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检测考试试题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主张( )A. 通过选官实现平等 B. 选官路径推崇荐举C. 按照才能选拔官吏 D. 选官对象普及百姓2.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 重视协调人
2、与人之间的关系 B. 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 D. 都主张“礼”、“法”并用3.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奠定中国奴隶主经济基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A. B. C. D. 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A. 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B. 专制主义体制刚刚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C. 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D. 道教兴起,
3、佛教传人,儒家学说受到挑战5. 三国时期,官学一撅不振,家庭教育模式兴盛。王昶要求子孙“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家庭教育观,可以反映出当时( )A. 儒家思想日益衰落 B. “贵儒”又“尊道”2C. 传统文化走向断裂 D. 奉行三教并行政策6.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这主要反映出( )A. 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 B. 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C. 北宋儒家思想丧失了主导地位 D. 北宋时期迷信色
4、彩浓厚7. “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想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评价的应是( )A. 宋明理学 B. 董仲舒新儒学 C. 荀子思想 D. 维新思潮8. 朱熹指出:“小道小是异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如农囿、医卜、百工之类,却有道理在。”朱熹在此( )A. 号召重视科学理论探究 B. 主张格物以明其中之理C. 倡导科学实验探索真理 D. 重视传统经验总结积累9. “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教事,虽丁无益也;笃行而不合于大义,虽高无益也:立志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下列思想与这一主张最为接近的是( )A. 王阳明的知
5、行合一 B. 朱熹的格物致知 C.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D. 王夫之的唯物主义10. 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表明( )A. 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B. 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C. 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D. 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11有学者指出,汉武帝时期正式确立的察举制,以“孝廉”作为选才的重要标准,非孝者廉者不能为官。孝与廉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两种德行,尤其是孝更被作为天下之本,所以孝廉首先成为察举的常科。也是汉代士人入仕的主
6、要途径。这表明,察举制的实施A开士人入仕之先河 B加速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C保证了官员的品学兼优 D杜绝了不良社会风尚的出现12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墨子亲士中云:“人国而不存在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3非士无与虑国。 ”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A百家争鸣的局面加剧诸侯争霸 B墨家的主张未对政局产生影响C儒家思想更符合当时时代需求 D知识阶层的社会地位发生变化131952 年,中国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高等学校由 211 所减为 182 所,其中综合性院校由 55 所减为 13 所,工科院校由 33 所增加为
7、39 所,师范院校由 12 所增加为 32 所,农林院校由 17 所增加为 29 所。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被取消。此外,私立大学和原教会大学全部改为公立。这次高校院系调整A适应了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仿效了英美高校体系限制人文社会科学C是三大改造胜利完成的情况下作出的举措D将发展国防高科技作为调整工作的重心14英国哲学家罗素给启蒙运动下了一个很简洁但也很中肯的定义:“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其目的完全是为了在以往一直黑暗的地方散布光明” 。这说明启蒙运动A宣扬理性主义反对思想禁锢 B重视知识价值反对天主教的愚味思想C其主要目的是驱逐天主教的黑暗 D
8、要求人们有独立的精神151583 年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为了能吸引人们到教堂,在接待室里陈设了西方制造的时钟、时晷、浑天仪等物,又在墙上悬挂了用汉文标明地方的世界地图,后又译著了几何原本 乾坤体义 万国舆图等图书。材料表明利玛窦A顺应了中国新经济方式的产生 B主张“西学东渐”以改造中国C借传教为名推广西方近代文明 D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16明代泰州学派的代表何心隐寡欲载:“寡欲,以尽性也。尽天之性以天乎人之性,而味乃嗜乎天下之味风味。而色,而声,而安佚,乃又偏于欲之多者之旷于恋色恋声,而苟安苟逸已乎?凡欲所欲,而若有所节,节而和也,自不戾乎欲于欲之多也,非寡欲乎?”该观点A超越了程朱理学
9、的范畴 B主张有节制地释放人欲C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表达了新兴阶级的诉求17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 1875 年至 1894 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 ,而从甲午之后的 1895 年起, “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A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B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4C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 D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人中国181988 年,中国政府先后批准建立了 53 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又先后制定了“星火计划” 、 “863 计划” 、 “火炬计划” 、 “攀登计划” 、重大项目攻关计划、重点成果推广计划等
10、一系列重要计划,并建立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制度。这主要表明我国A科技发展新格局逐步推进 B优先发展航天和国防科技C体制改革向科技领域扩展 D “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1915 世纪后期以来,古登堡(注:西方活字印刷术发明人)版圣经发行,学者们能得到可靠和标准的圣经进行讨论和争论,阅读圣经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由上述材料推断A科学知识为神职人员垄断 B印刷技术推动了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启迪了人们思维 D宗教迷信在欧洲广泛流行20南北朝时期,夷夏之辨尤为激烈,南北方政权都以中国正统自居,讥讽斥责对方为“夷狄” 、 “僭伪” ,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南北方A分裂对立势难消除 B对华夏文化的认同C
11、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D对社会安定的愿望21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下列言论与上述材料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B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22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 ”以上反映的是( )A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 B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C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D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23这种宇宙理论极
12、其详尽地描述了天上与人间的平行,一个好皇帝会带来和平和丰收,一个坏皇帝则带来动荡和饥荒。 ”下列思想家中,最早完整阐述该理论的是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24.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5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 。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上述材料表明( )A朱熹主张恢复三代制度 B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基础C王阳明思想主观激进 D李贽与梁启超谭嗣同主张民权共和25.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 “格物”或
13、“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这些“论”的共同基础是A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B以哲学探究为己任C贯穿唯物、唯心之争 D穷理的目的在于至极26苏格拉底曾鼓励柏拉图的叔父积极投身政治活动,当后者表示在公众面前演讲感到害羞和紧张时,苏格拉底说道:“你究竟怕谁啊?是那些洗染工鞋匠木匠铁匠,还是那些农民商人,抑或是那些在市场上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小商贩?是这些人组成了公民大会啊。 ”这表明苏格拉底主张( )A精英政治 B代议制民主 C直接民主 D贵族政治27.以下是 19191921 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马克思
14、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的思潮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C为每周评论 、 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 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28.在胡适看来,中国人在文化上所面临的“真正的问题可以这样说:我们应当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 。可见,胡适主张( )A.反对传统,全盘实现文化西化 B.中西结合,重构中国的新文化C.坚守传统,抵制资产阶级文化 D.中体西用,将西方文化中国化29.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
15、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B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C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 D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30据启蒙运动百科全书记载: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有两个灵感来源,一是英格6兰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据此推断提出此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达尔文第卷(非选择题 共 38 分)二、材料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材料一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们的核心观念是“通识学习” ,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念开办学校。人文主义者相信, “通识学习”是实现真
16、正自由,确使人类潜力能够得到完全发挥的关键。通识学习的内容包括历史、道德哲学、雄辩术、文法、诗歌、数学、天文以及音乐,其目的在于以此培养出具有美德和智慧,并拥有说服别人与自己同样行事的修辞技巧的人。按照希腊人健全的身体才有健全心灵的准则,人文主义教育家也强调身体教育,学生被授以标枪技巧、箭术、舞蹈,并被鼓励练习奔跑、摔跤、狩猎和游泳。人文主义教育被认为是为未来生活进行的实际准备,它的目标不在于培养出伟大的学者而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市民。它为欧洲统治阶级提供了基础教育的典范,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 20 世纪。(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材料二 1912 年,德国留学数年的蔡元培担任首任教育总长,他特
17、别强调:普通教育,务顺应时势,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专门教育,务养成学问神圣之风习。同时,他深感国人年长而失学者为之众,欲求教育普及,特设立社会教育司,与普通、专门两教育司鼎足而三。2 月,针对清朝学部 1906 年规定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五项宗旨大加修订,提出新的教育方针为:军国民主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教育。前两者旨在强兵富国,后三者均以培养共和公民的“完美人格”为目的,并用以节制前两者的副作用。张晓唯蔡元培评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通识教育的特点及影响。 (13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蔡元培教育
18、改革的背景及其对通识教育的新发展。 (12 分)732 【历史选修 1: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15 分)材料1906 年预备立宪开始两个月后,清廷颁布中央官制改革方案,规定“刑部改为法部,专任司法。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专掌审判” ,晚清司法改革由此开始。大理院效仿西方,是近代意义上的最高法院,时人称其为三权分立之肇端。 “改寺为院”的理由十分牵强出洋考察的大臣们认为大理院名称更接近西方和日本的“大审院” ,操作更为简单易行,实际上是地位较低的大理寺改为最高法院,可减少对皇权的制约,实现清政府大权统于朝廷的改革目标。法部与大理院分权后,一切司法事权全归以往参与陪审、复核死刑的大理院掌握,昔日大权在
19、握的刑部竟成“闲曹” ,于是部院相争,改革遭遇重重阻力。正是由于清廷“大权统于朝廷”的内在需求,导致其官制改革方案,对于司法机构的改革路径,设计并不合理为了以行政掌管控司法,将位高权重、实质具有最高法院功能的刑部改设为最高司法行政机构,而将位卑权轻、并无最高司法审判权力的大理寺改为最高司法审判机构,仍然压低其品秩,以便控制。这种角色错位,导致大理院与法部之间龃龉不断,据理力争的大理院与负隅顽抗的法部,陷入激烈冲突的漩涡,严重影响了司法改革的进程。同时,这种改革路径,致使最高司法审判机构出身卑微,一开始就低人一等,位居行政机构之下,为司法独立埋下了观念障碍。摘编自韩涛晚清官制改革中的“改寺为院”
20、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司法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9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司法改革的影响。(6 分)8历史答案选择题:2 分/题,共 60 分1-5CCCCB 6-10BABCA 11-15BDAAD 16-20BAABB 21-25BDDBA 26-30AABDB31(1)特点:以人为本(突出人文主义实现那个) ;通识学识、文理兼修(教育内容广泛) ,侧重人的素养提升和潜能激发;重视德育、体育,强调人的身心健康;面向未来,注重全面发展;影响深远。 (6 分,答对 3 分即可)影响:为欧洲统治阶级提供了基础教育的典范;有利于近代新型人才的培养;促进了人
21、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为社会的现代化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7 分,1 点 2 分,2 点 4 分,3点 7 分) ;(2)背景:忠君尊孔思想顽固强大,清末教育改革有限;教育落后,失学者众多;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民国创立;主权遭到侵犯,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实业救国的需要;蔡元培受西学影响,倡导民主,开启民智。 (8 分,答对 2 点即可)新发展:社会教育、普通教育、专门教育三者相结合;提出新的教育方针,如:军国民主义教育等五种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和培养公民的完美人格(4 分答对 2 点即可)32【答案】(1)特点:效仿西方;维护皇权;部院分权;司法机构改革设计不合理。(每点1 分,共 4 分)背景:西方司法制度传入;清政府统治危机;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民族危机;传统司法制度影响。(每点 1 分,共 5 分)(2)影响:客观推动司法近代化;为司法独立埋下了观念障碍;延缓了司法改革进程;加剧政治混乱。(任答三点即可得 6 分)9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