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2.37MB ,
资源ID:1098955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0989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北省八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estyield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北省八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1、- 1 -湖北省八校 2019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 12 月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2018 年 12 月 13 日上午 900-1130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顾炎武曾说:“及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 ”材料反映出战国时期A. 时代变迁冲击社会观念B. 重农抑商壮大小农经济C. 严刑峻法加剧礼崩乐坏D. 宗族破坏影响社会和谐【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反映个体小家庭

2、(一夫一妻)的出现,使“敬宗法祖”的宗法观念受到冲击,故 A 正确。材料中的“敬宗之道”是社会观念,未明确涉及小农经济范畴,故 B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严刑峻法,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社会和谐,故 D 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对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由材料“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可知商鞅变法的小家庭措施使传统“敬宗法祖”的宗法观念受到冲击。2.英国学者李约瑟(1900-1995)曾说:“也许,最现代化的欧洲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应归功于庄周、周敦颐、朱熹等人的贡献,要比世人至今所认识到的更多。 ”如庄子“通天下一气耳” ,周敦颐通过太极图说等阐发宇宙的本原。李约瑟肯定的中华文化基本

3、精神的内涵是A. 人文精神B. 多元包容C. 整体思维D. 格物致知【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庄子通天下一气耳 ;周敦颐通过太极图说等阐发宇宙的本原” ,揭- 2 -示了宇宙天道阴阳五行的运行与变化,这些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思想意识,对现代科学的整体观念起到了启发作用,故 C 正确。A 项中“人文精神” 、B 项中“多元包容”虽然也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但对欧洲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影响有限,故排除;D 项“格物致知”是朱熹明理的途径和方法,是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庄周没有这一主张,故排除。3.“五行八作”这一成语源起南宋,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

4、称为“团” “行” “市” “作分”等。 “团” “行” “市”多为商业, “作分”则是小手工业。与该成语出现最有可能相关的是A. 宋朝奉行“工商皆本”政策,促进了城市商业、手工业的发展B. 宋朝不抑兼并,破产自耕农迁往城市,促进城市工商业发展C. 成语从侧面说明当时东京行业之多以及手工业的发达程度D. 南宋推行抑商政策,只允许都城有五种商行和八种作坊存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宋朝商业的繁荣。 “五行八作”中的“行” 、 “作”分别指商业和小手工业,结合课本知识可知,宋朝实行不抑兼并政策,导致农民失去土地,失去土地进城谋生的农民从事各种小手工业和商业,城市又为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

5、了场所,推动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故 B 正确。宋朝只是抑商政策有所松动,A 项“工商皆本”错误;C 项,南宋都城为临安(今杭州) ,不是东京,故排除;“五行八作”是泛指,不是“只允许” ,故 D 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宋朝商业的繁荣,由材料“五行八作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可知宋朝商业繁荣,原因是宋朝不抑兼并,导致自耕农破产,而失去土地进城谋生的农民从事各种小手工业和商业,推动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4.据史料记载,清初曾大肆圈占京畿地区汉族田地,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 。从顺治到康熙年间曾前后三次大规模进行类似的“圈地运动”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经济动因超过了政治动

6、机B. 一度破坏了汉族农耕经济C. 满足手工工场的发展需求D. 大大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清初曾大肆圈占京畿地区汉族田地,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 ”- 3 -可知清初圈地主要是圈占汉人土地,分给满人,汉人失去土地或沦为流民,或成为满洲的依附民,严重破坏了汉族农耕经济,故选 B 项;清初圈地主要是安抚满洲贵族,解决八旗士兵的军饷问题,安置其眷属,尽管也有民生方面的考虑,但主要目的是确保满洲贵族的特权,维护统治基础,故政治动机超过经济动因,A 项错误;清初圈地既不是为了满足手工工场的发展需求,也不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故 C、D 项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清朝“

7、圈地运动”的影响,由材料“清初曾大肆圈占京畿地区汉族田地,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 ”可知清初圈地主要是圈占汉人土地分给满族人,汉人土地的圈占破坏了汉族的农耕经济。5.“这战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 ”材料所述战争是A. 鸦片战争B. 中法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课本知识可知朝贡体制从鸦片战争以后就不断受到冲击而走向解体。中法战争中清政府失去对越南的宗主权,甲午中日战争后又被迫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朝贡体制彻底崩溃,这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进入新阶段,对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起了

8、重要作用,故 C 正确;鸦片战争使朝贡体制开始走向解体,不是彻底崩溃,故 A 错误;中法战争加速了朝贡体制的崩溃,故 B 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时朝贡体制已经瓦解,故 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朝贡体制的瓦解,容易错选鸦片战争。紧扣材料“彻底”两字,其次结合“民族国家”意识,可知是甲午战后,朝贡体制彻底崩溃,中国人民族国家意识觉醒,提倡学习西方政治制度。6.1912 年 2 月 l6 日,已经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才悄悄地剪去辫子。下图为1912 年 3 月 3 日法国最具影响力的画报LePetit Journal刊登的版画袁世凯剪下他的辫子 。要合理解读“袁世凯剪辫”行为,应注意- 4

9、-A. 社会演进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统一B. 置于特定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D. 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历史解释要以历史事实为基础,综合运用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结合课本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剪辫”在当时是支持革命的体现,结合材料 1912 年 2 月 16 日“袁世凯剪辫”是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是在特定条件和特殊时机下进行的,既受当时复杂政治形势的影响,也是袁世凯政治手段的表现,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选 B 项。 “袁世凯剪辫”是单个历史事件,不是历史发展的过程,不适合用“社会演进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统一”“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10、和阶段性统一”等原理来解释,故 A、D 项不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问题,故 C 项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对历史事实的解读,要以历史事实为基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1912 年 2 月 l6 日,已经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才悄悄地剪去辫子,要特别注意“袁世凯剪辫”是在他当选临时大总统之后,是受当时复杂政治形势的影响,也是袁世凯政治手段的表现。7.早年,孙中山认为:“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 ”十月革命后,孙中山进一步指出:“所谓得民心,最主要的是得农民之心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

11、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 ”由此可以看出,孙中山A. 认识到农民阶级是国民革命的主力军B. 以民生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核心C. 对农民的关注由经济上升到政治层面- 5 -D. 实现了救国思想向社会主义转变【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中“早年,孙中山认为: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 ,到后期“孙中山进一步指出:得农民之心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 ,可知其对农民阶级的关注由经济层面上升到政治层面,所以选 C项。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前后认识的变化,没有体现农民阶级是国民革命的主力军,故 A 排除;B 项中,三民主义的核心不是民生主义而是民权主义,故排除;

12、材料主要讨论的是革命的依靠力量,并不涉及社会主义,故排除 D 项。【点睛】本题考查孙中山思想的变化, “早年,孙中山认为: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 ,到后期“孙中山进一步指出:得农民之心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 强调的是孙中山思想的变化,认识到农民对革命的重要性,农民是革命的基础,对于农民的认识上升到政治高度。8.19391941 年,国民政府实施地方“新县制”改革,赋予县及县以下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实行在民意和民选基础上的地方自治;地方实行行政、教育、军事合一的一体化组织建构;明确县级地方财政的自收自支原则。由此可知,国民政府“新县制”改革的主

13、要目的是A. 消除地方分裂割据,实现全中国统一B. 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全面经济封锁C. 积极动员全国人力物力资源支持抗战D. 为“抗战建国”打造地方性基础和持久动员力【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课本知识可知 19391941 年,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由材料中的“新县制”改革“赋予县及县以下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地方实行行政、教育、军事合一的一体化组织建构;明确县级地方财政的自收自支原则”可知,国民政府“新县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抗战建国打造地方性基础和持久动员力,故选 D 项。抗战时期,全民族团结抵抗日本侵略,不存在消除地方分裂割据,故排除 A 项;材料针对的是国民政府地方体制的改革,

14、不涉及敌后抗日根据地,故排除 B 项;材料不仅涉及国民政府支持持久抗战,也涉及战后谋划,C 项仅体现国民政府支持持久抗战,故排除 C 项。9.在古希腊社会中,人与神的关系诚如让皮埃尔韦尔南所说:“凡人们从属于神,没有神- 6 -的同意,下界的任何事都成不了。 ”但是在其他民族中得到大量印证的“神的奴隶”的表达,在希腊人中并不通用。造成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希腊人文主义的发达B. 希腊民主制度的完善C. 希腊人并不是真正敬神D. 希腊奴隶制工商业发达【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中“在其他民族中得到大量印证的神的奴隶的表达,在希腊人中并不通用”可知,希腊人虽然存在神灵崇拜,但也不完全是神

15、的奴隶,体现了希腊人文主义精神,而人文主义发达的原因是希腊工商业的发达,故 D 正确。希腊人文主义的发达不是原因,故排除 A 项;希腊民主制度的完善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 B 项;材料没有体现希腊人不敬神,故排除 C 项。10.约翰亚当斯在谈及对美国革命的内涵和意义的看法时认为,革命并不等于独立战争,“人民在原则、意见、观点和感情方面的剧烈变化,乃是真正的美国革命” 。由此,约翰亚当斯认为A. 美国革命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更是社会革命B. 美国民主共和政治体制的建立受到英国影响C.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是基于对英国的感情依赖D.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是美国建立的根本原因【答案】A【解析】【详解】约翰亚当

16、斯认为美国“革命并不等于独立战争” ,而“人民在原则、意见、观点和感情方面的剧烈变化,乃是真正的美国革命” ,由此可知,他认为美国革命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更是社会革命,所以选 A 项。美国的民主政治是实践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不是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故排除 B;C 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D 项,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不是美国建立的根本原因,故排除。11.从 1714 年到 1760 年,英国贵族在上院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1747 年,贵族还控制着下院议席总数的 30%。在工业革命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煤铁燃料大部分来自贵族地主的地产。材料反映出- 7 -A. 英国的贵族政治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

17、B. 英国封建贵族始终操控着议会立法权C. 英国下院始终从属于贵族控制的上院D. 工业革命导致英国地主阶级产生分化【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材料中“从 1714 年到 1760 年,英国贵族在上院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 “1747年,贵族还控制着下院议席总数的 30%”和“在工业革命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煤铁燃料大部分来自贵族地主的地产”可知,英国的贵族政治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故选 A 项。B、C 项没有体现与工业革命的关系,且“始终”说法错误,故 BC 排除;工业革命前地主阶级就已经发生分化,故 D 项错误。12.ShanghaiLander(上海客)是早期典型的不列颠人部族的一支他们既维

18、系着族群的认同又具有全球性视野,同时具有融入上海的强烈欲望并渴求新知,是上海最早的“全球族”中的代表。如今,中国人正在续写着 ShanghaiLander 的全球迁移史,并且替代早期的英国移民成为惹人瞩目的力量。这种从“土著”向“全球族”演进的历史现象反映了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推动全球移民B. 英国的对外扩张推动全球化发展C. 中国经济不断崛起推动中国人走向世界D. 经济全球化冲击了民族国家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 Shanghai Lander(上海客)是英国人,在英国对外扩张中来到上海,他们的认知逐渐发生变化,演变成“全球族” 。同时,中国人正在续写着全球迁移史,因此可

19、知,这种从“土著”向“全球族”演进的历史现象,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不断冲击着民族国家意识,带来人的身份认知的变化,故 D 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和全球移民是互相推动的,A 项说法太片面,故排除 A;材料未体现英国的对外扩张推动全球化发展,故 B 错误;材料不仅体现了中国人走向世界,还有英国,C 项说法不全面,故排除 C。13.20 世纪 20 年代,英国出现霍尔丹与罗素之争,中国则出现了“科玄论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23 年 2 月 4 日,英国生物学家霍尔丹在剑桥大学发袁了演讲,畅想科学应用- 8 -的未来,提出科学将对传统道德提出挑战并造福人类。随后,哲学家罗素予以

20、批评性回应,警告人类对科学的滥用将导致毁灭性的灾难,指出“科学并没有给人类带来更多的自我控制,更多的爱心,或在决定行动之前克制自己激情的更大力量” , “科学可能导致我们文明毁灭” 。罗素表现出来的对科学的质疑,不仅呼应了 20 世纪初科学发生的质的飞跃,也可以说是 20世纪初滥觞于西方知识分子中间的一种流行思潮,它与不久前发生的那场人类浩劫有关,也是对启蒙时代以来有关“科学导致进步”这一观念的深刻反思。摘编自刘钝“两种文化”视野下的霍尔丹与罗素之争材料二 1923 年 2 月 14 日,北大教授张君劢在清华大学演讲,强调宗教、道德、文化艺术等精神文化在人类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价值,呼吁人们应该恢

21、复孔孟儒学和宋明理学,以此批判因科学进步带来的西方工业文明所导致的殖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后果。玄学派对唯科学主义的批判引起了科学派的强烈不满。4 月 23 日,地质学家丁文江针锋相对,指出科学处于主导地位,甚至可以支配人主观。以怎样解决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关系的“科玄论战”由此开启。后期,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也参与进来。瞿秋白指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受因果律支配的。人的意志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经海规律决定人生观的形成与变化。这场论战实质上是中国思想界对于“西学东渐”的再思考,也是对五四时期传播的科学文化精神的进一步发展。摘编自张谨从“科玄论战”看“两种文化”分裂的根源源及其

22、融合路径(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东西方两场论战背景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科玄论战”的意义。【答案】(1)相同点: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十月革命与苏俄的建立;西方科学的不断进步与广泛传播;科技发展冲击了传统人文思想。不同点:社会背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 ,面临救亡图存的压力;西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建立。经济背景:中国小农经济根深蒂固,发展落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为薄弱) ;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高度繁荣。思想背景:中国传统儒学根深蒂固,受外来文化影响(新文化运动) ;西方自身人文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不断

23、发展。科技背景:中国科技发展水平较低;西方科学技术高度发展(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突破) 。- 9 -(2)推动了思想的进一步解放;进一步推动了科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有利于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 ;(强调“科学” )引起人们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对“科学万能” “全盘西化”偏激思想的纠偏,或引导人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 ;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强调“马克思主义” )对当今认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具有借鉴意义。 (强调后世“借鉴” )【解析】【详解】第(1)题中,相同点:主要结合材料一中“呼应了 20 世纪初科学发生的质的飞跃,也可以说是 20 世纪初滥觞于西方知识分子中间的一种流行思潮” “

24、与不久前发生的那场人类浩劫有关” “对启蒙时代以来有关科学导致进步这一观念的深刻反思” ,以及材料二中“恢复孔孟儒学和宋明理学” “批判因科学进步带来的西方工业文明所导致的殖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后果”概括即可得出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十月革命与苏俄的建立,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科技发展冲击了传统人文思想。不同点:注意结合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西方资本主义文明高度发展这一背景,并结合一战前后这一具体背景,紧扣“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关系”的科学与人文主题分析作答即可。第(2)题,结合材料“呼吁人们应该恢复孔孟儒学和宋明理学,以此批判因科学进步带

25、来的西方工业文明所导致的殖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后果”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也参与进来”“这场论战实质上是中国思想界对于西学东渐的再思考,也是对五四时期传播的科学文化精神进一步发展”等可以得出这场论战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使人们重新审视中西文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一般地说,对外贸易对于一个封闭的社会具有一种积极的刺激作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过程和近代化的程度与对外贸易也是分不开的。尽管整个近代中外贸易结构不平衡,但是这种不平衡的中外贸易仍对中国近代化起了不可否认的刺激和促进作用对外贸易在近代中国也应该是经济发展的杠杆,可是中国封

26、建王朝和以后的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都没有也不可能利用好这一杠杆。然而,近代中外贸易的发展,客观上还是引起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摘编自朱秀琴、张宏文略论近代中外贸易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外历史知识,围绕“对外贸易和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论题合理、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楚。 )- 10 -【答案】以下示例仅作参考,不是唯一答案。学生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示例一:近代中外贸易促进中国社会转型。经济:鸦片战争以来,英国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外贸易急剧增长,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

27、的瓦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政治:中外贸易的增长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相继登上政治舞台,出现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这些都促进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思想:伴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西方民主、科学等思想也不断传人,中国新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从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到维新派的维新思潮,到革命派的民主共和,再到新文化运动的民主、科学,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促进思想的近代化、理性化、科学化,推动了思想启蒙。总之,中外贸易虽然是列强侵华的体现,但客观上促进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转型。示例二:近代中外贸易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了消极影响。经济:随着中外贸易

28、的发展,中国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外国资本主义利用不平等条约特权,对中国进行掠夺性贸易,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为了扩大中外贸易,打开中国的大门,西方列强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导致中国主权不断丧失,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强。思想:伴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西方列强利用传教士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和思想侵蚀,从精神上麻醉中国人民,消灭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思想,以配合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侵略,巩固和扩大在华既得利益。总之,近代中外贸易的发展实质上是中国不断沦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的过程,大大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示例三:近代英国的对外贸易推

29、动了英国的社会转型。经济:新航路开辟以来,英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积极参与贸易竞争,并利用殖民扩张不断扩大海外市场,大大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由此引发了工业革命,英国率先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政治:贸易发展带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不断壮大,推动了 1640 年反对君主专制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在人类历史上率先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并不断发展完善。- 11 -思想: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并广泛传播,大大推动了思想解放,为社会转型提供了思想基础。总之,近代英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促进了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壮大,有利于英国的社会转型。示例四:改革

30、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转型推动了对外贸易飞速发展。 (说明: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五: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并没有带来社会转型。 (说明: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阐释问题的能力。解答这种题型要注意三个要素:论点(观点)应明确、清楚;论证、证据(史实)要准确求真,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注意史论结合; 升华,对论点进行总结。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材料的信息,围绕“对外贸易和社会转型”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如近代中外贸易, “客观上还是引起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本题史实不限,古今中外均可引用;论题开放,既可谈对外

31、贸易推动社会转型,也可以论证其阻碍了社会转型,还可以换个角度谈社会转型推动了对外贸易等。15.【历史选修 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禁军一兵之费,以衣粮、特支、郊赉通计,一岁约费钱五十千;厢军一兵之费,岁约三十千。通一百一十八万余人,一岁约费四千八百万缗。此其大较也。摘编自(宋)蔡襄养兵之费材料二(宋)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令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摘编自(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三臣谓宜令天下州郡,岁结群吏之课,必先疏其功过之状,则又以善恶深浅而相补除。第为三等,直云某人居某职事,能举其职

32、,尝建立某功,事有利于民其书过罚约此。凡郡县众吏,长吏亲书之,其守悴之成,则转运使、提点刑狱分校定之。逐部州郡设月日期套集,上于二司伏望朝廷慎选才识之士,以授考功之职,益曾其员。摘编自(宋)张方平刍荛论(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12 -(2)材料三的主张与同期哪场改革的核心观点类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改革失败的原因。【答案】 (1)宋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广设官职和大量养兵,造成冗官、冗兵、冗费;边境民族矛盾尖锐,边患严峻加剧财政耗费;向少数民族政权输纳岁币。(2)庆历新政(或范仲淹改革) 。改革触动整个官僚体制,导致大量既得利益官员的反对;改革的进度

33、过急,力度过大;北宋高度集权的体制。【解析】【详解】第(1)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于宋朝中期出现财政危机原因的分析、归纳能力,一方面需紧扣材料找到几点关键性的信息,如“通一百一十八万余人,一岁约费四千八百万缗”“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 ,另一方面也需要调用所学的部分知识做一些补充完善,如边患和岁币。第(2)题,由材料“伏望朝廷慎选才识之士,以授考功之职,益曾其员”可知张方平改革主张的核心着力点是吏治,结合课本知识可知与庆历新政的核心内容是相关的,之后结合范仲淹改革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作答,如保守派的反对;改革过急等。1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尽管美国在全世界保持着

34、优势地位,但美国领导人在 1940 年夏对未来有三怕。一是政治上,怕斯大林,也就是怕社会主义;二是技术上的,怕原子秘密保持不住;第三怕是经济上的,随着和平的来临,经济会重新转向衰退。避免经济萧条的途径就是增加时外贸易,但如果世界其他地区对基本工业实行国有化或者关闭其市场,美国就无法在海外竞争。摘编自【美】斯蒂芬安布罗斯全球主义的兴起美国外交政策,19381980材料二资本主义主要是一个国际体系,一旦在国际上活动不开,就要彻底完蛋。总之,由于种种原因,战后美国需要开放世界市场。摘编自【美】沃尔特拉费拍尔美国、俄国和冷战材料三就战后初期而言,美国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从战时经济转向和平经济可能出现的

35、经济危机。大量军事订货的消失和大批军人复员立即造成大规模失业的威胁。五角大楼原计划两年内仅让 200 万人退伍,但结果,由于一场争取士兵立即返回家园的运动,使得退伍人数一下子达 1200 万人之多。美国当权人物惊恐地看到,如果不能维持充分就业,就可能- 13 -再来一次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的大危机,那将威胁整个制度的安全。摘编自彭树智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中政治方面的担忧,战后初期美国领导人采取了哪些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在战后为保持经济霸主地位采取了哪些手段?【答案】 (1)实施“杜鲁门主义” ,拉开“冷战”大幕;推行“马歇

36、尔计划” ,扶植欧洲恢复发展;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强化军事与政治对抗。(2)扶植西欧、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拓展国际市场;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构建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战后大力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适时调整;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拉动经济高速增长。【解析】【详解】本题旨在考查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即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关系急促演变为两大阵营及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第(1)题,根据“冷战”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便可明确战后美国为对抗苏联和社会主义采取如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等方式。第(2)题,考查美国在战后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采

37、用多重手段发展本国经济,并强化对资本主义世界的控制,如扶植西欧、日本;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推动经济的增长等。1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在一片“牛顿被推翻了”的叫喊声中,爱因斯坦说:“经典物理学陷入了危机可是人们不要以为,牛顿的伟大工作能被这一理论或者任何别的理论所代替,他伟大而明晰的观念,作为自然哲学领域里整个近代概念结构的基础,将永远保持它独特的意义。”摘编自张武等缟巨人百传丛书爱因斯坦材料二核轰炸的消息传来,杜鲁门和许多官员兴高采烈,大多数参加原子弹制造的科学家们却心情沉重。爱国斯坦更是

38、痛心地表示,当初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当初从事的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摘编自杨柳、刘博编66 个政变历史进程的转折点世界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们认为“牛顿的伟大工作”会被相对论代替的原- 14 -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杜鲁门的兴奋”和“爱因斯坦的懊悔”?【答案】 (1)原因: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陷入危机;相对论突破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本质属性。(2)认识:杜鲁门认为美国率先掌握了核技术,能加快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时,战后美国能够凭借核垄断主导世界。爱因斯坦担

39、忧如果核能得不到和平的应用,会为世界带来新的不安定因素;同时,核能潜在的污染问题也会危及人类的健康与安全。总之,二者的分歧体现了政治家和科学家对待科学技术的不同态度。【解析】【详解】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由材料“经典物理学陷入了危机”可知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陷入危机,结合课本知识可知,相对论突破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代替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第(2)题,旨在考查作为不同身份的两个人(总统和科学家)在对待核能发展及其应用前景的关注点上存在差异, “杜鲁门和许多官员兴高采烈”的原因是核技术的发展能加快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时美国掌握了核技术,能形成垄断;“大多数参加原子弹制造的科学家们却心情沉重”的原因是核武器的使用会成为世界不安定的因素,同时也存在着污染等问题。- 15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