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课时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2-,思维导图,知识清单,-3-,思维导图,知识清单,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年) (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表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年) (1)背景: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2)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建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
2、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4-,思维导图,知识清单,3.完成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1)内容 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手工业:组织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2)结果: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微点拨正确认识三大改造的性质 (1)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让农民和手工业者走以合作社为组织形式的集体化道路,是变私有制为公有制,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3、改造,是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因此也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5-,思维导图,知识清单,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 (1)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1960年,面对严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3)“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恩来、邓小平先后对混乱的国民经济进行恢复调整和全面整顿。,-6-,思维导图,知识清单,2.探索中的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内容: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
4、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影响:片面追求“多”与“快”,忽视客观经济规律,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2)“大跃进”运动 时间:1958年。 内容: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7-,思维导图,知识清单,(3)人民公社化运动 时间:1958年。 内容: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评价: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4)国民经济的劫难 原因:“文化大革命” 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表现: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
5、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 结果: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8-,思维导图,知识清单,微点拨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认识 (1)含义: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巩固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充实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及劳动生产率。 (2)关系:调整是这一方针的核心,调整的目的是巩固、充实和提高。,-9-,思维导图,知识清单,辨一辨“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区别 提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左”倾错误的表现,但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大跃进”属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范畴,错误的根源在于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属
6、于变革生产关系的范畴,错误的根源在于生产关系变革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想一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出现的破坏生态环境的主要事件是什么?造成了什么影响?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提示:事件:“大跃进”运动。影响:“大跃进”运动中的大炼钢铁造成资源浪费、自然环境恶化、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等不良后果。启示: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0-,思维导图,知识清单,串一串19561976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核心问题 (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 (2)社会主义国家中的阶级斗争问题,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国
7、内的主要矛盾问题。,-11-,主题一,主题二,“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图片说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化的探索解读 从图中“一五”计划的成就可以看出,“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12-,主题一,主题二,真题溯源 2016天津文综,13(节选)材料 解放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党充分地了解了农民这种小私有者的特点,并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但是,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发展前途就是农业
8、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 作的决议(草案)(1951年12月) 思考 材料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共中央对此有何基本方针?,-13-,主题一,主题二,提示:积极性: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劳动互助的积极性。方针:保护农民个体经济;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14-,主题一,主题二,论从史出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1)社会主义工业化是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础。 (2)三大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被喻为“一体两翼”。 (3)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
9、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5-,主题一,主题二,高考例析 1.(2018课标全国,31)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16-,主题一,主题二,-17-,主题一,主题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材料解读 材料 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
10、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衣组、理发室、公共浴堂、幸福院、农业中学、红专学校等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进一步培养和锻炼着农民群众的集体主义思想。 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 公社问题的决议(1958年8月29日) 解读 材料体现了人民公社化的特点:扩大公有化、集体化的规模,实行军事化管理,这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18-,主题一,主题二,材料探究 材料 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 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思考 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
11、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19-,主题一,主题二,提示: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20世纪50年代持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20-,主题一,主题二,论从史出19561976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左”倾现象及教训 (1)现象,-21-,主题一,主题二,(2)教训: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盲目求快;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
12、主,坚持群众路线。,-22-,主题一,主题二,高考例析 2.(2012课标全国,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23-,主题一,主题二,-24-,主题一,主题二,-25-,教材补遗,史著赏析,1950197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城市化问题 19501957年,伴随着“一
13、五”计划的顺利进行,大量农民进入城镇就业,推动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19581960年,由于“大跃进”运动的发动,全民大炼钢铁,“以钢为纲”,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在脱离农业的状态下超常规畸形发展。19611965年,国家进行工业调整,精简工业和城市人口,两千多万城市人口下放回乡,这一时期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逆城市化时期。1966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及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失误,大批干部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城市化进程停滞不前。,-26-,教材补遗,史著赏析,农业的投资是非常有节制的,不到总投资的8%。一半以上的投资投入工业,其中90%拨给诸如冶金、机械制造、电力、煤、石
14、油和化工等生产生活资料的部门。拨款用来扩大农机和化肥生产的小部分工业投资(3%),证明五年计划(注:指“一五”计划)中被排在靠后的地位。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解读史料反映了费正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五”计划的论述。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对农业的投资不到总投资的8%,而投入工业的占一半以上,其中投入生产生活资料部门的资金占90%,说明“一五”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这有利于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但是如果农业发展长期落后于工业,引起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就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也应注意农业的发展,国民经济各部门应协调发展。,-27-,1,2,3,4,5,一、考查准确通达
15、的历史时空观念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五”计划期间动工兴建的694个限额以上工业建设项目,472个分布在内地,占68%;在全国基本建设投资中,沿海与内地分别占36.9%和46.8%。这说明当时我国( ) A.注重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B.工业布局得以根本改观 C.内地成为经济增长的龙头 D.照搬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答案,解析,A.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 民经济的恢复 B.导致了中国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造民族资本的创举 D.说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利用市场发展经济,-28-,1,2,3,4,5,二、考查回到现场的历史思维特征 2.历史藏品爱好者杨宁在一次藏友的交流
16、会上得到一张上面盖有“洛阳市制粉合作作坊”公章的股票凭证。该股票的历史价值在于 ( ),答案,解析,-29-,1,2,3,4,5,3.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返回家乡务农。据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 ) A.国民经济出现较大波动 B.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 C.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 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严重,答案,解析,-30-,1,2,3,4,5,三、考查合乎逻辑的历史推理意识 4.“组织起来”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农业生产领域早在延安时期就出现了互助组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是推广到全国各地,出现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据此可知,这一思想( ) A.基于对小农经济弊端的考虑 B.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C.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解析,-31-,1,2,3,4,5,5.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19571961年从业人员统计表。表格数据的变化最能反映(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C.中国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一直下降 D.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答案,解析,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