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对外关系,第10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 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 关系产生的影响。,考纲要求,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 他国际组织的活动;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考点一 中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考点二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和新时期重要的外交活动,考点呈现,考点一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1
2、.背景:以美苏为首的 两大阵营 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以美 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2.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政策。,自主学习,3.基本方针,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目的: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 境。2.提出: 1953 年,周恩来在接见 印度代表团 时,首先提 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内容:互相尊重 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 等互惠、和平共处。4.意义: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 外交政策 的成熟。,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图解历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与成就,特别提醒 (1)新中国成立初
3、期奉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与“一边倒”并 不矛盾,“一边倒”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它以“独 立自主”为前提,绝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放弃自身国家利益。 (2)“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说明新中国不再以意识形态的亲疏决 定对外政策。“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 了共同的利益而加强团结和合作。“同”是指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遭 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 “异”是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 存在差异。,主题 基于“和”的外交理念探索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特点 史料呈现史料一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
4、东欧国家(除 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 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 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合作探究,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 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史料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 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 内容,读史指导,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基本方针及建交方 式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特点带来的影响。 答案 基本方针:“一边倒
5、”。特点:强调意识形态或国家制度。影响: 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保障 国家利益);“一边倒”加剧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敌意,不利于与更多国 家的正常交往。,(2)据史料二,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突出特征。 答案 包容性: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和发达国家。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 利、和平共处。开放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 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3)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
6、策 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答案 特点:独立自主外交;平等外交;“一边倒”,建交国家主要是社会 主义国家。原因: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经验总结;帝国主义对中国 革命的破坏和阻挠;两大阵营对峙(或美苏冷战);中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 识形态相同。,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外交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比较“三大外交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不同点,核心突破,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关系、特点及意义(1)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 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处理各国间政治关系的基本行为 准则。平等互利是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是国家间 处理相互关系的政治基
7、础。和平共处是目标,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遵循前四项原则,才能实现和平共处。(2)特点包容性: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 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 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 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 到充实和丰富。,(3)意义从实质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 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 的成熟。从影响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
8、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作用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 治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就能维护世界和平,获得共同发展, 促进人类进步。,1.(2018江苏单科)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 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 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考点集训,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9、,A,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 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其核心内容是国家无论大小,一 律平等,相互尊重,和平共处,故选A项。题干材料只是反映了邓小平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论述,未涉及开创中苏友好局面和上海合作组织建 立的问题,排除B、D两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不能消除国与国之间的 矛盾分歧,排除C项。,2.(2017江苏单科)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 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 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
10、紧张局 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 ( ) 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解析 阅读材料可知,其中的“上述原则”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适 用于世界各地不同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国家,如能遵照“上述原则” 办事,则有利于缓和世界上的紧张局势。由此判断,“上述原则”是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B项符合题意。万隆会议主要是解决亚非国家 共同关心的问题;日内瓦会议是为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而召开的;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中苏之间签订的互助条约。,3.(2016江苏单科)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 基
11、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 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 (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A,解析 1954年,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新中国首次以世界 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并积极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 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故选A项。万隆会议、第一届不结盟 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均与题干情境不符,排除B、 C、D三项。,4.(2015江苏单科)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 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
12、 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 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 )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D,解析 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55年。A项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 代初,B项的时间是1954年,C项本身说法欠妥。选D项。,5.(2014江苏单科)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 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 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 不起来。 杜勒斯针对的是 ( ) A.
13、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C,解析 从题干材料中的“亚非国家”“西方缺席”等信息可判断 此次会议是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此次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 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在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 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因此C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干中的“亚非国 家”不符;B、D两项与题干中的“西方缺席”不符。,6.(2011江苏单科)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 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14、(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D,解析 据“日内瓦会议”“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等信息,可知这是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所说的一段话,中苏关系恶化 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排除A;中国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开始于 20世纪70年代,排除B;C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为D。,考点二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和新时期重要的 外交活动一、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自主学习,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要的外交活动1.外交政策的调整(1)依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社会主义建
15、设的需要。(2)政策: 不结盟 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目标:反对 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2.重要的外交活动(1)开展以 联合国 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 行动等。,(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001年在上海举办了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形成了“ 上海共识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中国、俄罗斯 等六国在上海成立“ 上海合作组织 ”,标志着一个以互信 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图解历史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特别提醒 (1)
16、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这 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20 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突破的关键是中美关系正常化,而不是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2)1972年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实现正常化的 标志是1979年中美建交。,(3)中日建交是在1972年,早于中美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实现两 国关系正常化,但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遏制中国的政策。中日关系正常 化的关键或直接原因是中美关系的缓和,但根本原因是实现中日关系正 常化符合双方的利益。(4)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因素是台湾问题,而影响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的因素是日本
17、对侵华战争的态度问题。(5)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含义:新时期的不结盟政策是指中国不同 美苏任何一方结盟,也不联合任何一方去反对另一方,而是在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改善、发展同大国的关系,同时反对它们的霸权主,义和军备竞赛政策。在处理国家关系和国际问题时,不以意识形态定亲 疏,而是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政策。(6)新时期中俄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不是中俄结盟,而是不结盟、 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大国关系,既从本国利益出发,又充分考虑了伙伴的利益。,主题 基于“和谐世界”构建的探索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史料呈现史料一 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 长时间内不发生
18、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 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社会主义 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合作探究,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现在世界上有两件事情要同时 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邓小平史料二 “一带一路”实质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以和 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时代主题,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 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 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都具
19、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相关词语注释,读史指导,问题思考(1)史料一体现的外交思想反映了当时世界政治、经济的什么特 征?如何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变”与“不变”? 答案 特征: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经济全球 化趋势加强。认识:维护中国核心利益的根本目的不变;独立自主的根 本原则没有变,但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和平共处的基本准则没有变。,(2)据史料二,概括“一带一路”的意义。 答案 有利于维护周边和平环境,推动中国和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促 进世界和平。,(3)综合上述史料,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其 具体表现。 答案 特点:
20、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 世界和平;积极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积极开展睦邻友好交 往;积极参与地区合作与交流。表现:奉行不结盟政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致力 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倡导成立 上海合作组织,致力于地区稳定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中日关系的演变1.中美关系的演变 第一阶段:敌对状态(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1)表现:军事上,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悍然入侵朝鲜,把战火烧到中 朝边境;政治上,拒绝承认新中国,竭力阻挠别国同中国建交,阻挠中国恢 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经济上,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
21、(2)主要原因:国际方面,冷战爆发,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核心突破,的对峙;美苏划分势力范围和争夺霸权。美国方面,在战后采取全球 扩张政策,企图控制全世界。由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它对中 国采取了遏制和敌对的做法。中国方面,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严峻的 形势,制定了“一边倒”的政策。 第二阶段:走向缓和(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1)表现: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表 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中美双方同时发表中美建交公 报;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2)主要原因:国际方面,欧、日崛起,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第三 世界的兴起也给
22、美国造成极大的压力。美国方面,20世纪60年代中 期,美苏争霸的格局发生变化,美国在争霸中处于守势;随着中国国际地 位的提高,美国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方面,中 苏关系恶化,中国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改善中美关系有利于台湾问题的 解决,也有利于中国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第三阶段:有发展、有摩擦,但合作、发展是主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原因:国际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国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在国际舞 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与美国的联系和合作是中国进一步发 展的需要。美国方面,中美在许多问题上有共同的利益,但美国国内 的反
23、华分子常以冷战思维看待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台湾问题的困扰。2.中日关系的演变 第一阶段:敌对(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二战后,美国企图利用日本控制东亚,遏制共产主义。日本在美国 的操纵和支持下,大力发展经济。在对华问题上,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 中国。,第二阶段:和平交往是主流,但在历史遗留问题上时有摩擦(20世纪70年 代至今) (1)主要表现友好合作: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签署了建立外交 关系的联合声明,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冲突摩擦:日本新版历史教 科书歪曲历史事实;钓鱼岛领土争议;东海资源纷争;等。(2)主要原因,积极因素: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中国综合国力提高;日本资源
24、缺 乏,中国资源丰富,两国经济具有互补性;两国领导人的努力。阻碍因 素:历史问题、台湾问题和领土与资源争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复活,右 翼分子猖獗。,1.(2013江苏单科)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 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 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 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 ) A.重点建立与亚非国家的外交关系 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考点集训,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D,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1972年,我国外交取得
25、重大进展,许多国家纷 纷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样,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而形成 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故选D项。,2.(2018江苏苏锡常镇二模)20世纪70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某些大 国的孤立,有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冲破了 与西方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但是,一些社会主义 国家却认为中国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这表明20世 纪70年代的中国 ( ) A.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延续意识形态外交 C.拯救了美国的衰落 D.奉行国家利益至上,D,解析 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面临着苏联的威胁,从国家 利益的角度出发,中国和美
26、国改善关系,D正确。,记知识纲要,本讲小结,(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日内瓦及万隆会议,初步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并步入了世界外 交舞台。(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新突破: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 法席位,此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72年中美 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同年中日建交,接着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 热潮,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3)新时期的不结盟外交,中美正式建交,中国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的作用,为祖国建设提供了一个和平的国际环 境。,背史论术语,知识框架,单元优化提升,一、近现代中国宪政之路(民
27、主思想与实践)1.近代民主宪政思想形成、发展的背景(1)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2)洋务运动和“中体西用”思想破产,说明技术救国行不通。(3)“西学东渐”和留学生回国促进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4)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开展了一系列救亡 图存的政治运动。,纵横拓展,2.近代前期的民主宪政思想与实践(1)早期维新派要求政治革新,主张“君民共主制”(不是完全意义 上的君主立宪制)。还没有摆脱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没有理解西方政 体的实质,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实践。(2)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并开展维新变 法运动,开启了民族资产阶级参政的历史。由于
28、具体形势和阶级局限, 维新派并未把立宪付诸实践。(3)20世纪初,面对统治危机,清政府不得不顺应形势,实行预备立宪,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在客观上推动了民主化进程。(4)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民主共和政体、三权分立体制和责任内阁 制等,成为近代中国宪政发展的里程碑。(5)资产阶级激进派高举民主、科学旗帜,掀起新文化运动,使国民 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3.20世纪上半期中国错失三次实现民主的机会(1)第一次: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但袁世凯上台,建立起独裁专制的北洋军阀政府。(2)第二次: 192
29、7年,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但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建立的国民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 治。(3)第三次: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民主、和平成为人民的政治诉求,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积极争取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但蒋介石撕毁 相关协议,发动内战,民主机遇再次错过。,4.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制度的探索(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后与专制独裁的北洋军阀、蒋介石政 府进行较量(最典型的是重庆谈判和重庆政协会议的召开),最终于1949 年4月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为中国走向人民民主奠定了 基础。同时进行了民主政治的尝试,如,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建立苏维 埃政权等,都为新中
30、国民主政治的确立提供了经验。(2)新中国成立初期: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主要有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3)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完善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的三大政治 制度;逐步建立了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推进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跟踪训练1 (2018江苏扬州调研)“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 文化大革命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 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您正充满生机活力,肩负着为人民当家作主的 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这首诗赞颂的制度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自治
31、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解析 材料中“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化大革命遭 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肩负着为人民当家作主 的重托”表明这首诗赞颂的是1954年宪法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 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十年文化大革命遭遇磨难中断”不 符,B项错误;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新时期确立的,C项错误;D项与“人民 当家作主”不符,排除。,二、新中国外交的表现,跟踪训练2 (2018江苏如东测试)某历史学者在论述一项政策时指出: “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 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此项政策 ( ) A.促使
32、三大改造完成 B.导致中苏关系恶化 C.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 D.开创了外交新局面,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一外交政策不再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不同, 开始较多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走向务实,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周恩来 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成为国际上解 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同时有利于中国构建和平稳定的周边环 境,为经济建设服务,C正确。三大改造完成是在1956年底,排除A;中苏 关系紧张是在1958年后,排除B;中美、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 局面,排除D。,三、近现代中国与世界大国的关系1.中苏(中俄)关系(1)近代前期:俄国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之一。
33、第二次鸦片战 争期间,俄国割占中国东北、西北大片领土;甲午战争后,把中国东北划 为势力范围。(2)近代后期:帮助、指导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如帮助成立中 国共产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支持、配合中国的抗日战争。(3)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两极对峙格局,中国实行“一边倒”,并与 苏联结盟,苏联支持、指导中国的经济建设。中苏关系的良性发展成为,“一五”计划超额完成、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重要因素,同时引起周边 国家和新兴国家的疑虑,影响了中国外交的发展。(4)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原因主要在于苏 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成为20世纪50年 代末中国经济困难的
34、外部因素,同时促成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实行“一 大片”的外交政策。(5)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苏关系恢复正常化、中俄逐步形成 战略伙伴关系。其原因主要有: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主动放弃美苏争霸,积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中俄两国有诸多 共同利益和履行大国责任的必要。2.中美关系(1)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合作、配合抗日(反法西斯)。原因是日本侵 略升级危及中、美国家利益,中国成为牵制日本的重要力量。中美合作 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因素之一。(2)解放战争时期:美国“扶蒋反共”。原因是美国出于“冷战” 和独占中国市场的需要。,(3)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中美长期对峙。原
35、因是两极对 峙格局形成和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孤立、封锁、威胁中国。中 美对峙影响了中西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4)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正常化并曲折发展。中美关系的 正常化归根到底是中美共同国家利益的需要,台湾问题成为困扰中美关 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大国合作应对国际重大问题和共同利益是中美关系 向良性方向发展的重要原因。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及良性发展不仅推动 了两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3.中日关系(1)近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规模最大、次数最多、手段最残忍、对 中国危害最深。日本侵华活动主要有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 约、瓜分中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
36、争、签订辛丑条约和二 十一条、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华战争。日本多次侵华的主要原因 是明治维新后军国主义的膨胀和“大陆政策”的实施。(2)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初:中日长期对峙。原因是两极对 峙背景下日本追随美国实行孤立、遏制中国的政策。,(3)20世纪70年代初: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原 因是中日两国共同利益的需要,直接推动原因是中美关系的改善。(4)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中日关系曲折发展。中日关系总体呈 良性发展趋势,但日本对近代侵略战争的态度、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 等成为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跟踪训练3 (2018江苏南京、盐城二模)1976年2月6日,新
37、华社播发公 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于21日访华。8日,美 国政府在新罕布什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尼克松的访华不会有什 么政治上的后果”,“普通公民能做这样一趟旅行是健康有益的”。中 国政府发出这一邀请的最主要目的是 ( )A.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进程B.促成中日关系正常化及两国建交C.试探美国时任政府奉行的对华政策D.打破美国遏制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A,解析 1976年2月,尼克松受邀访华时已卸任美国总统,是以私人身 份访华的,其主要目的是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进程,A项正确;197 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B项错误;
38、尼克松以私人身份访华,不代表美国政府,C项错误;随着中美 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以及中日建交(1972年),美国遏制中国形成的外交 僵局逐渐被打破,D项错误。,1.“走资派”:全称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1966年8月8 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 决定(简称十六条),十六条规定,这场运动的目的是“斗垮走 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运动的 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后来,林彪、江青反 革命集团进一步抛出了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的 反革命政治纲领,把打击迫害的矛头指向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使,教材补遗
39、,许多干部遭到抄家、批斗、迫害。2.海峡交流基金会:“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19 90年11月21日在台北成立。海基会是台湾当局为应付两岸关系发展和 推行有限大陆政策的历史产物。海基会采用“财团法人基金会”的形 式,经费由“政府与民间共同捐助”。海基会初成立时的定位是“以协 调处理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地区人民往来有关事务,并以保障两地人民 权益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该会的主要工作有如下7项业务:(1)两 岸人民入出境收件、核转及有关证件签发补发;(2)祖国大陆地区文书,验证、身份关系证明、协助诉讼文书送达及两地人犯遣返;(3)祖国大 陆地区经贸资讯的收集发布,间接贸易、投资
40、及其争议的协调处理;(4) 两岸人民有关文化交流事宜;(5)协助保障台湾地区人民在祖国大陆地 区停留期间的合法权益;(6)两岸人民往来有关咨询服务;(7)“政府”委 托办理的其他事项。海基会的首任董事长为辜振甫,秘书长为陈长文。3.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1991年12 月16日在北京成立。它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 和平统一为宗旨。“海协”成立以后的工作重点主要有4项:(1)逐步建,立和发展与台湾岛内外民间团体和人士的联系与相互合作,发挥民间力 量,共同促进两岸的直接三通和双向交流。根据国台办的授权,协会将 负责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有关团体进行联
41、系,处理相关问题。(2)将 就合作打击台湾海峡海上走私、抢劫问题与台湾授权团体海基会具体 商谈。(3)协会如受到委托,也将协同有关方面与台湾授权团体或人士 就处理台湾海峡海上渔事纠纷和违反有关规定进入对方地区之居民及 相关问题进行商谈。(4)协会将积极为台湾岛内外各团体、各界人士提 供有关祖国大陆投资、贸易和其他交流活动的政策、法规等咨询和服,务。同时也积极向祖国大陆有关方面和地方提供对台文化、学术、体 育、科技交流等咨询。汪道涵为海协会首任会长,唐树备为常务副会 长,秘书长为邹哲开。4.“汪辜会谈”:是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会长辜震普之间的 会谈。其中,第一次会谈于1993年在新加坡举行,
42、双方签订了一系列事 务性交流协议,1994年8月3日,“海协”负责人首次赴台落实汪辜会谈 协议成果;第二次会谈于1998年在上海举行。“汪辜会谈”建立起两岸 制度化的事务性协商与政治对话机制,并解决了两岸交流中的一些实际,5.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华人 民共和国与苏联于1950年2月14日签订的条约,同年4月11日起生效,有 效期为30年。这个条约取消了1945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代表王世杰和 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签订的不平等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条约由中 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兼外长周恩来和苏联外长安德烈维辛斯基在莫斯科 克里姆林宫签署。20世纪60年代起,中苏两国关系恶化,该条约
43、名存实 亡。期满后没有再延长。,6.新中国成立初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苏联、保加利 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东德、 阿尔巴尼亚、越南、印度、瑞典、丹麦、缅甸、瑞士、芬兰、英国、 挪威、荷兰、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锡兰、阿富汗。7.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国是联合国的发起 国之一,是1945年通过的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宣布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并致电联合国要求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但美国从中阻挠,使台湾国民党当局得问题。,以继续占有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自1961年第16届联大起,联合国内
44、外 开展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一系列斗争。1971年第26届联大 又展开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合法权利”和“中国 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两项议案的争论。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终于 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 国的联合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 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11 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到达纽约,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并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 理事国之一。8.尼克松(19131994):美国第37届总统,共和党人。他毕业于杜克 大学法学院,19371942年当律师,19421946年在美国海军部队服 役。1946年当选众议员,1950年当选参议员,1952年起任艾森豪威尔政 府的副总统,伙同艾森豪威尔实行了一系列的反动政策。1968年下半年 美国总统竞选期间,积极参与并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在担任美国总统期 间于1972年2月访华,发表了上海公报,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