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桐城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 70 分,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 120 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各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李白有诗云:“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诗中所指战役的影响是A、使曹操统一了北方 B、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D、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2、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生于公元前 14 年,卒于公元 49 年,他享年A、50 岁 B、 61 岁 C、 62 岁 D、 63
2、 岁3、在某次论坛上某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和平友好,彼此尊重”的和谐理念, “互联互通、互利互惠”的合作理念, “重视海洋,经略海洋”的海洋理念。这一历史事件是A、哥伦布到达美洲 B、 张骞通西域 C、 麦哲伦环球航行 D 、郑和下西洋4、桐城某校 2017 年 12 月 13 日,各班举行了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哀悼活动。从右图中,你能获取的有效信息是A、大屠杀结束于 12 月 13 日 B、中国死难者达 30 万人以上C、国共合作实行全面抗战 D、南京是国民政府的暂时陪都5、2018 年是周恩来诞辰 120 周年,周恩来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下列活动与周恩来有关的是领导南昌起义
3、 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参加万隆会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 B、 C、 D、6、近代某政党曾发表宣言:“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本党为民请命,为国除奸,成败利钝,在所不顾,任何牺牲在所不惜。 ”该宣言发表于A、北伐战争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7、纪录片筑梦中国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20 世纪 70 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下列属于 20 世纪 70 年代,新中国外交“开拓了新的空间”的事件是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C、举办亚太经合组
4、织会议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8、 “公元前 6 世纪末,由公民组成的五百人会议取代了贵族会议,公民大会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心。公民大会权力的上升是雅典民主程度增强的标志。 ”这说明公民大会A、已成为最高权力机构 B、 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C、代表封建统治者的利益 D、参政主体具有广泛性9、论从史出、事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能够成立的是史实 结论A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全民抗战的开始B 斯大林格勒会战中苏军取得决定性胜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C 欧洲联盟成立 世界上最大的经济组织D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冷战”正式开始10、在外吃饭扫一扫,商城购物扫一扫。出门不用带钱
5、包,带上手机就够了。不同的场景,相同的便捷服务,移动支付日益成为人们消费习惯的一部分。移动支付的风靡主要得益于A、航天技术的进步 B 、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 C、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D 、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2二、组合列举(每空 1 分,共 10 分)11、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1) “玉垒森森拥山月,岷江滚滚入苍溟”所歌咏的是战国时期惠及后世两千多年的著名水利工程_(2) “千里长江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诗中的“长河”指的是_(3)金碧辉煌紫禁城,红墙宫里万重门”是指“世界五大宫殿之首”的_12、 “工匠精神”不仅是精益求精的理念,更是一种情怀、一种执着与创新。(1
6、)东汉蔡伦改进_ ,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普及。(2) “两弹元勋”_ 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3)现代交通工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美国的_ 被誉为“轮船之父” 。13、每段历史都有自己的历史节点。(1)公元前 27 年,_开始独揽大权,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 。(2)_ 使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大发展,也使得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3)1936 年 12 月,_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_上来,并实行改革开放。三、辨析改错(每题 2 分,共 8 分)14、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提前的括号内正确的
7、打“”错的打“” ,并加以改正。( ) (1)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度并通过了共同纲领 。改正:_( ) (2)古罗马科学家阿基米德发明了螺旋式水车,可用来排水或灌溉。改正:_( ) (3)1992 年以后,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正:_( ) (4)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华佗编写了本草纲目 。改正:_4、材料解析(本大题共 2 小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5、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了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中体西用】材
8、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李鸿章所搞的洋务运动有人认为是成功的,有人认为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2 分)【立宪之梦】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 分)【共和之路】 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
9、:“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依据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那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其胜利果实被谁篡夺?(2 分)【思想风暴】 (4)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那两大口号?(2 分)3【规律揭示】 (5) 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2 分)16、经济格局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政治格局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10、东汉末年到东晋初年,唐代中叶到五代十国,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北方民众多次大规模地向南迁徙,既给南方带来一定的人口压力,也成为南方社会经济的开发与进步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告完成。摘自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科书材料二自公元 1500 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他们的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的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1850 年英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 21,其出口商品中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占85以上,从而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旧
11、有的世界经济体系,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使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为后盾,战后确立了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对国际政治拥有巨大影响力。材料四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美苏冷战终结,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改变,正曲折的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材料三、四均摘自高中历史教科书(1)材料一中,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几个阶段?(1 分)指出其南移的原因?(1 分)(2)材料二中“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 分)结合史实说明英国是如何“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的
12、。 (2 分)(3)根据材料三简述二战后美国“对国际政治拥有巨大影响力”的表现。 (3 分)(4)综上所述,归纳推动经济、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共同因素。 (2 分)5、活动与探究(12 分)17、历史学习包括史实的确认、解释,规律的解释和价值的认同等基本环节。阅读材料,探究问题。【史实的确认】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在横线上填写出与 A、C 处相对应的世界格局。 (2 分)A:_ (1 分) C:_(1 分)【史实的解释】材料二杜鲁门的“对苏强硬”政策分裂了罗斯福建立的联盟斯大林也绝不想与西方和平相处。摘编自(美)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2)材料二中杜鲁门的“对苏强硬”政策指的是什么?(2
13、 分)该政策的实质是什么?(2 分)【规律的揭示】材料三中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在与苏联结盟的过程中,也维护和挣得了不少国家利益。中国利用和苏联的结盟,很快利用苏联的援助建立了中国的独立的经济体系和国防力量;中国利用和美国的结盟,走上了对西方开放的道路,使中国得以利用西方的外部资源迅速推进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发展进程,并取得很大成果。摘编自秦亚青中国学者看世界:国际秩序卷(3)根据材料三,指出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与美国“结盟”的原因。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走上了“对西方开放的道路”始于那一次会议?(2 分)我国开放的地理位置最南端的经济特区是哪一个?(2 分)4【价
14、值的认同】材料四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没有那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那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摘编自中共十九大报告(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处理当今国际关系具有的现实意义。 (2 分)初三历史三模答案1、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 2 3 4 5 6 7 8 9 10B C D B C A D A D C二、组合列举(每空一分
15、,共 10 分)11、 (1)都江堰(2)隋朝大运河(3)故宫12、 (1)造纸术(2)邓稼先(3)富尔顿13、 (1)屋大维 (2)新航路的开辟(3)西安事变(4)经济建设三、辨析改错(每题 2 分,共 8 分)14、 () (1)改正:“共同纲领”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改正:“古罗马”改为“古希腊”() (3)改正:() (4)改正:“华佗”改为“李时珍”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 2 小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5、 (1)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成功说:引进了西方的机器工业;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客观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定程度抑制外国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
16、略。失败说:没有从根本触动封建制度,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辩证说:一分为二既肯定作用又指出其局限性。(2 分)(2)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3)1912 年。袁世凯。 (2 分)(4)民主、科学。 (2 分)(5)规律:由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在到学习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 (2 分)16、 (1)三个阶段。 (1 分)原因: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都带去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1 分)(2)新航路的开辟。 (1 分)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民主政体;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17、。 (2 分)(3)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居于领先地位,占据全球广阔市场;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扶植日本壮大资本主义阵营;拥有核武器,在世界许多地区驻军等。 (3 分)(4)因素:战争的影响;科技的推动;大国实力的消长;国家利益的驱动;地区局势的变化等。(2 分)五、活动与探究(12 分)17、 (1)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 分) C:世界多极化趋势(1 分)(2)政策:杜鲁门主义(或冷战政策) 。 (2 分)实质:美国要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2 分)(3)原因:维护和争得自身的国家利益,借助走对西方开放的道路,利用西方外部资源助推中国的经济建设。 (2 分)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1 分)经济特区:海南岛经济特区。 (1 分)5(4)各国相互联系、全球命运休戚与共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势。中国政府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是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 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