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4讲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的 差 异 性 考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回忆下列知识。1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如图中大陆东岸从南向北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2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如图中温带地区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 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并不完全吻合,相同的自然带对应气候类型不尽相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
2、季风气候;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是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易混点拨】 由于理想大陆是想象出来的,没有陆地地形的干扰,因此理想大陆自2然带只反映水平分异规律。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如下:1掌握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
3、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3草原带、温带荒漠带。(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2影响水平地域分异的因素分析4【方法点拨】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5考向一 自然带的分布及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判读考题引领1. (2017全国课标卷)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 2017 年 3
4、月 25 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整齐(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2)题。(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C光照 D土壤【解题关键】 一方面理解材料中的“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这些关键信息含义;另一方面注意题干要求“当地自然植被” 。【解析】 第(1)题,由题中可知常绿灌木是后来栽种的,不是当地的原生树种;3
5、 月25 日,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知此处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的时候长出新叶,所以此处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第(2)题,常绿灌木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看某一地方适合不适合栽种,主要看当地的热量条件是否适合。6【答案】 (1)B (2)A变式训练1(2018珠海模拟)读世界某植被类型分布图,完成(1)(2)题。(1)上图中,图例 1 和图例 2 所示的植被类型都是( )A森林 B草原C沼泽 D荒漠(2)关于该植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例 1 代表的植被分布最广的是非洲大陆B我国内蒙古地区该植被类型与图例 2 一致C图例 1 代表的植被分布多为非地带性规律
6、D图例 2 代表的植被分布符合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第(1)题,从纬度分布看,图例 1 主要位于温带内陆地区,离海洋较远,降水较少,植被为温带草原;图例 2 主要分布在低纬度地区,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的交替控制,植被为热带草原。森林带主要分布在赤道地区、亚寒带地区、降水丰富的沿海地区;沼泽主要分布在地表水丰富的地区,分布具有非地带性特征;荒漠主要分布在高压控制下的副热带地区和降水稀少的大陆内部地区。第(2)题,图例 1 植被为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是因为距离海洋较远,降水较少,其在亚欧大陆内部分布最广,我国内蒙古地区的植被类型与其一致,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A
7、、B、C 项错;图例 2为热带草原植被,分布在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体现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 项正确。答案:(1)B (2)D7考向二 自然带景观特点与气候类型的关系 考题引领2(2017北京文综)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下题。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 1 月和 7 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解题关键】 先根据纬度位置及降水特点判断出气候类型,然后再分析植被类型及特点。【解析】 由图可知,该国大部分地区地处 10S15S 之间的区域,结合降水柱状图判断,该地气
8、候类型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每年 1 月份,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移,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这里,盛行上升运动,降水多,形成湿季,草木生长旺盛;7 月,受东南信风带控制,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形成干季,草木枯黄甚至枯萎。【答案】 (1)热带草原带。1 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多。7 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少。变式训练2 “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在索科特拉岛(1800 万年以前,从非洲大陆分离)的悬崖上,直接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8土
9、壤,树皮像橡胶一样闪闪发亮,枝干顶端长出漂亮的粉红色花朵。读图, 完成(1)(2)题。(1)索科特拉岛的植被类型为(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C热带荒漠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2)“沙漠玫瑰”粗大的树干有利于( )A散热 B防风 C耐寒 D防沙解析:第(1)题,从材料可知,该地典型植物“沙漠玫瑰” ,喜高温干燥,且从图片中可发现叶子很少,说明当地干燥,故为热带沙漠气候,因此对应植被为热带荒漠。第(2)题, “沙漠玫瑰”粗大的树干主要集中在底部,北印度洋季风环流明显,风力作用强,故其主要作用是防风。答案:(1)C (2)B考向三 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 考题引领3(2017江苏地理卷)阅读材料,回答下
10、列问题。材料一:2017 年是加拿大建国 150 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材料二:下图为“加拿大 50N 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92017 年 3 月,中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_。这种景观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分异规律。【解题关键】 注意图中从温尼伯到莱斯布里奇的位置的变化。【解析】 首先需要准确定位,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基本上为由东向西,沿途自然景观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11、规律。【答案】 森林草原、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 干湿度(经度,从沿海到内陆)变式训练(2018北京市朝阳区高三模拟)下图为某国等降水量线和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103该国 ( )A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B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C以流水侵蚀地貌为主,河谷纵深D自然景观水平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解析:根据图示区域的轮廓和图示经线、纬线的范围可知该区域为蒙古国,属于内陆国家,A 项错误;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常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终年少雨,B 项错误;该区域气候干旱,温差较大,风力较大,主要地貌以风力作用为主,C 项错误;该区域自然景观由东
12、、西两侧向内陆逐渐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规律,主要影响因素为水分,故 D 项正确。答案:D考点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读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忆下列问题。111 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一般是先增多后减少。2 山地的垂直带谱与其基带所在纬度向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带谱一致。3 影响垂直分异规律的因素有山地所处纬度和山地的相对高度。4 从图中可知该山同一自然带南坡高于北坡,由此推断南坡水热条件好于北坡,应为阳坡。5 南坡雪线低于北坡,据此说明南坡比北坡降水量多,南坡为迎风坡。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2)山体海拔纬
13、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 100 米气温下降 0.6 ,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下图),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12(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3)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
14、海拔低。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 2 800 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 000 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 1 200 米。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3理解雪线及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夏季气温小于 0 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 0 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13考向一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 考题引领1(2016新课标卷)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
15、变化,据此完成(1)(2)题。14(1)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 2 0003 000 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解题关键】 首先明确山地垂直自然带一般由基带向上,依次为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草甸、冰雪带;其次材料中“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说明磷高累积区植被较好;而图中磷高累积区以上无磷累积量,说明该处之上无植被,则只能是草甸带。【解析】 (1)由图中信息可知,磷高累积区位于海拔 4 000 米左右,说明该高
16、度土壤营养物质丰富,土壤含水较多,有利于植物生长,但该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故该处的自然带应是高山草甸带,故 A 项正确。由于该山地处四川西部,纬度较低,海拔 4 000 米处不会有高山冰雪带,故 B 项错误。海拔 4 000 米处温度较低,热量不足,不适宜森林生长,故 C、D 两项错误。(2)据图可知 2 0003 000 米处磷累积量较少。 与 4 000 米处相比,2 0003 000 米处海拔低,温度高,蒸发强,土壤含水少,不利于磷累积,故 A 项错误,C 项正确。 由于海拔低、热量条件好,有林木生长,该高度生物生产量较高,故 B 项错误。 由于地处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
17、降水较多,该高度地表径流量较大,故 D 项错误。【答案】 (1)A (2)C变式训练1(2018天津十二重点中学联考)下图为北半球三个地区植被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示15意图,据此回答下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丙甲乙B甲山地为常绿阔叶林带C丙山地可能为热带(季)雨林带D引起甲、乙、丙三地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解析:位于常绿阔叶林带下部,热量条件应好于常绿阔叶林带,而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植被,故可能是热带(季)雨林带。 图示针叶林带在甲、乙、丙三地海拔依次升高,说明三地热量条件依次变好,则纬度由低到高为丙、乙、甲;为落叶阔叶林带或针阔混交林带。答案:C考向二 雪
18、线高度的判读 考题引领2(2016新课标卷)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 1 次冰期(末次冰期)、2 次冰期和 3 次冰期,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1617(1)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2)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解题关键】 首先从图中可判断点苍山有过末次冰期,而“无现代冰川” ,说明冰川融化了;原因只能从气温方面分析。 另外要注意上题实际上告知该地位于地壳抬
19、升带(山脉自西向东不断抬升)。【解析】 (1)经历三次冰期的果洛山应该最早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其次是经历两次冰期的雪宝顶,太白山最后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2)从图中可以看出,点苍山属于只经历末次冰期的山峰,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说明现在气温偏高,没有形成冰川。【答案】 (1)B (2)B变式训练2(2018河北唐山模拟)读我国阿尔泰山 1960 年和 2009 年不同朝向的冰川面积统计图(单位:平方千米),回答(1) (2)题。(1)下列关于阿尔泰山 2009 年相对于 1960 年冰川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个朝向均有减少B正北方向的变化最大C西北方向的减少最多D变化率东北方向大于
20、东南方向(2)阿尔泰山南坡的雪线自西向东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是( )18A降低;纬度不断升高B降低;东南季风影响加强C升高;地形逐渐变陡D升高;西风影响逐渐减弱解析:(1)读图可知,1960 年阿尔泰山的冰川面积主要在西北和北方方向,2009 年主要在正北方向;较 1960 年只有正北方向的冰川面积变化不大,其他方向的冰川面积都在缩小,尤其是西北方向、东北方向减少最多;而东北方向与东南方向变化相差不大。(2)阿尔泰山为西北东南走向,北坡为阴坡,接受太阳辐射少,南坡为阳坡,南坡的冰川面积本身小;南坡雪线自西向东上升,而且东南方向的冰川已经消失;该山深居内陆,不受夏季风影响;由于该山西侧无高大山地阻
21、挡,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丰沛,故正西方向冰川面积与其他方向相比变化最小;由于西风影响逐渐减弱,在南坡的降雪量减少,冰川退化。答案:(1)C (2)D考向三 山地阴、阳坡的差异 考题引领3(2017新课标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 2 0002 600 米 )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
22、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19(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4)说明从 2 300 米至 2 600 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解题关键】 本题解题的突破口在于把握题干中的关键词句。如第(1)题回答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要紧扣材料中“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 ,依据规律发现有关坡向与某海拔范围内植物多样性的异常之
23、处。【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在苔原带底部地区,植物种类较少,随着海拔升高,植物多样性增加,到了高海拔地区,植物多样性减少,所以山地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应该呈低高低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阳坡曲线一直呈下降趋势,植物多样性一直降低,说明受到了干扰。按照一般变化规律,植物多样性应当先增加再减少,阳坡 2 0002 300米之间,植物多样性少,而在 2 300 米以上,基本符合苔原带植被类型的变化规律,所以在 2 300 米以下,干扰强度强,2 300 米以上,干扰强度减小。第(2)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未遭受干扰时,阳坡苔原带的多样性多于阴坡。海拔较低地区(2 000 米以下),少数植物
24、获得竞争优势,随着海拔升高,多样性增加。在遭受干扰情况下,阳坡在 2 200米以下,多样性多于阴坡。如果按照未遭受干扰的情况,阳坡和阴坡降水量及坡度差别不大,在 2 000 米以上到 2 300 米之间均应为增加的趋势,所以可以推断,阳坡同海拔的多样性多于阴坡。第(3)题,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根据材料可知,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而导致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引起干扰的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可以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小。第(4)题,由材料可知,在更高海拔地区,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
25、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而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对于植被分布的干扰强度降低,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答案】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 0002 300米左右)。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 300 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
26、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变式训练3读我国 90E 附近某山脉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20(1)M 坡最有可能是( )A东坡 B西坡 C南坡 D北坡(2)N 坡缺失云杉林带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气温低 B海拔高,气温低C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D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该山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从图中看出 M 坡植被带丰富,其降水比 N 坡多,结合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地形 特征即可得出北坡降水比南坡多,D 选项正确。第(2)题,结合上题,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有森林分布;N坡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水分条
27、件较差,故无森林分布,C 项正确。答案:(1)D (2)C考点三 非地带性现象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211 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其原因是南半球所在纬度大部分是海洋。2 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带,其原因是地势高,热量和水分不足,不能形成热带雨林带。3 美洲大陆西海岸的自然带南北延伸呈条带状,其原因是受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4 南美洲 40S 以南的大陆东岸为温带荒漠带,西岸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其原因是大陆西岸为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多;大陆东岸为背风坡,降水少。自然带非地带性分布是指一定地区的地理环境由于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
28、具备地带性规律。22特别提示:地带性因素影响是普遍的、基本的,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在这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形成了复杂的地理环境。23考向 非地带性因素及自然带的判读 考题引领(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下图为 45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 3 424 米,距海约 180 千米。读下图,完成(1)(2)题。(1)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地形C纬度位置 D洋流(2)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29、)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解题关键】 一方面明确图中植被分布在山峰位置的差异;另一方面注意图中的纬度位置。【解析】 第(1)题,图示区域位于 45N,位于西风带,距海较近,西侧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多,植被较好,东侧为山地背风坡,降水少,为高原荒漠。所以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第(2)题,该区域山脉西坡山麓距海近,是迎风坡,降水较多,为森林带,D 项错误;北美西海岸 45N 处为温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位于亚热带,A、B 两项错误;针阔叶混交林属于温带植被,与该地纬度位置相一致,C 项正确。【答案】 (1)B (2)C24变式训练(2018杭州质检)巧克力山是由石灰岩和不透水粘土构成的高度不足 120 米的圆锥形小山丘。山麓森林茂密,山上长草不长树。每年旱季野草枯萎时,犹如一排排的巧克力排放在大地上。读图完成(1)(2)题。(1)巧克力山“长草不长树”现象反映的是( )A垂直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地方性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2)形成该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C土壤 D人类活动解析:(1)受地面物质组成的影响,局部自然地理要素异常,反映了地方性分异规律。(2)由材料中“石灰岩和不透水性粘土”可知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答案:(1)C (2)C学习至此,请完成限时规范训练 1425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