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十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挖命题【考情探究】5 年考情考点 主要内容考题示例 考查角度 核心素养预测热度2018 江苏单科,7,3 分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历史解释2016 江苏单科,10,3 分新潮女性的发型变革历史解释时空观念2015 江苏单科,11,3 分解放战争期间中国下层民众的生活状况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2014 江苏单科,6,3 分 剪辫子 历史解释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1)近代以来铁路公路的建设(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革与发展 大众传媒的发展(1)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2
2、)影视事业的发展(3)互联网的兴起2017 江苏单科,7,3 分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分析解读 本专题围绕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展开,时间跨度较大,知识点较为散碎,识记性内容多。从近几年江苏高考命题的情况来看,本专题表现平淡,近五年以每年一道选择题的频率出现,预计这一态势将会继续保持。命题角度重在以某一具体社会现象为背景材料,解读出此现象背后所反映出的社会观念(的变化)或是其体现出的特点。试题既注重对基2础知识的考查,也注重在核心素养立意下对知识的准确理解。在本单元复习过程中,要重视文本阅读和图片的分析解读,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适当联系
3、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中与这一阶段相关联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内容,分析某一社会现象的背景;分析变迁过程及其中某一现象所体现的实质和特点。【真题典例】破考点【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二、知识线索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间跨度大,自鸦片战争以来近两个世纪,涉及领域多,主3要内容包括物质生活、习俗观念、交通通讯、大众传媒等方面的变迁。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前后,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社会变迁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与重大的政治、社会变革密切相关。同时,还有显著的差异性和共融性:在沿海地区、城市,与内地和乡村比较,几乎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即使在同一地区、同一
4、城市,往往也是新旧杂陈,中西混合。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受到西方文化及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又对政治变革、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既有对西方文化的适应融入,也有对西方文化的抵制与抗争。【考点集训】考点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2018 海南单科,8,2 分)1903 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 。“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 )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 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C.官府反对政治革新 D.
5、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答案 D2.(2017 浙江 4 月选考,9,2 分)20 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真堪嗟,抑女权,九州铸铁错。 ”后大公报 申报等相继刊载。这一现象反映了( )A.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 B.民生主义影响巨大C.婚俗中西合璧土洋结合 D.婚嫁旧俗受到冲击答案 D3.(2017 江苏扬州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9)1907 年 10 月 13 日,天津塘沽的张小田与北京慕贞女子书院的贾玉莲,在天津海大道美以美会微斯教堂,由陈牧师主持举行文明婚礼。报载:“中西往贺者甚众。鲍太太按琴,男女学生唱诗,一时颇形热闹。礼毕,新夫
6、妇乘双马车往北门外蓝家胡同张君本宅,并有成美学馆袁牧师夫妇及路矿等局诸友,均乘马车送新夫妇回家。”这一社会现象说明( )4A.传统婚俗已遭废除B.年轻人崇尚西式婚礼C.辛亥革命推动婚俗变革D.政府倡导婚姻自主答案 B4.(2017 江苏南通一模,7)1904 年,上海天足会发行了书目 30 多种,其中包括张尚书(之洞)劝戒缠足章程叙 袁宫保(世凯)劝戒缠足示 劝戒缠足示谕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民国政府颁布废止缠足法令B.移风易俗借助了官方的权威C.上海率先出现社会习俗的嬗变D.废止缠足已被社会各阶层接受答案 B考点二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1.(2018 江苏盐城三模,6)1877 年
7、6 月 29 日,(李鸿章)复刘仲良中丞曰:“日来由东局(天津机器局)至敝署(直隶总督府天津衙署)电线置妥,仅费数百金,通信立刻往复。即用局内学生司之,神奇可诧,各使均相道贺。执事闻之,将又哑然笑,数十百年后必有奉为开山之祖矣。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天津机器局是民用工业代表B.天津电报业是由中国人自办C.当时中国电报技术世界领先D.国人通讯方式发生普遍改变答案 B2.(2017 江苏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三,8)1873 年 8 月 18 日,申报报道上海洋泾浜一带已有人力车往来,乘坐者喜其便捷。这种人力车,双轮上装座厢,以一人拉行,一般一人乘坐,轻巧便捷。由于人力车轻便价低,经济适用,大受
8、人们的欢迎,上海输入后迅即得到推广,不久就有人依式仿造,不再依赖进口,数量也大增,在 20 世纪 20 至 30 年代,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成为上海“客运主要工具之一” 。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 A.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5B.人力车促进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C.近代中国交通呈半殖民地色彩D.人力车较大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答案 A3.(2017 江苏盐城三模,10)“吾国向来闭关自守,深绝固拒。故当铁路萌芽之始,人民则惊疑,政府则顾虑及后知铁路之不能不筑矣,而犹有拒外资,争路权之事,然以国力不胜,资本缺乏,争之不得,则路权与主权并落于强邻之手。 ”造成近代中国此种状况的原因有(
9、 ) 传统观念的束缚列强对路权的激烈争夺国家资金的匮乏政府对铁路的一贯轻视A. B.C. D.答案 B4.(2017 江苏南通、扬州、泰州三模,9)1931 年,上海市区仅有公用电话 6 处,在市公用局的推广下,到 1936 年,上海华侨界地区公用电话有 124 部,租界有 213 部。1933 年至 1936 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火政处共接到火警警报 3389 次,其中由电话接到的警报有 1962 次。这反映出( )A.电话通讯利于城市消防发展B.国民政府大力普及电话事业C.火警报警基本使用公用电话D.电话通讯在近代中国发展迅速答案 A考点三 大众传媒的发展1.(2018 浙江 4 月选考
10、,15,2 分)“两盒点心跑一天”到 20 世纪 90 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 年,某城从除夕夜 7 点到初五中午 12 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 65%左右;1999 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6B.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C.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D.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答案 D2.(2018 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二模,9)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上海久益烟草公司立即生产出“三省”烟,烟盒上绘有东北三省地图,并印有曾子的
11、名句“吾日三省而思”,告诫国人勿忘国耻,一时畅销全国。由此可知( ) A.日本全面侵华阻碍民族工业发展B.国民政府唤醒国民的爱国意识C.民族资本家讲究商业营销策略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面临巨大困难答案 C3.(2017 江苏南通、扬州、泰州二模,7)19 世纪的中国,凡西方的东西,照例会被先反对一阵,但电影却是例外。 定军山一炮打响后,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长坂坡等其他影片也大获成功,看电影的人“有万人空巷来观之势” 。对该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A.京剧艺术依赖电影技术传播B.西方影片具有极大的民众市场C.民国政府鼓励电影产业发展D.国产电影借助传统艺术得以发展答案 D4.(2017 江苏南京、盐
12、城二模,7)1895 年至 1898 年,全国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报刊有 112 种,其中 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政论性报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报纸”与“刊物”不分,贴近民众生活B.注重舆情监督,通达社情民意C.“维新”与“革命”论战,争取舆论支持D.提倡民主科学,促进政治进步答案 A75.(2017 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一模,8)宣统年间,国风日报发刊词阐明办报宗旨:“赞助真实立宪,提供爱国精神,以世界之眼光
13、,发精确之议论,指导政府,不使政令偏颇,引诱国民,勿令责任卸弛。 ”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倡导民主革命,实现共和立宪B.重视舆论监督,保障政令畅通C.明确政治导向,彰显救亡图存D.拓宽国人视野,引领民间风尚答案 C探史料探究一 公园与院墙中国近现代城市的变迁史料呈现史料 1 民国时期,公园已成为城镇比较普及的娱乐场所。民国政府通过公园向民众灌输现代观念,使公园兼具了社会政治教育空间的功能。民国公园一般都有古典式的亭台、楼阁、荷池、花坞等,有的还辅以假山,保持了传统园林的格局。国民政府将南京原来的玄武湖公园改为“五洲公园”,湖上五个小洲分别被改名为亚、欧、美、澳、非五大洲。1925 年建成的
14、北京京兆公园建有世界园,中有中国地图,题有“要有国家思想,须具世界眼光”;横批为“勿忘国耻”的对联;公园内还建有共和亭,书有“共和国之主权在民,共和国之元气在道德” 。摘编自陈蕴茜论清末民国旅游娱乐空间的变化史料 2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中“单位大院”兴起。机关、工厂、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都可以分得一块城市土地和一笔建设资金。各单位将土地用高墙一围,在内部自行规划办公、居住资源,工作、生活高度一体化,就成了一个个单位大院。1952 年,建筑学家梁思成,曾批评“每个单位都用围墙把自己围起来,自成一个小天地”,是一种“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 。1964 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向中央提交关于北京城
15、市建设工作的报告指出:“由于建设计划是按条条下达,各单位分别进行建设,北京市很难有计划地、成街成片地进行建设,至今没有建设一条完整的好的街道。不少单位圈了很大的院子,近期又不建设,造成很大的浪费。 ”摘编自谌旭彬中国城市居民小区“千年建墙/拆墙史” 读史指导8史料 1:民国时期城市中公园建设的象征寓意史料主旨 史料 2:新中国城市中“单位大院”的兴起时空定位据史料 1 中“民国时期” “民国政府” “国民政府” “1925 年”,可知史料论述了民国时期城市中公园建设规划的情况。据史料 2 中“新中国成立后” “1952 年” “1964 年”,可知史料论述了新中国城市中“单位大院”兴起的概况和
16、相关评论史料解读重点阐释史料 1:说明了民国时期公园具体的政治教育功能。具体论述了教育功能的体现方式,如名称、楹联、景点布局设置等。史料 2:介绍了“单位大院”建设的基本情况。则是梁思成和李富春对这种“单位大院”建设的评价(批评)史料认识建筑首先以居住、娱乐观赏等实用性功能为出发点,但背后承载着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意蕴。城市建设、建筑布局,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体现,也是当时社会思想观念的投影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 1,指出民国时期公园向民众宣扬了怎样的观念。并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重要意义。答案 观念:民族主义、国际意识、共和观念。意义:启迪民智,促进民众思想进步;激发爱国救亡意识和民族自信
17、,促进国家认同。2.依据史料 2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后“单位大院”兴起的原因及负面影响。答案 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单位进城的现实需要;方便工作与生活一体化;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影响:不利于单位间的交流;阻碍城市整体规划;浪费城市资源。探究二 家规家训近代社会习俗观念的变迁史料呈现史料 1 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封建社会便走上了日益衰落的穷途末路。除了洋务派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来一股“新风”之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将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庭观念运用于对子弟家人的教育指导上,也给传统家训以局部的开新。然而,从总体上看,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家训历史已由清前期的鼎盛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而辛亥
18、革命的爆发,则标志着中国传统家训已近尾声。摘编自陈延斌家训:中国人的家庭教科书等9史料 2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生活走上正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研究儒家思想和古代文化,我们深切地感到:传统家庭教育中的家训,又堪称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家训中充满了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修养品德和成就事业的至理名言。摘编自牛志平“家训”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读史指导史料 1:近代中国传统家训的衰弱史料主旨 史料 2:改革开放新时期对传统家训的新评价时空定位据史料 1 中“鸦片战争失败后” “洋务派”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 “辛亥革命的爆发”,可知史料论述的是近代中国传统家训的演变历程。据史料 2 中“随着改革开放
19、”,可知史料论述的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对传统家训的再研究和再评价史料解读重点阐释史料 1:说明传统家训在近代前期曾经有过新的发展局面。则说明了近代中国尤其是辛亥革命之后,传统家训的衰落。史料 2:论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在对待传统家训态度上的变化,也是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评价史料认识传统家规家训,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有极多的出色代表。尽管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但是对它的思考和研究,既是历史研究的内容之一,更关系到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史料应用1.据史料 1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传统家训变化的表现及其原因。答案 表现:呈现新气息,但总体走向衰落。原因:封建
20、制度衰落;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辛亥革命的冲击。2.据史料 2 指出家训的现世价值。综合上述史料概括指出传统家训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答案 价值: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紧扣时代主题,唱响时代主旋律。原因:时代变迁。过专题10【五年高考】A 组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1.(2017 江苏单科,7,3 分)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时间主题 18801889 年 18901899 年 19001907 年禁缠足(篇) 3 11 17兴女学(篇) 5 6 17介绍外国妇女(篇)2 19 22合计 10 36 56由此推断( )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
21、创办的报刊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答案 D2.(2016 江苏单科,10,3 分)1921 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答案 C3.(2015 江苏单科,11,3 分)下图是 1949 年 3 月美国记者伯恩斯拍摄于上海的两张照片。从
22、中可以看出( )11A.民族工商业受到列强与官僚的双重挤压B.国民政府覆灭时上海陷入了混乱与动荡C.下层民众遭受了没有硝烟的侮辱与伤害D.中国社会萌生着反差强烈的富裕与贫穷答案 C4.(2014 江苏单科,6,3 分)下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答案 CB 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8 浙江 4 月选考,9,2 分)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 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 )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 B.社
23、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 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答案 A2.(2017 课标,29,4 分)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12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答案 B3.(2017 北京文综,19,4 分)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A 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B 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
24、 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C 1905 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 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D 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 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答案 C4.(2016 海南单科,17,2 分)1903 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 ”这表明( )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答案 D5.(2015 四川文综,6,4 分)1919 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
25、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 。该事例说明(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答案 B136.(2014 课标,28,4 分)1892 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答案 B7.(2014 浙江文综,16,4 分)
26、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答案 B8.(2014 浙江文综,17,4 分)右图是 20 世纪初某报截图,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出版业的发展B.广告业的进步C.婚姻礼俗之变迁D.世界文明之演进答案 D9.(2015 课标,41,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502008 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年份法定假日天数节假日 1950 1995 2000 2008元旦 1 1 1 1春节 3 3 3 314劳动节 1 1 3 1国庆节 2 2 3 3
27、星期日 1 1 1 1星期六 1 1 1清明节 1端午节 1中秋节 1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答案 评分说明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 分)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 分)(“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10.(2014 四川文综,14,10 分)(
28、节选)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部分)材料三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15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10 分)答案 (2)整理:材料二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等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因果: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文明的冲击;部分
29、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向西方学习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促进了人们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C 组 教师专用题组考点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2014 安徽文综,13,4 分)1912 年 4 月 22 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 ”这表明(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答案 D2.(2014 北京文综,17,4 分)下图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
30、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 )墙上画作的风格 人物的发型16照明手段 饮食方式A. B. C. D.答案 B3.(2014 福建文综,15,4 分)旗袍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答案 B4.(2014 天津文综,13,10 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 。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
31、。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 “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2)材料二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6分)材料三 20 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摘编自严昌洪20 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4 分)答案 (2)西方式生活时尚。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
32、,西方文化的影响。(3)19 世纪后期,中国人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融入世界。考点二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2016 天津文综,5,4 分)1899 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17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 )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世界市场的发展A. B. C. D.答案 C考点三 大众传媒的发展1.(2018 浙江 4 月选考,28,
33、2 分)阅读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影事概略1896 年 上海徐园首次放映“西洋影戏”1905 年 中国拍摄第一部影片京剧定军山(片断)1927、1930年有声影片传入中国;有声电影开始拍摄20 世纪 30、40 年代美国影片摩登时代在上海、广州等地上映风云儿女 三毛流浪记等国产片上映20 世纪 50、60 年代红色娘子军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歌颂革命斗争、社会主义新生活的题材是电影的重要内容20 世纪 80、90 年代改革开放后,牧马人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多种题材电影相继问世;红高粱 黄土地等获得国际大奖;泰坦尼克号等国外影片在中国热映中国电影在发展初期以戏剧电影为主中国与欧美几乎同时进
34、入“有声电影黑白时代”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电影以其特有的沟通方式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A. B.C. D.答案 D2.(2016 海南单科,24,2 分)1949 年 12 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18民政府及其所属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 )A.建立起高效的新闻宣传网络 B.实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C.便于及时通报国内国际形势 D.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答案 D3.(2014 课标,30,4 分)20 世纪 20 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
35、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 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 51 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答案 C【三年模拟】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1.(2019 届江苏南京高三学情调研,7)民国初年,姚灵犀在采菲录中记载:“天足萌秀之际,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虐待者,时有耳所闻。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 ”这说明( )A.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B.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C.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
36、冲突的局面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答案 C2.(2019 届江苏扬州高三上学期期中,7)1912 年 3 月 2 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用前清官厅恶称。 ”上述称谓变化的社会意义主要在于( )A.强调信念一致 B.强化公仆意识C.充实人民语言 D.彰显平等精神答案 D193.(2019 届江苏徐州一中高三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一,16)申报1897 年 7 月 14 日报道,“有客籍之人旅游过此者,谓之较之两三年前有不同焉,以沪上求时新而不知在土著之人观之,则
37、凡诸不同者,不待两三年也,有一岁而已变者焉,有数月而即变者焉” 。材料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外部原因是( )A.近代工业的发展 B.社会思想的解放C.政治运动的影响 D.近代西方的影响答案 D4.(2018 江苏盐城高三第一学期期中,8)1913 年 6 月的一期大公报专门刊登了一篇题为粤女学生之怪装的文章,称她们“穿着猩红袜裤,脚高不掩胫,后拖尾辫,招摇过市” 。为此广东教育司专门发出布告,下令整顿,称“近来有一种女子,举止佻达,长袜猩红,裤不掩胫,此在无知识者为之尚不足责,不谓人格尊贵之女学生,身佩襟章,亦有尤而效之者,殊非自重之道” 。由此表明当时( )A.学校教育尚未开启近代化 B.新旧文化
38、交融中激烈碰撞C.崇洋风气已成为社会主流 D.新文化运动促进女性解放答案 B5.(2018 江苏海门一模,9)沪北西人饮食竹枝词记载:筵排五味架边齐,请客今朝用火鸡。啤酒百壶斟不厌,鳞鳞五色泛玻璃。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的传统饮食被西餐所取代B.西餐成为中国人款待贵宾的一种时尚C.西餐已逐步进入普通百姓之家D.西餐在城市社交活动中逐渐流行开来答案 D6.(2018 江苏南京高三学情调研,7)1877 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1880 年郑观应批判裹足“极其流弊,难罄形容”;1883 年康有为创办戒缠足会,对女性“忍气吞声” “毁筋绝骨”的苦痛深表同情。该现象直接反
39、映出( )A.女性裹足已引起舆论普遍关注B.废止缠足具有反清的政治色彩C.有识之士的倡议体现风气开化D.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答案 C207.(2018 江苏宿迁青华中学质量检测,7)民国天津名流叶崇质在家人“偶有小恙”时,会请孩子们的老师开中医草药处方。其长子多病,日常喝罐头牛奶,吃鱼肝油。倘若病情严重,就会请最好的受过西方培训的医生来,通常是位日本医生。一位毕业于爱丁堡大学的中国医生最终治好了长子的肺结核。综合以上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A.欧洲医术比亚洲医术更高明B.只有西医能治愈恶疾C.城市居民膳食结构更加西化D.西医已进入国人生活答案 D8.(2018 江苏海门一模,10)“自津
40、浦通车,而京津之信二日即可抵沪,徐州以下,一日可至,凡铁路地带之消息,传递已较前大便。 ”“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铁路发展有利于观念革新B.内地与西部边疆的联系在加强C.铁路交通受到民众的欢迎D.电信事业发展得益于铁路交通答案 A9.(2018 江苏南通、扬州、泰州、淮安、宿迁二模,7)右图为发表于 1909 年的时事漫画一手掩尽天下目 。该漫画的寓意是( )A.清政府肆意压制革命舆论B.新闻媒体面临恶劣的环境C.报刊有效发挥着政治监督作用D.革命派开始利用报刊启发民智答案 B10.(2017 江苏无锡高三期末,6)以妇女放
41、足为例,早在 1897 年,上海便设立了全国性的不缠足总会,入会者多达三十万人,天足成风;而作为首都北京直至庚子以后,放足之风“仍未大开”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1B.先进知识分子的倡导C.百日维新法令的推动D.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答案 A11.(2017 江苏镇江三模,7)1902 年清廷颁布劝行放足歌诏书:“照得女子缠足,最为中华恶俗。惟当缠足之时,任其日夜号哭。对面置若罔闻,女亦甘受其酷!为之推原其故,不过扭于世俗。意为非此不美,且将为人怨怒。务各互相解释,切勿再事拘囿。 ”这从实质上说明( )A.世俗偏见阻碍社会进步B.清末女子普遍放足C.清政府顺应近代化潮流
42、D.清末政府迫令放足答案 C12.(2017 江苏苏州三模,7)1912 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当天即发布改用阳历令,废帝王纪年而为国家纪年,又推举阳历为国历,然阴历仍占据民国初年社会主流。1928 年后南京国民政府强力推行国历运动,但与阴历有关的民俗文化仍然支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政府只好在国历与阴历之间进行调适。这种现象说明了( )A.政府主导社会习俗 B.传统习俗根深蒂固C.中国社会仍然止步不前 D.西方文明不适应中国答案 B13.(2017 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7)下图是 20 世纪初一家祖孙三代的合影。照片中的人物身穿长袍马褂,案几的左右放置新式的煤油灯和闹钟,中间则摆着水烟袋、紫
43、砂壶和一对青花小碗。这张照片折射出近代社会( )A.传统与现代交融 B.中式与西式对垒22C.文明与落后冲突 D.乡村与城市同步答案 A14.(2017 江苏徐州高考考前模拟,7)下表为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情况统计表。年份人力车(辆)马车(辆)轿子(乘)马(匹)脚踏车(辆)机器脚踏车(辆)汽车(辆)公共汽车(辆)有轨电车(辆)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数据的变化表明上海( )A.近代交通工具普及 B.城市交通进步显著C.生活方式普遍西化 D.民众消费水平悬殊答案 B15.(2017 江苏宿迁高二第一学期期末,9)下表为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情况简介,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19 世纪 4090 年代19 世纪 90 年代 20 世纪初期代表刊物外国人拉开中国近代报刊业序幕;昭文新报开创国人办报先例维新派时务报强学报 中外纪闻等宣传维新思想新青年的创办;革命派在国内外一共创办了近 120 种报刊A.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到制度层面B.国人办报逐渐占据新闻产业主导地位C.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体现社会变革要求D.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推动国人思想解放答案 B23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