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2.07MB ,
资源ID:1105164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051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astlab11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1、- 1 -山大附中 20182019 学年高三年级 11 月模块诊断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春秋中叶后,宋国六卿已无太宰、太史等职。其他各国的太宰、太师、太史也都成为次要职位;而主管行政、财政、军事、司法的司徒、司空、司马、司寇等政务官,则上升为六卿。这反映出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形成 B. 西周分封制无约束力C. 政府权力的官僚化趋势增强 D. 诸侯国战争频率提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务官”体现的是政府权力的官僚化,政务官上升为六卿体现的则是政府权力的官僚化趋势增强,选 C 是符合

2、题意的,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形成是在后来的秦朝,选项 A 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春秋中叶后西周分封制仍然有约束力,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战争频率提高方面的信息,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正确理解材料中“政务官”的含义政府权力的官僚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形成时间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再根据材料的具体内容准确判断最后一个选项的内容在材料中未体现即可做对此题。2.战国时期秦国司法机关受理案件后,要把当事人的姓名、身份、籍贯、是否有前科等问题写成书面报告;然后前往现场勘验、调查,每一过程都要做笔录;庭审时要听取当事

3、人双方的口供,可进行刑讯;最后,司法机关做出判决。整个审判过程都记录下来,制作成“爰书”。秦国的这种做法A. 成为统一六国的司法保障- 2 -B. 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C. 反映了对司法程序的重视D. 保证了审判公正合理【答案】C【解析】【详解】题意反映的是秦国的司法调查和审判程序,与统一六国无关,故排除 A 项;秦国的整个司法调查审判程序并不是徒具形式,整个过程没有规定特别的形式,没有体现形式主义的特征,故排除 B 项;根据“整个审判过程都记录下来,制作成爰书 ”可知反映了秦国对司法程序的重视,故选 C 项;题意反映了秦国司法程序的完备,但没有体现审判公正合理,故排除 D 项。3.据传尧去世后

4、,舜为了让尧的儿子丹朱继承天下而主动避居,可诸侯不朝见丹朱却去朝见舜,民众也不歌颂丹朱而歌颂舜,于是舜即位天子。对此,孟子认为这是天意。这说明A. 孟子天命思想与民本思想相通B. 孟子倾向于恢复王位继承制C. 中国自古就有选贤举能的传统D. 周天子已失去统治的合法性【答案】A【解析】【详解】民众歌颂舜,舜即天子位,孟子认为这是天意,反映了他天命思想和民本思想的相通之处,故选 A 项;舜是通过禅让制继承了天子位,不能说明孟子倾向恢复王位继承制,故排除 B 项;舜为了让丹朱继承天下而主动避居,最终在民众的拥戴下即天子位,该行为得到孟子的肯定,没有体现中国古代选贤举能的传统,故排除 C 项;尧舜时代

5、周王朝还没有建立,周天子已经失去统治合法性的说法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 D 项。【点睛】孟子所认为的天意是建立在民众不歌颂丹朱而歌颂舜的基础上的,所以体现了孟子天命思想与民本思想相通的方面。4.战国中期,诸侯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不采取分封土地的办法,而给以一定数量的- 3 -粮食或钱币;战国后期,诸侯国君已普遍用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等。这说明战国中后期A. 频繁的变革阻碍社会发展 B. 经济发展推动官僚制度改革C. 专制集权制度已有所体现 D. 国家统一开始取代封建割据【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战国时期国君给以粮食和钱币作为官吏的俸禄;国君用玺、符任免官吏、传

6、达政令、调遣军队等信息可知战国时期国君的权力加强,故是专制集权制度已有所体现,C 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变革的信息,排除 A。B 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战国时期国家尚未统一,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C。5.在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汉景帝在原来吴国、楚国、赵国、齐国四国旧地,陆续分封皇子 13人为诸侯王。对此措施的评论,正确的是A. 形成了郡国并行的行政体制B. 使王国领地缩小,亲缘更近C. 以宗室子弟取代异姓诸侯王D. 扩大王国的辖区,巩固皇权【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郡”的信息,排除 A,在四国旧地分封皇子 13 人为诸侯王,王国的领地变小了,封皇子为诸侯王,皇帝与诸侯王的

7、亲缘更近,故 B 正确,D 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取代异姓诸侯王” ,排除 C。6.“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 ”上述西汉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A. 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B. 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 4 -C. 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D. 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说明厚葬风气源于孝道的虚名,故 A 项错误;厚葬与重农抑商和土地私有制无关,故 BC 项错误;死后的厚葬可以获得孝的美名,同时西汉的

8、选官制度标准就是孝廉,而且西汉汉武帝之后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故 D 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度7.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始祖。741 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 、 庄子 、 列子 ,考试形式和明经科相同,合格者称为道学举士。道举设置旨在A. 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 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C. 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D. 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始祖”可知唐朝统治者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是为了强化唐朝统治者的统治地位,是为了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排除

9、A 项,故选 B 项;对世家大族垄断政权造成冲击的是科举制的形成,故排除 C项;唐朝统治者在科举考试中仅设置了道举,可以说明是为了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推动文化多元发展,故排除 D 项;【点睛】抓住本题中的关键句“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始祖”即可知唐代皇帝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8.宋朝皇帝的指令原则上须经二府,以“敕牒” (诏书)方式颁布执行,在这个程序中可以- 5 -“封驳” (说明理由拒绝) 。皇帝自宫内直接发出批示,认为是“灭裂纪纲”的源头,经常受到臣僚的批评和抵制。这种设计A. 使宋代君主权力受到相权的严重制约B. 表明宋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相当完善C. 有利

10、于政府各部门分工合作提高效率D. 使皇权受到决策程序的制度化制约【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在这个程序中可以“封驳” (说明理由拒绝) ”说明皇权受到了决策程序的制约,所以本题选择 D 选项。A 选项没有注意到材料中“原则上”这三个字;B 选项错在本题涉及的是君主专制,并不是中央集权;C 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点睛:在解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问题时要格外注意本题涉及的内容属于专制主义部分还是中央集权部分,搞清楚这一点往往可以排除一定的干扰项。如本题涉及的是专制主义问题,所以可以排除 B 选项的干扰。9.元朝时期, “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 。中原之士“西游昆仑圃,

11、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 。对上述历史现象理解最恰当的是A. 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B. 元朝时西域与中原文化差异显著C. 元朝重建大一统,疆域辽阔D. 西域民族政权派人学习中原文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内容可知,西域人士流连中原的很多,中原人士涉足边疆的也很多,说明民族之间的交流很频繁,体现了民族融合的情况,故选 A 项;由西域人士“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可知无法体现西域与中原文化差异显著,故排除 B 项;元朝重建大一统,疆域辽阔未能体现题意中民族交流融合的内容,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 C 项;元朝建立大一统王朝,西域已经不存在独立于元政府之外的民族政权,故排除

12、 D 项。- 6 -10.恩格斯评价:梭伦改革“在制度中加入一个全新的因素” ,通过改革,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逐渐遭到排斥。这说明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A. 剥夺了贵族的政治权力B. 实现全体公民之间的平等C. 便于工商业主参政议政D. 成为平民控制政府的工具【答案】C【解析】根据“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逐渐遭到排斥”可知,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打击了旧贵族,提高了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地位,便于工商业主参政议政,C 正确;梭伦改革削弱了贵族的政治权力,不是剥夺贵族的政治权力,A 错误;公民按照财产的多少分享不同的政治权利,不能体现全体公民之间的平等,B 错误;D

13、不符合史实,排除。【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逐渐遭到排斥”即可。11.“雅典公民当他抓阄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或建立一支戏剧歌队时,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三十三年间他必须服役于国家;他不是自己言语和情感的主人,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审判他是不是合格的公民”材料说明古代雅典人A. 充分享受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各项福利B. 直接民主的好处在于为本阶层谋利益C. 获得平等的同时付出了自由的代价D. 因个人隶属于社会而享受充分的权利【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他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三十三年间他必须服役于国家”可以看出在古代雅典要是想

14、获得公民的平等权要付出自由的代价,所以本题选择 C 选项。A 选项错误,与材料反映的内容相反;B 选项不是材料主要叙述的内容;D 选项因果关系倒置。- 7 -12.13 世纪,英国形成了“王在议会”的局面。1603 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她远在外国的侄孙詹姆士一世继位,詹姆士对英格兰一无所知,坚持“君权神授” ,王权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这表明,光荣革命A. 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 使英国议会权力开始高于王权C. 结束了英国君主制的历史进程 D. 对英格兰的政治传统有所捍卫【答案】D【解析】根据“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表明

15、议会战胜王权恢复了议会的权利,故 D 正确;1689 年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8 年光荣革命,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议会权力开始高于王权” ,排除 B;1689 年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制并没有结束,排除 C。【名师点睛】尊重材料是解体的唯一秘籍,抓住关键信息“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即可。13.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之初,古希腊时期雅典人在马其顿的大举进攻面前不肯齐心抵抗,以致城邦沦陷的历史事实得到广泛宣传;而随着战争的结束,斯巴达人随时都准备为国家的利益而献身却成为反面的例证。上述材料主要说明A. 牺牲个人利益以巩固国家的重

16、要性B. 动员美国民众参与对英战争的迫切性C. 独立后维护自由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D. 古希腊政治体制孕育了美国共和政体【答案】C【解析】材料的关键语句也是中心语句是“而随着战争的结束,斯巴达人随时都准备为国家的利益而献身却成为反面的例证” ,说明材料强调战争结束后注重维护个人利益、不倡导牺牲个人利益,C 正确;A、D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主要说明战后“斯巴达人随时都准备为国家- 8 -的利益而献身却成为反面的例证” ,B 不是材料的主要思想,排除。点睛:应该把握住材料的核心语句“而随着战争的结束,斯巴达人随时都准备为国家的利益而献身却成为反面的例证” ,是材料强调的重点。14.恩格斯曾说

17、:“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 ”这表明A. 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B. 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C. 法国已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D. 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工人可以建立自己的政党,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而斗争,说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承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故 B 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共和国的建立为法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提供了可能,而不是将要发生无产阶级革命,A 项错误;C 项材料未体现;材料反映的是共和国的建立为法国

18、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提供了可能,而不是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D 项错误。15.“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帅,军官均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A. 专制主义色彩B. 军国主义色彩C. 联邦主义色彩D. 民主主义色彩【答案】A【解析】- 9 -根据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皇帝作为国家元首,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表明皇帝拥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反映了德意志帝国宪法

19、具有专制主义色彩。故选A。16.16 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这反映出A. 西欧国家商业繁荣 B. 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C. 荷兰贸易出现顺差 D. 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东岸【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商品贸易都在“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 ,表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 D 正确;ABC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名师点睛】尊重材料是解题的秘籍,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成

20、为欧洲的商品贸易中心,说明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17.1609 年,荷兰人格劳修斯匿名发行的海洋自由论一书,曾断言:“任何国家到任何他国并与之贸易都是合法的,上帝亲自在自然中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他们被禁止进行贸易,那么由此爆发战争是正当的。 ”格劳修斯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时荷兰A. 为了获取商品市场与原材料产地B. 已经完成海军军队的近代化改革C. 以重商主义推动了海上自由贸易D. 力图打破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自由贸易,而不是贸易的目的,故 A 项排除;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自由贸易,- 10 -而不是军事改革的相关内容,故 B 项排除;据题干中时间可知当时商业理念

21、奉行的是重商主义,而材料中“如果他们被禁止进行贸易,那么由此爆发战争是正当的”又强调了自由贸易,综合分析可知当时荷兰以重商主义推动了海上自由贸易,故 C 项正确;据所学可知 1651 年英国制定了航海条例 ,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D 项排除。18.1863 年,赫斯特染料厂总共只有 5 个工人,到 1912 年达到 7700 人,其中包括 380 名熟练的化学家和工程师;巴登笨胺和苏打厂,在 1875 年拥有工人 885 人,到 1914 年达到11000 人,这些化学工厂后来成为整个工业帝国“法本化学工业公司”的中心。这一现象反映了德国A.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B. 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C.

22、科学推动了生产力发展D. 化学工业成为支柱产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点垄断组织,旨在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主旨揭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垄断组织出现,A 项符合史实和题意;B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重点不是在强调科学的作用,排除 C;D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A。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19.陈衡哲在西洋史中说:“人的发现,便是敢于尽量地生活着,敢于丰富地生活着。宇宙的发现,却是智识的加添和科学及地理上的种种发现,它们大抵也是人的发现的效果。”材料意

23、在强调A. 智者运动的意义B. 文艺复兴的意义C. 宗教改革的意义D. 启蒙运动的意义- 11 -【答案】B【解析】“人的发现”指文艺复兴,重视人、和人性的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人的发现,便是敢于尽量地生活着,敢于丰富地生活着” “它们大抵也是人的发现的效果”是文艺复兴的影响,B 正确;“宇宙的发现”指牛顿的经典力学,智者运动、宗教改革没有促进牛顿的经典力学的产生,排除;17、18 世纪启蒙运动兴起,牛顿的经典力学等自然科学解放了思想,为启蒙运动奠定基础,D 错误。【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人的发现,便是敢于尽量地生活着,敢于丰富地生活着” “它们大抵也是人的发现的效果”即可解答。

24、20. “兴起于 18 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A. 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 崇尚理性,重视法制C. 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 反抗权威,重视法制【答案】A【解析】BCD 三项只是启蒙运动的特点,不适合作为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的共同点,只有选 A 项。21.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A. 使社会各阶层有了

25、共同目标B. 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 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 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答案】D- 12 -【解析】题干说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得到了农民、手工业者和下层僧侣的支持,王公贵族也用实际行动在支持其主张,所以说明宗教改革的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故选 D。22.19321933 年,苏联在国内出现严重饥荒的情况下仍然向国际市场出售了 281 万吨粮食。这样做的目的或后果是A. 通过世界市场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B. 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C. 有助于缓解当时西方严重的经济危机 D. 有利于缓和与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

26、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A 项错误,B 项正确;由“向国际市场出售了 281万吨粮食”不能得出有助于缓解当时西方严重的经济危机,故 C 项错误;经济大危机期间国际局势紧张,出口粮食并不能缓和国际关系,故 D 项错误。23.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发出这样的感概。 ”在美国从来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教了它。 ”罗斯福在“挽救”美国的过程中A. 扩展了美国政府的职能B. 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理论C. 根除了危机发生的因素D. 成功移植了计划经济模

27、式【答案】A【解析】罗斯福总统通过“新政” “挽救”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新政”的最大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际上扩展了美国政府的职能。故答案为 A 项。凯恩斯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理论,排除 B 项;C 项“根除”说法绝对,排除;美国仍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排除 D 项。点睛: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是一种提倡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 13 -理论。但罗斯福新政实施之时,凯恩斯主义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1936 年通论的出版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正式形成,这既来源于凯恩斯对理论的持续探索,也来源于经济大危机中罗斯福加强国家经济职能的实践。在如何应对经济危机这一点上,凯恩斯

28、与罗斯福可以说是不谋而合。24.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学者亨廷顿根据冷战结束后对未来部分国际关系的描绘与预测画出下面示意图。据下图可知,亨廷顿认为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是A. 多极与多文明关系取代两极对抗B. 始终处于矛盾冲突的动态发展中C. 美国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D. 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完全形成【答案】A【解析】对材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亨廷顿认为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是一个多种政治力量和多种文明相互对峙的局面,故此题选 A;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的形势是和平与动荡并存在,而不是“始终处于矛盾冲突的动态发展中” ,故可排除 B;目前,美国依然还是超级大国,C项说法与史实相违背,故可

29、排除 C;多极化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到目前还没有形成,故可排除 D。- 14 -25.“经过长时间的迟疑之后,英国虽然有引以自豪的岛国独立传统,但还是决定加入这一组织,同样加入进来的还有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芬兰、瑞典和奥地利也加入进来。 ”该组织的出现A. 降低了民族主义情绪B. 形成了一个单一的政府C. 制定了关税壁垒政策D. 标志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答案】A【解析】A、欧洲国家之间存在民族主义情绪,尤其是法德两国,在加入欧共体之后,这一情绪得到降低,正确;B、各国之间仍有各自的政府,排除;C、欧共体成立之后,削弱了

30、各国之间关税壁垒,排除;D、标志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的建立26.“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 ”(虎门条约 )该条款的制定充分表明签约的中方代表A. 精明强干B. 不谙近代外交C. 不顾自身利益D. 软弱无能【答案】B【解析】由材料“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可知,该条款规定由英国人在中国闹事,闹事者交由英国领

31、事馆,其实是丧志了治外法权(一国国民在外国境内不受所在国管辖,如同处于所在国领土以外一样。根据国际法和外交惯例,此种特权只有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代表等才能享有。- 15 -军舰、军队根据协议通过外国国境时,也可享有此种权利) 。由此可说明此代表不懂近代外交,故 B 项正确;A、D 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 项,并非此代表不顾自身利益,而是他不懂得如何维护自身利益,故 C 项错误。点睛:本题易错项为 D。考生可能没有准确理解材料的意思,材料并没有体现中方代表的软弱。27.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 ”此规定

32、反映了太平天国A. 具有鲜明的小农意识B. 迎合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C. 顺应世界潮流发展趋势D. 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答案】A【解析】从本题所规定的内容看出太平天国是要恢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是典型的小农意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决定太平天国具有小农意识,故 A 正确;此规定不能反映太平天国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也不是农民对土地需求的内容,排除 B、D;太平天国要恢复小农经济,不符合世界近代化潮流,故 C 错误。28.清朝建都北京后,清廷在东北地区实施军事化管辖,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入,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而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

33、平原,1911 年,清政府制定了东北三省移民章程。这说明A. 政府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辖 B. 向东北移民完全由政府主导C. 政策逐步调整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 D. 移民政策的变化受外来侵略的影响【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由以前的军事化管理、不允许移民到允许移民的政策变化,不能说明政府对东北地区的管辖加强,排除 A;B 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排除;C 与材料无关;清朝- 16 -时期我国东北边疆出现危机,向东北地区移民受到外来侵略影响,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故 D 正确。29.1857 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后,在两广总督府发现了中英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批准文本,这

34、些应该由中央朝廷保管的重要文件却在地方官府发现。这主要是因为当时A. 条约涉及广州便于执行B. 传统夷夏观念根深蒂固C. 交通不便条约就近存放D. 条约丧权辱国不敢上奏【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题干材料中中英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批准文本,应该由中央朝廷保管的重要文件却在地方官府发现,实际上反映传统夷夏观念根深蒂固,故 A 项正确。ACD 三项说法均不符合题意和史实,应排除。30.曾国藩幕僚赵烈文曾这样评论某书:“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此书应该是A. 天演

35、论 B. 天朝田亩制度 C. 资政新篇 D. 海国图志【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曾国藩幕僚赵烈文认为此书为“贼人”所做,而“贼人”应指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且又“效法西人” ,故太平天国洪仁玕的资政新篇符合题意,故 C 正确;天演论是维新派严复的作品,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作海国图志 ,严复、魏源不符合材料所说的“贼人” ,排除 A、D;天朝田亩制度目的是建立小农经济的社会,不符合“皆是效法西人所为” ,排除 B。点睛:- 17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曾国藩幕僚赵烈文曾这样评论” “皆是效法西人所为” “则贼中不为无人”,联系所学可知此书应该是资政新篇 。二、材料分析题(3 小题,共 40 分)3

36、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711910 年间,德国东部地区人口由于大量流失,共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从24.0下降到 19.7,西部地区由于吸纳了大量外来人口而使其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从 19上升到 23.1。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还使德国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群体。所谓的“浮游”群体就是其中之一“浮游”群体基本上属于下层阶层,构成者以年轻人居多,他们为谋生而在经济繁荣的各工矿城市之间来回奔波,希图求得更好的收入。季节性工人也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在柏林,到 19 世纪 70 年代,这种“浮游”群体已占总人口的 2025。在鲁尔等采矿业发达的地区, “浮游”群体所占比重更大。摘编自邢来顺德国工业

37、化时期的城市化及其特点材料二 (天)津海关十年报告(19221931) 载:“比岁以还,萑苻(指:盗匪)追野,地方不靖,乡村富户既多移寓平、津,而贫苦农民亦因农村破产,无以资生,群相廉集工业中心,谋求生路,因而津埠人口大见增加。查 1922 年仅有 80 万人,1931 年则增为1388747 人。这些贫苦农民中有人进了工厂,据 1922 年的统计,天津纺织、面粉、化工、机械等行业的工人总数有 7 万多人。到 20 世纪 30 年代初,工人和佣工合计超过 10 万人,其中女性有万余人。摘编自戴鞍钢中国近代工业与城乡人口流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浮游”群体出现的原因。(2)根

38、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国与德国人口流动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的相同影响。【答案】 (1)原因:德国国家统一的推动;近代交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工业化发展的促进;人口流动的推动。(2)不同:中国既有贫苦农民,还包括乡村富裕阶层,德国主要是下层年轻人;中国多因政治动荡和农村破产,德国因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差距。- 18 -影响:都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解析】【详解】 (1)原因:根据“18711910 年间”可分析得出德国国家统一的推动;根据“他们为谋生而在经济繁荣的各工矿城市之间来回奔波”得出近代交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工业化发展的促进;根

39、据“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得出人口流动的推动。(2)不同:根据“乡村富户既多移寓平、津,而贫苦农民亦因农村破产,无以资生,群相廉集工业中心,谋求生路” “浮游群体基本上属于下层阶层,构成者以年轻人居多”概括得出中国既有贫苦农民,还包括乡村富裕阶层,德国主要是下层年轻人;根据“而贫苦农民亦因农村破产,无以资生,群相廉集工业中心,谋求生路” “西部地区由于吸纳了大量外来人口”概括得出中国多因政治动荡和农村破产,德国因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差距。影响:综合材料,可从推动城市化和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等角度分析两国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的相同影响。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国家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在我

40、国历史上, “大一统”观念与国家治理息息相关,既是历代封建王朝治理国家的工具,也是国家治理自身的重要内容。从政治框架的理想构建、严格吏治、重视民本、德法相依等诸多措施,到血缘历史文化的认同, “大一统”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二个角度论述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的内涵。【答案】观点一:大一统的政治基础是中央集权制度。论据:郡县制、行省制等。观点二:大一统的“大”不仅是国土广阔,更包含民本的思想关怀。论据:调整土地政策、赋税政策、均贫富、劝课农桑等。观点三:思想上的大一统,推动了大一统的政治实践。论据:儒家的大同思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41、。(其它观点及论述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既是历代封建王朝治理国家的工具,也是国家治理自身的重要内容”“从政治框架的理想构建、严格吏治、重视民本、德法相依等诸多措施,到血缘历史文化的- 19 -认同, 大一统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大一统”局面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密切相关,对中华民族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可以确定多个论题,如“大一统的政治基础是中央集权制度” “思想上的大一统,推动了大一统的政治实践” “大一统的大包含民本的思想关怀”等等,然后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论述。如对于“大一统的政治基础是中央集权制度”的论题,可以从郡县制、行省制等政治制

42、度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局面中发挥的作用等方面来说明。【点睛】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往往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归纳出两个以上的观点,并对相应观点进行分析说明。解答开放型题,要防止感情用事,即使你确实认为某种观点是最正确,但真正作答时却拿不出太多的证据。因此,选取所要阐述的观点对答好开放题特别重要。从高考得分的角度讲,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与教材观点相近的论点为阐述对象,这样论证起来可以从教材中获取较多的相关历史资料,以说明相应的观点。 (2)选择历史材料与理论依据最多的论点为阐述对象,可以看一下哪一种观点可以从材料中获得更多的资料支持。对于本题的解答,确定“大一统的政治基础是中央集

43、权制度”和“思想上的大一统,推动了大一统的政治实践”的论题,可能更有话可说。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须副署之。中华民族临时约法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应操之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公议院(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

44、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部宪法文件的不同点。(2)概括实践结果的差异,并说明实践结果差异的原因。【答案】 (1)不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1787 年宪法则实行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人民的权利,而 1787 年宪法忽视了人民的权利;中华民国- 20 -临时约法体现了种族的平等,而 1787 年宪法则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2)结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遭到北洋军阀的破坏,民主共和没有真正实现。1787 年美国宪法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5、原因:中国封建主义根深蒂固;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照搬西方模式,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美国有着民主的传统,崇尚法制。【解析】【详解】 (1)依据材料“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须副署之” “立法权,应操之于联邦国会,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并结合两部宪法内容和特点从组织原则、人民的权利以及局限性归纳不同点。(2)第一小问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遭到破坏,以及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影响和作用回答结果;第二小问原因中国从封建主义根深蒂固以及民族资产阶级局限性回答,美国从民主和法制相对完善回答。【点睛】原因类解析题在新课标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做到角度全面。重大历史事件往往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等角度分析,有时还需要从国际角度分析。- 21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