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湖北省荆门市 2019 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雕楼画栋,水墨丹青,这些蕴含了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元素如何幻化成服装,成为现代人竞相拥抱的时尚符号?中国传统文化里那些神秘而幻化万方的吉祥图案可以变得时髦时尚吗?央视日前开播的一档名为时尚大师的节目里,一位年轻设计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位年轻而时尚的新生代设计师在自己设计的卫衣、T 恤和手包里,不仅运用了龙生九子中的螭吻和椒图这两个神兽元素,还加入了我国传统建筑中榫卯结构等模块。整个设计呈现的结果是简洁、舒服、时尚,恰到好处。尤其是受到在门上衔环的椒图神兽的启发,她将手包的提手设计成一个环状并让椒图“咬”住
2、,创意满分,韵味十足,以至现场的专业观察团成员纷纷直接询问手包的价格,以强烈的购买冲动来表达对作品的喜爱。长久以来,提起时尚,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新潮、前卫,以至于好像只有前卫到有些异类或者让人看不懂才能称之为时尚。然而这种关于时尚的定义显然有失偏颇。中国服装设计师张庆辉对时尚有一番阐述,在他看来,时尚的意义在于打破界域。无论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还是对多元文化的包客,都传递出创新勇气和文化自信。时尚应该代表着文化自信和自我态度的表达。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当我们厘清了时尚的概念,再回头讨论时尚和传统文化能否结合这个话题时,答案就显而易见了。那些看起来表面并不相关的内容,完全可以和谐
3、共存。一方面,几千年来熠熠生辉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可以跳出严肃、古老等人们固有的印象,依托时尚的载体、借助开放的视野和灵动的设计活在当代;另一方面,时尚若脱离了文化的支撑,必然不能成为经典。相反,时尚产业如果能充分表达文化意象,就可以得到文化源远流长的滋养。可以说,时尚根植于文化,而我国独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及其独特的韵味则可以为时尚产业提供更多新鲜元素,给业内人士带来更多灵感,让时尚充满更多可能。尤其在当前大力弘扬中华优秀特统文化、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进行自信重塑的阶段,我国的时尚产业发展可谓时机大好。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用时尚的方式打开传統文化脉络,要让传统文化注入时
4、尚产业,需要业内人士抱以虔诚的文化敬畏态度,系统地梳理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绚丽多彩的苗绣、历史悠久的夏布等散落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可以成为时尚元素;“高冷”如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 2 -也可以为时尚产业提供设计灵感。2018 年 9 月 9 日一则名为故宫口红,真的来了的文章在朋友圈迅速发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据报道,这六款口红膏体的颜色均来自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红色国宝器物。雍容华贵、高端大气的故宫口红一时成为时尚界的新宠。这几款具有中国风神韵的限定版口红发扬传承了东方美学,传递出了真正的东方时尚。凡此种种,都可以让我们在坚守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5、的基础上,为传统文化注入青春的时尚活力;也通过人们对东方时尚审美的追求传递出了千百年永恒不变的魅力。当然,传统文化与时尚产业的融合不能“为了融而融” 。融合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何以时尚的方式活在当代、活在日常是业内人士应深入思考的问题。时尚和传统的融合,需要业内人士找到恰当的契合点,以一种舒服自在的形式设计表达,还要顺应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毕竟,只有走进了生活,让人们觉得把传统文化穿在身上、摆在家中也可以是一件很酷很潮很时髦的事,文化和时尚的融合才算恰如其分,才能深入人心,用时尚的方式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才算成功。(选自用时尚语言表达传统文化也新潮 人民日报2018 年 10 月
6、 9 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长久以来对于时尚的定义有认识上的偏颇,原因在于时尚的意义的界域没有打破。B. 在设计作品时将传统与时尚融合,有创意,有韵味,作品就有可能深受喜爱。C. 我国独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和独特的韵味为我国时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D. 要让传统文化在时尚产业中发挥作用,需要业内人士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以一位设计师的作品深受喜爱的事实,说明传统的吉祥图案也可以变得时尚。B. 文章第三段从两个方面论述时尚和传统文化不仅不相悖,而且还可以和谐共存。C. 文章运用摆事实、讲道理、作对比
7、等多种论证方式论证时尚和传统可以相互结合。D. 文章行文思路清晰,主要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长久以来,人们都习惯性地认为时尚就是新潮、前卫,传统就等同于严肃、古老。B. 只要我国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可以为时尚产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契机。C. 文化依托时尚的载体活在当代,时尚依赖文化的支撑成为经典,二者相辅相成。D. 要使文化与时尚融合,只能通过业内人士去深入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走进生活、活在日常。- 3 -【答案】1. A 2. C 3. C【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
8、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项, “原因在于时尚的意义的界域没有打破”强加因果,且中国服装设计师张庆辉的看法“时尚的意义在于打破界域” ,也只是他个人的一种认识。故选 A。【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 项,文章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但并未运用对比论证。故选 C。【3 题详
9、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A 项,由原文第二段“长久以来,提起时尚,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新潮、前卫”可知这只是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并不能说人们都认为“时尚就是新潮、前卫” ,而且人们只是对传统文化有“严肃、古老”的印象,二者不能等同;B 项, “只要就可以”过于绝对;D 项,文化与时尚融合是两者之间的事,而“业内人士应深入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走进生活、活在日常”只是一个方面,推断错误。故选 C。【点睛】解答论述类文本,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
10、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哨兵成征勋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进山了。听村里人说,这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报编辑部就藏在这牛毛大山的密营里。这个南满省委- 4 -直属的机关,除了发布最新的党的抗战指示和东北抗日联军在各地打击敌人的胜利消息外,还担负着另外一个任务,负责供给桓仁地区抗联战士穿的鞋子。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靰鞡鞋的高手。张皮匠做靰鞡鞋大多是用牛皮做,牛皮不够用时才用马、猪皮等。收来的皮张先要放到木头床子上用刀往
11、下刮里子,然后把皮子放到装有石灰水的大缸里浸泡七天至半个月的时间,等把皮子上的毛泡掉了,再用清水泡,去掉皮子上面的灰尘。泡好的皮子是柔软的,将皮子拿出来,搁进皮罩子里,底下放入草点着,用烟熏皮子,这就是熟皮子。熟好的皮子再用太阳晒,晒成老红色,然后再用铲子蹬,刮刀刮,将老红色蹬成杏黄色,裁成靰鞡坯子,将靰鞡坯子和靰鞡脸儿缝到一起,撤出鞋楦子就做出靰鞡鞋了。靰鞡鞋缝出来是敞口的,上面有块布,叫靰鞡腰子,用铁梳子将苞米叶子梳成一绺一绺的,或者用山上的靰鞡草,塞进靰鞡鞋里,靰鞡鞋上有靰鞡耳朵,将绳子从中穿过,脚穿进鞋里后,将绳子一紧,一道一道地缠在靰鞡腰子上,既暖和又轻便。东北地区冬天时天寒地冻,大
12、雪插裆深,没有靰鞡鞋根本就出不了门。张皮匠做的靰鞡鞋就是专门供应桓仁地区抗日联军的。这次进山的讨伐队有一百多人,带头的日军队长叫东日文信。一张驴脸上戴着一副近视镜,藏在镜片背后的目光永远是闪烁不定的。几次进山讨伐都是空手而归,他很是想不明白原因在哪里。情报上明明说的报社地点在何处何处,为什么他们一进山,抗联的人就找不到了呢?若说有人偷着给抗联送情报,就更不可能了,每次进山讨伐前,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上布下暗哨,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有人进山。他知道,今天进山了也抓不到抗联,但密探有情报,又不能不去。东日文信想偷个懒,让副队长带队进山找抗联,自己领着几个日本兵和伪军走进了张皮匠的家,他对中国人脚上穿的
13、靰鞡鞋很感兴趣,想看看制作的工艺流程。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屋子里充满了沤皮子的臭味。东日文信实在受不了这个味道,让伪军把张皮匠拉到了制作间,他要亲眼看看一双靰鞡鞋是怎么做成的。张皮匠很有耐心,把一张皮子如何做成靰鞡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然后又缝制了一双鞋,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脱下来,演示如何往鞋里絮草,怎么穿。把个小鬼子看得心痒,非要用新做的靰鞡鞋自己试一下,穿上后蹦了两下高,觉得这鞋比自己穿的军靴好,一是保暖,二是轻快,军靴太沉。黄昏时,进山讨伐的日伪军陆续回来了,结果还是扑了个空。东日文信很不高兴,撅着- 5 -驴嘴,穿着
14、这双靰鞡鞋,也没有给钱就走了。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由于屡次讨伐不利,关东军要把东日文信送上军事法庭,东日文信不堪受辱,剖腹自杀了,他到死也没有弄明白,是谁、用什么办法给抗联报的信!(选自五女山2016 年 1 期,有改动)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只一句, “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 ,语言简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敌军的行动,营造出紧张的气氛。B. 小说地方特色浓郁,写靰鞡鞋的制作工艺:泡皮、熏皮、晒皮、蹬皮、刮皮不厌其烦,
15、主要表现了作者对东北地区这一特产的偏爱。C. 小说张弛有度,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下敌军不表,介绍张皮匠的身份及张皮匠制作靰鞡鞋的工艺,让读者松了一口气。D. 小说叙述不动声色,善于设置悬念,而结尾处东日文信的疑惑会使读者从头重读,再次体会。5. 小说中的张皮匠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 小说中划线一段独具匠心,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 B 5. (1)手艺高超。小说详细地描写了靰鞡鞋的制作工艺,描写了张皮匠手艺的高超。(2)机智过人。张皮匠巧妙地利用自己的职业特点,以黑烟和白烟为信号,出色完成“暗哨”的任务。(3)耐心镇定。张皮匠为
16、日军耐心讲解靰鞡鞋的制作过程,镇定自若,不露破绽。(4)勇挑重任。暗哨责任重大又十分危险,张皮匠巧妙地利用自己的职业特点,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6. (1)故事情节上:呼应前文且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此段照应“蒿子草冒出的黑烟”一段,暗示张皮匠报信的方法:黑烟为敌来,白烟为敌走。(2)人物形象上:使张皮匠的形象更加丰满。张皮匠机智过人,报信时不动声色,成功又会喜形于色。(3)思想内容上:使小说主题得到深化。通过对张皮匠的描写,歌颂了抗联将士在艰难的环境中与日军机智周旋,乐观高昂的战斗精神。- 6 -(4)艺术效果上: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 “轻柔的白烟” 、 “峰峦起伏的大山”等使小说更具画面
17、感和意境美,给人留下审美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 (每点 2 分,答对 3 点得满分)【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答题时明确具体的考查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B 项, “写靰鞡鞋的制作工艺主要表现了作者对东北地区这一特产的偏爱”分析错误,写靰鞡鞋的制作工艺,意在为后文写张皮匠与日军周旋一节作铺垫。故选 B。【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
18、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第三四段重点叙述了张皮匠制作靰鞡鞋的过程, “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靰鞡鞋的高手” “ 既暖和又轻便”都可以读出他的手艺是非常高超的;第九段, “张皮匠很有耐心,把一张皮子如何做成靰鞡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然后又缝制了一双鞋,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脱下来,演示如何往鞋里絮草,怎么穿” ,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张皮匠面对日本鬼子时的镇定从容;“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 “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 , “黑烟” “白烟”
19、的变换之间,情报迅速及时、不漏痕迹地传递给游击队,这种传递情报的方式可以看出张皮匠的足智多谋;从“每次进山讨伐前,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上布下暗哨” “自己领着几个日本兵和伪军走进了张皮匠的家”等语句可以看出,整个敌后形势危险重重,但张皮匠不仅供应游击战士靰鞡鞋,还能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份巧妙送出情报,足以看出他的不惧危险、勇敢坚定。据此组织答案即可。【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表现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丰富意蕴的能力。解答此题,从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主题、读者感受方面考虑作答。从情节来看,这句话与第八段“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
20、的上空飘荡着”相照应,一句“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露出了开心的笑” ,可以看出“黑烟” “白烟”的变换正是情报传达的信号,从而暗示“暗哨”- 7 -就是张皮匠;从人物形象来看, “黑烟” “白烟”的变换之间,张皮匠不动声色地传递了情报,可以看出他不仅是个手艺高超的手工艺人,更是一位通过制鞋积极参与抗战的战士,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主题来看,张皮匠是参与抗战的老百姓的代表,如此残酷危险的抗日环境,张皮匠却能勇敢镇定,与敌人周旋,并成功完成自己的使命,突出爱国主题,同时赞美了抗战时期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激情;从读者感受来看, “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 “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 ,这些环境
21、描写营造了一种祥和安宁的氛围,暗示着危险的解除,让人想象大山深处战士们的欢欣。据此组织答案即可。【点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港珠澳大桥拉近的并非只是港珠澳三地的距离,更关乎珠三角九市和港澳两地的互联,关乎国际级湾区的梦想。它所改善的绝不仅仅是交通,还将为缩小珠三角地区城
22、市间的经济差距,以及粤、港、澳的经济差距,乃至于为三地的经济结构改善提供更多想象空间。除港、澳之外,最大受益者当然是珠江西岸三市(珠海、中山和江门) 。从数据上来说,珠海、中山、江门乃至于澳门的 GDP 规模都要比东岸的深圳、香港,乃至于东莞相差一大截。这一经济圈又因为直线交通距离的大大缩短,进而可辐射更为落后的粤西地区,乃至云、贵、川三省份。在港珠澳大桥之后,还有在建的深中通道、虎门二桥,它们带给珠江东西岸的是互联互通,还有源源不断的商机。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变化。还有看不见的变化。港珠澳大桥面对内地靠右行驶,港澳靠左行驶的差异,以立交桥的技术手段巧妙切换,解决了这一制度难题,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创
23、新。这种制度创新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鉴于港、澳两地与内地的制度差异,港珠澳大桥的通车也将为粤港澳三地未来更多的制度创新提供镜鉴。(摘编自港珠澳大桥开通,跨越“伶仃”向融合 , 新京报2018 年 10 月 23 日)材料二:- 8 -港珠澳大桥投资组合方案(资料来源于解析世界最大桥隧结合工程港珠澳大桥 ,中国公路网 2014 年 6 月24 日)材料三:据拉美社 10 月 23 日报道,港珠澳大桥 23 日正式开通,创下最长跨海大桥的新世界纪录,它也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经济实现一体化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这一计划的目标是建设可持续的开放式发展模式。港珠澳大桥是迄今为止中国政府最具雄心的项目之一
24、,也是现代建筑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迹。珠澳大桥对中国“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产生积极影响。中国希望通过这一计划,进一步向全世界敞开大门,密切与世界各大洲的交流往来。这项基础设施工程的主体工程全长约 296 公里,其中 229 公里为桥梁,另外还包括约 67 公里的水下隧道以及两座人工岛。该隧道位于水下 46 米,是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始建于 2009 年,此项工程总共使用了约 108 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在建设过程中运用的高新技术为大桥 120 年的设计使用寿命提供了有力保障。大桥可抗 16 级台风、8级地震及 30 万吨巨轮撞击。(摘编自港珠澳大桥成中国“亮丽名片” ,
25、参考消息2018 年 10 月 24 日)材料四:外界特别关注港珠澳大桥,其实就是因为一个字“难” 。工程体量之巨大,建设条件之复杂,是以往世界同类工程所不曾遇到的。- 9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先生介绍道,港珠澳大桥有三个难点,其中一个难点便是这是一个外海沉管隧道。在港珠澳大桥之前,全中国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来不到 4 公里,而且,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外海环境下建沉管隧道,可以说是从零开始从零跨越。如果外海沉管有挑战,那么最终一节的接头合龙就是这个挑战最困难的部分,一百多年来也没有找到特别好的方法,最后还是中国工程师经过 4 年的研究和攻关找到了办法。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我国建设的第一
26、座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理沉管隧道,在建设过程中,林鸣和他的团队对沉管的设计、生产和安装技术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中国工程师也用这份优秀的作品向世人证明,我们能做到的,很多事情我们可以做到!(摘编自赵嘉伟、常红港珠澳大桥倒隧工程总工程师:外媒眼中的“新七大奇迹” ,人民网国际频道 2017 年 10 月 9 日)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沟通的桥梁,拉近的并不只是港珠澳三地的空间距离,更会融通珠三角九市和港澳两地的互联,助力国际级湾区梦想的实现。B. 珠海、中山、江
27、门乃至于澳门的 GDP 规模都要比东岸的深圳、香港,乃至于东莞相差一大截。大桥的建成,港、澳及珠江西岸三市定有受益。C. 港珠澳大桥展现了中国政府的雄心,创下最长跨海大桥的新世界纪录,是现代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迹,也是港珠澳三地经济实现一体化的里程碑。D. 港珠澳大桥工程体量非常巨大,建设条件极其复杂,是以往世界同类工程所没有遇到的。只是因为这一个“难”字,所以才引来外界各方关注。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港珠澳大桥带来的变化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显性的如改善交通,缩小经济差距:隐性的如解决了内地与港澳通行方向不一的制度难题,这本身是一种制度创新。B. 港球澳大
28、桥基础设施工程的主体工程全长约 296 公里,其中 229 公里为桥梁,另外还包括约 67 公里的水下隧道以及两座人工岛。大桥由港珠澳三方等额注资。C. 港珠澳大桥可抗 16 级台风、8 级地震及 30 万吨巨轮搏击,在建设过程中运用的外海沉管隧道技术等高新技术为大桥 120 年的设计使用寿命提供了有力保障。D. 一百多年来难以解决的外海沉管最终一节的按头合龙难题被中国工程师攻克。中国工程师用过硬的技术和港珠澳大桥这样优秀的作品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实力。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港珠澳大桥的价值。- 10 -【答案】7. D 8. B 9. 改善交通,拉近了港珠澳三地的距离。将为缩小珠三角地区
29、城市间的经济差距,以及粤、港、澳的经济差距,乃至于为三地的经济结构改善提供更多想象空间。扩大经济圈,辐射更为落后的粤西地区,乃至云、贵、川三省份。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将为粤港澳三地未来更多的制度创新提供镜鉴。港珠澳大桥对中国“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工程建设过程中,生产和安装的一系列创新技术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料内容,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作答时,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来分析,概括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D 项, “引来外界各
30、方关注”曲解文意,材料四中说,“外界特别关注港珠澳大桥,其实就是因为一个字:难 ”, “难”是引起“特别关注”的原因。故选 D。【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解读图表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以及图表中相对应的信息,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及图表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B 项, “由港珠澳三方等额注资”分析错误,由材料二的图表可知,三地注资 1573 亿,其中内地 70 亿,香港 675 亿,澳门 198 亿。故选 B。【9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解答时,应通读全文,结合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信
31、息的提取和整合。材料一中“港珠澳大桥拉近的并非只是港珠澳三地的距离还将为缩小珠三角地区城市间的经济差距,以及粤、港、澳的经济差距,乃至于为三地的经济结构改善提供更多想象空间” , “这一经济圈又因为直线交通距离的大大缩短,进而可辐射更为落后的粤西地区,乃至云、贵、川三省份” , “它们带给珠江东西岸的是互联互通,还有源源不断的商机” , “港珠澳大桥的通车也将为粤港澳三地未来更多的制度创新提供镜鉴” ;材料三“珠澳大桥对中国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材料四,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 。对这些句子进行概括,组织答案即可。【点睛
32、】解答实用类文本主观题时,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 11 -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祖善方,后梁吏部尚书。父之象,仕隋为邯郸令,坐为人讼,不得申。文本年十四,诣司隶理冤,辨对哀畅无所诎。合台嗟赏,遂得直。性沈敏,有姿仪,善文辞,多所贯综。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太宗既藉田,又元日朝群臣,文本奏藉田 、 三元颂二篇,文致
33、华赡。李靖复荐于帝,擢中书舍人。时颜师古为侍郎,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乃授文本侍郎,专典机要,封江陵县子。逾年为令,从伐辽东,事一委倚,至粮漕最目、甲兵凡要、料配差序,筹不废手,由是神用顿耗,容止不常。帝忧曰:“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与同返矣!”至幽州暴病,帝临视流涕。卒,年五十一。赠侍中、广州都督,谥曰宪,陪葬昭陵。始,文本贵,居处卑,室无茵褥帏帟。事母以孝显,抚弟侄笃恩义。生平故人,虽羁贱必钧礼。帝每称其忠谨:“吾亲之信之” 。晋王为皇太子,大臣多兼宫官,帝欲文本兼摄,辞曰:“臣守一职,犹惧其盈,不愿希恩东宫,请一以事陛下。 ”帝乃止。始为中书令,有忧
34、色,母问之,答曰:“非勋非旧,责重位高,所以忧也。 ”有来庆者,辄曰:“今日受吊不受贺。 ”或劝其营产业,文本叹曰:“吾汉南一布衣,徒步入关,所望不过秘书郎、县令耳。今无汗马劳,以文墨位宰相,奉稍已重,尚何殖产业邪?”既任职久,赉锡丰饶,皆令弟文昭主之。文昭任校书郎,多交轻薄,帝不悦,谓文本曰:“卿弟多过,恐累卿,朕将出之。 ”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帝愍其意,召文昭让敕,卒无过。(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五 ,有删减)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
35、无老母也/泣下呜咽/B. 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C. 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 12 -D. 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贞观,是唐太宗车世民的年号。唐太宗在位期间知人善用、广开言路,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社会安定、国力渐强,史称“贞观之治” 。B. 中书省,封建政权行政中枢部门。汉朝始设中书令,晋朝以后称中书省,为
36、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沿至隋唐,为全国政务中枢(三省之一) 。C. 兼摄,是指本职外同时代理其他职务。文言文中表兼、代官职的词语还有守、领、行、署、权、判等。D. 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的指称,因方位而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子。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即位后就要立刻确定的法定继承人,一般是皇帝的嫡长子。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岑文本性格沉稳,聪敏过人。武德年以来,诏书文诰或大事决议都由颜师古起草制定。等到岑文本任职后,敏捷程度超过了颜师古。于是让他专门掌管朝中的机密文件。B. 岑文本仪表美好,擅写文章。唐太宗行藉田礼及元日召见群臣后,
37、文本上奏两篇文章,文辞华美情致丰富,加上有李靖举荐,他开始受到唐太宗的重用。C. 岑文本工作尽贵,鞠躬尽瘁。做中书令时,跟随唐太宗征伐辽东,唐太宗对其委以重任,文本尽心尽力,最终心力交瘁而病死,太宗对此很伤心。D. 岑文本官居高位,清俭自律,待人以礼,不接受俸禄之外的其他财物。他的弟弟岑文昭多结识品行不端之人,文本亲自劝诫,文昭也最终改过。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文本年十四,诣司隶理冤,辨对哀畅无所诎。合台嗟赏,遂得直。(2)今无汗马劳,以文墨位宰相,奉稍已重,尚何殖产业邪?【答案】10. C 11. D 12. D 13. (1)岑文本当时十四岁,到司隶官处替父亲申理
38、冤屈,辩论和对答的言辞悲伤流利而无可辩驳,整个官署的人都感叹赞赏他,他父亲的冤屈也得以洗雪。(2)如今我岑文本没有汗马功劳,仅凭借写文章官至宰相,俸禄已经日渐丰厚,为什么还要置办产业呢?【解析】【10 题详解】-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 “孤”意思是“少年丧父” ,应在其后断开,排除 BD;“外出”的主语为省略的“弟” ,而不是“左右” ,所以在“左右”之后断开,排除A。这句话意思是:岑文本回答说:“臣幼年丧父
39、,老母亲最疼爱的就是弟弟,不想让他离开身边。如果让他离开京城,母亲必定忧愁,倘若没有这个弟弟,也就没有老母亲了。 ”他边说边流泪哭泣。故选 C。【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做此题时,要求考生在调动平时学习的时候要放开眼界,多去关注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关注某一个细节或者某一个用词上出现的瑕疵和陷阱。D 项,古代帝王即位后不一定马上立储。故选 D。【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
40、,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 项,俸禄之外还有“赉锡” ,劝诫的主语是唐太宗。故选 D。【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首先浏览句子,看有无特殊句式,有无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以及通假之类的词语,然后将句子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进行翻译。翻译时一定注意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 (1)要点:诣,到去;辨,通“辩” ,辩论;诎,屈服,折服;嗟赏,赞赏、叹赏;直,公正,公平。 (2)要点:以,凭借;位,处于的位置、居于;殖,经营、置办;奉稍,俸禄。【
41、参考翻译】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祖父岑善方,在后梁任吏部尚书。父亲岑之象,在隋做官,任邯郸令,因事被人告了一状,无法申冤。岑文本当时十四岁,到司隶官处替父亲申理冤屈,辩论和对答的言辞悲伤流利而又无可辩驳,整个官署的人都感叹赞赏他,他父亲的冤屈也得以洗雪。岑文本性情沉稳聪敏,仪表美好,擅长写文章,见多识广且融会贯通。贞观元年,岑文本被授官为秘书郎,同时在中书省任职。太宗在举行完藉田礼之后,又在元日召见群臣,岑- 14 -文本奏上藉田 、 三元颂两篇,辞藻华丽情致丰富。李靖又向太宗推荐他,于是太宗任命他为中书舍人。当时颜师古担任侍郎,自从武德年以来,诏书文诰或大事决议都由颜师古起草制定。等到
42、岑文本任职后,大家都评说他称职,而且反应敏捷超过了颜师古。于是任命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专门掌管朝中的机密文件。封江陵县子。过了一年岑文本任中书令,跟随太宗征伐辽东,太宗把事情全部交付给他,粮食运输的目次、兵器甲胄的总目、物资配给的次序等事都要办理,文本筹算不离手,因而心力交瘁,形貌举止不同于平常。皇上担忧地说:“岑文本如今和我一同出征,恐怕不能和我一同返回了!”文本到幽州突然发病,皇上亲自去看望,流下了眼泪。不久病死,终年五十一岁。追赠他为侍中、广州都督,谥号宪,陪葬昭陵。当初,岑文本地位尊贵的时候,住所低矮简陋,室内连褥垫、帐幔之类的装饰也没有。他侍奉母亲以孝著称,抚养弟侄很有恩义。平生的故人
43、,即使是漂泊贫贱也一定以礼平等相待。皇上常常称赞他忠诚谨慎,并说:“我喜欢和信任他” 。晋王为皇太子,大臣多兼任太子的属官,太宗想让文本也兼任太子的属官。文本推辞说:“我只担任这一个官职,还担心不能胜任,不想希求太子的恩泽,请您允许我一心侍奉您。 ”太宗于是放弃了让文本兼任太子属官的想法。刚被授予中书令的时候,面带忧色,他的母亲问他原因,文本回答说:“我既非元勋又非先王旧臣,责任重、官职高,因此忧惧。 ”亲戚朋友有来庆贺的,文本说:“现在只接受哀悼,不接受庆贺。 ”又有人劝他置办产业,文本叹息说:“我本是汉南的一个平民百姓,空手进京,当初的愿望,不过做个秘书郎、县令而已。如今没有什么功劳,仅仅
44、凭着写文章官至宰相,俸禄已经日渐丰厚,为什么还要再置产业呢?”任职久了之后,皇帝给他的赏赐越来越多,他都让他的弟弟岑文昭管理。文昭当时任秘书郎,结交了一些品行不端的人,唐太宗听说了很不高兴,对文本说:“你的弟弟有很多过错,恐怕会连累你,我要把他调离京城。 ”岑文本回答说:“臣幼年丧父,老母亲最疼爱的就是弟弟,不想让他离开身边。如果让他离开京城,母亲必定忧愁,倘若没有这个弟弟,也就没有老母亲了。 ”他边说边流泪哭泣。太宗同情他的爱母之心,只召见岑文昭严厉训诫,没有把他调出京城。岑文昭最终再无过失。【点睛】理解并翻译句子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
45、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 “删” “调” “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阅读下面这唐诗,完成小题。- 15 -去蜀杜甫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注】这首诗当作于永泰元年(765) 。这年 4 月,严武病死;5 月,杜甫离蜀。蜀郡,即成都。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诗人回顾六年流寓之足迹,万千感怀尽在其中。B. 颔联写关塞险阻不能北返长安,只好远游潇湘,可见离蜀之不得已。C.
46、第五句诗人回顾世事,一无所成,可已黄发满头,表明哀伤至极。D. “残生随白鸥” ,即与鸥鸟相亲相随隐居湖山。此句与“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意同。15. 明人王嗣奭评此诗“结语乃失意中自宽之词” ,请结合此句对尾联做简要分析。【答案】14. D 15. (1)尾联看似自我解脱自我宽解,实是位卑忧国理想难酬的失意之语。(2)尾联字面说社稷安危自有大臣负荷,自己不必泪水长流!看似自宽。实则在说,所谓的大臣承担不起国家安危的重任,而自己心怀“致君尧舜”的理想久遭扼杀,国之将覆,不能不忧心流泪。实为失意。【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
47、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D 项, “与鸥鸟相亲相随隐居湖山”理解错误, “残生随白鸥” ,意思是有生之年只能随着白鸥在天地间漂泊。故选 D。【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词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解答时,联系题目、全诗内容、关键字词及作者当时所处社会现实,准确分析即可。尾联说:国家安危的大计,自有当政的王公大臣支撑,我这个不在其位的寒儒何须杞人忧天,枉自老泪长流呢!这一句是很明显的反- 16 -语,杜甫一生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表面是在负气说话自我解脱,其实是位卑忧国的肺腑之言,用激切语言所寄托的深于忧患不忘国难
48、的赤诚丹心。据此组织答案即可。【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1、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2、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3、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4、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5、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6、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前的小序和诗文后的注解。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认为人应该接受苦难的磨砺,这种磨砺的作用是“_,_” 。(2)
49、诗经氓中“_,_”两句运用了比兴手法,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3)杜牧阿房宫赋中“_,_”两句,兼用夸张、比喻及反问的修辞手法,批判了秦统治者肆意搜刮、挥霍民财的行为。【答案】 (1). 所以动心忍性 (2). 曾益其所不能 (3). 于嗟鸠兮 (4). 无食桑葚 (5). 奈何取之尽锱铢 (6). 用之如泥沙【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曾、于、葚、锱铢。【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 “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