三省,将宰相一分为三,实现了君权对相权的削弱;同时这种体制也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式如下:中书省(政令草拟)门下省(政令审批)尚书省(行政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4.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A.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C.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3 -D. 增辟通商口岸【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关条约的影响。
6、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故选 D。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马关条约5.1919 年 5 月的一天,上海某理发馆贴出告示: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该理发馆贴此告示的直接原因是A. 辛丑条约签订,加重了人民负担B. 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民愤C. 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爆发D. 九一八事变爆发,中日矛盾激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进行解答,题目中出现的时间是“1919 年 5 月” , 辛丑条约的签订是 1901 年,所以 A 项错误
7、;袁世凯复辟帝制是 1914 年,所以 B 项错误;九一八事变是 1931 年,所以 D 项错误。故选 C 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6.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映了A. 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 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 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 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答案】C【解析】从北宋初期到北宋中期,御史的监察权增强。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员也是皇帝专制统治的工具,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A 项“相位之争” 、D 项“基本对等”错误,B 项开始改变
8、是是西汉武帝时。【考点定位】必修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斗争。7.对“南京大屠杀” ,日本有学者认为这是日本法西斯犯下的罪行,日本应当反省、道歉。- 4 -但也有右翼人士加以否定,反对道歉。对此,中国应当采取的态度是不忘过去,面向未来忽略历史,友好第一注重友好,敦促反省警示法西斯灾难,遏制右翼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针对“南京大屠杀”等日本法西斯犯下的罪行,中国应采取的态度是不忘过去,面向未来;注重友好,敦促反省;警示法西斯灾难,遏制右翼;要铭记历史。所以答案选 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
9、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南京大屠杀【名师点睛】南京大屠杀给我门的启示:1.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充分保留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本性。2.应该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吸取历史教训,应该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勿忘国耻。警钟长鸣,战争的悲剧不能重演。3.日本应该把对外侵略战争的反省落到实际行动上,不再做伤害中国和亚洲有关国家人民感情的事,以严肃、慎重的态度处理好历史问题。日本应警惕和防止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的复活,走和平发展之路。8.“美国在 26 届联大上顽固地反对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注:指美国坚持主张分裂中国的双重代表权案 )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基辛格博士 1971 年
10、7 月访华,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 1972 年访问中国这一行动有力地促进了恢复中国联合国代表权斗争的胜利。 ”这说明基辛格博士访华活动A. 客观上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 促进了中美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C. 与美国政府的战略需求相背离- 5 -D. 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目内容可知,基辛格访华的活动推动了恢复中国联合国代表权斗争的胜利,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中国的国家地位。当时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政策,没有战略伙伴关系,故 B 错误;虽然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行动与美国政府的战略需求相背离,但在本题中无法体现;中
11、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 1979 年 1 月 1 日两国外交关系的确立。故选 A。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9.21 世纪初,加强了我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成为我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历史成果是A. 发展与东南亚联盟的友好关系B. 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经济活动C. 成立多方共赢的上海合作组织D. 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时间限制“21 世纪初”和条件限制“俄罗斯和中亚国家” 。2001 年,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
12、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这是该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之一。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的外交新时期的外交成就10.“在那美丽的西湖边有一棵红杉树越过重洋来自彼岸滋润着友谊雨露红杉树你带来了美国人民的深情你扎根在中国的沃土。 ”这是 1981 年红遍全国的歌曲红杉树的歌词,促成此歌曲诞生的外交活动是A. 1954 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B. 1972 年尼克松访华C. 1955 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D. 2009 年奥巴马访华【答案】B【解析】- 6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81 年红遍全国的歌曲红杉树歌词中有 “越过重洋来自彼岸你带来了美国人民的深情” ,可见是
13、 1979 年中美建交的应景之作。而 1772 年尼克松访华是“破冰之旅”考点:外交关系的突破点评:本题立意新颖,判断要抓住歌曲流行时间和歌词的相关信息。11.击败阿古柏后,左宗棠曾说:“关陇新平,不及时归还国家旧所设地,而割弃使为别国,此坐自遗患。 ”清政府依据其建议,采取的政策是A. 派兵收复新疆B. 设置新疆行省C. 在哈密建立抗俄基地D. 签订了改订条约【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叙述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挫败阿古柏之后,对于新疆设立行省进行管理,故B 项正确;派兵收复新疆是设立行省管理之前,故 A 项错误;在哈密建立抗俄基地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具体措施之一,故 C 项错误;签订了改订条
14、约是 1880 年曾纪泽,故项错误。12.下图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宗法制【答案】C【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目图片显示有晋、鲁、楚、陈等诸侯国的名称,所以该图反映的是分封制,排除 ABD 项。13. 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 “万死不辞” , “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 。它反映了A. 三元里抗英斗争B. 黄海海战C. 反割台斗争D. 南京保卫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从“近代前期” “保卫国土” “ 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 “不令倭得”等信息
15、可了解到此事件发生在近代前期,为保卫国土坚决抵抗不要让日本侵略者得到,符合题意的是 1895 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故选 C。A 项与材料“不令倭得”无关;B 项战场是在海上;D 项并未进行殊死抵抗,而是执行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进行了撤退。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14.1796 年,英国议会下院有 120 名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弟;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议员的,两者合在一起超过下议院总人数的 70。以上材料反映当时的英国A. 封建贵族仍把持着政治权力B. 君主专制的势力强大C. 工
16、业革命的进展缓慢D. 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影响力相当有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议会下院有 120 名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弟” “两者合在一起超过下议院总人数的 70”的信息可以看出,贵族在政治上仍占有特殊地位,把持政权,也说明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影响力相当有限,故 D 项正确;A 项错在“封建贵族” ,BC 项不符合史实,且材料没有体现,故 ABC 三项排除。- 8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 年议会改革15.“想当总统的人,可能对议员封官许愿,拉选票;议员以票相许争取当选总统给予一官半职。尤其是争取连任时,这
17、种相互勾结更可能导致恶性循环。 ”美国为防止此现象A. 由人民直接选举总统B. 由议员直接选举总统C. 由人民间接选举总统D. 由议员间接选举总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美国 1787 年宪法可知,总统和议员都有人民选举产生,故 B 、D 两项错误;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故 C 项正确,A 项错误。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 年宪法16.“冷战既不是苏联决策者也不是美国决策者制造的这是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使苏联和美国决策者都感到对自己不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的威胁。 ”该观点认为冷战的起源是A. 杜
18、鲁门主义的出台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D. 经互会的成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冷战既不是苏联决策者也不是美国决策者制造的” 、 “战后的国际体系”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D 两项属于美苏冷战开始后的具体表现,首先排除;A 项是冷战开始的正式标志,不是“起源” ,排除。进一步可知,C 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冷战美苏冷战的背景雅尔塔体系(制)17.雅典国家机构权限
19、相互交叉,公职人员的权限也部分交叉。因此,恩格斯说:“在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9 -A. 雅典没有最高行政首脑B. 雅典没有最高权力机构C. 雅典用此办法实现权力制衡D. 雅典民主政治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愿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国家机构权限相互交叉,公职人员的权限也部分交叉”这导致“在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这说明,在雅典在政体设置上已经有了采用分权制衡的雏形,通过分权制衡实现对最高权力的制约。故此题应选 C 项。考点:雅典的民主点评:雅典民主的主要特征:(1)主权在民。由全体公民参加的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即雅典的国家管理掌握在全
20、体公民手里。(2)轮番而治。公民内部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人人有权参政议政,轮番担任公职,轮番成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3)法律至上。雅典民主运作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依据公民大会等机构制定的法律进行运作。雅典严格实行法治,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它,直接民主、抽签任官、多数原则、公民意识、权力制约等。18.2010 年 1 月 19 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举行的参议员竞选中,共和党候选人斯科特布朗获得了 52%的选票,赢得了该州参议员的席位。布朗之所以能够在民主党大本营马萨诸塞州聚集人气,是因为他成功地掌握了选民的心理,利用了选民对高失业率和强推医改的不满。上述现象表明美国政党客观上反映了一定的民意,
21、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民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美国政党以民意为重,代表和维护了广大美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实质上,两党制是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相互监督和制衡的机制保障选举只是权力和金钱的游戏,实质上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A. B. C. D. - 10 -【答案】C【解析】【详解】共和党和民主党是美国的两大政党,轮流执政,布朗利用选民对高失业率和强推医改的不满获得参议员的席位,说明美国政客在选举主张和具体政策上能客观地反映一定的民意,正确,错误;但无论哪个政党执政,代表的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不可能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错误;排除错误选项,该题选 C。19.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
22、民主革命,但其结果却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其最重要的表现是A. 推翻了极端专制的政权B. 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C. 无产阶级掌握了政府的权力D. 工人群众拥有革命武装【答案】B【解析】【详解】A 只能揭示是资产阶级革命,排除;二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一个是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另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一般而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功后,由资产阶级掌权,但很明显俄国二月革命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共同掌管国家事务,这是二月革命与其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不同的,故选 B;二月革命后是资产阶级掌握了政府的政权,排除 C;D 是俄国革命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但不是超出资产
23、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的最主要表现,排除。20. 1949 年 10 月,原德国的四个公民议论在原德国土地上出现两个德国主要原因时有四种说法,最合理的是( )A. 甲说: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B. 乙说:雅尔塔体系的影响C. 丙说:美国冷战政策造成的D. 丁说:受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结合材料的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动挑起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对抗,导致了德国分裂,东、西德国两个国- 11 -家的出现。因此本题选择 C 选项。考点:20 世纪的和平与战争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美苏冷战局面形成21.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就是对
24、资本主义的批判。这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出现的历史原因主要是A. 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B. 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前C. 资本主义的掠夺性引发世界大战D. 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答案】A【解析】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故科学社会主义出现并对其进行批制,故 A 正确;当时社会生产力仍在发展,没有停滞不前,故 B 错误;1848 年科学社会主义出现时并没有世界大战,故 C 错误;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并不符合材料“社会主义就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故 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社会主义就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的角度入
25、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22.“十九世纪西欧大陆宪法普遍表现为强大的王权与软弱的议会并存、中央集权的倾向明显、公民的政治权利受到相当的限制以及保护私有财产的坚定性。 ”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宪法是A.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B. 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C. 1861 年俄国二一九法令D. 1908 年钦定宪法大纲【答案】A【解析】由“十九世纪” 、 “西欧”可以排除 C、D;材料所反映的 19 世纪西欧大陆宪法具有二元制特点,故排除 B。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同时德意志帝国皇帝又享有绝对的权力,故属于二元君主立宪制,故选 A。 23.朝鲜
26、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较大的局部战争之一。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至今- 12 -仍是众说纷纭。下列观点,最有可能为当今我国史学界所接受的是A. 是金日成主谋并发动的B. 是斯大林指使金日成发动的C. 是美帝国主义的走狗李承晚发动的内战D. 是当时国际形势和朝鲜半岛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D【解析】【详解】中国学者认为朝鲜战争是美苏冷战格局影响下以及朝鲜半岛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 正确;A 是韩国学者观点;B 是美国学者观点;C 是文革时期中国学者观点,排除。24.在古代雅典统计整个城邦的人口时,官方文件的表述是“雅典人及其妻子和孩子” 。这种现象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 妻子和孩子不
27、属于城邦B. 女子和孩子没有公民权C. 城邦的小国寡民特征D. 城邦政治的民主化特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古代雅典公民权的理解。题干中“雅典人及其妻子和孩子”体现了一种从属关系,B 项正确。A 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的理解,属于偷换概念;C 项材料并未体现;D 项说法错误,妇女没有民主权利无法体现雅典的民主性。考点:雅典民主制点评:雅典民主制是直接民主,是建立在小国寡民的基础上,与现代民主有很大的不同,现代民主通常是代议制为核心的。直接民主弊端非常明显,即使在直接民主下,也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外邦人和奴隶等都没有民主权力。但是,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制发展到鼎盛时期,表现有
28、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雅典民主制的形成过程、特点、影响等需要掌握。25.美国学者 R.R.帕尔默在其著作世界现代史中说:“如果列宁没有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新生并且传播到俄国去的话,那么马克思的思想就可能变成欧洲的普通思想。 ”列宁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新生”的最主要贡献是A. 领导创建了布尔什维克党- 13 -B. 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C. 提出并实践了“一国胜利论”D. 主张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俄国十月革命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列宁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新生”的最主要贡献是提出并实践了“一国胜利论” 。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
29、C。26.伯利克里时期几乎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雅典人相信抽签是天意所归,赋予它以一定的神圣意义,因此也更显得公平。据此不能表明古代雅典A. 政治环境利于人文精神产生B. 旧贵族退出政治舞台C. 提供了相对广泛的参政机会D. 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正确理解题意的能力。雅典几乎各级官职都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通过抽签产生,这样宽松自由的氛围有利于人文精神的产生,提供了相对广泛的参政环境,也可能导致民主权利的滥用和误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 ACD 项不符合题意。旧贵族也属于公民的行列,所以不能表明旧贵族退出政治舞台,故选 B。考点:古代希
30、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27.有学者认为:希腊诸邦,虽然有他们共同的文化,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反映了希腊A. 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B. 小国寡民的城邦特征C. 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D. 轮番而治的政治特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材料中“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 ”说明希腊各个城邦之间没有整体性,各自为战。说明希腊城邦独立自主的特点。B- 14 -不是材料反映的内涵。C 和 D 属于民主政治,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 A 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城邦特征28.托克维尔指出, “谁要是只
31、研究和考察法国,谁就永远也无法理解法国大革命” 。这一材料所体现的历史研究方法是A. 关注不同国家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B. 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C. 侧重社会变化对历史发展的影响D. 把握历史前进的方向【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强调理解法国大革命不能只局限于研究和考察法国,言外之意还要通过看法国大革命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来研究看待大革命的意义。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 年宪法1789 年法国大革命分卷 II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共 44 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法令由一统” , “君
32、主言出法随,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唐六典卷八门下省侍中条:“凡下之通于上,其制有六:一曰奏抄,二曰奏弹,三曰露布,四曰议”并在注释中解释“议”云:“谓朝之疑事,下公卿议,理有畀同,奏而裁之。 ”集议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重大的关涉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诸方面的问题,均可通过一定的程序,成为集议的主题。探讨隋唐时期司法政策材料三 明朝正德十四年(公元 1519 年) ,明武宗下诏南巡,遭到朝廷百官的集体反对,最终以一百四十六位官员受杖刑,十五人毙命为结果,明武宗最终成行。廷杖作为一种法外之刑,在明朝时期屡屡作为皇帝针对犯颜直谏或忤旨过犯的朝臣而下
33、令在朝廷之上对其实施杖责的一种刑罚而被使用,并且规模逐渐愈演愈烈。曹毅中国古代君权制约的理论与实践- 1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皇帝制度的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门下省的职责。比较材料一、二,分析唐代“集议”机制形成的积极意义。(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明两代对“集议”态度的不同说明了什么?【答案】(1)特点:皇权至高无上。 (2)职责:封驳、审议。积极意义:在讨论军政要务时,为皇帝裁决提供依据;可以集思广益,能有效减少中央决策的失误。(3)中央机构的调整,专制皇权的强化;封建统治阶级失去了上升时期的开放心态、进取精神,日益保守。【解析】(1)本问
34、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法令由一统”“君主言出法随,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皇帝制度的特点是皇权至高无上。(2)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门下省的职责是封驳、审议。根据材料“集议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重大的关涉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诸方面的问题,均可通过一定的程序,成为集议的主题”分析归纳即可得出答案。(3)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谓朝之疑事,下公卿议,理有畀同,奏而裁之”和“廷杖作为一种法外之刑,在明朝时期屡屡作为皇帝针对犯颜直谏或忤
35、旨过犯的朝臣而下令在朝廷之上对其实施杖责的一种刑罚而被使用,并且规模逐渐愈演愈烈。 ”可分析唐、明两代对“集议”的不同说明了专制皇权强化;统治日益保守。点睛:解决本题的几个关键:1.审设问,明确设问“特点” 、 “职责” 、 “意义” “说明” ;2.阅读材料和提出关键信息,如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法令由一统” “君主言出法随,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集议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重大的关涉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诸方面的问题,均可通过一定的程序,成为集议的主题”等;3.联系所学知识,准确运用材料和课本语言;4.组织答案,按设问要标明答题项“特点” 、 “职责”等,做到分点作答
36、,语言表述准确。整体分析:本题以材料为依托,引用材料,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角度,设置了三个问- 16 -题(涉及特点、意义、认识等问题的考查) ,但问题相对较易。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注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内容一直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30.阅读下列三幅图,完成问题。(1)以上三幅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2)我国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法?这一方法首先是为解决哪一地区问题而提出的?在实践中又首先运用于哪一地区问题的解决?(3)我国政府在对台湾和港澳的政策中有何异同?目前阻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答案】 (1)祖国统一是
37、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 “一国两制”的基本构想;台湾;香港。(3)同:都实行“一国两制” 。异:台湾与祖国统一后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阻碍因素:“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国家的统一问题。从一国两制以及港澳台问题等方面来分析。【详解】 (1)根据三幅图片中的港、澳、台问题可概括其中心问题即发展趋势是祖国统一。(2)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我国为解决祖国统一提出了“一国两制” ;这一方法首先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在实践中又首先运用于香港问题的解决。(3)第一小问要逐一对港、台的政策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进行比较;第二小问要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进行归纳。- 17
38、-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各个行省都派驻总督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这就为行省总督滥用职权,横行不法,搜钱刮财,提供了便利条件。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外邦人受不到法律保护,故称市民法。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材料二 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
39、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但仍长期保留着派出机构的性质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 元朝的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仿照汉法,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分裂为前提地方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成吉思汗时代的法令,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典,在实践中,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至元二十八年(1291 年) ,编成至元新格 ,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法典。元仁宗时,编成风宪宏纲 。元世祖时,明令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
40、等的规定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1)罗马和元朝都实行了行省制度,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在行省设置的背景上,两者有何相似之处?在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上,两者又有何不同?(2)材料二中在元朝的历史上, “行省”的角色发生了怎样的演变?指出行省制度确立的影响。(3)材料一中罗马万民法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并从两个角度举例说明罗马法对后世的重大影响。(4)根据材料一、三回答,在法律自身的演变形式上,罗马和元朝有何相似之处?指出在法律实施中,万民法与元朝法律的不同之处?- 18 -【答案】 (1)征服战争,版图扩张;罗马:行省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元朝:行省拥有军政大权,但受中
41、央节制。(2)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产生深远影响。(3)版图扩张,经济贸易活动频繁、法律纠纷或矛盾增多。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如法国人权宣言的发表;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基础,如在法律文本方面,1787 年宪法、权利法案等文献的颁布;其它如律师制度、陪审制度、司法原则等。(4)由习惯法到成文法。万民法:保护罗马境内的一切自由民;元朝的法律,在不同民族间有所区别。【解析】试题分析:(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有关行省的描述,可以看出罗马和元代的行省出现的背景相同,即帝国版图的扩大,须要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但二者在与中央的关系
42、上有很大的不同,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行省有很大的地方自主权,而元朝的行省必须完全服从于中央的节制;(2)从材料二中“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可以看出行省角色的转变,即由临时的中央派出机构演变为地方行政机构,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出行省制的影响即可;(3)结合材料一:“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逐渐形成了万民法。 ”概况出文字的内容就得到了罗马万民法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答出罗马法的影响即可;(4)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后不难发现,罗马法和元代法律的形成都经历了由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转变,但在法律实施的过程中,罗马法强调适用对象的平等而元代法律则明确了等级的区分和差别。考点:东西方政治的巨大差异点评:材料考查了罗马行省制与中国元代行省制的异同,同时还对比考察了罗马法与元朝法律的异同,这种异同比较型试题的考查长期以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和惯用的出题手法。对于比较型问题的考查主要是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比角度的选取问题,只要能明确比较项结合相关的知识点就不难回答此类试题,因此希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练习如何寻找对比点的问题。- 19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