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9 ,大小:2.36MB ,
资源ID:1094283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0942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第2课时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作业本(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为本站会员(figureissu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第2课时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作业本(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

1、1第 2 课时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在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情况下,F 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 1231,F 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 ( )A.13 B.31C.211 D.11某种生物一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 AbaBABab=1234,另一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 AbaBABab=1144,若上述两个个体杂交,则其后代中杂合子出现的概率为 ( )A.31% B.46% C.53% D.69%R 与 Y 在某种生物体内分别控制不同性状且各自独立遗传,基因型为 RrYY 和 rrYy 的两个亲本交配,下列叙述在理论上正确的是 ( )A.两亲本产生配子的种类数相同,但配子的

2、基因组成均不相同B.F1中纯合子的数量多于杂合子C.F1中两对基因皆表现显性性状的概率为 1/2D.F1中两对基因皆表现隐性性状的概率为 1/22018湖南郴州调研 基因型为 YyRr 的黄色圆粒豌豆与另一个体杂交,F 1中绿色圆粒豌豆占总数的 3/16,则另一亲本的基因型是 ( )A.YyRr B.YyrrC.yyRr D.Yyrr基因型为 AAbbCC 与 aaBBcc 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F 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 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 )A.4 种和 9 种 B.4 种和 2 种C.8 种和 27 种 D.32 种和 81 种假定五对等位基

3、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 AaBBCcDDEeAaBbCCddEe 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A.1/32 B.1/16 C.1/8 D.1/422017山西师大附中月考 如图 1-2-3 是同种生物 4 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哪两个图代表的生物杂交所得子代具有 4 种表现型、6 种基因型 ( )图 1-2-3A.图甲、图丙 B.图丙、图丁C.图乙、图丙 D.图甲、图乙用两个圆形南瓜做杂交实验,子一代均为扁盘状南瓜。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扁盘状、圆形和长形,三者比例为 961,现对子二代中的圆形南瓜做测交,则后代中扁盘状、圆形和长形三种南瓜的比例

4、为( )A.201 B.021C.501 D.051有一种软骨发育不全的遗传病,两个有这种病的人(其他性状正常)结婚,所生第一个孩子患白化病且软骨发育不全,第二个孩子的性状全部正常。假设控制这两种病的遗传因子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请预测,他们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A.1/16 B.1/8 C.3/16 D.3/8在小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任取一对黄色短尾个体经多次交配,F 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型有致死现象(胚胎致死)

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黄色短尾亲本能产生四种正常配子B.F1中致死个体的基因型共有四种C.表现型为黄色短尾的小鼠的基因型只有一种D.若让 F1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自由交配,则 F2中灰色短尾鼠占 2/3人类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 和 B、b)控制;基因 A 和 B 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可以累加。若一纯种黑人与一纯种白人婚配,F 1的肤色为中间色;若 F1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F 2出现的基因型种类数和表现型的比例分别为( )A.3 种,31 B.3 种,1213C.9 种,9331 D.9 种,14641报春花花色的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

6、含黄色锦葵色素)由两对等位基因(A 和 a,B 和 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控制机理如图 1-2-4 所示。现选择 AABB 和 aabb 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 F1,F1自交得 F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 1-2-4A.F1的表现型是白色B.黄色植株的基因型是 AAbb 或 AabbC.F2中黄色白色=35D.F2中的白色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是 7 种2017福建师大附中高二期中 已知豌豆的红花对白花、高茎对矮茎、籽粒饱满对籽粒皱缩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将纯合的红花高茎籽粒皱缩植株与纯合的白花矮茎籽粒饱满植株杂交,F 1自交得 F2,F2理论上会出现的是 ( )

7、A.6 种表现型B.高茎籽粒饱满矮茎籽粒皱缩为 151C.红花籽粒饱满红花籽粒皱缩白花籽粒饱满白花籽粒皱缩为 9331D.红花高茎籽粒饱满白花矮茎籽粒皱缩为 912018石家庄一中高二月考 现有基因型为 AaBb 的显性个体,为得到显性纯合体,某实验小组将该个体进行自交,将 F1中表现有隐性性状的个体淘汰掉,剩下的个体再自交,得到的 F2中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占 ( )A.1/2 B.1/4C.1/9 D.13/36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由 A、a 基因控制),抗锈病和感锈病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由 R、r 基因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以纯种毛颖感锈病

8、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病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 1均为毛颖抗锈病(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 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 1-2-5所示。请回答:4图 1-2-5(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 和 。 (2)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 和 ;丁的基因型是 。 (3)若 F1自交,后代植株的表现型为光颖抗锈病的比例是 ,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 (4)若以甲、乙植株为亲本获得毛颖抗锈病且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可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请完善实验步骤:第一步:让 产生 F1; 第二步:让 F1自交产生 F2; 第三步:选出 F2中 的个体 ,直至 为止,

9、即可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毛颖抗锈病的新品种。 有一种无毒蛇的体表花纹颜色由两对基因(D 和 d,H 和 h)控制,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花纹颜色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基因组合D、 H 同时存在(D_H_型)D 存在、H 不存在(D_hh 型 )H 存在、D 不存在(ddH_型)D 和 H 都不存在(ddhh 型)花纹颜色野生型(黑色、橘红色同时存在)橘红色 黑色 白色现存在下列三个杂交组合,请回答下列问题:甲:野生型白色F 1中有野生型、橘红色、黑色、白色乙:橘红色橘红色F 1中有橘红色、白色丙:黑色橘红色F 1全部都是野生型(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 ,属于假

10、说 演绎法的 阶段,甲组杂交组合中 F1的四种表现型比例 。 5(2)让乙组 F1中橘红色无毒蛇与另一纯合黑色无毒蛇杂交,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在理论上是 。 (3)让丙组 F1中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表现为橘红色的有 120 条,那么表现为黑色的杂合子理论上有 条。 (4)野生型与橘红色个体杂交,后代中白色个体的概率最大的亲本基因型组合为 。 狗体细胞内含有 39 对染色体,狗的毛色深浅与黑色素合成有关。B 基因控制真黑色素合成,b 基因控制浅黑色素合成,基因组成为 BB、Bb 的狗分别表现为黑色、棕色,基因组成为bb 的狗表现为黄色。同时,狗的体色还受 E、e 基因的影响,当 E 存在时,

11、真黑色素能够正常合成,当 e 基因纯合时真黑色素不能合成。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 12 号和第 19 号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有一只黑色狗与一只棕色狗杂交,子代中黑、棕、黄三种颜色的狗都有,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2)若(1)小题中的两只狗再杂交一次,则生出一只黑色狗的概率是 。 (3)狗的长毛(D)对短毛(d)为完全显性,现有健康成年的纯种黑色短毛雌狗和纯种黄色长毛雄狗各若干只,请通过杂交实验确定 D、d 和 B、b 两对基因是否都位于第 12 号染色体上。请补充下面的实验内容。(不考虑 E、e 基因的影响。)实验步骤:纯种黑色短毛雌狗纯种黄色长毛雄狗F 1,F1的表现型为棕色

12、长毛。F 1发育至成年后,从 F1中选取多对健康的雌、雄狗杂交得 F2。统计 F2中狗的毛色和毛长。实验结果分析:若 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说明 D、d 基因不位于第 12 号染色体上;否则,说明 D、d 基因位于第 12 号染色体上。 6第 2 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 1 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 1课时 减数分裂的过程1.C 解析 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A 项正确。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一般相同,但也可能不同,如 X 和 Y 这对性染色体,B 项正确。形态和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C 项错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两两

13、配对叫作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D 项正确。2.C 解析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经过复制后不会形成四分体,A 项正确。交叉互换是指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片段交换,B 项正确。每个四分体包含 1 对同源染色体、2 条染色体、4 个 DNA 分子,C 项错误。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 项正确。3.D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着丝点不分裂,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

14、分裂末期;细胞中核膜重新出现,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因此,分裂过程的正确排序是。4.A 解析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5.D 解析 精子形成过程中需要变形,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无变形期,正确;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 4 个精子,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正确;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都会发生联会现象,错误;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都会出现四分体,错误。6.B 解析 由题图可知,1 号和 2 号染色体、3 号和 4 号染色体分别为同源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错误,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15、,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错误,正确;在该个体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配对的染色体的形状、大小一般相同,错误。故选择 B 项。7.C 解析 题图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因此该生物体细胞含有 6 条染色体(3 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形成的,即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因此此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 3 个四分体;初级卵母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7细胞相同,即 6 条;初级卵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 2 个 DNA 分子,即初级卵母细胞中核 DNA分子数为 62=12(个)。8.B 解析 图甲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故图甲细胞处于减数第

16、二次分裂后期,根据细胞质均等分裂可知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 项错误;图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此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根据细胞质均等分裂,可知此细胞一定为初级精母细胞,B 项正确;图丙细胞质出现不均等分裂,可推断此动物为雌性,然后根据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可知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C 项错误;图丙中 M、m 所在染色体在着丝点分裂之前是姐妹染色单体,D 项错误。9.B 解析 A 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A 项错误。B 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存在于雄性动物睾丸内,属于次级精母细胞,B 项正确。C 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存在于雄性动物睾丸内,属于初级精母细

17、胞,C 项错误。D 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 项错误。10.B 解析 卵子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图中 bc 过程进行 DNA 的复制,但由于着丝点的数目并没有增加,因此染色体数目不会加倍;ce 过程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所以 cd 过程同源染色体可能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初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进行不均等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仍进行不均等分裂,形成卵细胞和第二极体,而第一极体的细胞质进行的是均等分裂,形成两个第二极体;ce 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都有染色单体,因此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 数量不变,但是到了 ef 过程由于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

18、色体上的 DNA 数量也减为原来的一半。11.D 解析 某动物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 4 个四分体,说明其体细胞中含有 8 条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单体数为 0,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故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8,染色单体数为 0,DNA 分子数为 8。12.C 解析 交叉互换是指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互换一部分片段,即一条染色体上有一条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片段互换,另一条没有发生片段互换。因此,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移向两极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大部分相同,小部分不同。由题图可知,和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和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13.D 解

19、析 蝗虫精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可用蝗虫精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减数分裂,A 项正确。由于花药中精细胞数量远多于雌蕊中的卵细胞数量,所以用桃花的雄蕊更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B 项正确。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所以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C 项正确。洋葱根尖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不会出现减数分裂所特有的同源染色体8联会现象,D 项错误。14.A 解析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内有 8 条染色体,说明有 4 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理论上可能产生的精子种类为24=

20、16(种),但在实际情况下,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能形成 2 种、4 个精子。15.(1)染色单体 甲 乙 DNA 复制 丙乙 和 (2)解析 (1)由图柱状图观察发现、中 b 只存在于、,在、消失,说明它应该是染色单体,根据数量变化可知 a 表示染色体,c 表示 DNA 分子。图中观察染色体行为,根据是否有同源染色体和是否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可知甲为有丝分裂中期,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图甲精细胞和图乙中是由同一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其中染色体的一点差异是发生交叉互换形成的。16.(1)乙 雌性 4(2)甲、乙 乙、丙(3)第一极体或次级卵母细胞(4)c

21、 、甲(5)AA aaBBbb解析 (1)图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并且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则该动物为雌性。该细胞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该动物能够产生 4 种卵细胞。(2)由图分析可知,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甲、乙,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 DNA 数=122 的细胞是乙、丙。(3)由于该动物为雌性动物,因此图中丙为第一极体或次级卵母细胞。(4)由图分析可知,图的 a、b、c 中表示核 DNA 数量变化的是 c。细胞分裂中 A 和 A 分开可能对应图中时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时),对应图中甲

22、时期(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时)。(5)该动物一卵原细胞基因型为 AaBb,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 aBb 的卵细胞,则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a、B、b 所在的染色体移向一极,A 所在的染色体移向另一极,所以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分别为 AA 和 aaBBbb。第 2课时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及受精作用1.A 解析 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母方,A 项错误。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双方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B 项正确。染色体属于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载体,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9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C 项正确

23、。减数分裂过程使精子与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后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为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D 项正确。2.C 解析 细胞分裂时,细胞内每条染色体所含 DNA 数目随分裂过程所发生的变化规律:间期染色体复制,使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 含量加倍;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使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 含量减半。图中曲线既可以表示有丝分裂也可以表示减数分裂,A、B 项错误。cd 对应的时期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 含量减半是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的,发生于后期开始时,C 项正确,D 项错误。3.A 解析 图甲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所

24、以甲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图乙是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图丙是初级精母细胞,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甲细胞若是次级精母细胞,则是丙(初级精母细胞)的子细胞,A 项正确。乙、丙细胞可来自同一个体,B 项错误。丙细胞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甲、乙细胞不含,C 项错误。乙、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甲不含,D 项错误。4.A 解析 d 表示有丝分裂过程,该时期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A 项正确。b 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该时期结束时,细胞数目加倍,B 项错误。c 过程中发生受精作用,该时期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C 项错误。a 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该时期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D 项错误。5.C

25、解析 有丝分裂中期时,一条染色体上有 2 个 DNA 分子,并且不发生细胞膜缢缩,故 A项错误;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也有 2 个DNA 分子,故 B 项错误;据题意可知,细胞膜开始缢缩,说明此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的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 DNA 分子数相等,说明着丝点已分裂,每一极有 5 条染色体,即无同源染色体,且该生物是二倍体动物,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故 C 项正确;DNA 分子复制发生在间期,间期的细胞膜不发生缢缩,故 D 项错误。6.C 解析 有丝分裂间期核 DNA 复制,DNA 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加倍,A 项错误。有丝分裂后期

26、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NA 数目不加倍,B 项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C 项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D 项错误。7.D 解析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了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基因重组能使有性生殖后代表现多样性。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形成多种类型的受精卵,从而使后代表现出多样性。受精时只有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与后代10表现多样性无直接关系,D 项错误。8.A 解析 异卵双胞胎是由两个卵细胞同时或

27、相继与两个精子结合发育而成的。1 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形成 1 个卵细胞,而 1 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 4 个精子,因此要形成异卵双胞胎,在双亲体内至少有 2 个卵原细胞和 1 个精原细胞同时参与减数分裂。9.B 解析 根据不同时期细胞中 DNA 分子含量变化可知,A 细胞是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B细胞是精子或卵细胞,C 和 D 细胞均是体细胞,E 细胞是配子(生殖细胞)。10.A 解析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相同,A项正确。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AAaaBBbb,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AABB 或 AAbb 或 aaBB

28、 或 aabb,B 项错误。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所含同源染色体对数与体细胞相同,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C 项错误。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所含核 DNA 数目是体细胞的 2 倍,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所含核 DNA 数目与体细胞相同,D 项错误。11.C 解析 甲图中 CD 段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 项错误。精巢中的精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又能进行减数分裂,B 项错误。乙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 DNA 含量的变化,AB 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 数=122,C 项正确。乙图中的 CD 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其后期

29、会由于着丝点的分裂而使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的相等,D 项错误。12.C 解析 图 A 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的数目分别是 4、0、4,说明细胞已完成减数分裂,染色体和 DNA 数目都减半,是精细胞,A 项错误。图 B 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的数目分别是 8、0、8,说明细胞中染色体没有复制,仍处于精原细胞状态,或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 项错误。图 C 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的数目分别是 8、16、16,说明染色体已经复制,但着丝点没有分裂;又因为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所以此时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一般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其上的等位基因也随之

30、分离,C 项正确。图 D 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的数目分别是 4、8、8,说明染色体的着丝点没有分裂;又因为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所以此时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D 项错误。13.(1)B、E(2)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3)受精作用(4)AB 有丝分裂11解析 (1)图甲 AF 中,属于有丝分裂分裂期的图像是 B(有丝分裂后期)、E(有丝分裂中期)。(2)由于 A 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分裂不均等,所以 A 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其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3)图乙中 DE 发生的现象叫受精作用。(4)基因重组包括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

31、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图乙中的 AB 段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EF 段表示有丝分裂。14.(1)4 8 (2)CD (3)CD (4)1/2 小解析 (1)果蝇体细胞中含有 4 对同源染色体,题图若为有丝分裂,则 CD 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 CD 段细胞内有 4 对同源染色体;EF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根据题干信息“F 代表细胞分裂刚好结束”,则 EF 段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 2 倍,因此 EF 段细胞内有 8 对同源染色体。(2)题

32、图若为减数分裂,则 CD 段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其中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3)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 2 个 DNA 分子,对应于CD 段。(4)由图可知,CD 段时,H 的值为 1/2,此时,由于细胞质中也含有少量的 DNA 分子,因此细胞内染色体数/DNA 分子含量的值会比 H 值小。第 2 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1.C 解析 萨顿用蝗虫细胞作为材料研究了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并提出了如下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就

33、在染色体上,因为基因遗传行为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但 “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基因”的结论不是上述实验证明的,通过基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也得不出这一结论。2.D 解析 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故 D 项正确。3.C 解析 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提出遗传规律,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论断,摩尔根借助假说演绎法找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证据。4.D 解析 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Y 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5.D 解析 基因和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

34、持完整性和独立性,说明果蝇中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A 项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同步的,说明果蝇中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B 项正确。在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说明果蝇中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C 项正确。一条染色体上有12多个基因,说明在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基因数目不相同,D 项错误。6.C 解析 由于 A、a 只存在于 X 染色体上,故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原细胞中不能发生等位基因 A 和 a 的分离,A、B 项错误。初级卵母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在该细胞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所以能发生等位

35、基因 A 和 a 的分离,C 项正确。卵原细胞只进行染色体的复制,不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D 项错误。7.A 解析 根据题意已知,果蝇的体细胞中共有 8 条染色体,并且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则雌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为 6 条常染色体+XX,经过减数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分离,则形成的卵细胞中应该含有 3 条常染色体和 1 条 X 染色体。8.A 解析 萨顿观察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从而推断出基因在染色体上,A 项正确。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 项错误。控制果蝇性状的基因在不同染色体上的数目不同,并非平均分布,C 项错误。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发生复制,基因也发生

36、了复制,D 项错误。9.D 解析 杂合红眼雌果蝇(X AXa)与白眼雄果蝇(X aY)杂交,F 1雌性中红眼白眼=11;纯合红眼雌果蝇(X AXA)与白眼雄果蝇(X aY)杂交,F 1雌性全为红眼。10.B 解析 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雄果蝇全为白眼,雌果蝇全为红眼,故可通过眼色来判断子代的性别。11.B 解析 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就是性原细胞形成次级性母细胞的过程。12.A 解析 雄性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 XWY,它产生的精子中有 XW类型,这种精子将来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形成后代的雌性个体,基因型为 XWX-,性状为红眼,因此,雄性红眼果蝇与任何表现型

37、的雌性果蝇杂交,后代中都不会出现雌性白眼果蝇,A 项正确。当雌性红眼果蝇基因型为 XWXw时,它与雄性白眼果蝇杂交,后代中会出现雌性白眼果蝇,B 项错误。雌性白眼果蝇与雄性红眼果蝇杂交,后代中的雌性个体全部为红眼,C 项错误。雄性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来源于母本,D 项错误。13.D 解析 由于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而控制果蝇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 项正确。由于一个 b 与 v、另一个b 与 V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 2 种精细胞,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VbXE、vbY 或

38、 VbY、vbX E,B 项正确。由于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所以在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V、v、b、b、E,C 项正确。DNA 复制形成的两个 V 基因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13和有丝分裂后期,D 项错误。14.D 解析 大多数基因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少数基因位于细胞质中,故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A 项正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 项正确。一条染色体含有 1 个或 2个 DNA 分子,其上有多个基因,C 项正确。染色体主要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D 项错误。15.(1)支持 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2)控制眼色的基因无论位于常染色

39、体上还是只位于 X 染色体上,测交实验结果皆相同X bXb、X BY X BXb、X bY 解析 (1)图解所示实验表明,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之间存在平行关系,故该实验支持萨顿的假说;由于子代的表现型与性别相关,因此摩尔根假设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这样图解所示现象就得到了解释。(2)假设是否成立需要通过实验验证,摩尔根设计了测交实验进行验证。图解所示的结果中,子代的表现型在雌、雄果蝇中均出现红眼白眼=11,这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表现型比例一致,故该测交实验不能说明假设是否成立;题述测交实验得到了白眼雌蝇,可利用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进行杂交,子代中雄蝇全为白眼,雌蝇全为红眼,这与基因

40、位于常染色体上的表现型比例不一致,因此可以达到验证假说的目的。16.(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 (2)X eXe (3)3/7(4)与之交配的雌果蝇 X 染色体上的相应基因也都是隐性的解析 (1)摩尔根的果蝇实验验证了萨顿提出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2)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图甲中该果蝇的基因型为 XEY,若要只通过一次杂交就得到子代雄果蝇全部为白眼,则另一亲本的基因型是 XeXe,交配后子一代的基因型为 XEXe、X eY,其中雄果蝇均为白眼。(3)若只考虑表中的体色与眼形两种性状,且控制体色与眼形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 BbRr,其与相同基因型的异性果蝇交

41、配所得的 F1中,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7/16,其中纯合子占 3/7。(4)隐性基因的表达需要是隐性纯合子,若该个体与含有相应隐性基因的个体交配,则可出现隐性纯合子。第 3 节 伴性遗传第 1课时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特点1.B 解析 对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言,双亲正常,若母亲是携带者,可能生出患病男孩,故A 项错误。有一个患病女儿的正常女性,说明该女性是携带者,男方应是患者,其儿子患病的概率是 1/2,故 B 项正确。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儿子都患病,如果夫妇中男方患病则女儿也可能患病,故 C 项错误。表现正常的夫妇,女性的性染色体上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故 D 项错误。142

42、.B 解析 性染色体上有决定性别的基因,但不是其上所有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A 项错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伴随着性染色体遗传的,B 项正确。性染色体能控制性别的主要原因是性染色体上有控制性别的基因,C 项错误。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有 Y 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中不一定含有 Y 染色体,D 项错误。3.B 解析 假设红绿色盲基因为 b,外祖父可以将 Xb传给母亲,再由母亲将 Xb传给女儿,A项正确。祖母可以将 Xb传给父亲,父亲不能将 Xb传给儿子,只能将 Xb传给女儿,B 项错误。祖母可以将 Xb传给父亲,再由父亲将 Xb传给女儿,C 项正确。外祖母可以将 Xb传给母亲,再由母亲将 Xb传给儿子

43、,D 项正确。4.D 解析 抗维生素 D 佝偻病是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都是患者,A 项错误。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女儿都是患者,B 项错误。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若女患者是纯合子,则其子女都是患者,若女患者是杂合子,其子女 50%正常,50%患病,C 项错误。显性遗传病患者的正常子女不可能带有致病基因,D 项正确。5.C 解析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但不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X、X 或 X、Y 作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在体细胞中也有。6.C 解析 雄性个体能产生两种精子,即含有 X 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 Y 染色体的精子,且比例为 11,含有 X 染色体的精子和卵细

44、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将发育成雌性个体,含有 Y 染色体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将发育成雄性个体,所以 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种群中雌雄比例接近 11。7.B 解析 ZW 型生物中雌性性染色体组成是 ZW,雄性性染色体组成是 ZZ,A 项正确。一男子把 X 染色体传给其女儿的概率为 1,而该女子将这条 X 染色体传给其女儿的概率为 1/2,B项错误。红绿色盲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Y 染色体上没有红绿色盲基因的等位基因,女性携带者的致病基因来自父方或母方,故 C、D 项正确。8.B 解析 家蚕为 ZW 型性别决定,隐性致死基因在 Z 染色体上,ZW 为雌家蚕,致死概率高,雄、雌比例上升;

45、人类为 XY 型性别决定,隐性致死基因在 X 染色体上 ,XY 为男性,致死概率高,男、女性别比例下降,所以 B 项正确,A、C、D 项错误。9.D 解析 系谱图中每代都有患者与正常个体,该病可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果该病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正常,则后代女性不可能是患者,故选 D 项 。10.D 解析 由于含有 D 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因此雌鱼中不可能出现基因型为 XDXD的个体,淘汰 A、B 两个选项;X dY 产生的两种类型的精子都具有受精能力,不符合题意,排除 C 项。1511.B 解析 由题图的人体性染色体模式图可知,区

46、为 Y 染色体所特有的片段,位于区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只传递给男性,即位于区的基因的遗传只与男性有关,A 项正确。区为 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其上有等位基因,位于区的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的表现不一定一致,B 项错误。区为 X 染色体所特有的片段,雌性个体有两条 X 染色体,其上的基因可以成对存在,C 项正确。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D 项正确。12.D 解析 由于后代雌、雄蝇表现型中翅异常的比例一样,因此该性状的遗传有可能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的;若翅异常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则杂合的雌蝇表现翅异常,但它能产生翅正常的雄蝇后代,且翅异常与翅正常的雄蝇

47、的比例为 11;若翅异常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则翅异常的雌蝇产生的雄性后代应均为翅异常,不会有翅正常的雄性个体。13.D 解析 一只正常的雌性蝌蚪(性染色体组成为 XX)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变成了一只能生育的雄蛙,但性染色体组成不变,仍为 XX,其与正常雌蛙交配后,后代的性染色体组成全部是 XX,所以后代雌雄=10。14.D 解析 假设控制眼色的基因用 W、w 表示,由于 F1全为红眼,说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子二代中雌性个体基因型为 XWXW与 XWXw;子二代中红眼白眼=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眼色和性别不属于同一性状。15.(1)BXF、bY 或 bXF、BY(2)X 染色体 直毛在子代

48、雌、雄蝇中均有出现,而分叉毛只在子代雄蝇中出现,由此可以推断直毛与分叉毛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因为子代雄蝇中有直毛和分叉毛,所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可能在 Y 染色体上, 只能位于 X 染色体上(3)1/3 15(4)能。取直毛雌、雄果蝇与分叉毛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即直毛雌果蝇分叉毛雄果蝇,分叉毛雌果蝇直毛雄果蝇),若正交、反交后代的性状表现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交、反交后代的性状表现不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直毛分叉毛=31,灰身黑身=31,则直毛是显性性状,分叉毛是隐性性状,灰身是显性性状,黑身是隐性性状。又根据雌蝇中无分叉毛,可确定控制直毛和分叉毛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由此可进一步确定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 BbXFY,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 BbXFXf。若要探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 X 染色体上,可进行正交和反交实16验,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正反交实验结果相同,若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则正反交实验结果不完全相同。 16.(1)甲和丁 全是正常翅(2)甲和乙 卷曲翅正常翅=21 (3)AaX BXb 1/3解析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