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2讲 外 力 作 用 与 地 表 形 态 的 塑 造 考点一 营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读甲、乙、丙三幅图,完成下列问题。1 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其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等。2 图甲中 a 表示风化作用、b 表示搬运作用、c 表示堆积作用。3 乙图是三角洲,其形成原因是流水沉积作用,分布于河流入海口。丙图是风蚀蘑菇,其形成原因是风力侵蚀作用,多分布于干旱地区。4 乙图所示的地貌,以面积大小论,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面积最大。丙图表示的地貌,以地区分布来看,我国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较为典型。【易混点拨】 流水、风力、冰川堆积地貌的差异(1)从地表形态上看
2、:流水堆积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总体比较平坦,而冰川堆积地貌多呈波状起伏。(2)从堆积物质上看:流水堆积和风力堆积的物质分选性较好,冰川堆积物则大小混杂在一起,无分选性。1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232.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 “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海滩等地貌。(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
3、。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4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形成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风力作用:在风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考向一 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 考题引领1(2018浙江名校联盟联考)下图为某外力作用对岩石的影响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能正确反映此外力作用过程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C乙丙甲丁 D丙甲丁乙(2)下列地区中,该外力作用表现最明显的是( )A非洲刚果盆地 B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C我国黄土高原 D
4、加拿大拉布拉多高原【解题关键】 首先从图片名称“某外力作用对岩石的影响过程示意图”可确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岩石会受外力影响越来越破碎;其次,注意图中的太阳和月亮的符号,说明此地白天和夜晚差别大。【解析】 第(1)题,风化作用时间越长,地表岩石越破碎。乙丙甲丁能够反映因表层和内部温度差异变化引起岩石胀缩不均而崩解的过程,C 项正确。第(2)题,干旱的5热带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岩石最易崩解。四个选项中,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答案】 (1)C (2)B变式训练1(2018北京市朝阳区高三模拟)内蒙古东部的阿斯哈图分布着一片花岗岩石林,下图示意该石林的不同形成阶段。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
5、)图中岩石的成因是( )A变质作用 B溶蚀作用C岩浆活动 D风化作用(2)花岗岩石林的形成过程是( )A甲乙丙丁B乙甲丁丙C丙丁甲乙D丁丙乙甲解析:第(1)题,花岗岩是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的。第(2)题,岩浆的侵入活动乙是在地下完成的;后经地壳抬升,花岗岩出露地表形成山地甲;再经外力作用破坏花岗岩的表面形态形成丁地貌;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花岗岩的破坏加深,形成石林景观,B 项正确。答案:(1)C (2)B考向二 流水与侵蚀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貌 考题引领2(2015全国卷)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 m 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
6、(1)(2)题。6(1)19752004 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2)推测 19921997 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解题关键】 该题较为抽象,借助图形对解题帮助很大,如下图所示:(h 1hh2)【解析】 第(1)题,根据题意,要明确以下关系:该海域海底若以淤积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浅,那么水深 2 m 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变大,反之,该海域海底若以侵蚀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深,那么水深 2 m 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7、就缩小。从图中不难发现,此距离在 1979 年之前不断扩大,说明该时间段海底以淤积为主;1979 年至2004 年两者距离总体趋势逐渐缩小,说明海底以侵蚀为主,因而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为先淤积、后侵蚀。故选 D。第(2)题,读图可知,1992 年至 1997 年间,水深 2 m 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在总体上趋于缩小,说明该海域海底的淤积在持续减弱。由于该海域位于黄河三角洲近岸,所以首先要考虑这是黄河输沙量变小所致。而黄河输沙量变小存在两种可能:一是黄河水量变小导致其搬运能力降低;二是黄河流域的植被覆盖率提高导致入河泥沙减少。若该时间段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增加,那么黄河的水
8、量会增大,河流输沙量能力会提高,故 A 错;此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会导致入海泥沙量减少,故 B 正确;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进入黄河的泥沙会增多,故 C 错;黄河7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也会使黄河水量增加,故 D 错。【答案】 (1)D (2)B变式训练2(2018河南郑州模拟)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 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坡是( )A迎水坡,流速快B迎水坡,流速慢C背水坡,流速快D背水坡,流
9、速慢(2)该沙波中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是 ( )A坡和坡 B坡和坡C坡和坡 D坡和坡解析:第(1)题,图示坡后期沙波剖面高于前期沙波剖面,说明是堆积坡,依据材料可知该坡为迎水坡,因坡面阻挡而水流较慢,泥沙堆积。第(2)题,图示两坡后期沙波剖面低于前期沙波剖面,说明以侵蚀为主。答案:(1)B (2)D考点二 河流地貌的发育1 河流侵蚀地貌82 河流堆积地貌91河谷的发育10河流的上游,往往落差大、水流急,侵蚀作用表现强烈,常形成峡谷、急流和瀑布;河流的下游,堆积作用明显。2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11方法点拨:河流流向的判断(1
10、)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12(2)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定河流流向(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4)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5)根据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一般河流上游沉积物颗粒较大且棱角分明,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较小,且呈浑圆状,入海口处沉积物颗粒最小。(6)根据时令河虚实线判断河水流向时令河即季节河,这类河流主要分布于内陆沙漠或沙漠边缘,由雨季时雨水汇流而成,一般越向下游水量越小,在旱季时流量变小甚至干涸,随季节消失的部分在地图上用虚线画出,河流由实线向虚线流。(7)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13在城市规划中,需清洁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应位于流经城市河流的
11、上游,会造成水污染的工厂(如化工厂)应位于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所以图中河流自北向南流。(8)根据经纬网或水系形状,判定河流流向如果要根据经纬网或水系形状判定河流流向,那么这条河流应该是著名的或比较有特色的河流。考向一 流水沉积地貌 考题引领1(2017全国课标卷)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2)题。14(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12、(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降水较少 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较长 风化物粒径较小A BC D【解题关键】 注意题干设问的核心词是 “ 集中连片” ,即洪积扇的形态,而不是问洪积扇的形成。【解析】 第(1)题,根据题干中“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可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说明该地河流、沟谷众多。第(2)题,读图可知甲地西侧为低山,其相对高度较小;甲地上游河流长度较长,河流在上游携带的沉积物,因坡度较小,颗粒较大的
13、先沉积下来,到达河流下游的甲地,只能是颗粒较小的沉积物。【答案】 (1)C (2)B变式训练1(2018陕西榆林文综二模)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扇三角15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1)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 )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河流搬运能
14、力先减弱后增强A B C D (2)图中河流( )分叉多 易改道 流量不稳定 多为地下暗河A B C D(3)图中扇三角洲( )A水体水面上升则面积不断扩大B水体水面下降则面积不断缩小C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D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小变大解析:第(1)题,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早期自下而上由小到大,表明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后期自下而上由大到小,表明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后退缩,说明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第(2)题,图中显示有多个扇三角洲,说明河流分叉多,易改道;颗粒沉积物不稳定,说明流量不稳定;图中主要以地表径流为主,看不出有地下暗河。第(3)题,
15、水体水面上升则扇三角洲面积不断缩小; 水体水面下降则面积不断扩大; 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流水沉积作用,先沉积大的再沉积小的,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大变小。答案:(1)D (2)A (3)C16考向二 流水侵蚀地貌 考题引领2(2014北京卷)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1)(2)题。(1)该河谷( )A岩层比岩层形成年代早B岩层比岩层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形,适宜修建水库(2)本次洪水(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解题关键】 抓住图中岩
16、层形态、沉积物、河床宽度和深度等的变化特征,分析流水在洪水过程不同时期的外力作用及影响。【解析】 第(1)题,从图中岩层的错位及移动方向可以看出,该河流是在断层基础上形成的,另外各岩层并未发生弯曲变形,应是正常沉积的结果,越往下沉积岩形成越早,图中石灰岩和页岩均为沉积岩,页岩在下,石灰岩在上,故岩层形成年代早于岩层,A 项正确;在河床断面上,岩层易受侵蚀而发生了凹陷,岩层出露河谷处,岸线较平直,不易被侵蚀,B 项错误;岩层未发生弯曲,故不可能是向斜,C 项错误;有断层存在的地区,地质条件不稳定且容易发生渗漏,故不适宜修建水库,D 项错误。第(2)题,图中信息显示,水位上升的中期,河谷中沉积物较
17、少,说明河水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较强,河17流含沙量较大;水位下降时,河谷中沉积物较多,河流含沙量减少,搬运能力减弱,堆积作用增强;因河水在洪水期侵蚀能力增强,会使河床变宽、加深。【答案】 (1)A (2)D变式训练2(2017山西省孝义市模拟)由于流水作用而形成的河流拐弯地貌成为蛇曲。一般情况下,蛇曲形成的自然条件是地势平坦,落差小;地面物质软硬、松散适度。下图示意蛇曲地貌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蛇曲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形区是( )A东北平原 B江南丘陵C内蒙古高原 D塔里木盆地(2)蛇曲地貌处的流水作用为( )A凹岸和凸岸都侵蚀 B凹岸和凸岸都堆积C凹岸堆积,凸岸侵蚀 D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18、(3)蛇曲地貌处由于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形成牛轭湖。下列湖泊成因与牛轭湖相同的是( )A火山湖 B断陷湖 C堰塞湖 D构造湖解析:第(1)题,曲流地貌或蛇曲地貌发育在地势平坦,流速较慢的河段,是凸岸堆积,凹岸侵蚀而成,内蒙古高原是蛇曲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形区,所以 C 项正确。第(2)题,河流蜿蜒曲折,百转千回,形成的地貌称为曲流地貌或蛇曲地貌。该地貌不是受向源侵蚀作用形成的,发育在地势平坦,流速较慢的河段,是凸岸堆积,凹岸侵蚀而成。第(3)题,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堰塞湖与牛轭湖成因相同。18答案:(1)C (2)D (3)C学习至此,请完成限时规范训练 12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