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4 课时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两宋社会变化、元朝的统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PART ONE,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时空坐标】,考点一 北宋的统治,【误区警示】 北宋并没有统一全国。只是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1.北宋的建立与中央集权的强化 (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赵匡胤废去后周的小皇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易混易错】 北宋宰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宰相专掌行政,枢密使掌管军事,三司使管理财政。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中央派文官任知府、知州等职,设置通判以分割权力,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2)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设法剥夺高级武将的军
2、权,从地方军队里挑选强壮的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在中央,宰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宰相专掌行政,枢密使掌管军事,三司使管理财政。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各自的长官分别对皇帝负责。 在地方上,中央派文官任知府、知州等职,代替节度使管理地方政事,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以防止他们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又取消了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地方的财赋收入除留一部分作为必要的开支外,其余全部运往都城,收归中央。,2.重文轻武的国策 (1)国策: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吸取武将专横导致割据分裂的历史教训,订立了“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崇尚文治,优待文人。 (2)表现 北宋统治者选用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用以压
3、制武将的权力。文官可以担任统兵的将帅,武将却往往只是副帅,受文官的监督和管束,因此,宋代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 宋朝进一步发展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序,增加录取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因此吸引了更多的文人进入官僚队伍。科举考试在北宋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宋朝重视文教事业,在中央设太学,在地方开设州学、县学,由朝廷选派学官,传授儒学。私人创办的书院也在两宋时期迅速发展,成为学者汇集之处,对于培养人才和传播知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易混易错】 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抑制武将权力,而不是轻视武备。,(3)影响:北宋初期的统治者通过上述各种措施,加强中央集权,重用文臣,削夺武将权力,基本消除
4、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隐患,有利于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但是这些措施也造成了机构重叠、官员冗滥、军队指挥不灵等诸多弊端。,考点二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契丹的兴起与宋辽和战,(1)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后建都城于上京。947年,契丹改国号为辽。 (2)宋辽和战 宋太宗在位期间,曾发动过数次试图收回幽云十六州的对辽战争,均以失败告终。 此后,北宋结束了对辽的主动进攻,采取防御态势,辽军则屡屡南下进扰。 1004年秋,澶州之战中寇准力主抗敌,击退辽军。1005年初,宋、辽在澶州达成和议 ,史称这次盟约为“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没有再发生过大的冲突,和平往
5、来长达100多年,这为双方的经济、文化发展及交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特别提示】 北宋和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是兄弟民族之间的战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但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2.党项的兴起与宋夏和战 (1)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国,国号大夏,建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2)宋夏和战 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均大败宋军。1044年,宋夏订立和议。1045年,宋朝应元昊请求,在双方边境设置榷场,恢复贸易往来。和议之后的几十年间,宋与西夏仍时有冲突,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从未间断。 【图解记忆】 北宋与辽和西夏关系,考点三 金与南宋的对峙,1.女真的崛起 (1)12世纪初,完颜部统一
6、女真各部。1115年,完颜阿骨打在会宁(今黑龙江哈尔滨南)称帝,建立金国。 (2)1125年,辽帝被金军所俘,辽灭亡。,2.北宋灭亡与岳飞抗金 (1)1127年,东京城破,北宋灭亡。因宋钦宗的年号为“靖康”,史称“靖康之变”。 (2)1127年6月,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即位,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 (3)抗金名将岳飞率领的军队作战勇敢、军纪严明,被称为“岳家军”。1140年岳飞在郾城打败兀术。,【易混易错】 岳飞抗金是正义斗争,但他不是民族英雄,他是抗金将领。,3.南宋偏安 (1)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双方划定疆界,南宋与金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 (2)和议之后,南宋统治者偏
7、安江南一隅,过着粉饰太平的生活,不思进取。南宋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军队战斗力不断减弱,最终在蒙古人的铁骑下走向灭亡。 【图解记忆】 民族政权并立与更替图,考点四 南宋时期的经济和技术,1.农业的进步,(1)农具和耕作技术:宋代发明了秧马,推广了便于输水灌田的龙骨翻车、筒车等,提高了耕种效率。农民更加注重作物栽培的技术,精耕细作进一步发展。 (2)宋代,水稻成为南方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占城稻得到大力推广,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也扩种到全国。农业技术的进步、粮食品种的增多和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3)经济作物如茶、棉花、麻、甘蔗和果树的栽培在宋代都发展迅速。南方各地普遍栽种茶树
8、,棉花的种植范围从两广、福建扩展到江淮流域。经济作物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手工业原料和商品。,2.手工业的兴旺 (1)宋代丝织业发达,种类繁多,产量、质量和刺绣工艺都远超前代。民间还出现了纺织专业户和纺织作坊。棉纺织业作为新兴的手工业,在南方逐渐普及,纺织技艺很高。 (2)宋代采煤技术领先世界,产量相当大。当时煤主要用于冶炼、烧瓷,在许多地方还用于居民生活。 (3)制瓷业在宋代空前繁荣,瓷窑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所造瓷器各具特色,还远销海外。北宋时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3.内外贸易的兴盛 (1)两宋时期,商家为招揽生意,开始以广告宣传自己的商号,有的还设计使用了商标
9、。 (2)城市外围出现草市,草市又逐渐发展为镇市,成为新的商业中心和城乡联系的重要纽带。 (3)商业的繁荣还带来了货币的变化。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期,还出现了“会子”“关子”等纸币。 【图解记忆】 古代货币图解,【知识拓展】 市舶司是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相当于现在的海关。唐玄宗开元年间,广州即设有市舶使,一般由宦官担任,它是市舶司的前身。清时设海关而废市舶司。,(4)宋朝政府先后在今广州、杭州、宁波、泉州等地设置专门管理对外贸易事务的市舶司,积极鼓励海外贸易。中国商船的踪迹,东至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各国。 (
10、5)南宋时期,福建泉州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享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盛誉。泉州的城南一带有“蕃人巷”,是蕃商的聚居地。,5.经济重心的南移 (1)唐末五代以来,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进一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人们因地制宜,在山地丘陵、江河湖泊边开垦出梯田、圩(wi)田等各种农田,南方的大量荒地得到开发。 (2)江南地区在土壤、气候和水利条件、作物品种等方面优于北方,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也高于北方。南宋时,苏州、湖州成为主要的稻米产区,产量居全国首位,“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的粮仓。,【特别提示】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 东汉末年到东晋
11、初期;唐代中叶到五代时期;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最终完成时期:南宋。,(3)纺织业、造船业、造纸业中心也多集中在南方。广州、泉州的造船业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水平。长江沿线和南方沿海一带的城镇发展速度很快,对外贸易港口也多集中在此。 (4)至两宋时期,南方的经济总量超过北方,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6.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1)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不仅节省了费用,而且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后来,能工巧匠们又发明了木活字。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东传至邻近的朝鲜,后传到日本,又经阿拉伯西传至欧洲,对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2
12、)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的人发明的,唐代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末开始制造使用火药的武器。宋代,火药的配方有了重大改进,并在军事上广泛使用。13世纪,火药传人阿拉伯地区,然后传到欧洲,对欧洲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火器的出现,引起了世界军事史上的革命,宣告了热兵器时代的到来。,(3)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已出现用磁石制造的指南仪器司南,但是用人造磁铁制成的指南针直到北宋时期才出现。从宋朝开始,中国的海上交通普遍使用指南针导航。12世纪,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考点五 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1.都市生活和市井文化 (1)宋代商业繁盛,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日益旺盛的贸
13、易需求彻底打破了城市中居住区与商业区之间的界限,市场、店铺散布在官邸、民宅之间。城市商业活动也突破了昼夜的限制,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早市。 (2)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反映了东京城内外和汴河两岸商贩云集、交易繁忙的景象。 (3)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宋代的饮食业非常发达,城市服务行业也迅速发展,分工细致。 (4)城市中出现了大型的休闲娱乐场所瓦子。在瓦子中有勾栏。瓦子大兴,是宋代都市生活中富多彩的集中体现,2.宋词的流行 (1)词是宋代最具特色的文学体裁。 (2)著名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3)宋词的流行是北宋社会安定和都市繁华的产物,既适应了平民大众的世俗文化需求,
14、也反映了宽松的社会氛围下文人士大夫对个人情感的自由表达。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继唐诗之后的又一座丰碑。,考点六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成吉思汗与蒙古的勃兴,(1)13世纪初,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 (2)1206年,铁木真召集蒙古各部贵族在斡难河河源聚会,并被各部推举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汗国。,2.西夏、金、南宋的相继灭亡 (1)1227年,西夏灭亡。 (2)蒙古联合南宋攻金,于1234年灭掉了金朝。 (3)1276年蒙古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4)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还进行了大规模的西征,占领了今天中亚直到欧洲东部的广阔地区。西征给各国人民带来了苦难,但在客观上也促
15、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各地的民族交融,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提示】 历史上结束分裂、实现大一统的王朝:秦朝、西晋、隋朝、元朝。,3.元朝的建立 (1)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并于次年定都大都。1279年,元朝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境内长期以来的政权分立局面。(2)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版图超过了汉、唐盛时。,考点七 元朝的统一局面,1.民族关系的发展与边疆开发 (1)元朝的统一局面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和中原地区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国家
16、。 (2)许多元代以前进入中原汉地的民族如契丹人、女真人等,逐渐与汉人融为一体。一些元代来到中国内地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因为共同信奉伊斯兰教,同各族信众一起,逐渐形成了回回民族。 2.宣政院对西藏的管辖 (1)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和吐蕃地区的军政事宜,吐蕃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这标志着今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2)宣政院采用政教合一的方式管理吐蕃,首任长官是八思巴。元朝在吐蕃地区设有各级行政机构,并派驻军队,还清查户口,设置驿站。这些措施对于贯彻中央政令、维护元朝对西藏地区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3.纵横全国的水陆交通 (1)为了解决江南的粮食等物资北运的问题,为了
17、缩短京杭之间的航线,元朝在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基础上,在山东境内先后开凿了济州河与会通河,又在通州与大都之间修成了通惠河。这样就比隋朝的京杭大运河缩短了近千米,而且将大一统国家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连接起来。京杭大运河的修浚,为南北交通提供了便利条件。整个元代,京杭大运河都十分繁忙,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2)元朝东西方之间的陆路与水路交通都十分发达,为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西方的传教士沿着传统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大都兴建教堂,进行传教活动。波斯、阿拉伯久负盛名的医学、天文学知识,通过来往的使臣或商人等各种途径传入中国,回回医学、回回星历成为元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
18、影响到后代。,考点八 元朝的经济、科技与文化,1.社会经济的发展 (1)农业:元世祖多次下令禁止将农田改作牧场,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把新增田地和人口的多少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 (2)手工业:元朝的纺织业和制瓷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棉花种植得到推广,用棉花纺纱织布已成为江南地区主要的家庭副业。松江农家妇女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青花、釉里红等瓷器新品种在元朝烧制成功,受到国内外市场的欢迎,为明清制瓷工艺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3)商业和城市: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元大都成为闻名世界的国际性大都市。,2.郭守敬与授时历 郭守敬通过实测编制的授时历,其精确程度比现代科技测量所知的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与现行公历的一周年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他还主持开凿了通惠河。3.元曲 (1)元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成就是元曲,它包括杂剧和散曲。 (2)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窦娥冤。王实甫的代表作是西厢记。,重难拓展,拓展一 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宋金和议的比较,拓展二 元朝对西藏、台湾的管辖,拓展二 元朝对西藏、台湾的管辖,(续表),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