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2.04MB ,
资源ID:1098430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0984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registerpick11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1、- 1 -2018 年秋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三第 12 月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2选择题使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填空题和解答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

2、特的评论样式“评点” 。 “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 、李卓吾评点西游记 、张竹坡评点金瓶梅 、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不过,传统意

3、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 2 -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作为

4、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还会得到更深远的发展,而其发展路径大体上有两大走向。一是“弹幕”介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就是说,“弹幕”的使用或许会逐渐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声、二人转

5、这些本身就具有强烈互动性的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二是“弹幕”向“平台”的回归。 “弹幕”说到底是一种技术,真正有价值的是技术承载的内容。最后,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将沉淀下来,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摘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1. 下列关于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评点”这一评论样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评点”是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综合、直观、凝练是它的主要特征,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B. “评点”关注的是作品本身,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时也通过

6、分析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环境来辅助剖析作品。C. “评点”的语言自成特色,大多较为简短,往往三言两语却切中肯綮,犀利又独到,睿智幽默,发人深省或引人会心一笑。D. “评点”以原著为载体,是对原著的一种再创造,又与原著融为一体,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传 、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一种评论方式,评论者以上传字幕的方式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评点,因字幕快速、密集而得名。B. “弹幕”可以加强评论的互动性和评论的即时性,提高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提高观赏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C. “弹幕”有利有弊,一些低劣的评论容易破坏作品本身的美感

7、,更大的弊端是大量的弹幕- 3 -会影响艺术观赏的完整性。D. “弹幕”与传统的“评点”颇为相似,“弹幕”的流行使传统的“评点体”有可能在视听化、网络化条件下得到复活。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时代的“金圣叹”,也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一新格局的文艺批评家。B. 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也是“文化搬运工”,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使得欣赏者能更有效地欣赏作品。C. “弹幕”与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它介入的领域将更宽泛,最终或许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D. 文艺评论的作用重大,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也可能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

8、时代的新经典。【答案】1. B 2. C 3. B【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C 项错误,依据原文“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可知, “评点”不分主与辅,选项说“通过来辅助”违背文意。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2 题详解】试题分析:D 项错误,原文“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 ,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即低劣的评论会影响艺术欣赏的完整性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3 题详解】试题分析:B 项错误,弹幕

9、时代的“金圣叹”们除了评论作品外,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批评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选项“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偷换对象。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二)文学类文本阔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4 -书香何来张炜文学阅读对于一个民族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总是说要“建立书香社会” 。书籍,真的是有香味的吗?一般来说,我们年轻的时候,闻到的书香更多也更浓烈一些许多人还记得好不容易得到一本书,喜欢得不得了,除了看,还要不断地嗅,觉得它真的是香极了。那时将纸页贴在鼻子上闻到的美好气息,并不完全是一种错觉。墨和纸张纤维的气息

10、,那来自于原野大地的气质被提留出来,吸进了肺腑,令人兴奋而愉悦。纸和墨都是好东西,是大地上长出来的阳光下的生命。大地上的植物经过很多环节,最后转化为书,也等于是另一种形式的开花结果。它的香味更深地藏在了里边,我们一遍遍读书,打开它,也就是在享受它的气息。眼下我们谈到阅读难免会有一种忧虑,就是读者越来越少,以前那种万人争读的盛况已经不复存在,好像真的出现了阅读危机。其实,我们尽可以放心,这世上只要有人存在,就会有这种阅读,读者是永远存在的,人类这个与生俱来的嗜好并没有改变。问题在于其他,比如说阅读的形式改变了。网络上的小说一个月就能达到几十万几百万的点击量,杂志、报纸、书籍的出版也增加到前所未有

11、的数量。一部长篇小说出版后,印数是一两万十几万不等,而放到网上,短短的时间内点击量就能达到几十万。这又使我们不免疑虑:纯文学作品在短时间里,会有几十万的阅读量吗? 原来,为数不少的人也就是用鼠标点开看一下,然后就走掉了。他们只是“到此一游”而已。有深度的阅读少了,浮光掠影的阅读多了。据统计,当下的纯文学印刷量已经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翻了好几倍,而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教育程度的普及与提高,不同程度上使总的阅读量都较前大为增加了。看来对文学阅读的忧虑,主要是因为缺少高品质的阅读者。现在的阅读大半是闻不到书香的。这除了因为匆促的浏览,不能感受文字深处的蓄藏,还因为更多是从荧屏上阅读的缘故。比起印刷的书籍

12、,电子技术生成的文字离大地生长的意义相隔太遥远了。从荧屏上捕捉一些信息还可以,要慢慢揣摩文字就困难了。所以,现在知道很多消息的人随处可见,而保持了个人思考力的人却不多。大家都在说潮流中传来传去的见解,并没有多少自己的主意。看来我们从离开了书籍之后,也就从根本上告别了“书香”这个概念。不过,当我们真的离开荧屏回到书籍,那又会怎样?现在打开一份杂志,翻阅书店或街摊上摆放的一些读物,情况也并不美妙。对不少人来说,这些读物里面会散发出刺鼻的气味。本来是很好的纸印出来的,应该有书的香气,可是由于上面印的是许多不洁的内容,等于藏纳了污- 5 -垢,这让我们从哪里去找书香? 一个留恋美好阅读的人,除了自己要

13、苦苦寻觅好书,还要同时忧虑这个世界。他常常想通过媒体表达自己的忧虑,可是渐渐发现这也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实用主义盛行,到处是只问实利,不问手段。他们痛苦地发现,有许多人为了商业利益,正不断推广文化垃圾,而优秀之作却没什么影响力。那些适应商品社会游戏规则、沉醉其中的人会名噪一时,而那些深沉的阅读者,在群众中却显得很不合时宜。急功近利型的写作,让那些对时代对读者对自己都有承诺的人感到越来越疲惫,因为日复一日的磨损,无论对肉体还是精神,都是严重的消耗。文明之地不是以金钱多少来界定的,幸福之地也不是这样来界定的。有人说庸俗与否只是个人的事情,并不妨害别人。其实哪有这样简单?庸俗的人一旦管理了一个社区,

14、他就会让全社区按他的低级趣味运行,到处散发出庸俗的气味。这样的地方,我们还怎么能闻到“书香”? 所以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梦想:这辈子能到一个大地绿色蓬勃、人们手不释卷的地方去生活,那个地方不需要十分富有,但那里的人群是能够安静读书、不吵闹别人的。是的,爱读书的地方一般都是绿色较多的,日子也安稳富裕。说到底,书香扑鼻之地,也就是人类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人们年轻的时候嗅觉灵敏,更容易闻到墨和纸张纤维的气息,感觉书“真的是香极了” 。B. 据统计,当下纯文学的阅读总量比以前大为增加,但这不意味着阅读质量也比以前大大提高。C. 作者感叹当下社会“实用主义”盛行,

15、产生的只有文化垃圾,严重消耗着人们的肉体和精神。D. 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当下人们阅读的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创造高质量的精神生活的忧虑。5. 通观全文,说说题目中的“书香”包含了哪几层含义。6. 作者认为,从荧屏上阅读,难以慢慢揣摩文字。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说明你的理由。【答案】4. B 5. 书籍里蕴藏的植物的气息。 书籍里散发的墨和纸张的气味。读书过程中读者的思考。书籍中美好的内容。书中蕴涵的作者对时代的关注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6. 同意:匆促的浏览,不能感受文字深处的意蕴。比起印刷的书籍,电子技术生成的文字没有温度,缺乏自然气息,距大地生长的意义相隔遥远。荧屏载体更适合捕捉一些信息,

16、要- 6 -慢慢揣摩文字就困难了。不同意:电子屏幕阅读与纸质书籍阅读相比,换的只是形式而已,书籍的本质内容没有发生改变。能否揣摩文字深意,关键在于读者是否有一颗深入思考的心灵。屏幕阅读便于读者在网络上发表读书评论,上万名读者的点击评论,不同观点的碰撞,也许会激发读者更深入的思考。【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 项,曲解文意,对“作者认为人们年轻的时候嗅觉灵敏,更容易闻到

17、墨和纸张纤维的气息”理解不正确,第一段说的是“一般来说,我们年轻的时候,闻到的书香更多也更浓烈一些” ,和嗅觉灵敏无关。C 项,以偏概全, “产生的只有文化垃圾”说法太绝对,原文是“正不断推广文化垃圾” 。D 项,曲解文意, “表达了作者对创造高质量的精神生活的忧虑”理解错误,应该是表达了作者对创造高质量的精神生活的期望。故选 B。【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从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一语双关、双层含义等角度思考。分析这篇小说标题中“书香”的含义,要重点分析“香”的内涵。文章第 2 段中“墨和纸张纤维的气息,那来自于原野大地的气质被提留出来,

18、吸进了肺腑,令人兴奋而愉悦。纸和墨都是好东西,是大地上长出来的阳光下的生命。大地上的植物经过很多环节,最后转化为书,也等于是另一种形式的开花结果。它的香味更深地藏在了里边,我们一遍遍读书,打开它,也就是在享受它的气息” ,可知“书香”指书籍里蕴藏的植物的气息,散发的墨和纸张的气味。第 5 段中“现在的阅读大半是闻不到书香的。这除了因为匆促的浏览,不能感受文字深处的蓄藏,还因为更多是从荧屏上阅读的缘故要慢慢揣摩文字就困难了。所以,现在知道很多消息的人随处可见,而保持了个人思考力的人却不多” ,可知“书香”指读书过程中读者的思考。第 6-7 段中“本来是很好的纸印出来的,应该有书的香气,可是由于上

19、面印的是许多不洁的内容,等于藏纳了污垢,这让我们从哪里去找书香?” ,可知“书香”指书籍中美好的内容。根据文章主旨可以分析出“书香”还指书中蕴涵的作者对时代的关注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6 题详解】-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解答此类题目要态度明确,理由正确,解说合理充分,语言顺畅。回答本题时同意与否都可以,只要态度明确,理由正确,解说合理充分,语言顺畅都可酌情给分。考生若从同意方面去回答,可结合文本第 5 段等内容,逐条概括即可。如不能感受文字深处的意蕴;缺乏自然气息,距大地生长的意义相隔遥远;荧屏载体更适合捕捉一些信息,要慢慢揣摩文字就困难了。若持反对意

20、见,分析时亦不可脱离文本的 3、4 两段的内容,逐条概括即可。如换的只是形式而已,书籍的本质内容没有发生改变;能否揣摩文字深意,关键在于读者是否有一颗深入思考的心灵;屏幕阅读便于读者在网络上发表读书评论。【点睛】标题意蕴答题模式及步骤 :模式: 标题自身意文中意主旨义(含情感) 步骤: 第一步:析标题字词,联系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 第二步:析标题修辞,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引申义、象征义或比喻义。 第三步:析背景、情感,联系作者情感,文章主题,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叶嘉莹,点燃现代人的诗词情环球人物:叶先生,您说

21、没有诗词,您难以在人生的逆境中坚持下来。困顿时,哪些诗词给您以慰藉和勇气?叶嘉莹:晏殊写过一句词:“满目河山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满目河山都是引起你怀远的,可你怀念远人,远人就来到你面前了吗?你就飞到远人身边了吗?所以他说“空念远”,念远是白白的,没有用处的,伤春也是空伤春,他写的是两重的悲哀,也是两重的反省。晏殊解决的办法就是不如怜取眼前人。我大学毕业,曾经到私立的并不著名的学校去教书,但我讲课一样认真去讲。眼前要做的,我把它做好。我不能对不起陶渊明、杜工部、李太白。他们有这么好的东西,我一定要把他们好的东西讲出来。所以,一个人不要梦想,不要空想,不要空空地怀念过去,不

22、要白白地梦想将来,要珍重你的现在。环球人物:这有些像现在年轻人爱说的,“不恋过去,不惧将来”,然而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在逆境中的悲伤自怜,古人如何克服?叶嘉莹:若以欧阳修为例,欧阳修历经宦海沉浮,晚年到颍州西湖定居,写了十首采桑子,每首的第一句结尾都是“西湖好”,而他所写的西湖景物,无论任何季节,任何天气,没有一时一处不美好。读一遍就能体会到他遣玩的意兴。他不是肤浅的欢乐的追逐,他是透过悲慨- 8 -写欢乐。我的老师顾随先生说:“我们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验过乐观之生活。”有的人悲哀,对世界都痛恨,都悲观,也有人盲目享乐。可有修养,有情操的人,虽认识人生可悲慨的一面,仍能够看到

23、世间可欢喜可赏爱的一面。环球人物:顾先生说得真好,“有生之事业,乐观之生活” 。然而人们往往是在追逐事业和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体会了顺逆无常,生出许多人生际遇的感怀,甚至是伤怀。叶嘉莹:那么,你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同样写大江,李后主写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他写的只是悲哀的一面,没有反省和超脱的一面。苏东坡则不然,“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悲哀感慨之中有一种超脱,一种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通古今而观之,这是做人要培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环球人物:对现在很多年轻人来说,在一地成长,在一地读书,又在一地工作,回忆过往,每个地点都能让人

24、产生乡情。而思乡,恰好是古诗词另一个恒久的主题,对吗?叶嘉莹:韦庄有菩萨蛮五首。第二首,他在江南,人家劝他“未老莫还乡”,他坚持一定要回到故乡。可是到第三首,他说“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我现在不得不离开江南了,回想才觉得当年在江南的那一段日子,还是好的,还是快乐的。我当时是年轻的,春天时穿上美丽的春装。薄,那么轻松美好的衣服。你要知道,最难得的是你生命中精力最饱满的那一段生活你的青春,你的韶华。环球人物:朱光潜曾比较中西爱情诗,“西方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姻之前,所以称赞容貌诉申爱慕者最多;中国爱情诗大半写于之后婚姻,所以最佳者往往是惜别悼亡。 ”“西方爱情诗最长于慕,中国爱情诗最善于

25、怨 。 ”所以我们的相思最易在古诗词中找到共鸣?叶嘉莹:钟嵘诗品评价古诗十九首是“惊心动魄” “一字千金” 。第一首行行重行行写了“生别离”的两个人,其中“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两句,就真正是惊心动魄纵使你不甘心放弃,决心等到底,可你有多少时间等待?一年很快就到岁暮,人生也很快就到迟暮。一旦无常到来,一切都归于寂灭,这是多么令人恐惧而又不甘的事!事实上,这又是绝不可避免的事。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是多么平常而朴实的语言,却带有如此震动人心的力量。环球人物:除了欢情与别愁,我们还能从有关爱情的诗词中读出什么感悟?叶嘉莹:欧阳修蝶恋花里有一句:“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真是神来

26、之笔。这个窄袖轻罗的女子低头采莲,从荷塘的倒影里忽然发现自己容颜的美好。一个人,也许你终其一生从未发现过自己的美丽,不只是外表,还有品格、修养、志意。你任凭时间像流- 9 -水一样逝去,没有珍重过自己,没有爱惜过自己,没有想过自己还可以完成什么。当采莲女子发现自己的美,“芳心只共丝争乱”,这是觉醒、反省的时刻,我这一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我的美好应该交付给谁?作为读词的人,你们的一生又该交付给什么,你们是否想过自己能成为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能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完成的人?(摘编自环球人物第 345 期)相关链接叶嘉莹,号迦陵。1924 年 7 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

27、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2012 年 6 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现为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2014 年 11 月,90 岁时,回国定居。2016 年 3 月 21 日,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叶嘉莹获得 2015-2016 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我第一次听先生讲课,只觉惊为天人。 ”叶嘉莹门下的博士后蔡雯对环球人物记者感叹道,“听先生的课与讲座,听得越多,便越发觉得一切情感都能在古诗词中、在千

28、百年前的古人那里找到深切的、直抵灵魂的共鸣。在现代社会里生存,你的种种苦乐,都可以在数千年的文化原乡中找到最大的共情、共鸣、共振。拥有了这片文化原乡中的诗意,你就不会孤独。 ”朗读者节目组联系到叶嘉莹先生,想请她上节目,但 93 岁的老先生想了想,没答应。她说想学习杨绛先生,把自己“关”起来。她的“关”不是为了幽居与隐逸叶嘉莹现在定居南开大学,不外出的时候,她或是“关”在西南村的寓所里讲课,或是“关”在迦陵学舍里著述。她皓首著书,鹤发授课,正是为了把古体诗词的火种传下去,燃出现代人那一份怦然心动的热情。7. 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叶嘉莹认为,面对逆境要做一个“有修

29、养,有情操的人,虽认识人生可悲慨的一面,仍能够看到世间可欢喜可赏爱的一面”,应像欧阳修那样“透过悲慨写欢乐” 。B. 同样写大江,李后主没有反省和超脱,因而笔下只是悲哀;苏东坡拥有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因而笔下透出一种欢快的心绪。C.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平常而朴实的语言,却有震动人心的力量,这就是“我们的相思最易在古诗词中找到共鸣”的很好例证。- 10 -D. 困顿时,叶嘉莹从晏殊的词中得到了慰藉和勇气,明白不能空空地怀念过去,更不能白白地梦想将来,要珍惜现在“怜取眼前人” 。8. 下列对访谈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思乡是古诗词中一个恒久的主题,叶嘉莹先生对菩萨蛮五首其

30、三中,“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的剖析,有力诠释了这一主题。B. 在叶嘉莹先生看来,感受古诗词的欢情和别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能思考自己能否成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人,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完成的人。C. 叶嘉莹先生在中国古诗词上造诣很高,作为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传播者,对古诗词有着独特的情感和深入的研究,几十年来,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她对中国古诗词的那份理解和激情点燃了许多现代人的诗词情。D. “叶落归根”,90 岁高龄时叶先生回国定居,学习杨绛先生,把自己“关”起来,从此拒绝一切活动和荣誉,一门心思把自己对古诗词的研究成果教给后辈,为中国古诗词的传承奉献力量。9. 访谈中,叶嘉莹先生娓娓道

31、来,旁征博引,你觉得先生身上有哪些优良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请结合访谈的相关内容,简要回答。【答案】7. B 8. C 9. 正视现实,脚踏实地,不空想。即使在困顿时,她也一直把眼前要做的事情做好。乐观阳光。她的乐观和阳光的心态洋溢在对古诗词的解说中,她就是那类总“能够看到世间可欢喜、可赏爱的一面”的人。机智幽默。她基本不从正面回答记者提问,而是机智的引古诗词切入回答。解说“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芳心只共丝争乱”等句子的语言充满幽默感。追求不辍。虽年事已高,但仍兴致勃勃地为中国古典诗词的发扬光大努力工作着。心怀祖国,无私奉献。90 岁高龄时,毅然回国,用自己对古典诗词的研究成果滋养后学。

32、中国古典诗词造诣深厚。每次答问,叶先生都能脱口而出,且妙语不断。【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 项, “苏轼拥有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因而笔下透出一种欢快的心绪”错,原文中说的是“悲哀感慨之中有一种超脱” ,并不是“欢快的心绪” 。故选 B。- 11 -【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

33、对照,辨明正误。A 项,根据叶先生对记者第四问的回答可知,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少年春衫薄”是对“生命中精力最饱满的那一段生活-你的青春,你的韶华”的回忆的抒写,不是对思乡这一主题的诠释。B 项, “感受古诗词的欢情与别愁并不重要”不合文意,见访谈记者第六问及叶先生答语。D 项, “从此拒绝一切活动和荣誉”错,相关链接(2)中“2016年 3 月 21 日,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叶嘉莹获得 2015-2016 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 。故选 C。【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解答此类题目要态度明确,理由正确,解说合理充分,语言顺畅。题干是“访谈中,

34、叶嘉莹先生娓娓道来,旁征博引,你觉得先生身上有哪些优良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请结合访谈的相关内容,简要回答。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阅读访谈内容从叶嘉莹的回答记者的话中知道,在困顿时叶嘉莹从晏殊的词中得到了慰藉和勇气,明白不能空空地怀念过去,更不能白白地梦想将来,要珍惜现在“怜取眼前人” 。这表明她是-位正视现实,脚踏实地,不空想的人。叶嘉莹认为,面对逆境要做一个有修养,有情操的人,虽认识人生可悲慨的一面,仍能够看到世间可欢喜可赏爱的一面。她的乐观和阳光的心态洋溢在对古诗词的解说中,她说应

35、像欧阳修那样“透过悲慨写欢乐” 。90 岁高龄时叶先生回国定居,门心思把自己对古诗词的研究成果教给后辈,为中国古诗词的传承奉献力量。她基本不从正面回答记者提问,而是机智的引古诗词切入回答。解说“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芳心只共丝争乱等句子的语言显示了她的机智、幽默,中国古典诗词造诣深厚。每次答问,叶先生都能脱口而出,且妙语不断。结合上述的分析,分点回答本题即可。【点睛】信息筛选、概括内容要点或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和综合两种,局部指答题的区间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指答题的区间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还是综合,

36、局部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二.古代诗文阅读- 12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风解印绶去。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

37、,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貳,甘受显戮” 。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资乃止。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

38、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 ”即自诣狱。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龙舒君 归黄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母曰:“汝今得与李、杜 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 ,有删改)【注】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李、杜:指当时的贤臣李膺、杜密。10. 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B. 滂登车/揽

39、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C.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D.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13 -A. 孝廉,是汉代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任职的“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人。B. 掾属,辅佐三公、郡县主官治政的官吏,其人员由主官自选,不由朝廷任命。C. 传舍,旧时官府的一部分,是古代高级官员在办公之余,休息住宿的处所。D. 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于身。也借指官爵。12. 下列

40、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范滂嫉恶如仇,刚正不阿。弹劾刺史、二千石权豪共二十余人,受到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表示如存私心,检举失实,甘愿受死。B. 范滂反对宦官,遭受陷害。党锢之祸再起,朝廷下诏缉捕他。吴导伏床哭泣,欲弃官与他出逃,范滂不肯连累别人,自己投案死于狱中。C. 范滂做事公正,立场坚定。外甥李颂为同乡人所不齿,范滂在任命他做小官的问题上坚决不通融,即便是举荐他的宗资也无可奈何。D. 范滂慷慨赴难,重情孝母。他决定以死平息灾祸,但也难以割舍母亲的恩情;他的母亲深明大义,理解他的选择,母子离别的事迹令时人感动流泪。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

41、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2)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答案】10. C 11. C 12. B 13. (1)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呢)?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 (2)范滂(这样做)是清明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滂(的做法)无法改变。【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画线句子中“滂”是人名, “登车揽辔”都是范滂的动作,中间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 BD 两项;再比较 AC 两项, “

42、州境”指到了要去的那个州内, “守令”是名词,指当地长官,故“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断句错误,答案应为 C 项。画线句子加标点为: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11 题详解】试题分析:C 项, “旧时官府的一部分,是古代高级官员在办公之余”不正确。文中的“传舍”- 14 -,又称驿舍,邮舍,古代供外交使节和传递政府文书者休息的地方。点睛:本题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

43、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 项, “吴导伏床哭泣,欲弃官与他出逃”不正确。由原文“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可知,是县令郭揖十分吃惊,走出官衙,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不是“督邮吴导” 。【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

44、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 “若” ,像;岂宜” ,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格” ,要求;“得无” ,莫不是。 (2) “清裁” ,明的裁断;“齿” ,切;“笞” ,受鞭打;“违” ,改变。附参考译文: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从小磨砺出高洁的节操,受到州郡和乡里人的钦佩。被推举为孝廉,光禄四行。冀州地区发生饥荒,盗贼纷纷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前去巡行查办。范滂走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

45、天下污秽的志向。到冀州后,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自动辞官而去。升迁为光禄勋主事。当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执行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觉得很遗憾,扔下笏板弃官而去。郭林宗听说后,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陈蕃于是向范滂道歉。(范滂)又被太尉黄琼征召。不久皇上下诏三府衙门的属官呈报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范滂举奏了二十多个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贵。尚书责备范滂弹劾的人太多了,怀疑他有私心。范滂回答说:“我检举的,如果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深

46、深地祸害百姓的人,(我)难道会因为私心而使奏章- 15 -受到玷污吗?因为召开三公会议的日子迫近了,所以我先举奏了最紧要的;那些没有查清的,将要进一步查实。如果我的话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我甘愿接受死刑。 ”(负责审理的)官吏无话可说了。范滂看到当今的时势正处于混乱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于是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辞官。太守宗资此前就听说范滂美好的名声,(于是)请求朝廷让范滂暂任功曹,并把政事交给他处理。范滂在任功曹期间,严厉地整治他痛恶的人和事。范滂外甥西平人李颂,是王侯之家的子弟,被同乡的人所不齿。中常侍唐衡把李颂请托给宗资,宗资任命他做小官。范滂却认为他外甥李颂不是合适人选,就把这件事

47、压下不办。宗资把怒气转嫁到书佐朱零的身上,鞭打书佐朱零。朱零仰起头说:“范滂(这样做)是公正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滂(的做法)无法改变。 ”宗资于是作罢。后来牢修诬告朝中有人结党营私,范滂获罪被拘禁在黄门北寺监狱。后来范滂的案情查清,范滂就回到乡里。 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钩党之人。诏书下达,紧急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到县,手捧诏书,(把自己)关在传舍中,伏床哭泣。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呀!”当即赶到县狱。县令郭揖十分吃惊,走出官衙,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名连累您,又使

48、得我的老母流离他乡呢!”范母前来和滂诀别,范滂告诉母亲:“我跟随先父去黄泉,是死得其所。只是希望母亲大人割舍这难以割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伤了。 ”他的母亲说:“你现在可以和李膺、杜密齐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这样的好事)能够同时得到吗?”范滂跪下来接受母亲的教诲,再三拜别而去。经过的人听见了,没有人不被感动得流泪。这一年,范滂三十三岁。(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水龙吟【宋】朱敦儒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

49、?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注】本诗写于金兵南下,作者初离洛阳,由水路南行之时。孙郎良苦:三国时吴主孙皓- 16 -闻晋军沿江犯,遂以铁索横江拒敌,惜为晋人所破。此处暗喻宋为金所迫局面。梁父:即梁甫吟,乐府歌曲。 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时,好为梁甫吟。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开篇即展现了一幅开阔的画面:千里波涛,云水茫茫,词人放舟于江面上。但美丽的江南山水只赢得词人“略为留顾” ,这暗示了曾迷恋山水的词人此时已无心陶醉于这烟云环绕的吴越山水。B. 三、四两句“云屯水府,涛随神女”和“涛屯水府,云随神女”一样,是互文合指,形容长江之上云聚涛涌的景象。 “九” ,泛指多数, “九江” ,谓长江为众水汇流之江。C. 词下片一开头就沉痛地指出“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此句的“英雄”与水龙吟 登健康赏心亭词中“揾英雄泪”句中的“英雄”分别指两个作品中的作者本身。D.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 ,泪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