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72 ,大小:1.55MB ,
资源ID:1103531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035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一第1讲先秦、秦汉时期的政治文明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sofeeling2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一第1讲先秦、秦汉时期的政治文明课件.pptx

1、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专题概览,时空定位,先秦(远古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 秦汉(公元前221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也是中 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阶段。,阶段特征,(1)商朝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王权的神秘色彩 (2)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分封制;宗法制 (3)商鞅变法(选修1) (4)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始皇(选修4);皇帝制度的创立及特 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5)汉朝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第1讲 先秦

2、、秦汉时期的政治文明,考纲要求,考纲呈现,考点一 先秦时期的政治,考点二 秦汉封建政治制度的建立,考点一 先秦时期的政治,自主学习,一、商朝的政治制度,1.商代贵族以 血缘关系 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2. 神权 和王权紧密结合,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二、西周的分封制,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一战灭商后建立周朝。,2.内容,3.评价(1)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了西周的统治。(2)局限:后来出现诸侯国之间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削 弱。,图解历史 分封制的实质,误区警示 对“封建”的准确理解 马克思主义史学中的“封建社

3、会”是指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实行经济 剥削与政治统治的社会形态。,在中国传统文献中,“封建”即“封邦建国”,指的是分封制;而在日常 生活中,“封建”则成为思想保守、拘于传统的代名词。由此可见, “封建”一词在中国不同时期因历史环境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含义,我们 使用时应充分了解语境。 三、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2.内容 (1)周天子以 嫡长子 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2)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诸侯相对天子为小宗,在其领地内则为大宗, 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3)从诸侯到卿大夫、卿大夫到士,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3.结果:由血缘

4、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的等级。,4.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是核心;等级森严;强调血缘关系。,5.作用: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 切地结合在一起;是巩固分封制和加强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工具。,归纳总结 归纳宗法制的要点,教材补遗 1.贵族政治 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 上的由贵族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是春 秋战国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变革。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血缘关系 基础之上的贵族政治必然会随着分封制的衰落和血缘关系的淡化及王 室式微而渐趋崩溃。,2.西周的“礼乐制度” (1)含义

5、a.礼:指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它是维护等级制 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b.乐:指服务于“礼”的音乐、舞蹈等。据 说礼乐制度自周公制定后,任何人都不能修改。周王有权惩罚违反礼乐 制度的贵族。 (2)地位:礼乐制度作为贵族的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必不 可少的工具。,四、商鞅变法(选修1),1.背景 (1)政治: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瓦解。 (2)经济: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 井田制 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 逐步形成。 (3)思想:出现“ 百家争鸣 ”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 革和文化发展。 (4)阶级: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社会变革,各国先

6、后进行变法。 (5)其他条件:秦国国君的大力支持;商鞅的个人才能和主观努力。,2.措施 (1)经济: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 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 (2)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3)政治: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制;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 制。 (4)社会习俗:“塞私门之请”;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推行“分异”令。,3.影响 (1)政治: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实行按军功授爵的二十等爵制,打破了贵 族世袭制,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新兴的军功地主成为维护秦国封建统 治的重要支柱,秦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政治

7、体制。 (2)经济: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社会经 济的发展。 (3)军事: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统一 六国奠定了基础。,合作探究,史料呈现 史料1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 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 队”进去很像是“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 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 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 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主题一 凸显贵族政治特色的分封制,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史料2 西周分封形势图西

8、周分封示意图,读史指导 (1)史料1是文献史料,解读时要抓住史料的每一句话中的关键词语,提取 有效信息。史料1中体现了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国与原有“邦国” 的不同;说明分封制下地方诸侯国拥有较大的权力,对后世产生了较 大影响。 (2)史料2是图片史料,解读时要注意图中的文字说明。根据史料2中的 康叔、召公奭、姜尚、微子启等的身份,总结分封的对象;根据图中异 姓封国、同姓封国的地域分布概括出诸侯国的分布特点。,问题思考 (1)据史料1,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 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形成二元体制。,(2)史料2反映了分封制的哪些特点?分析

9、这些特点体现出西周统治者怎 样的统治策略。 提示 特点: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同姓亲族的封地或居于富庶之地,或 居于战略要地。 统治策略:以亲制疏,将血缘内聚力转化为政治向心力。,史论归纳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 (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封地区: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居富庶地区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的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2.影响 (1)西周初期的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较高的权威,周王对诸侯具有较强的号

10、召力,分封制起到了拱卫周王室、拓展疆域、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渐崩溃,导致了诸侯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 (2)对后世的影响 a.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b.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c.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 山西省简称晋等。,主题二 血缘维系的宗法制 史料呈现史料1 周代世系略图,史料2 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 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 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 陵王于房州。

11、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 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 新唐书狄仁杰传史料3 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 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则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 性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了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 的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的又一特 色。 中国历史纵与横 读史指导 (1)史料1是图片史料,为周代世系略图。解读史料时要把握图片中不同 身份之间的关系以及“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等信息。,(2)史料2属于文献史料,武则

12、天和狄仁杰等主要围绕王位继承进行争论, 理解“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 不祔姑”是关键。是指新死者附祭于先祖。 (3)史料3属于现代评论史料。说明宗法制虽然不存在了,但其对后世 的影响还很大。中“亲贵合一”强调国家政权与血缘家族组织紧密 结合,官制具有浓重的宗法血缘性,“裙带作风”是指因血亲、姻亲和 密友关系而获得政治、经济上的利益。,问题思考 (1)史料1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示 史料1体现了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形 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由宗法关系决定的等级。 (2)根据史料2分析宗法制的特点。,提示 史料2中武则天迫于以父

13、系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宗法制的压力,不 得不做出“还尔太子”的决定,充分体现了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的特 点。,(3)根据史料3概括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提示 封建等级观念和反对理性、经验守旧的思想等长期存在。 (4)宗法制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依然能找到,请举例说明。,提示 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亲疏等现 象;认祖归宗、祭祖扫墓等社会习俗;家谱、宗祠、家庙等社会遗存。,史论归纳 一、宗法制与宗法观念家国情怀的源头,1.宗法制度: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等 级、巩固统治的制度,主要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家族制和族外婚制等。,2.宗法观念:指由宗法制派生出来的宗族(

14、家族)观念,以“尊祖、敬宗”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为主要内容,强调“忠孝”及“亲亲尊尊” “男女有别”的社会心理与人际关系。,3.区别与联系:宗法观念是由宗法制度派生的,是宗法制度在意识形态方 面的反映,但其也有相对独立性,即在宗法制度瓦解后,宗法观念并没有 消亡,而是一直延续下来,直到今天。,二、辩证分析宗法制的社会价值,1.对当时的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 的稳定和团结。,2.对后世的积极影响: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 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对后世的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 近亲疏,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

15、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 识相违背。,考点集训,1.(2018课标)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 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 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A,解析 商汤见猎人所设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会将鸟兽杀绝,“乃 去其三面”,显示了他的仁德之心,他从而得到诸侯拥护,并最终取得天 下。史记中的这一记载意在说明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故A 项正确。农业生产是夏商时期的主要经济活动

16、,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 强调的是商汤的仁德之心,而非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故C项错误。材料强 调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是夏商更替的主因,故D项错误。,2.(2019河北秦皇岛摸底)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的名称,原指直属 于国君的土地。楚国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 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 后就收归国家。材料说明楚国( ) A.逐渐走向中央集权 B.率先废除了分封制 C.最早实行了郡县制 D.具备了称雄的实力,A,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楚国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把重要地区掌 握在国君手里,且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收回,这说明楚国逐渐废除分 封制,加

17、强对地方的掌控,走向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楚国 率先废除了分封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县曾作为封地分封给功臣贵族, 说明并没有推行郡县制,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楚国的国力,故D 项错误。,3.(2017课标)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 (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 都蓟(今北京)。分封 (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A,解析 材料中分封的卫、鲁和燕都位于周的东部,原属于殷商文化 的分布区。周将王室成员分封到这些地方,推动了殷

18、商文化与周文化的 交流与融合,促进了这些地区对周文化的认同。故选A项。周代尚未实 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周王 室并未实现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故C项错误;早在夏商时期,贵族世袭特 权已经确立,故D项表述不当,排除。,考点二 秦汉封建政治制度的建立,自主学习,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统一 (1)条件 a.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 b.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2)概况 a.统一六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b.北固边疆:北

19、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 c.统一岭南:开凿灵渠,平定岭南并设郡。 d.平定西南:在“西南夷”地区,开辟“五尺道”,并设官吏。 (3)结果: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2)三公九卿制度,(3)郡县制 a.内容:地方设有郡、县两级,“郡”直属中央,“县”隶属郡。县下设 有“乡”“里”两级基层行政机构。 b.特点:形成中央 垂直 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律由皇帝任 免调动,不得世袭。,c.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 贵族 政治的重要标志。,名

20、师点拨 贵族政治的突出特征是世袭,官僚政治的突出特征是任命。 在郡县制下,郡县的长官由皇帝任免,体现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误区警示 关于郡县制几种错误认识的纠正 (1)郡与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秦统一六国后把郡县制推广到 全国;(2)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而不是继承和发展;(3)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 (4)官吏考察:秦朝考核官员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中央委派的专职官 员进行监督、视察;二是年终由官员自行汇报当年政绩。,(5)秦律:细密、严苛。以“轻罪重刑”为立法的指导思想,是加强皇 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3.秦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意义 (1)彻底打破

21、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2)其建立的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2)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 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 切受制于中央。,误区警示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区别 (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归纳总结 理解秦朝君主专制制度,1.汉承秦制:西汉大体上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汉武帝设置

22、十三州 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二、汉代政治制度的承袭与演变,2.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初,丞相有相当大的权力,位高权重。 (2)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组成“中朝”,参与军国大事,以削 弱“外朝”即以 丞相 、御史大夫为首的官僚机构的权力。,图解历史 汉朝的内外朝(中外朝)制度,3.中央集权的发展 (1)背景:汉初郡县、封国并存,导致出现王国问题。 (2)措施: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 推令 ”;实行刺史制度,每州设刺史一名,监察地方;完善封建法制,打击 豪强地主势力,维护封建社会秩序。 (3)结果: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误区警示 正确理解“推恩

23、令” “推恩令”并没有废除封国,它只是分割了封国的领地,削弱了封国的,实力,从而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4.选官制度:察举制 (1)概况: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选官标准:孝廉。 (3)特点: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具有封闭性的特征。,5.外戚宦官专权 (1)西汉后期,重用外戚与宦官,政局混乱,国家权力削弱。 (2)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即位,大多年龄较小,外戚宦官轮流控制朝政。 6.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东汉时期,“累世公卿”的豪族把持着东汉从中 央到地方的政权,豪强地主成为一种地方割据势力。,教材补遗 1.外戚干政 外戚亦称外家、戚畹,指封建社会中的君主

24、的母族、妻族,即君主母亲 或妻妾娘家的人。外戚干政是古代皇帝的外戚利用皇帝年幼或者无能 而把持朝廷政权的现象。皇帝年幼时,外戚往往干政擅权,中国尤以汉 朝为烈。,2.任官回避制度 中国古代的任官回避制度是随着对以血缘关系为基本准则的人事制度 的否定逐步产生的,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任官回避制度的国家。回避制度确立于两汉,成 熟于唐宋,完备于明清。古代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防止裙带关系滋 生,抑制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并保证官员任职期间免受人际关系的干 扰,公正地履行职务。历史上,任官回避制度在巩固中央集权、预防权 力腐败方面确实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三、秦始皇(选修4),

25、1.主要功绩 (1)兼并六国 条件:时代趋势;国力基础;重用人才;个人素质。过程:到公元前221年,先 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春秋以来中国长期分裂割 据的局面。 (2)政治制度创新:创立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推行郡县制,颁行秦律。 (3)经济文化措施:土地私有合法化,奖励移民垦荒,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 文字 ,修建驰道,统一车轨。,(4)开拓疆土: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征伐岭南,修建灵渠。,2.功过评述 (1)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多项举措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政权巩固和国 家统一。 (3)“

26、 焚书坑儒 ”、严刑峻法、滥用民力,专制暴虐,使秦朝二世而亡。,3.总结:尽管秦始皇的暴政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秦始皇使国家实现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是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历史人物。,合作探究,主题一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史料呈现 史料1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史料2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 郡县犹不

27、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 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史料3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 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 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读史指导 (1)史料1说明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政治制度, 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天下一大变局”。 (2)史料2中,顾炎武认为分封制下地方权力太大,而郡县制会导致君主权 力过大,故其主张“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 (3)史料3中王夫

28、之强调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在阅读时,以 第二个省略号为界分为两层,是原因的阐释,是观点的陈述。分层 找到观点,抓住原因,史料信息便一目了然了。,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 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提示 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 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形成了中央直接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提示 含义:地方权力过大;君主专制。主张:提出“寓封建(注:即分封) 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3)

29、根据史料3,概括王夫之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 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提示 看法:为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分封制)害处多。 积极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 定,其制度为历朝所沿用。,(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料2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 史料2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史论归纳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主题二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和作用 史料呈现 史料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相国、丞相,皆秦官, 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有左右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 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30、有两丞,秩千 石。 班固汉书,读史指导 本则史料为历史典籍原文,主要叙述了秦统一全国之后建立的中央官僚机构,由可以判断出史料介绍了“三公”的具体职责。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说明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构成及特点。,提示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由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构成。丞相是中央政权机构的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监察, 并协助丞相处理政务。太尉为最高军事长官,但实际上军权属于皇帝。三者互相协作,互相牵制。三者均参与重大军国事务的决策,有一定的决策权,但最终的决策权属于皇帝。,史论归纳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 (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

31、职, 又互相牵制,最终大权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 少府等官职都是为皇室专设的,为皇帝私家服务。国与家同治,这是封 建时代统治的特点。,2.作用 (1)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 巩固。 (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 断加强和完善。,考点集训,1.(2019河南洛阳测评)丞相田蚡入宫奏事,汉武帝问他:“君除(任命)吏 尽未?吾亦欲除吏!”据此可知,汉初 ( ) A.皇权有所衰落 B.君臣关系已经恶化 C.相权有所削弱 D.中枢体制亟须改革,解

32、析 由材料中汉武帝问丞相田蚡的话并结合汉武帝设立内外朝 制度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史实,可知汉初中枢体制亟须改革,故D项 正确。,D,2.(2019辽宁六校协作体模拟)秦刻石辞传者凡七:曰峄山、泰山、琅 邪、之罘、东观、碣石、会稽。会稽刻石特提男女淫佚之防,此就各地 风俗为矫正也。琅邪刻石尚孝、重农,为此后汉治之本。由此可知 ( ) A.秦朝的治国理念是儒家思想 B.秦始皇喜欢游历 C.秦朝注重社会的行为规范建设 D.秦刻石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C,解析 秦朝以法家思想为立国根本,法律制度细密而又严苛,故A项 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秦始皇喜欢游历,故B项错误;材料所涉及的两块秦 刻石辞内容,说明秦始

33、皇在统一全国之后,注重社会的行为规范建设,故 C项正确;D项明显错误。,解析 “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意为汉 承秦制,A、B、D三项都是其体现,不符合题意;以吏为师、以法为教只 符合秦朝,汉朝先是推行黄老之学,再是推崇儒学,C项符合题意。,3.(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史学家柳翼谋说:“始皇时代以一政府而 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秦人启其端,汉人竟 其绪。”下列表述与此观点不符的是 ( ) A.出击匈奴、巩固边疆 B.设置郡县、管辖地方 C.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D.控制思想、文化专制,C,记知识结构,本讲小结,背史论术语 (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行,适应了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维护了西周政治的稳定,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秦朝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全国以及中央对地方进行有效控制。 (4)汉武帝时形成“中朝”,是决策机构,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外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汉武帝推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分裂叛乱的问题。,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