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2.63MB ,
资源ID:1104356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043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滚动训练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为本站会员(李朗)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滚动训练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

1、1滚动训练 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选择题2017 年 8月 8日 21时 19分 46秒在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 7.0级地震。地震本身及其诱发的滑坡等地质灾害对旅游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像诺日朗瀑布等著名景观一去不复返。据此回答 12题。1.旅途中最易发生地质灾害滑坡的地方是( )。A. B. C. D.2.诺日朗瀑布处的等高线最可能是( )。【解析】第 1题,图中处等高线较为密集,且等高线向高处弯曲,表明应处于河谷中,该处最易发生滑坡。第 2题,诺日朗瀑布处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海拔在 2000 m以上。【答案】1.A 2.B 气温垂直递减率反映大气随海拔上升过

2、程中气温的变化情况,一般在对流层内,气温垂直递减率约为 0.6 /100 m。研究表明,空气湿度和山谷风共同影响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坡地区气温垂直递减率。下图示意喜马拉雅山北坡 40014301 m(简称北坡低海拔区)和43015750 m(简称北坡高海拔区)两段高程内的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读图,回答 34题。23.大部分时间内,北坡高海拔区的气温垂直递减率低于低海拔区且年内变化较小,主要原因是高海拔区( )。A.降水较多B.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湿度大C.离冰川更近,相对湿度更大D.气温低,空气湿度小【解析】高海拔处,离冰川更近,受冰川融水蒸发及冰面升华作用等影响,相对湿度较大。随海拔的上升降水

3、的分布呈少多少的趋势,高海拔地区并不一定降水多;高海拔地区因气温低,所以植被覆盖率一般较低;空气湿度受温度、风力大小、下垫面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高海拔地区气温虽低,但因接近冰川,湿度并不小。【答案】C4.山谷风对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坡地区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影响对应正确的是( )。A.山风降低;谷风增大 B.山风增大;谷风降低C.山风增大;谷风增大 D.山风降低;谷风降低【解析】白天,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风由谷底吹向山坡,形成谷风,将谷底暖空气带至空中。到了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顺山坡流入谷地,风由山坡吹向谷地,形成山风,导致谷地气温下降。因此山风和谷风均会导致上下温差减小

4、,气温垂直递减率降低。【答案】D下图示意某岩层顶部埋藏深度(与地表之间的垂直距离)变化情况。读图,回答 56题。35.该岩层容易遭受侵蚀的时期是(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甲地该岩层顶部埋藏深度为 0,说明其上部都被侵蚀掉了。【答案】A6.该地区出现过一次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喷发的时间是(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丁时期之前岩层顶部埋藏深度由小突然变大,说明这个时期有大规模的强烈的地质作用,该地区可能出现过一次大规模火山喷发。【答案】D下图为利用 GIS技术制作的我国某地区植被及地形分布图(甲)和该地区的气候资料图(乙)。读图,回答 78题。7.下列有关该地区

5、自然环境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结冰期长,有明显春汛B.山脊地区植被生长茂密C.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D.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且最冷月气温小于 0 ,可知其属于温带气候,根据逐月累积降水量变化可知该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年降水量为 600 mm,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3、4、5、6 月降水逐月增加,无明显春汛现象;据图可知,河谷中植被茂密;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答案】C48.下表中的栅格是记录 M流域的海拔(单位:m),据此判断该河段的流向是( )。886 883 880 882 887 885893 880 876 881

6、 884 886894 879 872 880 883 885890 880 870 875 882 884885 885 874 869 875 878882 874 870 870 866 869A.由北向南B.由南向北C.由北向南,再由西北向东南D.由北向南,再由东北向西南【解析】把图中每一行的最低点连起来,就是河流的位置,再按照水往低处流的规律,可知河流的流向是由北向南,再由西北向东南。【答案】C读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关联图,回答 911题。9.图中甲代表的地理现象可能是( )。A.人口激增 B.资源短缺C.气象灾害频发 D.气候变暖10.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体现了( )。A.地理环境

7、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经度地带性 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11.图示地理现象的变化明显表现出北半球快于南半球的态势,主要原因是北半球( )。A.陆地宽广 B.矿物能源丰富C.人口数量庞大 D.植被覆盖率低5【解析】第 9题,依据图中所示的因果联系可知,CO 2含量增加导致的温室效应,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引发蒸发量增大、冰川融化等一系列问题。第 10题,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成分,并导致气候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 11题,北半球气候变暖趋势快于南半球,主要原因是北半球人口数量庞大,矿物能源消耗量大,植被破坏严重。【答案】9.D 10.B 11.C 皮拉大沙丘位于大西洋畔的法国

8、西南部波尔多市(4450 N,034 E)。这里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其东侧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皮拉大沙丘以每年 5 m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据此回答 1214题。12.这里的森林植被属于(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解析】根据材料“这里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可知,该地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答案】B13.皮拉大沙丘向内陆推进的主要原因是( )。A.受盛行西风影响B.沿岸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降水少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D.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解析】从波尔多市的纬度位置

9、可知,该地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由材料可知,皮拉大沙丘的东侧(即内陆)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因此该沙丘向内陆推进的主要原因是受西风的影响。沿岸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降水少是皮拉大沙丘形成的原因,与推进无关,推进主要考虑动力因素;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与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都是皮拉大沙丘的成因,而不是其推进的动力。【答案】A14.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6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布现象【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植被类型应当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沿岸的加那利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

10、,形成荒漠景观,故应为非地带性分布现象。【答案】D在高山雪线之下的山坡上,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它是由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放眼望去,好像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海”,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带(见下图)。读图,回答 1516题。15.形成高山流石滩碎石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搬运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16.流石滩上植被稀疏、植株矮小的原因有( )。海拔高,气温低 多大风 食草动物多 太阳辐射强烈A. B. C. D.【解析】第 15题,高山流石滩的碎石是昼夜温差大,岩石崩

11、解所致,属于风化作用。第16题,流石滩海拔高,气温低,导致植被稀疏;流石滩上多大风导致植株矮小。光照强是优势条件,不是植被稀疏、矮小的原因。【答案】15.A 16.A 大高加索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全长约 1200 km,最宽处达 200 km,山势陡峻,具有完整的垂直景观带谱。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 5642 m)是欧洲第一高峰,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地理坐标为(4321 N,4226 E)。据此回答 1718题。 17.大高加索山脉从基带开始的 3个垂直自然带依次是( )。A.常绿硬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B.温带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7C.常绿阔叶林带高山灌丛带高山草甸带D.针叶林带高山

12、草原带高山草甸带18.厄尔布鲁士山高山冰川带(图中阴影部分)的分布类似于( )。【解析】第 17题,由大高加索山脉的地理位置和相对位置,可知该地位于大陆内部地区,降水稀少,可以推出山麓地带的自然带类型应该是温带草原,因而,从基带开始应该先是温带草原,然后随着海拔的上升,降水增多,开始出现温带森林,海拔继续上升出现针叶林,再上升降水减少,出现灌木林和草甸,最后是冰雪带。第 18题,据材料可知此山的垂直分异明显,在山顶是积雪冰川带,图中的雪线应该是西坡较低,因为西坡是迎风坡,降水多,所以雪线低。【答案】17.B 18.C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回答 1920题。19.与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13、 )。A.暖流 B.山脉迎风坡C.大气环流 D.寒流【解析】是热带雨林带,由于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带。【答案】D20.地自然带的名称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 D.温带草原带【解析】地为地中海气候,对应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答案】B8下图示意我国某楼盘的方位和北京时间 15:00时的太阳光线,该日该楼盘南面阳台能接受太阳照射的时长为 9小时 40分钟。读图,回答 2122题。21.该楼盘最可能位于( )。A.上海 B.北京 C.成都 D.乌鲁木齐22.该地该日昼长约为( )。A.9小时 40分钟B.10

14、小时 40分钟C.12小时 40分钟D.13小时 40分钟【解析】第 21题,该楼盘位于北半球,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当北京时间为 15:00时,该地太阳光线从南偏西 40直射阳台,说明此时该地的地方时为 12+2小时 40分=14 时 40分,与北京时间相差 20分钟,从而可计算出该地的经度为 115 E,所以 B项正确。第 22题,首先以二分日为例计算南北阳台光照时间。二分日昼长 12小时,日出正东,当太阳光线东偏南40时,南阳台才能被太阳光照到,结合地球自转速度可知,需要的时间为 2小时 40分钟,据此可以计算出南阳台二分日时被阳光照射的时间为 9小时 20分钟。该日南面阳台太阳能够照射

15、的时间为 9小时 40分钟,比二分日长 20分钟,说明下午太阳照射时间比二分日长 20分钟,则昼长比二分日长 40分钟,为 12小时 40分钟。【答案】21.B 22.C 二、非选择题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山体效应指山体隆起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导致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图 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 b、c 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9带山体内外最热月 10 等温线分布高度。(1)运用大气受热

16、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2)简述 10 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3)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概述沿 40 N纬线该山体林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首先通过阅读材料,理解什么是“山体效应”;再根据题干提示“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对图 a的解读,总结并得出答案。第(2)题,图中反映了曲线整体分布的高度,曲线的变化,曲线分段对比等不同。第(3)题,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山体为北美洲西部山地。西侧为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丰富。由“山体效应”可知,山体内部温度高于山体外部。依据题干提示“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即可得出结论。【答案】(1)地面是

17、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较稀薄,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传递给大气的热量也较多;山体外部的地面热量传递到同山体相同海拔时热量已大为减弱。(2)山体内部分布高于山体外部;不同纬度山体内外的分布高度差不同,38 N沿线差异较大(最大高度差达 700 m),40 N沿线差异较小(最大高度差约 400 m);山体外部西侧较山体外部东侧分布较高。(3)内部高于外部,原因是内部山体效应强于外部,热量条件相对较好;西部高于东部,原因是西部气温较高、离海(太平)洋较近且是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7年 2月 20日,晴,我从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

18、搭乘豪华邮轮前往火地群岛探险旅游。几个小时后,邮轮在蜿蜒曲折的海峡内航行,海面上风大浪高。我看到处处是幽深的峡湾,烟云缭绕,两岸绿岛荒岩上栖息着无数海鸟、企鹅和海狮,远处一座座青山雪峰,冰川遍布,蔚10为壮观。邮轮到达乌斯怀亚港已然风平浪静,大大小小的船只星罗棋布,海鸟自由翱翔,与岸上色彩鲜艳的小木屋构成绚烂的画卷摘自游记世界尽头原始火地岛(1)分析沿途“青山雪峰”景观的形成原因。(2)比较线路甲、乙段的风浪大小,并说明理由。(3)乌斯怀亚民居多为低矮的小木屋,屋顶坡度大。说明该地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解析】第(1)题,沿途“青山雪峰”景观的形成原因主要从山峰、植被、积雪形成原因等方面进

19、行分析。山峰的形成与板块构造有关,该地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形成了高大山脉。由于地处盛行西风带,降水量大,2 月份为南半球夏季,气温高,植被茂密形成“青山” 。由于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峰顶有积雪覆盖,成为“雪峰” 。第(2)题,线路甲、乙段的风浪大小及其理由主要从该地的盛行风向及洋流角度考虑。读图根据经纬度可知,航行路线位于西风带内,洋流为西风漂流。甲航段受大陆影响,位于西风背风地带且受西风漂流影响小。而乙段航线与西风漂流及西风风向一致,西部为海洋,受西风及西风漂流影响小且地处小岛屿之间,有狭管效应,使得乙段风浪大。第(3)题,乌斯怀亚民居多为低矮的小木屋,屋顶坡度大的民居与自然

20、环境的关系主要从抗风、防震及取材角度考虑。由于该地位于西风带,风浪大,低矮的木屋可以防风。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木结构房屋抗震性能强。该地冬季降雪多,但坡度大,不易积雪。周围植被覆盖率高,有利于就地取材。【答案】(1)地处板块消亡边界,褶皱隆起形成高大山脉;(地处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降水丰富且正值夏季,森林茂密;纬度较高且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多数山峰被积雪覆盖。(2)乙段风浪较甲段大。理由:与甲段相比,乙段西部为海洋,对西风和西风漂流的削弱作用较小;航道狭窄且走向与盛行风向一致,狭管效应显著。(3)该地多大风天气,地震频发,低矮小木屋抗风性强且利于防震;冬季降雪量大,屋顶坡度大不易积雪;森林茂密,便于就地取材。11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