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2.29MB ,
资源ID:1096888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0968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1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吴艺期)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1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

1、120 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11931 年,英国退出金本位制。1932 年 2 月,一向奉行“自由贸易”原则的英国宣布实行“紧急关税法” ,1932 年 7 月,英国 、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制定了帝国特惠制。材料实质反映了英国( )A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 B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C加强英联邦的凝聚力 D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答案】A2当最高法院宣布农业调整法违宪以后,在时任农业部长的竭力争取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 ,法案规定:对凡不再种植消耗土壤肥力作物,而改 种保持土壤肥力作物,且进行土壤整治的农民,由国家发给奖金。这一法案的通过( )A掀起

2、了一场现代环境保护运动B意味着美国分权制衡的原则已被打破C有利于合理调节农产品的供应D实现了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全面控制【答案】 C【解析】材料并未涉及当时美国的环保运动,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法院和国会并未破坏分权制衡原则,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对凡不再种植消耗土壤肥力作物,而改种保持土壤肥力作物,且进行土壤整治的农民,由国家发给奖金”得出有利于调整农产品的种植结构,进而调节农产品的供应,故 C 项正确;材料并未控制农产品的流通,故 D 项错误。31935 年,美国最高法院相继裁定农业调整法和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理由是联邦政府干涉了各州的内部事务,之后国会进行重新立法,保留了原法案中的劳

3、工权利和对农业的经济干预。这反映了( )A新政是在民主政治框架内进行2B最高法院的做法违反宪法原则C国会的补救对新政的成效不大D总统的行政权力得到明显提升【答案】A41933 年 3 月,罗斯福总统开始推行新政时,州长们纷纷表态支持其复兴计划;但是到了 1935 年,州长们对新政态度发生分化,甚至有人提出要强烈抵制。导致州长们态度变化的原因是罗斯福新政( )A损害了资本家的根本利益B放弃了贸易保护政策C受到了苏联经济政策的影响D不断强化联邦政府权力【答案】D【解析】罗斯福新政根本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故 A 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依旧存在价格管制、贸易保护的弊端,故 B 项错误;苏联经济影响是始

4、终存在的,不是州长们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到了 1935 年,州长们对新政态度发生分化,甚至有人提出要强烈抵制” ,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时期,联邦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故 D 项正确。5美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出现了如下现象:新的国家机构急剧增加;联邦工资名单日益扩大,政府在几年之间,债务增长了一倍多。这一时期美国( )A垄断资本出现并壮大,控制国家政权B经济缓慢恢复,联邦政府权力扩大C通货膨胀现象严重,生产趋于停滞D运用新的经济理论,减少国家干预【答案】B【解析】据材料“美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出现了如下现象:新的国家机构急剧增加;联邦工资名单日益扩大,政府在几年之间,债务

5、增长了一倍多”可知这一时期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垄断资本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 A 项错误;经济缓慢恢复,联邦政府权力扩大出现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故 B 项正3确;通货膨胀现象严重,生产趋于停滞也不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特征,故 C 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时期,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 D 项错误。6.年份项目 1913 1921 1923 1925 1926生产资料能力43.7% 48.1% 43.4% 43.9% 43.9%工业产量比重 消费资料能力56.3% 51.9% 56.6% 56.1% 56.1%上表是俄国(苏联)19131926 年工业生产情况,以下有关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结论,符

6、合表中信息的是( )A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稳定增长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基础之上C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发展D为以后苏联经济结构失衡埋下祸根【答案】C7列宁在 1921 年 4 月 21日发表的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中,反复论证了俄国小农经济大量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列宁的这一论述( )A成为苏俄改变农业政策的理论依据B加速了苏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C明确了加快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目标D指出了苏俄快速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答案】A【解析】材料中列宁论述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的必然性,成为苏俄改变农业政策的理论依据,故 A4项正确;B 项农业集体化发生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故 B 项错误;以新

7、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加快而是迂回向社会主义过渡,故 C 项错误;D 项牺牲农业来加快工业化的速度,发生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故 D 项错误。8斯大林提出“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此,苏联( )A开展一五计划 B实行新经济政策C实行农业集体化 D成立经互会【答案】C9下边图表数据摘编自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其体制分析 ,据图表可知,苏联在近半个世纪中( )19291940 年 19511970 年基本建设投资年均增长率 19.9% 9.7

8、%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 14.4% 8.7%19661975 年物质消耗年均增长率 8%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 6.7%A.国民收入不断下降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斯大林时期综合国力最强D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占主流【答案】D【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而不是“国民收入” ,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基本建设投资年均增长率”并未涉及投 资结构,不能得出国民经济投资比例,故 B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勃列日涅夫统治时期苏联综合国力最强,故 C 项错误;由材料可知“19291975 年” ,苏联“基本建设投资年均增长率” “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 “物质消耗年均增长率”都呈上升趋势,反映苏联经济

9、高速增长,结5合所学,这种高经济增长是靠劳动、资本等生产资料投入量的增加取得的,而不是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方式取得的,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故 D 项正确。101965 年,资本主义国家聚集美国费城召开“世界资本主义大会” ,发表资本家宣言提出:“借鉴社会主义人民当家做主的经验,实现股份制的人民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福利制度的经验,实行从生到死包下来的福利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经验,实行国家干预的计划资本主义。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表明此时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已全面丧失生命力B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权宜之举,带来了七十年代的滞胀C借鉴社会主义,健全西方国家制度,带来新的发展D根本目的

10、是加强自身实力,与社会主义对抗,体现了冷战思维【答案】C111945 年 7 月,工党领袖艾德礼出任英国首相,开始推行以经济计划化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改革政策,先后使英格兰银行、煤矿、航空、电报和无线电通讯、运输、电力煤气和钢铁等行业实现了国有化。这反映出英国( )A率先尝试实行计划经济体制B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创新C公有制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D工人阶级的政治理想得以实现【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未触动资本主义自由制度,故 A 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属于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故 B 项正确;公有制占主体是在社会主义国

11、家,在资本主义国家占主体的是私有制,故 C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行维护的仍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故 D 项错误。12下表是 19752011 年德国、法国财政赤字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变化表,该表格可以说明( )6国别 1975 年 1985 年 1995 年 2005 年 2011 年德国 24% 41% 56% 69% 81%法国 16% 31% 55% 67% 86%A.德、法两国财政赤字逐年增加B欧洲一体化缩小了德法经济差距C福利制度使德法陷入债务危机D两国政府都加大了对经济干预【答案】D13. “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 1937 年之前苏维埃的机器

12、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 14 倍。苏联也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第三大工业国。 ”苏联取得工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实施新经济政策C.重视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 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答案】A【解析】两个五年计划工业成就的取得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果,故 A 项正确;1921 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故 B 项错误;苏联工业的发展是重、轻工业结构不平衡,故 C 项错误;苏联取得工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 D 项错误。14. 1965 年 10 月,苏联政府通过社会主义国营生产企业条例 ,决定实施“新经济体制” ,扩大企业在经营和生产上的自主权,加强经济杠杆和物质刺激

13、的作用,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新经济体制的实施( )A.是二十年代新经济政策的再现B.反映出苏联效仿西方实行市场经济C.说明苏联摆脱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D.丰富了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答案】D715.有学者研究指出,1929 年1938 年,美国大部分商品滞销,但收音机的销售量却呈爆炸式增长。由此可以推理当时( )A.民众闲暇时间大幅增加 B.电子产品不受危机影响C.民众醉心于超前性消费 D.美国已经走出经济危机【答案】A【解析】1929 年爆发经济大危机,大量工人失业,购买收音机是由于人们待业在家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进行娱乐,故 A 项正确;材料中仅体现收音机销售量暴涨,不能得出电子产品都不受经济

14、危机影响,故 B项错误;超前消费是指脱离自己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的盲目消费行为,材料没有体现,故 C 项错误;1929年是经济危机爆发时期,故 D 项错误。16.当人们质疑罗斯福推出完全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所得税方案以实施社会保障计划时,罗斯福说:“这些税从来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 ”罗斯福这一论断是基于新政( )A.推动了政府机构改革 B.开启资本主义新模式C.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答案】D【解析】材料中社会保障计划,与政府机构改革无关,故 A 项错误;社会保障计划本身属于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开创资本主义发展新模式,但题干问的是这一计划的目的,故 B、C

15、项错误;根据材料“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 “实施社会保障计 划”可知,为了保障底层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故 D 项正确。17. “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无法穷尽的一个话题。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罗斯福新政获得历史的青睐主要在于( )A.捍卫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B.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C.顺应了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要求D.扩大了政府行政干预权力8【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采用了国家干预 的经济政策,使美国经济由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故 A 项错误;

16、罗斯福新政是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但并非是罗斯福获得历史青睐的原因,故 B 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故 C 项正确;扩大了政府行政干预权力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并非是罗斯福获得历史青睐的原因,故 D 项错误。18.宣传画是“看得见”的历史。图一和图二分别宣传 20 世纪前期苏联、美国的某项措施,两者都(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C.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答案】A19.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美

17、国( )A.进入高速发展的“新经济”时代B.实行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主张C.全国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形成D.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慢于同期的西欧日本【答案】D920.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中女性就业人数已经占工人总数的 4050%,而发展中国家只有20%,伊斯兰国家仅为 10%,甚至更少。据此,正确的结论是( )A.发达国家女性取得了与男性平等地位B.性别平等程度与工业化进程相关C.宗教是影响女性就业的主要因素D.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高于伊斯兰国家【答案】B【解析】据材料“发达国家中女性就业人数已经占工人总数的 4050%”不能说明发达国家女性取得了与男性平等地位,故 A 项错误;据材料

18、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性别平等程度与工业化进程相关,故 B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宗教是影响女性就业的主要因素,且该说法有误,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女性就业人数,不能由此说明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高于伊斯兰国家,故 D 项错误。21.阅读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 。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了( )大力发展“混合经济” 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 削减社会福利开支GNP 年增长 失业率 物价指数年增长率19681972 年 4.3% 3.2% 4.8%19731975 年 2.4% 5.3% 9.4%A. B. C. D.【答案】B【解析】由图表信息得出,这段时期大致是

19、 20 世纪 70 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下降,失业率上升,物价上升。以美国为例,这时期美国经济进入“滞胀”(生产停滞,通货膨胀)时期,凯恩斯主义失灵。“混合经济”是指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相结合,针对上述情况,使用该政策是对的,如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故正确;凯恩斯主义失灵,就不能再增加政府的干预,只能减少,故错误、正确;凯恩斯主义主张增加社会福利,既然失灵,就应该减少社会福利,故正确,选择 B 项符合题意。22.如表美国三大产业占 GDP 比例统计表10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1950 7.0% 38.0% 55.0%1980 2.5% 33.4% 64.1%2006 1.0%

20、 20.0% 79.0%上表反映出( )A.美国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的趋势B.美国制造业的逐渐衰落C.经济危机阻碍了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D.美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答案】A23下表是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统计年份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增长率0.3 1.9 2.5 3.6 6.8 3.4 2.8 3.4 4.6 3.0下列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经济处于“滞胀”阶段 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增长得益于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增长得益于减少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措施A B C D【答案】C【解析】20 世纪 70 年代处

21、于“滞胀”阶段,西方国家纷纷减少干预,80 年代经济逐渐复苏发展。24经济大危机(19291933 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11【答案】B25英国经济学家预测:“21 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已经成为一场国家战争纳税人不惜用示威

22、骚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 ”这表明欧洲国家( )A示威骚乱有可能演变为战争B福利政策已不能缓和社会矛盾C面临严重的财政与政治危机D福利政策弊端、问题不断显现【答案】D【解析】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显示出福利政策的弊端,故选 D。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其表现有( )混合经济的出现 社会福利国家建设的加强 出现经营者革命 人民资本主义的兴起A BC D【答案】A【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并存的混合经济,故正确;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逐渐形成福利国家

23、,故正确。在企业经营方面,出现经营者革命和人民资本主义的兴起,故正确。因此选 A。271928 年美国迪斯尼创造了足智多谋的卡通形象“米老鼠” ,而 20 世纪 30 年代末, “米老鼠”已经逐步让位于迪斯尼后来创造的另一个卡通形象“唐老鸭” 。据称,因为唐老鸭那呱呱乱叫的恐慌比米老鼠厚脸皮的个人主义更接近于时代精神。这一现象( )A反映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B体现了民众对理性王国的失望C说明了新政对美国自由主义的威胁D表明了美国市场繁荣假象的幻灭【答案】A1228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罗斯福新政时期 GNP(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对比年份 GNP 总量(10 亿美元) GN

24、P 增长率(%) 失业率(%)1930 90.4 12.3 8.71933 55.6 4.1 24.91935 72.2 10.9 20.11938 84.7 6.3 19.0摘编自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A新政时期工人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B新政措施使 GNP 总量及增长率不断提高C新政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D新政时期的 GNP 总量变化与失业率同步【答案】C【解析】从表格数据来看,1938 年的三项数值都不能证明罗斯福新政有明显的效果。故应选 C。29二战后 70 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

25、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 。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B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 缩减社会贫富差距D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答案】B【解析】由“自然调整” “上抗生素” “反应过度”可知,体现了反对国家过度干预,B 项体现的是减少国家干预,故 B 项正确。30下表为 19271930 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以下推论13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年份 1927 年 1928 年 1929 年 1930 年离婚率 10% 15% 12

26、% 3%A.“新政”强化了人们抱团取暖意识B福利保障制度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C “大萧条”影响人们家庭婚姻关系D “大萧条”期间的婚姻自由受限制【答案】C311935 年,某些批评者对新政“大笔开支” “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甚至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此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新政( )A国家干预经济 B缓和劳资矛盾C扩大总统权力 D关注弱势群体【答案】A【解析】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就是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手段,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放弃了自由放任的政策。32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 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

27、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 ”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答案】C14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罗斯福政府在大危机的打击下已经认识到如果像前几届共和党政府那样完全让垄断资本自行其是,而不对其过分剥削压迫行为进行限制,如果让工人群众经济政治环境继续恶化,而不提高工人群众的购买力,资本主义的继续运行是不可能的。但是,要实现以上目标,在当时

28、的状况下只有政府才能做到。因此,为了恢复经济,罗斯福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的政策。摘编自韩冰有关罗斯福新政时期劳工立法的研究综述材料二 1935 年 5 月 6 日成立了工程振兴署,实施了一系列公共工程,以提供更多的以工代赈机会。项目标准是要有使用价值、属于劳动密集类型,为工人提供的工资高于救济标准但低于私人部门的工资水平。按照这一标准,政府确定了机场道路等基础设施、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植树造林、农村电气规划、城市规划和城区改造以及文化艺术活动等众多项目,并成立专门的以工代赈机构。在整个新政期间,政府通过这些工程为包括非熟练工人、毕业的高中生与大学生、失业的艺术家等各种人员创造了各种类型的工作机会

29、约 900 万个,美国也由此修筑了上千座机场、上万个运动场、800 多家校舍和医院等等。摘编自高世揖、张军扩罗斯福新政及对中国的启示材料三 美国的病根在于,高筑关税壁垒, “就等于把自己的绳索勒得愈紧” 。但罗氏“舍本而求末” ,对国际协调无根本诚意, “而国内枝末小节则不惜下九牛二虎之力” , “左冲右突,到处碰壁,真是张天师捉鬼,反着了鬼迷” 。摘编自郑林庄美国往那(哪)里去(193 4 年 1 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其实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相关“项目标准”的原因及项目安排的特点。(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材料三的

30、观点。【答案】(1)转变:由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转向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2)原因:尽可能多的为失业工人提供就业岗位,避免失业者依赖政府救济,保证私人企业的劳动力15供应。特点:将克服危机的短期需要与促进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相结合。(3)简评:材料三看到了美国提高关税最终会为美国带来负面影响,但是材料中“美国的病根在于,高筑关税壁垒”的这一认识是错误的,从根本上讲美国的病根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另外,未能就美国采取的新政措施的积极性予以肯定。(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让胡佛始料未及的是,这次“萧条”居然发展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面对这

31、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胡佛似乎显得不知所措,但还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包括:(1)设立周转基金用于资助农场主组建销售合作组织,确定最低销售价格。(2)成立谷类稳定公司,力图通过收购多余的粮食来制止价格的下滑。(3)会见市长和州长,督促他们加速公共工程项目建设。(4)设立国家信贷公司、紧急就业委员会,以期通过自愿联合来解决问题。(5)支持通过减税议案,降低个人和私人企业的所得税。(6)成立复兴金融公司,为银行、保险公司、农场抵押公司以及铁路公司提供贷款。(7)建立住宅贷款银行,对有房产抵押的建筑与贷款公司、储备银行和保险公司给予贴现。(8)扩大信贷资金,保证商业实体和个人享用更多的贷款。摘编自美

32、加里纳什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材料二 美国在“新政”第一阶段,劳工的真正困难远未得到解决。1935 年全国就业工人虽比 1933年多了 400 万,但失业者仍达 900 万之多。从 1933 年起,工人依靠罢工手段,以进一步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1934 年,全美各地罢工持续不断 ,并以要求承认工会为主要目的。罢工打破了行业的界限,深入到16过去很少发生罢工的诸如汽车工业、纺织工业等大批量生产的工业部门。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三 大萧条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高失业率,但是罗斯福新政在这方面却收效甚微,1933 年,罗斯福上台时的失业率是 24.9%,至 1940 年失业率仍旧是 14.

33、6%(大萧条之前是 3%左右),直到 1941 年美国全面卷入二战以后,失业率才下降到 10%以下,并逐步达到大萧条前的水平。再看一下国防支出在战时经济中的巨额比重,1940 年不过是 17.9%,很快从 1941 年的 46%跃升到 1945 年的 89.5%,整个美国成为一个兵工厂,GDP 自然增长了。至于失业率下降的一个更直接的原因是人们都参军去了,二战结束时美国军队有1 200 万人。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胡佛的反危机措施。(2)根据材料二、三,简要分析罗斯福新政在“第一阶段”中存在着什么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34、第二次大战是如何促进美国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1)评价:胡佛采取的反危机措施说明他对经 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并不是一味坚持自由放任政策;这些措施虽然无法应对空前严重的危机,但还是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2)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劳工问题,失业问题依旧严重,各地罢工持续并不断扩大。促进:在战争需求的刺激下,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大量工厂的开设,加之参军人数急剧增加,因此失业率下降,劳工问题得到解决。35.危机会对国家和民族带来冲击,面对危机的应对措施,是对人类政治智慧的考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

35、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 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17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罗斯福 1938 年谈到“新政”时说,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新政”作为挽救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吴于廑、齐世

36、荣世界史现 代史编(上卷)(1)结合中国 20 世纪 30 年代的有关史实论证材料一的观点。(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政治制度进行了怎样的调整。试举一例说明这些调整对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 的积极影响。【答案】(1)论证: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接着制造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件,东北沦陷,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地化,中华 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7 年随着日本大规模侵华,全民族抗战开始。(2)调整:在经济方面,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国家干预经济)的经济制度;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建立社

37、会保障制度。在政治方面,扩大联邦政府(和总统)的权力;加强社会立法,完善美国的法律制度。影响: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例,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促进了经济发展“黄金时期”的出现。(或以福利政策为例,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建立起福利国家制度,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答出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给分)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摘编自李克强在上海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的讲话运用中外近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所述政府职能与市场活力的关系进行探讨。(说明

38、:可以就材料中所述政府职能与市场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关系,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示例一:关系:政府一定程度的放权可以促进市场活力的倍增。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转变职能,向企业放权,市场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渐18建立和完善;苏联(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也是政府放权,市场活力得到提升;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过程中均出现政府权力下放,市场活力相对提升的现象;20 世纪 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后,各国纷纷对市场放权,弱化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力度,促成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所以政府一定

39、程度的放权可以激发市场的活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示例二:关系:政府适度干预经济可以促进经济有序发展。探讨:美国罗斯福新政中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改变了市场经济下企业的无序竞争带来的生产过剩现象,促成美国渡过经济危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成资本主义出现“黄金时期” 。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始终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的重要性,中国实现了快速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的美国提出新经济政策,运用“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结合的办法,使美国经济出现难得的增长。但是,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政府不能过多干预经济,应该尊重市场发展的规律,否则有适得其反的危险,这种例子屡见不鲜

40、。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表 1945 年 8 月1948 年 8 月南京国民政府法币发行额及其指数统计表发行日期法币发行额(单位:亿元)发行指数(1937 年 6月1)发行指数(1945 年 8月1)1937.6 14 11945.8 5 569 395 1.0 1945.12 10 319 732 1.9 1946.12 37 261 2 642 6.7 1947.12 331 885 23 537 59.6 1948.8.21 6 636 946 440 705 1 192.1 杨荫溥民国财政史材料二 1933 年 6 月,美国国会通过1933 年银行法 ,这个法令从两方面对

41、美国金融业进行改革:19第一,把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开,禁止商业银行出售证券,不允许投资银行接受存款。第二,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制。该法要求成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以保证在联邦储备体系下的各个成员银行的存款安全。存款保险制明显提高了银行系统的稳定性。1935 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1935 年银行法令 ,扩大联邦政府管理货币与信贷的权力。罗斯福政府大量发行货币,加大货币扩张政策的力度,同时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和“通货再膨胀政策” ,使货币进一步贬值。为此,在 1933 年 6 月 16 日通过的国家工业复兴法和 1933 年 5 月通过的农业调整法规定,提高价格,促进通货膨胀。 国家工业复兴法要求提高

42、工资和价格,这使得物价很快上涨。物价的上涨,被看成结束货币紧缩政策的标志。通过货币贬值,将美国经济政策从国际束缚中解放出来。1934 年 1 月,国会通过金准备法后不久,美国政府就把黄金价格正式规定为每盎司 35 美元,把美元的含金量从 23.22 克降低为 13.71 克。摘编自李世安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金融改革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 19451948 年南京国民政府货币改革的背景和影响。(12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总统金融改革的特点,结合材料一、二,总结从中美货币改革带来的启示。(13 分)【答案】(1)背景:内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进行重庆谈判

43、,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但无法避免全面内战爆发;随着战场形势的迅速逆转,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状况开始迅速恶化,庞大的军费开支无以弥补,其法币发行额直线攀升,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外部:美国采取扶蒋反共政策;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使美国商品如潮水一般地涌进中国市场。影响:对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进行了残酷的掠夺,在通货膨胀下,法币急剧贬值,物价不断上涨,人民生活日益贫困;民族工业发展处境艰难,正常的再生产受到破坏,企业纷纷倒闭破产;引发了国民党统治区广大民众爱国民主运动高涨。(2)特点:加强国家对金融的干预;以立法为手段;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开;扩大货币发行量,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

44、。启示:经济政策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适时进行调整;要在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前提下进行改革;要规避经济的风险;要有稳定的制度或民主政治保障;要捍卫民族独立,避免外部势力对国家经济的控制。20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经济的盛衰绝非外在的“干扰因素”所致,而是工商界自身的规律。理论意义上的萧条,指的是产量、实际收入和就业水平长期显著下降,这种情况只能用经济体系自身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来解释历史经验似乎表明,即使在没有明显的外来影响可能导致商业周期趋势的地方,经济也表现出明显的周期趋势。这表明我们的经济体制具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表现出这种或那种趋势。摘编自阿诺德汤因比历史

45、研究结合材料和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经济体制与经济危机”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科学,阐述需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答案】示例一观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固有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阐述: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工业革命后不久,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贫富差距日益扩大。19 世纪 20年代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开始呈现周期性爆发的特点。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资本主义经济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但其固有的矛盾终于导致席卷

46、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爆发。总之,只要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就不会消亡。示例二观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必然会导致苏联的经济危机。21阐述:斯大林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性、行政性、指令性是鲜明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僵化的体制必然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经济危机;斯大林模式长期排斥市场与货币关系,以行政力量驱动经济发展,不符合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律,无视经济规律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斯大林模式以集体化的形式完成资本积累,长期牺牲农民的利益,必然会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下降,进而酿成粮食危机和社会危机。总之,斯大林模式的内在弊端是苏联经济危机的根源。(以上示例任选其一作答,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