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整合 探究升华,-2-,一、对重大历史改革的全面把握 1.改革的分类 (1)从程度上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局部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的彻底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从内容上看,分为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化改革。,-3-,(3)从性质上看,可分为奴隶制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封建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北魏孝文帝改革。 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美
2、国罗斯福新政。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4-,2.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 (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 (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 (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社会矛盾等)、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 (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 (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 (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5-,3.归纳“改革结局”的一般方法 (1)如何评定“改革的结果”? 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2)如
3、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 看是否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看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 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6-,对点训练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代驿传除传书递信、递运货物、接待官员外,各类政务信息、人事变迁均须经铺递、驿传体系层层上报,以便朝廷对信息来源进行登记、查核及反馈。但驿传出现虚耗公帑,公务延搁,回执伪造,甚至于直省重大政情被隐瞒漏报。驿传不能对民间开放,新式邮政价格低廉,若有特定目的
4、,寄信者且可以匿名方式投寄。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正式发布上谕,其中“轮船、铁路、电线、邮政,应设专司,着名为邮传部”,但管驿权利依然归属陆军部。光绪三十三年颁布的邮传部新官制,原设计的邮电司被分为电政司与邮政司,邮政司“司掌全国邮政”,其中亦无涉及驿务。邮传部在收回邮政自办及裁驿置邮等事务上,纠缠直至清亡。 摘编自吴昱权衡与平衡:清末驿弊与改革方案的选择,-7-,(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驿传改革的背景。 参考答案:背景:传统驿制凸显皇权,陆军把持特权;驿传耗费巨大,阻碍政情流通;近代通信技术的变化,需要方便士民上书和民间书信传递。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
5、代驿传改革的影响。 参考答案:简评:顺应了清末改革趋势;成立邮传部,新式邮政促进了邮递制度向近代转型;匿名寄信冲击了朝廷政治结构;改革平衡多方利益,新旧体制混杂,改革具有艰巨性。,-8-,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以便朝廷对信息来源进行登记、查核及反馈”“管驿权利依然归属陆军部”得出传统驿制凸显皇权,陆军把持特权;根据材料“驿传出现虚耗公帑”“驿传不能对民间开放”得出驿传耗费巨大,阻碍政情流通;根据材料“新式邮政价格低廉,若有特定目的,寄信者且可以匿名方式投寄”得出近代通信技术的变化,需要方便士民上书和民间书信传递。第(2)问,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主动开启近代化历程,驿传改革顺应了清末“新政
6、”的趋势,推动了驿传的近代化;根据材料“若有特定目的,寄信者且可以匿名方式投寄”,可知驿传改革后,有特定政治目的的信件能够上达,起到冲击原来政治结构的作用;根据材料“邮传部在收回邮政自办及裁驿置邮等事务上,纠缠直至清亡”,可知各方利益复杂,改革具有艰巨性的特点。,-9-,二、评价改革的原则及对改革规律性的认识 1.原则 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据此,对改革做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10-,2.规律性认识 (1)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
7、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2)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所以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3)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 (4)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适合国情的改革之路。,-11-,对点训练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期普鲁士的军事改革,是普鲁士统治集团基于对周边战略环境的正确认识,为赢得军事优势,以武力统一德国而主动进行的。这次改革是对19世纪初沙恩霍斯特等人以拿破仑的
8、军事体系为蓝本重建的普军,进行一次大规模改造和完善,使军队的编制体制、武器装备、战略战术、指挥方式和指挥体制适应了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从而把普军的正规化现代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次军事改革的成功,对普鲁士1864年对丹麦、1866年对奥地利、18701871年对法国战争的胜利,起着重大的作用;进而于1871年建立了德意志帝国,结束了德国持续许多世纪的分崩离析的局面,实现了德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统一。改革的成功使普军成为许多国家军队效仿的榜样。 摘编自程广生19世纪中期普鲁士的军事改革,-12-,(1)根据材料,指出19世纪中期普鲁士军事改革的原因。 参考答案:原因:为实现武力统一整个德意
9、志;普鲁士王国周边(如法国)战略环境险恶(军事实力强大);拿破仑军事体系的历史经验、教训(仿拿破仑军事体系存在不足);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普鲁士军事改革的历史影响。 参考答案:影响:推动了普鲁士军队的现代化,增强了军事实力;为武力统一(铁血政策)德国创造了重要条件(奠定军事基础);加强了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和对外发动战争的冲动;对其他国家军事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13-,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是普鲁士统治集团基于对周边战略环境的正确认识,为赢得军事优势”,可知普鲁士基于周边战略环境赢得军事优势而进行改革;根据材料“以武力统一德国而主动进行的”
10、,可知普鲁士最终希望实现武力统一德国;根据材料“以拿破仑的军事体系为蓝本重建的普军,进行一次大规模改造和完善”,可知原有的拿破仑体系存在一定的弊端;根据材料“适应了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可知普鲁士的军事改革受到当时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影响。第(2)问,根据材料“从而把普军的正规化现代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可知普鲁士军事改革,推动了军队的现代化,增强了军事实力;根据材料“这次军事改革的成功结束了德国持续许多世纪的分崩离析的局面,实现了德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统一”,可知改革为武力统一创造了条件;根据材料“改革的成功使普军成为许多国家军队效仿的榜样”,可知普军的改革对其他国家军事改革产生了重大
11、影响。,-14-,考情分析,真题试做,-15-,考情分析,真题试做,-16-,考情分析,真题试做,-17-,考情分析,真题试做,1.(2018课标全国,45)材料 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
12、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18-,考情分析,真题试做,(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 参考答案原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方便纪年;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长期使用,影响深远;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解析: 本题考查汉武帝对年号的改革。第(1)问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可先把材料分为两层,前者突出年序纪年制度的弊端,后者对应进行改革,由此可得出区别;第(2)问汉武帝年号制度改革的意义,从材料中可看出应从对当时
13、、后世及国际三个角度来分析。,-19-,考情分析,真题试做,2.(2018课标全国,45)材料 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
14、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20-,考情分析,真题试做,(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 参考答案“文化大革命”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改革开放;世界科技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参考答案内容: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恢复、新建科研机构,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落实知
15、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影响: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推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21-,考情分析,真题试做,解析: 本题从考查知识上看,主要考查了我国19771981年的科技体制改革;从考查能力上看,主要考查了说明与概括的学科能力。第(1)问要求说明“背景”,答题时要紧紧抓住当时的时代特征,即当时处于“拨乱反正”时期,此外还要注意国内外的比较,即我国科技改革深受世界科技革命的影响。第(2)问一是要求概括“内容”,回答时要根据材料逐项思考,从“机构”“招生制度”“科技政策”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总结;二是要求概括“影响”,可从“
16、拨乱反正和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总结。,-22-,考情分析,真题试做,3.(2018课标全国,45)材料 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根据湖南保卫局章程,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23-,考情分析,真题
17、试做,(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 参考答案西方近代警察制度传入;加强地方治安的需要;湖南维新运动活跃;地方官员推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受西方、日本的影响;官商合办;专门的警察机构,管理规范化。,-24-,考情分析,真题试做,解析: 本题考查清末黄遵宪建立湖南保卫局的原因及特点。第(1)问,根据材料“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近代湖南治安尤难”“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等信息,从近代警察制度、地方治安、维新运动、地方官员等角度来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官商合办”“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等信息,从近代警察制度的来源、方式及管理等角度说明。,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