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二十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挖命题【考情探究】5 年考情考点 考试内容、考核要求真题示例 考查角度 学科素养考查热度2018 浙江 11 月选考,10,2 分海国图志的历史意义历史解释“顺乎世界之潮流”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b)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b)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的背景(c)2018 浙江 4 月选考,31,10 分维新思想及其历史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018 浙江 11 月选考,14,2 分 文学革命 历史解释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b)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b)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d)2017 浙江 11 月选考,10,
2、2 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史料实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b)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c)2018 浙江 11 月选考,29,2 分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历史解释 分析解读 本专题在高考中占比很重,每次考试均有考查。从命题角度来看,重在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演变特点等,考查角度及方式相对灵活,如“睁眼看世界”的历史意义;维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内涵、目的及意义。从试题类型来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也会出现。从学科素养的角度来看,重在对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素养的考查。复习本专题,应牢记思想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它总是与政治、经济密不可分这一重要原理。因此,复习本
3、专题内容,第一,要与当时世界形势联系,那时西方一些国家,如英、法、美等国早已进入资本主义阶段;俄国 20 世纪初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在思想方面,这些国家民主、自由的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马克思主义已在广泛传播。第二,要与当时国内的政治、经济相联系,有利于加深对本专题内容的理解。【真题典例】2破考点【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二、阶段特征近代中国面对着民族救亡、民主启蒙的反帝反封建的近代化使命,仁人志士不断地向西方学习,探索近代化道路,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潮流。本专题讲述了鸦片战争以来到五四运动时期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是解决“中国向何处去”这样一个问题。学生需要紧
4、扣这个主题,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一个不断深化和不断壮大的过程。联系当时的世界形势和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从而理解世界形势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理解中国政治经济变化对思想的影响。鸦片战争前 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让人们埋头读经,不问政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鸦片战争西方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萌发了“向西方学习”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这就是所谓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从此,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9 世纪 60 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提出“师夷长技
5、以自强”3年代 的口号,迈出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19 世纪 90年代伴随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出现,特别是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变革图强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从早期维新派到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均主张君主立宪,宣传维新变法,1898 年的戊戌变法运动,虽没有成功,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民主共和成为时代主流。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开展起来。伴随十月革命的炮声和五四运动的爆发,马克思主义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脱颖而出,指引中国历史进入崭新阶段趋势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再到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
6、科学,直至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考点集训】考点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1.(2018 浙江宁波十校高三期末,7)有史学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 )A.是理想的救国方案 B.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C.符合当时的国情 D.充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答案 C2.(2017 浙江宁波十校联考,9)洋务运动兴起之际,冯桂芬提出中国传统任命官吏的方法“岂不以才德虚而无据”
7、,因而他建议“吏部籍之以得举(举:选举)多少为先后,遇应升缺列上,其无举者不得列”。到 1898 年,京官们对这一改革建议几乎持清一色的敌对态度。以上材料说明(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最初思想渊源B.早期维新思想突破了“器物”的限制C.冯桂芬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D.京官们在 1898 年一致反对变法图强答案 B3.(2018 浙江丽水、衢州、湖州三市高三质检,11)梁启超在 1896 年给严复的信中自述:“实则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梁启超这一自述旨在( )A.批判了严复“中体
8、西用”观点B.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是西学源头C.深刻认识到西方政治的片面性D.说明宣传维新思想采取的策略答案 D44.(2013 安徽文综,13,4 分)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答案 A考点二 新文化运动1.(2018 浙江稽阳联谊学校联考,11)近代有学者认为:“盖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今犹有敢播专制之余烬,起君主之篝火
9、者,不问其为筹安之徒与复辟之辈,一律认为国家之叛逆、国民之公敌,而诛其人,火其书,殄灭其丑类而后再造神州之大任始有可图,中华维新之运命始有成功之望也。”这一言论意在( )A.利用进化论推动维新变法 B.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C.批判尊孔复古与复辟帝制 D.提倡平易、通俗、新鲜的新文学答案 C2.(2018 浙江嘉兴选考测试,9)思想解放是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在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有人把批判矛头直指孔子,指出:“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下列主张同属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B.“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C.“禁用清政府
10、颁行的教科书,小学禁止读经科”D.“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答案 D3.(2017 浙江台州选考质评,9)1898 年苏报上写道“中国有文字而不得为智国,民识字而不得为智民”,从而濒临将亡的境地,这都是文言愚民祸国的罪过,“崇白话而废文言”,才能普及教育,使国人具备聪明才智,国家才能得以振兴。此观点( )A.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B.指出了文学改良的正确方向C.夸大了白话文的社会功效 D.揭示了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源答案 C4.(2017 浙江绍兴选考诊断,10)一位学者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都受到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学等更得到前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
11、诸子和佛学的研究在深化,恢复了它们应有的地位。就以儒学来说,许多学者在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全盘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继承传统文化的特质答案 D5考点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2017 浙江高三“五校联考”,11)20 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他们传播的主要目的不是单纯为探求学理,不是在玩弄新的词藻,而是为了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此,他们特别重视传播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的学说,并把马克思的阶级
12、斗争学说看作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其他原理的一条“金线”。上述材料主要是想表明( )A.阶级斗争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最为核心的内容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缺乏科学理论指导C.中国的知识分子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理论体系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主要作为社会改造的指导思想答案 D2.(2017 广东深圳一模,29)右图 1920 年 9 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封面设计了一个地球图案,从东西半球伸出两只手紧紧相握,代表了革命团结的力量,该寓意( )A.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肯定与否定B.暗示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C.象征国共两党准备第一次合作D.表达出“以俄为师”的思想答案 D3.(2017 浙江
13、台州选考教学质量评估,10)民国七年,刘大白创作的红色中华中写道:“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其创作背景可能是( )A.中华民国成立 B.五四运动爆发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D.中国共产党成立答案 C4.(2017 浙江湖州高一期末,27)1918 年,李大钊在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一文中指出:“由今而言,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为宣传“第三新文明”李大钊( )A.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B.创办了半公开的共产党月刊C.在大学开设有关社会主义的课程
14、 D.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答案 C探史料探究一 “托古改制”康梁的维新思想史料呈现史料 1 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6史料 2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
15、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史料 3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然臣窃谓政有本末,不先定其本,而徒从事于其末,无当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读史指导史料 1:在民族危亡之际,康有为等士大夫主张改良政治
16、史料 2: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托古改制史料主旨史料 3: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内容是开国会,定宪法史料背景根据史料 1 中的“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史料 2 中的“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史料 3 中的“今变行新法”可判断史料背景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形势下,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图强来挽救民族危亡史料解读重点阐释面对严峻的形势,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改良而非革命,倡导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以满足现代的需要体现了康有为既宣扬维新变法,仿西方改制,又没有摆脱封建思想束缚的特点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开国会,定宪法,三权分立,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史料认识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
17、合,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体现了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蕴含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史料应用1.有学者认为,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很高明,根据史料 1 和史料 2 概括其“高明”在何处?导致维新派采取这种宣传手段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高明之处: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减少阻力。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缺乏系统的成熟理论作指导;正统思想占据统治地位。2.根据史料 3 总结康有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答案 康有为主张改革封建专制制度,仿效西方,制定资本主
18、义法律,大开国会,认为它是变法问题的核心和关键。探究二 破禁锢、启民智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史料呈现7史料 1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有在矣。康有为(1898 年 6 月)史料 2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陈独秀复辟与尊孔史料 3 民国建立后的种种现象,使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继续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必须涤荡违背时代的
19、、保守的旧观念、旧信仰、旧人生观简言之,必须摒弃传统,致力于新思潮。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读史指导史料 1:康有为将孔子塑造成改革的形象史料 2:陈独秀反对尊孔复古的逆流史料主 旨史料 3:体现维新思想失败后,知识分子继续探索新道路史料背景史料 1: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史料 2:袁世凯为称帝,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与资产阶级民主派倡导的民主共和格格不入史料 3:中华民国建立后,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统治,实行专制独裁,先进知识分子继续探索救国道路史料解读 重点阐释说明康有为借助儒家外衣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陈独秀认为孔教是阻碍中国真正实现民主政治的最大障
20、碍,必须排除孔教,解放思想,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掀起的新文化运动倡导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史料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史料应用1.史料 1 和史料 2 都涉及如何对待“孔子”问题,二者在本质上有区别吗?出现这两种不同态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 没有,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根本原因: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导致资产阶级力量不同。2.根据史料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后期在主流思想的宣传上出现了怎样的转变。推动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
21、是什么?答案 转变:宣扬马克思主义。因素: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推动。过专题【五年高考】8A 组 自主命题浙江卷题组1.(2018 浙江 11 月选考,10,2 分)请看右图书影。下列项中对该书内容解读错误的是( )A.开始探索新知B.寻求强国御侮之路C.冲破“天朝上国”观念D.形成思想解放潮流答案 D2.(2018 浙江 11 月选考,14,2 分)20 世纪初,北大某教授撰文提出:“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作者意在( )A.振作少年精神 B.发动文学改良C.推动文学革命 D.反对愚昧与专制答案
22、 C3.(2017 浙江 11 月选考,9,2 分)20 世纪初期,某杂志刊发文章:自从严复“介绍了一册天演论以后,我们时常在报章杂志上,看见一大堆什么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底(的)话。这个十九世纪后半叶新起的学说(现在)已经有了左右思想底(的)能力,无论什么哲学、伦理、教育,以及社会之组织没有一种不受他(它)的影响”。这反映了( )A.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B.进化论促进了民生思想的普及C.寻求变革成为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D.报刊舆论推动维新思想走向成熟答案 C4.(2017 浙江 11 月选考,10,2 分)有学者谓,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前,“全国的出版界,几乎没有什么说得上研究两个字的”。“在民国八
23、九年之间,北京大学的几种杂志一出,若干种书籍一经印行,而全国的风气,为之幡然一变。从此以后,研究学术的人,才渐有开口的余地。后生小子,也知道专讲肤浅的记诵,混饭吃的技术,不足以语于学术,而慨然有志于上进了。”这反映了( )A.北京大学成为文学革命的中心B.新文化运动推动科学精神的传播C.大学成为近代报刊萌蘖的母体D.技术进步催生文化新模式的出现答案 B5.(2017 浙江 4 月选考,10,2 分)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A.倡
24、导民主科学 B.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C.反对愚昧迷信 D.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答案 B96.(2016 浙江 4 月选考,9,2 分)近代有学者认为,“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这一言论意在( )A.推广民间俚语 B.提倡文言文复兴C.否定外来文化 D.抵制白话文运动答案 D7.(2016 浙江文综,18,4 分)20 世纪初,有学者认为,“张三李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翻着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该学者
25、旨在( )A.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B.提倡使用白话文C.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D.既反对白话文也反对文言文答案 B8.(2015 浙江 10 月学考,7,2 分)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下列思潮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三民主义” “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制夷”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A. B.C. D.答案 C9.(2018 浙江 4 月选考,31,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瓜分危机加速了这场已经积蓄了十年动力的运动的到来,自 1885 年中国在中法战争失败后,有限现代化的弱点已很明
26、显,1894 年的那场大败更“成中国之巨祸”,无可否认地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尽管他们对变革的性质、范围和领导权的问题存有分歧。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进步人士倡导体制重组;激进人士则主张革命,以中华民国代替清王朝。在战后中国,政治运动主要由这两股潮流构成。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整理材料二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惊醒于
27、民族危机。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成中国之巨祸”的历史事件,概述“激进的改革”思想产生于 19 世纪末的历史动因。(5 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试论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作用。(5 分)答案 (1)事件:中日甲午战争。10动因:洋务运动失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加剧。(2)爱国;进步;启蒙。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B 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8 天津文综,6,4 分)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
28、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 18401899 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 7 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答案 C2.(2018 课标,28,4 分)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
29、醒答案 D3.(2018 课标,29,4 分)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答案 C4.(2018 江苏单科,9,3 分)1920 年 5 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
30、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答案 A5.(2018 课标,29,4 分)1920 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答案 C116.(2017 天津文综,4,4 分)18211850 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
31、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答案 A7.(2016 课标,28,4 分)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答案 C8.(2016 江苏单科,8,3 分)1897 年 10 月,严复等人在天
32、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答案 B9.(2016 江苏单科,22,15 分)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
33、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摘
34、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6 分)12(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9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 字左右)答案 (1)认识: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原因: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民主思想)影响。(2)略。C 组 教师专用题组考点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1.(2017 上海单科,12,2 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中,“西学为用”意为采用西方
35、军事科技,“中学为体”是指( )A.以中国文化为本位 B.以中国文化为辅助C.以中国文化为手段 D.以中国文化为形式答案 A2.(2016 天津文综,5,4 分)1899 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 )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世界市场的发展A. B. C. D.答案 C3.(2015 课标,29,4 分)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
36、91 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答案 C4.(2014 北京文综,16,4 分)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答案 B5.(2014 课标,29,4 分)1898 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
37、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13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答案 B6.(2012 天津文综,3,4 分)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答案 D7.(2016 浙江 10 月选考,31,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上海的商业服务业网点遍布全市,密度和广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商业行业应有尽有,
38、无所不包,成为中外闻名的“万商之海”。根据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从 1912 年到 1921 年,上海的进出口净值从 3.6 亿关两增至 6 亿关两,十年间的平均比重占同期全国总额的 40%以上。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 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 2291 家,工人达 18.1485 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 11.625 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 30 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 56 万人。据上海通史等整理材料二 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 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
39、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1921 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座城市从此成为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摘自熊月之等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1)上海是近代崛起的工商业城市,其经济举足轻重。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上海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4 分)(2)人类是在特定的空间里创造历史,而历史又在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空间。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原因。(6 分)答案 (1)特点:工商
40、业经济发展迅速;在全国具有优势地位。(2)原因:上海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成为工人运动中心;新青年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有效结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对全国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起了引领和指导作用。8.(2014 福建文综,38,20 分)(节选)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 1300 多年,至 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
41、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丁韪良西学考略14材料三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四 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材料五 1905 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 400 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
42、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3)据材料四,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10 分)(4)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10 分)答案 (3)看法: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目的:改革科举制,培养实用人才;挽救民族危机。(4)西方
43、:用考试方式选才,体现公平择优,符合西方平等观念。中国: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近代工业发展和近代学堂创办。(答二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科举考试难以适应近代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9.(2014 江苏单科,22,13 分)1885 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类别 命题 者 试题格致(自然科学)类龚照瑗 泰西格致之学与近刻翻译诸书,详略得失,何者为最要论教育类 刘坤 一中国一乡一邑,
44、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举。而泰西艺学,亦各有书院,中西书院不同,其为育才一也。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中西之载籍极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长欤?试互证而详论之治术类 周馥 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富以何者为先论据王尔敏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启发相关表格简编材料二 此编所命诸题,巨细精粗,无乎不贯。诸生所对,皆能荦荦举其大端,集思广益,萃众长而备一得。咸有裨于国家大计。盖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日就月将,进而益上。较之前时,已大相径庭矣。王韬格致书院课艺15请答题:(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
45、现在哪里?(3 分)(2)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10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 字左右)答案 (1)表述:(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体现:坚持纲常政教。(2)略。10.(2009 浙江文综,38,26 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
46、新民说(1902 年)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 年 9 月)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 年 10 月)(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
47、新青年”的原因。(10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8 分)(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8 分)答案 (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
48、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考点二 新文化运动161.(2016 天津文综,7,4 分)直到 1917 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 )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答案 A2.(2013 江苏单科,7,3 分)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答案 D3.(2015 浙江文综,39,6 分)(节选)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 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