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江苏省句容市崇明片 2017-2018 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第一部分(26 分)1.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依次找出来填入表中并改正。 (4 分)繁花嫩叶 暖和安适 淅淅呖呖 披蓑带笠顷盆瓢泼 高邈深远 呼朋引伴 秋风箫瑟2. 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方法仿写句子,以“生命”为喻体展开叙写,与例句构成意思相近的排比句。 (4 分)例句: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生命是 生命是 3.按要求默写句子。 (10 分)(1)水何澹澹, 。 (2)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 (3)潮平两岸阔, 。 (4) ,江春入旧年。(5)杨花落尽子规啼, 。 (6)沾衣欲湿杏花雨, 。(
2、7)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明对朋友未来担忧的诗句是: , 。(8)乡书何处达? 。 (9) , 若出其里。4阅读朝花夕拾 ,回答问题。 (6 分)(1)鲁迅通过对_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2 分)(2)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_(2 分)(3)我对长妈妈发生过空前的敬意,是因为什么?(2 分)5. 对下列病句的修改,错误的是( ) (2 分)A小明变化了早晨睡懒觉的习惯.(把“变化”改为“改变”) B当我走到农贸市场时,看到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删掉“当”和“时”) C展览室的桌子上厚厚的放着一叠植
3、物标本.(把“厚厚的”调到“放着”后) D我一进教室,看到的第一眼是一幅很大的地图.(把“一幅”和“很大的”颠倒过来) 2第二部分(44 分)(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7 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6.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意象是 、 、 。 (3 分)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2 分)8.“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2 分)(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共 11 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
4、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 ,到西河美稷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 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 喜 , 故 来奉迎。” 伋 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 ,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 ,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亻 及 传,略有改动)【注释】郭伋( j) 始至行部郭伋 刚
5、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地名。别驾从事部下官吏。野亭郊野外的亭子。9.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A.相委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C.遂止于野亭 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 安陵君其许寡人3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 分)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 _ 11.文段理解。 (5 分)(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 “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乙文侧重叙述。 (3 分)(2)从甲、
6、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至少两条) (2 分)(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2 分)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法)让乔诺1.那是在 1913 年,我长途跋涉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
7、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2.我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开始我,还以为是一棵枯树,但没有选择,我还是朝那儿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还有三十来只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3.牧羊人让我喝了他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
8、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4.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水也不漏。风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上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洁,4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的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5.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可是
9、,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6.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的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7.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的肩膀这么高了。那大片的橡树也长得很茂
10、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8.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效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9.从 1920 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01945 年的 6 月,我最后一次见到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 87 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样,连空气
11、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11.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 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很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
12、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尔泽布菲的老人。 12.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512.选文第六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表现了牧羊人什么特点?(3 分)13.请从修辞方法运用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3 分)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14.选文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4 分)15. 分析“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
13、泉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2 分)(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4 分)让我看着你 (王焕伟)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着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一次我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 “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 ”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下来。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的身
14、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老衣,可惜还少了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拐过屋角。一天,一个女孩子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来了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者的责任
15、,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6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向了母亲。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
16、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色,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16.根据文章一段内容填空。 (共 4 分)时间:某一天 地点:我的办公室门口人物:我的母亲、男孩的母亲和我起因:母亲重病住院,看到我劝男孩的母亲
17、捐献儿子的眼角膜给患者,男孩的母亲不肯,还责怪我 。经过:(2 分) 结果:(2 分)17.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2 分)18.男孩的母亲为什么会从“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变成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写这一变化有什么作用?(2 分)19.结尾说“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 , “这样的方式”指什么?(2 分)20.从全文看,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4 分)第三部分作文( 50 分)作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我们应学会从生活中找“米” ,只有随时留意我们周围的生活,经常细心观察7我们的生活,才会有感而发,抒发我们的真情,最终写出打动人的文章来
18、。请调动你的积累,搜索你的记忆,写你熟悉的人和事,说真话,抒真情。请以“心灵深处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填写“秘密” 、 “回忆” 、 “烦恼” 、 “快乐” 、 “伤痛”2说真话,抒真情,不少于 600 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所在班级、学校。8句容市初中崇明片合作共同体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阶段性水平调研初一年级语文试卷(答案)1.错别字 呖 带 顷 箫正确字 沥 戴 倾 萧2.生命是一棵大树,我愿为大地撒下一片绿荫;生命是一束鲜花,我愿为世界奉上一缕馨香3略4(1)无常 (2)蟋蟀一对,1 分且要“原配,即本
19、在一窠中者”等 1 分。 (3)她常对 “我”讲“长毛”的故事,某些情况表明她似乎有“伟大的神力”,于是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 1 分。后来因为她给“我”弄到了绘图的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又使“我”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1 分。5.D6. 枯藤、老树、西风7【答案】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8.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1 分)反衬天涯人的思乡之情。(1 分)9C 10那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20、”(离开了)省略主语元方未写扣 1 分。11.(1)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 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 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2)答案示例:要有礼貌;要勇于改正错误;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做人要言行一致。12.(3 分)动作描写(1 分)表现了牧羊人工作时的心无旁骛,说明他是一个极其认真、一丝不苟的人。 (2 分)13.(3 分)这个句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 分) ,把白桦树比喻为“笔直站立的少年”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牧羊人在谷底种的白桦树顽强的生命力、充满生机的壮观景象(1 分) ,表达了作者对牧羊人顽强的毅力和无私
21、奉献的精神的歌颂赞美之情(1 分) 。 14.(4 分)9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1 分) , 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 1 2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滋润、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1 分) ,突出了牧羊人做出的巨大贡献(1 分) 表达了作者对牧羊人和慷慨无私、不图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 3 4的歌颂赞美之情(1 分) 。15.这句话是“我”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时的印象,作者用“不毛之地的神秘泉水”比喻牧羊人,寓意了他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带来灌溉滋润和丰饶。2 分16.经过:母亲要求捐献自己的眼角膜 2 分结果: 男孩的母亲同意捐献儿子的
22、眼角膜 2 分17.表现母亲对我的不舍,她想说服我同意她捐献自己的眼角膜(意思对即可。逗号前 1 分,逗号后 1分。共 2 分18.受到我的母亲的影响 突出我的母亲的形象 (意思对即可。第一问 1 分,第二问 1 分。共 2 分)19.捐献眼角膜(2 分)20.爱孩子:怕我伤心难过,忍住病痛,强作平静;怕我为难而主动要求捐献眼角膜;坚强: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豁达:说起身后事,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 ;追求完美:母亲唠叨身后事时,惦记还少了一条裙子 ;善良:不愿我为她耽误工作;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特点 1 分,具体事例 1 分。答出两点即可。共 4 分)10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