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消息二则渡江战役相关信息目录资料链接一:渡江战役 1资料链接二:揭秘 60 年前“渡江战役”始末 .2资料链接一:渡江战役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沉重打击下,国民党政治、经济、军事陷入总崩溃。蒋介石为了赢得时间,伺机卷土重来,企图依托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一方面宣告“引退” ,由“代总统”李宗仁出面提出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另一方面仍以国民党总裁身份总揽军政大权,加紧部署长江防线。在宜昌至上海间余公里的长江沿线部署了个师约万人的兵力。其中,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汤恩伯集团个师约万人,布防于江西湖口至上海间余公里地段上;华中军政长官公署白崇禧集团个师约万人,布防于湖口至宜昌间近公
2、里地段上。同时,以海军个舰队和空军个大队支援陆军作战。年二三月间,中央军委依据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既定方针,命令第二、第三野战军和中原、华东军区部队共万人,统归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指挥,准备在月汛期到来之前发起渡江作战,歼灭汤恩伯集团,夺取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以及江苏、安徽、浙江省广大地区。同时决定,第四野战军以万人组成先遣兵团,由平津地区南下武汉以北、以东地区,归第二野战军指挥,牵制白崇禧集团。月日,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 ,决定将第二、第三野战军组成东、中、西三个突击集团,采取宽正面、有重点的多路突击战法,首先歼灭沿江防御之敌,
3、然后向南发展,夺取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彻底摧毁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中心。为了早日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毛泽东提出了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人民解放军为此数度推迟渡江南进的时间。当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已达成的和平协定上签字后,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于年月日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月日晚至日晚,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大军,发起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渡江作战。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陆、海、空军组成的长江防线。日,国民党军实施总退却,分别向浙赣路、杭州和上海撤逃。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年反动统治的灭亡。突破江防之后,由
4、第三野战军组成的中、东两集团东西对进,日将由南京、镇江撤逃的国民党军个军万余人围歼于皖南的郎溪、广德地区。月日第兵团解放杭州。与此同时,由第二野战军组成的西集团渡江后向南疾进,先后解放九江、南昌,斩断了浙赣路,割断了汤恩伯与白崇禧两集团的联系。随后,第、第兵团指挥个军(后增加个军)及特种兵纵队近万人,于月日向上海发起攻击,从浦东、浦西两翼迂回,以吴淞口为目标向心突击。为求完整地接收中国最大城市上海,避免市区遭受战火破坏,作战中尽量不使用重武器。至2日,完全攻占上海。汤恩伯集团除约万人经吴淞口登舰逃跑外,万余人被歼灭。月日,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宣告胜利结束。在此期间,第兵团解放了浙东、浙南
5、广大地区,第二野战军解放了闽北、赣中大部地区。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在完成牵制白崇禧集团,不使其向东增援汤恩伯集团的任务后,于月日发起渡江作战,日解放武汉三镇。渡江战役,亦称京沪杭战役,历时天,人民解放军以伤亡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个军部、个师共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为尔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资料链接二:揭秘 60 年前“渡江战役”始末1949 年 4 月 21 日至 6 月 2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一举突
6、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此役就是解放战争中著名的渡江战役,亦称京沪杭战役。渡江战役历时 40 多天,人民解放军以伤亡 6 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 11 个军部、46 个师共 43 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为尔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毛主席在当时的北平双清别墅闻讯后,欣然命笔,写下了光辉的史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负隅顽抗辽沈战役
7、、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正规军还有 71 个军 227 个师的番号约 115 万人,加上特种兵、机关、学校和地方部队,总兵力为 204 万人,其中能用于作战的部队为 146 万人。这些部队,多是新建或被歼后重建的,且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在战略上已无法组织有效防御。蒋介石为了赢得时间,依托长江以南半壁山河重整军力,等待时机卷土重来:一方面于 1949 年 1 月 21 日宣布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任“代总统” ,并出面提出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另一方面仍以国民党总裁身份总揽军政大权,积极扩军备战。将京沪警备总司令部扩大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任命汤恩伯为总司令,统一指挥
8、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和江西省东部的军事,会同华中“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白崇禧指挥的部队组织长江防御。到 1949 年 4 月,国民党军在宜昌至上海间 1800 余公里的长江沿线上,共部署了 115个师约 70 万人的兵力。其中,汤恩伯集团 75 个师约 45 万人,布防于江西省湖口至上海间800 余公里地段上;白崇禧集团 40 个师约 25 万人,布防于湖口至宜昌间近 1000 公里地段上。同时,以海军海防第 2 舰队和江防舰队一部计有军舰 26 艘、炮艇 56 艘分驻安庆、芜湖、镇江、上海等地的长江江面,江防舰队主力计舰艇 40 余艘分驻宜昌、汉口、九江等地江面,沿江巡弋;空军 4 个大队计
9、飞机 300 余架分置于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支援陆军作战。此外,美、英等国也各有军舰停泊于上海吴淞口外海面,威胁或伺机阻挠人民解放军渡江。长江下游江面宽达 2 至 10 余公里,水位在每年 45 月间开始上涨,特别是 5 月汛期,不仅水位猛涨,而且风大浪高,影响航渡。沿江广阔地域为水网稻田地,河流湖泊较多,不利大兵团行动。防守该地段的汤恩伯集团,除以一部兵力控制若干江心洲及江北据点作为警戒阵地外,以主力 18 个军 54 个师沿南岸布防,重点置于南京以东地区,并在纵深控3制一定的机动兵力,企图在人民解放军渡江时,凭借长江天险,依托既设工事,在海空军支援下,大量杀伤其于半渡之时或滩头阵地;若江
10、防被突破,则分别撤往上海及浙赣铁路沿线,组织新的防御。部署渡江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以百万大军发起渡江战役,夺取国民党的政治经济中心。1949 年 23 月,中共中央军委依据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既定方针,命令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中原、华东军区部队共约 100 万人,统归由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和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指挥,准备在 5 月汛期到来之前,由安庆、芜湖、南京、江阴之线发起渡江作战,歼灭汤恩伯集团,夺取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以及江苏、安徽、浙江省广大地区,并随时准备对付帝国主义可能的武装干涉。
11、同时决定,第四野战军以第 12 兵团部率第 40、第 43 军约 12 万人组成先遣兵团,由平(今北京)津地区南下,归第二野战军指挥,攻取信阳,威胁武汉,会同中原军区部队牵制白崇禧集团,策应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总前委依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意图和国民党军的部署以及长江中下游地理特点,于 1949年 3 月 31 日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 ,决定组成东、中、西 3 个突击集团,采取宽正面、有重点的多路突击的战法,于 4 月 15 日在江苏省靖江至安徽省望江段实施渡江作战,首先歼灭沿江防御之敌,尔后向南发展,夺取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占领江苏、安徽省南部及浙江全省。参加渡江作战的人民解放军各部队
12、,于 3 月初4 月初先后进抵长江北岸,开展战役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形势任务和新区城市政策纪律教育;侦察国民党军的防御部署、工事和长江水情、两岸地形;在地方党和政府的帮助下筹集、修理船只,到渡江前夕,共筹集各型木船 9400 余只,培训了数千名部队选调的水手;开展以强渡江河和水网稻田地作战为主要内容的战术、技术训练等。在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中原局的统一部署下,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竭尽全力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支前工作,仅随军参战的船工即达 1 万余名,临时民工达 300 万人,山东、苏北解放区还组建了 16 个民工团随军服务。与此同时,各兵团还以一部兵力拔除了枞阳、土桥、仪征、三江营等长江北岸国民
13、党军据点 10 余处,从北岸控制了长江航道,为主力渡江开辟了道路。攻陷“首府”1949 年 4 月 1 日,国共双方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为争取达成有利于人民的协定,人民解放军数度推迟渡江时间。4 月 15 日,国共双方代表团拟定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并商定 4 月 20 日签字。但南京国民党政府却拒绝签字。人民解放军即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于 20 日夜发起渡江作战。中突击集团第一梯队第 24、第 25、第 27、第 21 军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冒着国民党军军舰和江防炮火的拦截,在 100 余公里的正面上,首先登船起渡,迅速攻占了鲫鱼洲等江心洲。接着,突破鲁港(芜湖西南)至铜陵段国民
14、党军江防阵地,连续打退守军的多次反击,巩固了滩头阵地,尔后向纵深发展攻势,至 21 日,占领铜陵、繁昌、顺安等地。国民党军芜湖以西地段的长江防御被人民解放军突破后,汤恩伯于 21 日到芜湖亲自布置堵击,但已无济于事。当晚,人民解放军东、西两突击集团发起强大的渡江作战。东突击集团第一梯队第 23、第 28、第 29 军展开于龙稍港(泰兴西南)至张黄港段,在天生港(泰兴以南)等地突破守军防御后,击退其第 45、第 21、第 123 军的多次反击,于22 日进抵南闸(江阴以南)、百丈镇(申港以西)之线,建立了东西 50 余公里、南北 10 余公里的滩头阵地。同时,争取了国民党军江阴要塞守军 7000
15、 余人起义,控制了江阴炮台,封4锁了江面。第 20 军由泰兴西北龙窝口至永安洲段起渡,22 日攻占扬中。西突击集团也于 21 日晚在预定地段突破守军江防阵地,控制了宽 100 余公里、纵深 5至 10 公里的滩头阵地,于 22 日占领彭泽、东流等地,并解放安庆。中突击集团则继续发展攻势,占领南陵,歼国民党军第 88 军大部。在人民解放军渡江时,停泊在镇江附近江面的英国军舰 4 艘公然炮击长江北岸的人民解放军渡江部队。人民解放军当即以炮火猛烈还击,击伤其旗舰“紫石英”号,后 4 艘军舰相继逃往上海。国民党集团鉴于江防已全线被突破,部队有在沿江一线被人民解放军分割、围歼的危险,于 22 日下午仓促
16、部署总退却,芜湖以西的部队向浙赣铁路沿线撤退,芜湖以东、常州以西的部队向杭州方向撤退,常州以东的部队向上海方向撤退,企图在浙赣铁路沿线和上海地区组织新的防御。人民解放军除组织第二梯队军继续渡江外,主力向国民党军防御纵深发展攻势。23 日,东突击集团主力相继解放丹阳、常州、无锡等城,切断了宁沪铁路,争取了国民党海军海防第 2 舰队司令林遵,率舰艇 25 艘在南京以东江面和另一部舰艇 23 艘在镇江江面起义。第 34 军进占镇江,第 35 军于 23 日晚进占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南京。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蒋介石集团 22 年的反动统治被推翻。中突击集团一部占领芜湖,主力渡过青弋江,歼灭国民党军第
17、20 军大部和第 99 军一部。西突击集团占领贵池、青阳等地,歼国民党军第 8 兵团一部。解放武汉在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的同时,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占领武汉以东以西的黄梅、浠水、汉川等地,有力地牵制了白崇禧集团,保障了第二野战军渡江作战的翼侧安全。4 月 2223 日,总前委依据沿江国民党军全线南撤的情况,迅速调整进攻部署,令第三野战军除以第 8 兵团部率第 34、第 35 军担任镇江、南京地区的警备任务,以第 10 兵团第 29 军东进占领苏州并向上海方向警戒外,主力在粟裕统一指挥下分别沿丹阳、金坛、溧阳及太湖西侧和南陵、宣城、广德之线向长兴、吴兴(今湖州)地区疾进,完成战役
18、合围,歼灭由南京、镇江、芜湖地区南逃的国民党军,第 7 兵团并准备夺取杭州。同时解除第二野战军第 4 兵团沿江东进的任务,改为与第 3、第 5 兵团并肩向浙赣铁路沿线挺进,追歼逃敌,控制浙赣铁路,切断汤恩伯集团与白崇禧集团的联系,另以第 10 军担任安庆、芜湖地区的警备任务。4 月 26 日,第 9 兵团主力通过广德;第 10 兵团进抵天王寺、宜兴一线,并在溧阳以西、以南地区歼国民党军第 4、第 28、第 51 军各一部。国民党军在人民解放军的多路追击下,改由宜兴以西山区直下郎溪、广德,企图由此突出重围,直趋杭州。27 日,第 10 兵团第 29 军进占苏州。第三野战军主力会师吴兴,将国民党军
19、第 4、第 28、第 45、第 51、第 66 军等 5 个军包围于郎溪、广德之间地区,经两天激战,将其 8 万余人全部歼灭。5 月 3 日,第 7 兵团占领杭州。第二野战军在皖南游击队的策应下,经屯溪、婺源、乐平等地,于 5 月 47 日相继占领浙赣铁路沿线的贵溪、上饶、衢县、金华等地,并在追击作战中歼国民党军第 68、第 88、第 106、第 73 军各一部。在此期间,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占领孝感、黄陂,逼近武汉。郎广围歼战后,汤恩伯集团一部逃往福建,主力 25 个师共 20 余万人退守上海,继续顽抗。位于武汉地区的白崇禧集团,除以一部兵力迟滞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渡江外,主力准
20、备南撤湘鄂边、湘中、湘鄂西地区组织新的防线,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和西进四川。中共中央军委和总前委依据战局的发展,决定以第三野战军第 7 兵团主力向浙江东部5和南部进军,解放浙江省;第 8 兵团一部兵力继续担任南京、镇江地区警备,并肃清溃散于苏浙皖边界地区国民党军的任务;第 9、第 10 兵团并指挥第 8 兵团一部攻取上海。以第二野战军位于浙赣铁路金华至东乡段休整,策应第三野战军夺取上海,准备对付美、英等国可能的武装干涉,并以一部兵力向福建北部、江西中部进击,视机进占南昌。第四野战军于从 5 月 14 日武汉以东团风至武穴 200 多里地段南渡长江,16 日、17 日,相
21、继解放武汉三镇。大获全胜为求完整地接收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避免市区遭受战火破坏,第三野战军决定以第 9 兵团指挥第 20、第 27、第 30、第 31 军,第 10 兵团指挥第 26、第 28、第 29、第33 军,分别经由浦东、浦西实施钳形突击,直插吴淞,截断敌军海上退路,迫敌投降。如敌继续顽抗,则对市区发起攻击,分割、歼灭全部守敌。5 月 12 日,上海战役开始。至 22 日,将汤恩伯集团主力压缩到苏州河以北地区。经第三野战军增调第 7 兵团第 23 军和第 8 兵团第 25 军分别加强第 9、第 10 兵团,该两兵团于 23 日夜向上海守军发起总攻。各攻击部队多路直插市区和宝山、吴淞
22、。为减轻对市区建筑物的破坏,尽量不使用重武器。至 27 日,完全攻占上海。汤恩伯集团除约 5 万人经吴淞口登舰逃跑外,15 万余人被歼灭。在此期间,第三野战军第 7 兵团在浙东、浙南游击队的配合下,解放了宁波、奉化、镇海(今宁波市北部)、温州、临海、黄岩等城市和广大地区。第二野战军一部解放江西省南城和福建省建阳、建瓯、南平等地;另一部为策应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的渡江作战,进至江西省丰城、樟树(今清江)一线,并于 22 日占领南昌。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于 5 月 14日开始举行汉浔间渡江作战,从武汉至九江间横渡长江。15 日,争取了国民党华中军政副长官兼第 19 兵团司令官张轸率 2 万余人在贺胜桥起义,17 日解放华中经济中心武汉。6 月 2 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结束。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伟大起点。之所以取得胜利,战役指挥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国共两党再度和平谈判,存在着和平渡江和战斗渡江两种可能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的一切工作立足于战斗渡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二是对战斗渡江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均预筹对策,因而顺利达成了预定战役目的;三是利用长江在南京、镇江地段江身向北凸出的有利地形,实施钳形突击,先完成合围,尔后从容歼灭。 (文章来源:人民长江报)6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