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单项选择题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读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据此回答 12 题。1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 A )A山麓和丘陵地带 B平坦肥沃的平原C矿产资源丰富地带 D沿海海运发达地带2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区的是( D )A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B位于沿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C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紧密结合的地区D大江大河的源头、三角洲、盆地,水热条件组合好的地区【解析】 第 1 题,采猎文明时期,人类的生存主要依靠野果和野兽提供的食物,结合图示石器时
2、代活动遗迹的分布判断,人类活动主要分布于山麓地带。第 2 题,在工业社会阶段,自然资源和交通条件是影响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故 A、B、C 项是正确的。读下面漫画,回答 34 题。3本漫画反映的主题问题是( C )A世界经济发展差距的“南北问题”B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C世界性水资源紧张问题D以石油为主的能源紧张问题4造成漫画所反映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D )A世界资源的总量不足和时间分配上的不均匀B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有过长期遭受殖民侵略的历史2C发达国家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对资源进行垄断D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第 3 题,解
3、题的关键是看懂漫画的含义。图中显示,人们带着各种器具(水桶、水壶、坛子、杯子等)在地球仪形的大容器前等候接水,但却放不出水,说明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第 4 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环境污染加剧造成的水质性缺水。读下面“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 ,回答 56 题。5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D )指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是目的社会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A B C D6图中字母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C )A生态系统 社会系统经济系统 人的管理调控B生态系统 经济系统社会系统 人的管理调控C社会系统 生态系统经济系统 人的管理调控D
4、社会系统 经济系统生态系统 人的管理调控【解析】 第 5 题,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强调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质量、效益、节能和减少废物;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第 6 题,经济系统为社会系统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社会系统为经济系统提供劳力、科技等,因此为社会系统,为经济系统,只有 C 项符合题意。(2018山西师大附中诊断)“牧童经济”是指对资源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
5、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索取,使自然生态遭3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回答 78 题。7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造成( B )A人类征服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8下列问题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C )A土地沙漠化 B资源短缺C破坏性地震 D温室效应【解析】 第 7 题,结合材料, “牧童经济”反映以人类的发展为中心,疯狂掠夺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第 8 题, “牧童经济
6、”模式是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的行为对生态的破坏,而破坏性地震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9下列属于公平性原则的是( B )A国际间开展合作解决大气污染问题B人类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C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D世界各国共同开发热带雨林【解析】 人类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属于公平性原则。二、综合题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松嫩平原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南以松辽分水岭为界,北与小兴安岭山脉相连,东西两面分别与东部山地和大兴安岭接壤。松嫩平原面积约 18 万 km2,超过东北平原面积的一半,其中耕地面积约 5.6 万 km2。松嫩平原盛产大豆、小麦、玉米、甜菜、亚麻、马铃薯等,
7、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长期的耕作引发了很多环境问题。根据松嫩平原西部资源环境特点,当地人们建立了“稻苇鱼”种养模式。4(1)分析松嫩平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_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水热充足(雨热同期);为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地势平坦,面积广阔;河流及支流众多,灌溉便利。_(2)分析松嫩平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_过度砍伐,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放牧,破坏草原,造成草场退化、沙化;过度开垦,造成土地沙化;不合理排灌,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水资源短缺。_【解析】 (1)农业区位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2)过度砍伐、过度放牧、过度农垦、不合理排灌等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次生盐碱化等环境问题。11下图表示世界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石油污染、酸雨、光化学烟雾等分布地区,分析后回答各题。(1)A 地表示_酸雨_分布地区,B 地表示_光化学烟雾_分布地区,C 地表示_土地荒漠化_分布地区,D 地表示_森林破坏_分布地区,E 地表示_石油污染_分布地区。(2)造成 A 地区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来自_工业生产及燃烧产生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_,造成 B 地区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来自_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_。(3)E 海域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是_该海域周围为主要产油区,且为石油输出重要的海上航线_。5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