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单元概览,时空定位,本单元的主线是二战后国际格局由两极到多极化趋势的演变历程 及成因。有三条基本线索:1.二战后初期: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北约和华 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成立,标志着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正式形成。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日本、中国和第三世界等新兴力 量的崛起,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并日益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3.20世纪末: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 趋势进一步发展,世界格局暂时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线索归纳,第11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
2、”及 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考纲要求,考点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政权的对峙,考点二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考点呈现,考点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背景1.实力变化:西欧和日本衰落; 美国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 主;苏联实力不断增强。 2.基础框架:二战后初期,以美、苏为主导的 雅尔塔体系 确立。 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 社会制度 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自主学习,二、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 战争 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三、实质美国 遏制苏联 、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四、表现,四、表现,特别提醒 (1)第二
3、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 两极格局的框架,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形势的发展。美苏“冷战”打破 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格局,美苏的对峙导致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形 成,引起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系列矛盾与冲突,但“冷战”局面下的两极 对抗与妥协,也为各种政治力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2)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冷战”的信号,“杜鲁门主义”是“冷 战”的宣言书,是“冷战”开始的标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加剧,了“冷战”的程度,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3)马歇尔计划开启了国际社会共同合作应对经济困境的先例,有 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显著表现。,思维启迪 美
4、国总统杜鲁门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 半。”你如何认识这一观点? 提示:二者本质目的一样,都是遏制苏联力量,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美 国的霸权地位。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主题 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 门主义”马歇尔计划 史料呈现史料一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 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 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但 是西欧获得发展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反而增强。,合作探究,摘编自余伟民、郑寅达世界通史 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史料二 “一带一路”在当今世界和平、
5、发展、合作、共赢的大趋 势中应运而生,是时代的新生儿“一带一路”摒弃制度模式偏见, 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马歇尔计划”看上 去是一个经济救助计划,其最终目的却在于大国争霸。“一带一路”遵 循平等,追求互利。新时期,“一带一路”的精髓恰恰在于弘扬平等互 利的好传统,坚持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好做法,追求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好效果。“一带一路”奉行自愿平等参与的原则,沿线各国完全根据本 国利益参与进来。 摘编自“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有根本差别,读史指导,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指出马歇尔计划的实质。 答案 以经济手段实现控制欧洲的目的。,(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
6、马歇尔计划相比,中国“一 带一路”战略的特点。 答案 特点:诞生于和平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时期(冷战时期); 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西欧国家,苏联和东欧排除在 外);奉行自愿平等参与的原则,无附加条件(美国主导,受援国处于从 属地位,有附加条件);追求互利,谋求共同发展(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 义,服务于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3)史料一、二反映的相同观点是什么? 答案 都承认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1.相同点(1)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2)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
7、 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核心突破,2.不同点,1.(2010江苏单科)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 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 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考点集训,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期美苏关系变化的有关史实。根据“1 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联系二战后期美苏关系变化的史实,可以判 断出美苏两国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的矛盾加剧,预示着
8、战时同盟关系随 着战争结束而破裂。“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不符合史实,排 除A项;B、C两项不能反映出“另一场战争的开始”,排除。,2.(2016江苏单科)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 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 列材料:材料一 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 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 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 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
9、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 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材料二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 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 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 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 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 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 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
10、变化产生的 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3分) (3)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 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各自认识的依据。(4分),解析 (1)内容: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苏联外交具有不妥 协的特点;苏联是美国最主要的对手。(3分)原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 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3分)(2)内容: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围苏 联;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称霸世界。(3分)(3)共同之处:美苏必然走向对抗;夸大对手的威胁。(2分)依据:“长电报”:苏联的专制传统和意识形态。(1分
11、) 诺维科夫报告: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1分),考点二 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冷战”对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自主学习,图解历史 “冷战”下的国际关系,特别提醒 区别“冷战”与“热战”:“冷战”是二战后两大阵营之间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直接 军事交战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 生战争。“热战”指美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采取军事 行动,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思维启迪 1955年3月,丘吉尔指出,新式武器改变了国际关系。它不仅威胁着 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 存。他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
12、完全有可能达到这 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材料中丘吉尔说的 “新式武器”是指什么?如何理解“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 提示:核武器。核武器的巨大威慑力和暂时的核平衡使美苏两国不敢轻 易发动世界大战,客观上形成了相对安全的局面。,主题 “冰”与“火”的世界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史料呈现史料一 战后东西方冷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的产物。战后和平政 治取代战争政治,联结美苏同盟的纽带不复存在,从而使两国之间的斗 争重新表面化和尖锐化。战后动荡和混乱的国际局势,为两国插手地区 冲突提供了机会。从某种程度上说,战后初期两国的激烈对抗,是当时,合作探究,国际环境下的产物。同时,美苏两
13、国领导人对于对方的认识有主观、不 符合事实的成分,从而导致相互不信任和猜疑。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史料二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 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 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 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 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 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读史指导,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 原因:
14、国家利益的冲突、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国际环境 的变化、中苏两国领导人之间的误判与猜疑。,(2)根据史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 战”的。 答案 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做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霸使世 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内中苏双方 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 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1.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 (1)搭建框架:二战后期的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美苏划分战后势力 范围的基本原则。战后美苏在此基础上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建立
15、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逐步形成。(2)逐步成型:美国总统杜鲁门在1947年开始推行遏制苏联的“杜 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随着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约组织的,核心突破,建立,美苏两极格局逐步成型。(3)最终确立:针对美国的一系列冷战政策,苏联采取了反击措施,即 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与经济互助委员会,组建华沙条约组 织。1955年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2.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1)对美国:“冷战”的实行使得美国确立起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政 治、军事、经济霸主地位。(2)对欧洲: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振兴,但同时受制于美国,并且导致欧,洲长期分裂;推动西欧一体化。(3)
16、对中国:中西方交流和中国统一事业受阻,外交不得不实行“一 边倒”政策。(4)对苏联:以应对冷战为契机,控制了社会主义阵营;着重发展重工 业,埋下了经济发展的隐患;同时推动了苏联经济改革。(5)对国际关系:分裂、局部战争、核威胁、相对的长期和平、国 际关系非民主化是冷战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结果;国际关系的中心由 西欧转移到了东欧和北美(苏联与美国)。,(6)对世界经济发展:推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与 发展;全球化实际为“半球化”。(7)对科技发展: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卫星、 航天技术)。,1.(2013江苏单科)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 料。观察
17、下面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 ),考点集训,A,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解析 材料体现不出“热战”,排除B;华约成立于1955年,与材料信 息“19451949年”不符,排除C;德国统一于1990年,排除D。,2.(2018江苏苏州期末)华沙条约序言称:“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 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 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据此分析,华 约成立的主要意图是 ( ) A.对抗美国的冷战政策 B.防止军国主义的复辟 C.维护世
18、界的长久和平 D.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A,解析 华约是苏联针对美国组织成立的北约而设立的军事组织,华 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故A项正确;华约属于军事组 织,不会防止军国主义复辟,故B项错误;华约和北约均不是从世界和平 的角度出发而设立的,故C项错误;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故D项 错误。,3.(2018江苏苏州调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法西斯主义的失败,美苏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日益凸 显。这种分歧主要存在于基本人权、个人自由、宗教自由等方面。共 同的战斗也未化解美苏之间长期存有的互相猜疑。美国谴责苏联的帝 国野心和俄罗斯扩张主义情结,苏联指责美国在世界扮演宪兵,行使
19、霸权。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 1945年后,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需要安全保障,但是,它们对 此的解释各不相同。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 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 开放的世界。1947年2月,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提出了所谓的“烂苹果理论”,后 来被称为“多米诺理论”(一个国家倒向共产主义,将在周边国家产生 “多米诺”效应),它主导并困扰着美国的对外政策达整整一代人。 摘编自冷战(19451991) 材料三 冷战并不只是美苏之间的对抗,而是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 成的,至
20、少有: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和 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但因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冷战仍在继续。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冷战的起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5年后苏联和美国为了各自的 “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并概括美国为防止“烂苹果理论”在亚洲的扩 散而实施的实践活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冷战仍在继续”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美苏“冷战”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解析 (1)起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差异;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相互 猜疑。(2)措施:苏联:与中
21、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东欧诸国签订 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建立华约。美国:主导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 立关贸总协定。实践活动:敌视新中国;发动朝鲜战争;发动越南战争;扶植日本。,(3)原因:原有长期压抑矛盾的爆发;两极格局解体后出现新矛盾、 新冲突;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4)启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尊重各国人 民根据国情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和平解决 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记知识纲要,本讲小结,(1)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 义两大阵营,美苏两极格局形成。(2)“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政府提出的对外政策纲领,是美国国家 实力、国家性质及国家利益的体现,也是美国对外扩张的表现。马歇尔 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西欧国家渡过了经济困难时期,进入了经济恢复 阶段,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防止了革命的爆发。北约和华约两 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式。(3)“冷战”政策是指美国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背史论术语,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同时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 植和控制。冷战在加剧国际关系紧张的同时,客观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 战的爆发,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