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贵州省都匀市第三高级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上学期 12 月月考历史试题.1.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写道:“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A. 政府的主要形式不是君主制B. 内阁掌握着行政大权C. 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 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 不对, “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说明主要形式仍是君主制;B 不对,材料无从体
2、现;C 不对,错在“同等决策权” ;根据题干“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说明 D 符合。最后的决定考点:本题考查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捕捉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历史选择题题干的有效信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指材料型选择题中的材料信息,它是题干的主要部分,是命题者提出问题和我们解答问题的依据。对这类信息,我们无须象语文学科的要求那样,逐字逐句地过文字关,只要真正把握住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点,理解材料的意思就可以了。2.剑桥古代史对古代雅典有这样的描述:“(雅典公民)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
3、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这表明A. 雅典物产丰富人民富足B. 雅典海外贸易非常发达C. 雅典是当时地中海霸主D. 雅典人充当了海盗角色【答案】B- 2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其实是考查学生对题干的分析能力。作为一个雅典人,能够享用世界各地的物品,充分体现出当时雅典海外贸易的发达,也充分体现出雅典是区别于农业文明(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的商业文明,故选 B。C 项是错误的说法。A 和 D 项都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名师点睛】古代雅典濒临海洋,海外贸易与工商业比较发达,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强烈。3.十二铜表
4、法规定,物品之转让,必须由五个证人及一个司秤人在场时缔结契约的方式,并通过在出庭辩论时于最高审判官前对该物品所有权之否认的方式。这说明罗马法A. 特别重视法律程序B. 保留了落后的习惯旧俗C. 竭力保护贵族利益D. 强调法官至上的理念【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的物品交易成功须具备条件,是否有足够人员在场,以及出庭辩论等,反映的是罗马法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点,A 项正确;B 项习惯旧俗材料没有体现;C 项不符合材料中的描述;D 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4.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 ”据此,与“封建”含义相近的是A. 宗法制B. 中央集
5、权制C. 分封制D. 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分封制下,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周天子没有直接管理地方事务的权利,符合题干中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 ;故 C 正确。A 是维系分封制基础,不符合题意。 “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意义是封建不是君主专制,高度集权,所以排除 BD。- 3 -5.“春秋时代灭国在六十以上,但其中大部分是以夷灭夏,和以夏灭夷。诸侯国之间相灭的只占少数,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而在列国内部,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来做傀儡。 ”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A. 春秋时期夷、夏之间矛盾尖锐、战争频繁B. 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
6、础C. 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经开始逐步地走向崩溃D. 宗法家族观念在春秋时期开始确立【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 、 “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做傀儡”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 两项的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和史实;D 项“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形成于西汉时期,D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纵观题干材料,可知题干材料的核心在强调宗法制的影响。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 B 选项。6.习近平强调, “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A. 御史大夫B. 通判C. 太尉D. 门下省【答
7、案】A【解析】A 选项是秦朝中央三公之一,负责监察;B 选项是宋代负责监察地方的长官;C 选项是秦朝负责军事的最高长官,不负责监察,故排除;D 选项是三省六部制中三省之一。根据时间来看,最早的是 A 选项,所以本题选择 A 选项。点睛:解答本题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最早”来进行判断。首先我们把四个选项的时代先列出来,之后再看看各个选项是否负责监察,由此可以确定正确选项。7. 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 ,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A. 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B. 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C. 扰乱了社会秩序 D. 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4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
8、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广开科举之门” “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中可知,科举制的实行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所以答案选 D。ABC 不符合题干,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作用【名师点睛】隋唐建立科举制,适应了士族衰落、庶族兴起的趋势,为庶族参政提供了条件,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为繁荣古代文化做出了贡献。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限制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八股取士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或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加强了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清末,科举制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阻碍了新型人才的成长。8.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
9、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 ,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以下中枢机构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A.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B. 汉朝的“中朝”C.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D. 宋朝的枢密院【答案】B【解析】为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逐渐形成“中朝” ,而原来掌握实权的三公九卿则变为主要负责执行的“外朝” 。因此汉朝的“中朝”的设置符合材料信息,故答案为 B 项。秦朝的三公九卿和隋唐三省六部的官员本来就是
10、位高权重的大臣,不是“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 ,排除 A、C项;宋朝枢密院的设置是为了分割宰相的军权,不是取代宰相,排除 D 项。点睛: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外朝也称外廷,指公卿大夫。中外朝之分出现于武帝时。西汉早期,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丞相也参与谋议。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而削弱丞相的权势对于重要政事,依靠一些亲信在宫廷之内作出决策,中朝由此而得以形成。有了中朝,自然会有和它相区别的外朝。外朝是指属于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制。- 5 -9.如下图所示,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它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A. 公民法主要适用
11、于罗马共和国时期B. 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产物C. 习惯法是罗马共和国早期的公民法D. 十二铜表法主要维护平民的利益【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图示,结合所学可知, 十二铜表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实际上仍然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A、B、C 三项均符合罗马法的史实,不符合题意。故选 D。10.罗马法规定当某个新施工是在公共场所进行的,每个市民都可以发出新施工警告, “但是,当新施工的实施是为了公共利益时,则新施工行为将被允许,即不得向施工工人发出禁止新施工的警告” 。这说明在古代罗马A. 法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B. 市民拥有对政府监督权C. 注重维护社会
12、公共利益D. 建筑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当新施工的实施是为了公共利益时,则新施工行为将被允许,即不得向施工工人发出禁止新施工的警告”可以看出罗马法在针对公共利益时有所偏重。因此可知 C 项正确;法律具有高度灵活性说法在材料中无体现,因此 A 项错误;材料中是对公共场所的施工监督而不是政府,因此 B 项错误;建筑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不符合题意,因此 D 项错误。11.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的“转折点”- 6 -是指A. 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 议会与
13、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C. 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D. 英国实行无议会统治【答案】C【解析】光荣革命之后只是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并非结束,排除 A;议会与国王的权力并非平衡,而是以议会为中心,排除 B;英国君主立宪制是逐步确立的,并非光荣革命之后就立即确立,排除 D;材料实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到议会的转移,故 C 正确。故选 C。12.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就此理解 18 世纪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在于A. 海外贸易B. 和平环境C. 地理位置D. 宪政
14、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结合题干中的信息,可确定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在于“政治制度” ,即君主立宪制度。所以答案选 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度13. 美国 1787 年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的较好贯彻。这种体制不包括A. 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平衡B. 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间分权制衡C. 国会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D. 白人、黑人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分权制衡【答案】D【解析】- 7 -试题分析:美国的政治体制明
15、显的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这种制衡不仅是在国家机构之间,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也能体现。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间分权制衡;国会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这些都能体现这一点。因此制衡机制包括 ABC 三项。在美国,黑人长时期得不到民主权利,无法与白人分权制衡,故选D。考点:美国政治体制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内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美法德四国各自确立的资本主义政体和确立这种政体的法律文献和它们的特点也需要掌握。14. “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
16、,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选自易中天我们的反思 )材料中的“精巧的设计”是指( )A. 英国权利法案 B. 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C. 美国 1787 年宪法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说明国家控制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巨额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项官营专卖符合这一特征, 两项都不利于国家获取大量外来财富,项主要强调对城市安全的严密管控而非为了财富。故选 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古代
17、中国的经济政策。15.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在联邦议会的 58 个议席中,只要有 14 票就能否决议案,普鲁士拥有 17 席,可以单独执行否决权,而其他中小邦联合起来也可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这表明该宪法是各邦妥协的结果体现了普鲁士的霸权考虑了原来各邦的利益确立了君主立宪制A. - 8 -B. C. D. 【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给出的内容来看,德意志帝国各邦中普鲁士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其他各邦只有集中在一起才能对其进行约束,所以正确。普鲁士与其他各邦都有制约对方的能力,体现出妥协性所以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故本题选择 A 选项。16.以下内容摘自某论著的
18、目录:“议会之母” 、 “驴象之争” 、 “一票共和” 、 “不彻底和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 “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 。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A. 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B. 古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C.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D. 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答案】C【解析】根据材思想,材料中的“议会之母”是指英国议会制度;“驴象之争”是指美国两党制;“一票共和”是指法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国家干预”指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是指古罗马法律,据此本题应选 C 项说法最全面。A 选项错误,本题没有设计及到东方;B 选项错在“古代”二字;D 选项错在
19、“经济”二字。17.历史理解是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对以下材料“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理解不正确的是A. 直接导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B. 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C. 体现工业革命商品输出需求D. 出自 1842 年南京条约【答案】A【解析】- 9 -A 选项错误,材料主要叙述了英国五口通商之后的史实,这与甲午中日战争无关,故本题选择 A 选项。B 选项从材料“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可以得出;C 选项从材料中通商就可以看出;D 选项符合题意。18.1839 年
20、3 月,林则徐曾经召集广州的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三大书院 645 名学子入贡院“考试” ,试题中包含的问题有“鸦片集散地及经营者姓名、零售商、过去禁烟弊端以及禁绝之法” 。由此可知A. 禁烟已成为全社会共识B. 林则徐主持全国的科举考试C. 清末知识界关注社会问题D. 林则徐为禁烟运动做准备工作【答案】D【解析】从材料“林则徐曾经召集广州的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三大书院 645 名学子入贡院考试 ”可知这不是全国范围的科举考试,故 A、B 两项排除。C 项与题意无关。从材料“鸦片集散地及经营者姓名、零售商、过去禁烟弊端以及禁绝之法。 ”可知林则徐是在为禁烟运动做准备工作,故 D
21、项正确。点睛:AB 两项属于绝对化错误,C 项属于偷换概念,材料强调的是林则徐个人的行为而不是知识界。19.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及体系的依附地位。 ”在此以后的“此”是指A. 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B. 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C. 马关条约允许外国投资设厂D. 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可以看出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
22、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马关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故选 C。AB 项还只是商品输出阶段;D 项在- 10 -马关条约后。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马关条约 。【名师点睛】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或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20.图一到图二国旗的变化,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意图是A. 建立公民社会B. 反对专制统治C. 反对封建
23、迷信D. 实行责任内阁制【答案】B【解析】清朝的龙旗体现出的是清政府的皇帝独裁,而五色旗则体现出的是五族共和,所以本题选择B 选项。A 选项无法从中体现出;C 选项错误,龙并不代表着封建迷信;D 选项错误,无法从五色旗看出责任内阁制。21.“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这一材料A. 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B. 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C. 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D. 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11 -【答案】C【解析】
24、根据材料可知,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到的,而是清朝自身的腐朽统治导致其灭亡,可知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故 C 项正确。由材料可知是肯定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而不是否定,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而是强调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排除 B。十三省份独立而非全国所有省份独立,排除 D。22.天朝的镜像一书中描述:“无数中国人在 1911 年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并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革命党人发明的反满口号很快被大量中国人拾起。 ”这反映了辛亥革命A. 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B. 许多参与者具有盲目性C. 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D. 革命党人
25、发动民众参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很快被大量中国人拾起”等字眼均是反映了辛亥革命的许多参与者们的一哄而上、盲目参加辛亥革命,具有非常明显的盲目性,辛亥革命的表面繁荣隐藏着失败的危机,材料并不是反映辛亥革命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参与,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许多参与者具有盲目性23. 义和团运动期间,发生了山东高密的乡民抗德筑路事件。时人分析原因道:“查明此次聚众阻工。实因华德铁路公司屡议改道,致有碍濠里水
26、利。实因办事不遵章程,挖毁苗麦、菜蔬;遇有坟墓,不待迁徙,即行刨掘;地价又未预发所雇华工,复遇事借势欺压乡民,乡民愤恨已久。 ”材料反映出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 高密民众仇视铁路盲目排外B. 铁路设计有碍水利、挖毁苗麦C. 铁路修筑不尊民俗盘剥乡民D. 帝国主义野蛮凶残危及民生【答案】D- 12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的能力,A 选项材料不能反映;BC 仅反映了局部信息;D 选项从帝国主义侵略的角度表述,体现了材料反映的主旨。故答案选 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24.五四运动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及发
27、行才数月的每周评论 、 新潮 、国民等。五四运动之后,自 1919 年 6 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所创办。这说明A. 五四运动的目标是文化启蒙B. 五四运动是爱国救亡运动C. 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传播D. 五四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五四运动之前,仅有” 、 “五四运动之后,多达四百种左右”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 项是对题干材料内容的片面理解,不符合史实;B 项明显不符合史实;D 项,题干内容无从体现。进一步可知,C 项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所以答
28、案选 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的意义25.观察并分析下表(19371942 年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 ,从表中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年代 阵亡人数(人) 年代 阵亡人数(人)1937 125130 1940 3395301938 249213 1941 1449511939 169562 1942 87719A. 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B.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13 -C. 国民党是领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力量D. 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最根本保证【答案】A【解析】图表数据说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
29、场作出了重大牺牲,国民党军队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A 项正确;B 项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相持阶段到来以后,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C、D 项说法错误,广大人民支持抗战才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可以排除。二、非选择题:50 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当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时,政治的危机就会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同时中央集权也发展起来。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形态-一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使之向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社会过渡。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
30、新的国家治理方法。摘引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材料二旧的民族制度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形态,重新划分部落以及分区便成为克利斯提尼改革的首项措施,原来的四个伊奥尼亚民族部落按地域划分为十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共三十个区,这种自治性的村社是雅典社会的基层单位,划分的标准乃为地域而非此前的宗族,氏族制度变成地区制度,才能和国家相适应,民主的性质便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摘引自朱惠宁民主滥觞论克利斯提尼改革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转型的原因和表现。(2)根据材料二,分析克利斯提尼改革的意义。(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二所述的两个转变的
31、共同点。【答案】 (1)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各国变法运动的促进;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表现: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2)意义:铲除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14 -(3)共同点:都体现了以地域来管理国家;都实现了国家管理体制的创新;都促进了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提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同时中央集权也发展起来。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形态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向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社会过渡,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
32、转型的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各国变法运动的促进;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转型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提到,划分的标准乃为地域而非此前的宗族,氏族制度变成地区制度,才能和国家相适应,民主的性质便自然而然的形成了,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意义:铲除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3)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一、二相关信息即可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转型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共同点:都体现了以地域来管理国家;都实现了国家管理体制的创新;都促进了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春秋战国时期变法改革原因特点;
3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克里斯提尼改革特点意义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朝中央机构图材料二美国中央政府机构图请回答:(1)材料一、二中,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和决策方式有何相似之处?其本质目的有何不同?- 15 -(2)如进行“东西方政治制度演变史”的课题研究,上述材料作为论据尚不够充分,你还可以补充哪些论据?(东西方各举 1 例,所举史实必须与材料一、二性质类似)【答案】 (1)相似之处:分权制衡。不同:中国:加强君主专制制度。 (或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 。美国:防止独裁专制,维护民主制度。 (或维护资产阶级利益)(2)东方:秦朝三公九卿制、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等。西方:英国:君主立宪
34、制。 (或颁布权利法案 )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材料二是美国的三权分立,所以权力结构和决策方式相似之处突出两点,一是分权,二是制衡。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的本质目的是加强皇权而美国的三权分立的本质目的却是维护民主政治。(2)需要注意的是第二问突出的是“演变” ,东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就可以回答中国除唐朝之外其他朝代的,例如,汉代的内外朝制度、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等。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的例子则要回答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28.阅读材料:材料一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不分出身、性别、贫富,凡是年满 18 周岁的
35、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也就是参政、议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的权利。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人统治,一家之言。摘自郭小凌雅典民主制的得失材料二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三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由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文同盟会宣言请回答:(1)材
36、料一中“伟大的创举”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说“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革命”后颁布的宪法是什么?该宪法有- 16 -哪些制度创新?(3)为实现材料三的政治主张,孙中山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答案】 (1)创举:雅典民主创造了一种集体(或民主)管理的新形式。原因:雅典的民主仅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等都不享有政治权利。(2)宪法:1787 年宪法制度创新:联邦制、三权分立制、总统共和制等。(3)实践: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1)第一小问,从“凡是年满 18 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
37、可以得出,雅典民主创造了一种集体(或民主)管理的新形式。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民主仅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等都不享有政治权利。(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美国革命”指的是美国独立战争,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后颁布的宪法是美国 1787 年宪法。该宪法的制度创新主要体现在联邦制、三权分立制、总统共和制等方面。(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进行的活动主要是领导辛亥革命;在革命胜利之后建立中华民国;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等。29.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根据材料,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材料一中的史实加以说明(要求:主题鲜明
38、,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答案】 (1) 示例:主题: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说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 ,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开始- 17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被迫与 11 国签订辛丑条约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中国工具,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由于列强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解析】从材料中给出的时间轴来看,主要涉及到 1840 年到 1949 年这一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这是我国近代的历史,有侵略也有反抗,我们可以提取这一观点来进行分析,也可以针对其中的某一部分来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先要给出你的观点,接着就要结合具体史实来论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18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