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方略一 热考题型突破方法 1 直接选择法根据题的已知条件直接推断或计算得出答案,然后再与题目中所给定的供选答案相对应,与之相同者即为应选答案,对比较简单、答案明显的试题或者是自己十分熟悉、很有把握的试题可以直接选出正确的选项。例 1 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叶绿素的元素组成中一定含有镁和氮B.ADP 脱去一个磷酸基团后可作为合成 DNA 的原料C.某蛋白质分子独特的螺旋结构决定了其具有特定的功能D.与相同质量的糖类相比,脂肪完全氧化分解需要更多的氧气例 2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大鼠脾细胞与兔造血干细胞的细胞膜能够发生整合B.用胰蛋
2、白酶处理生物膜,将改变生物膜的组成,通透性也随之改变C.胰岛素合成、分泌过程中,生物膜发生了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互联系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生物膜发生的变化相同解题方法这类题目考查的知识点一般比较单一,所以关键是要把握题目的条件和信息。可以直接从题干条件出发,利用已知的条件,通过严谨的推理、合理的验证,综合所学的知识选择正确的选项,这是解答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使用本法的前提与关键是“审题干”,准确理解题意,明确考查重点。方法 2 找“题眼”法题眼是题目中能点出题目的重点,表达题目的含义,反映题目本质内容的关键词或关键句。它是题目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题目的灵魂,是题目的核心。抓
3、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题目的要领,找准了解题的突破口,掌握了开启题目的金钥匙。例 1 下表为果蝇(2n=8)性染色体组成与其性别的关系,其他性染色体组合的个体不存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性染色体组成 XY XX XXY XO XYY性别 雄性 雌性 雌性 雄性 雄性A.X、Y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B.由表可知,雄果蝇只含有一条 X 染色体2C.正常雄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含 4 条染色体D.雌果蝇中 X 染色体数目Y 染色体数目等于 1例 2 H 2O2能将鸟嘌呤氧化损伤为 8-oxodG,8-oxodG 与腺嘌呤互补配对。若下图所示 DNA 片段中有两个鸟嘌呤发生上述氧化
4、损伤后,再正常复制多次形成大量的子代 DNA。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子代 DNA 分子都有可能发生碱基序列的改变B.部分子代 DNA 中嘧啶碱基的比例可能会增加C.子代 DNA 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不发生改变D.氧化损伤可能诱发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突变解题方法“题眼”就是题目考查的重点或方向或切入点,所以它往往是题目的考查对象或限定条件,找准了题眼就是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能使学生少走弯路,为理清解题思路奠定了基础。因此解答选择题时要认真读题,找准题眼。方法 3 陷阱排除法有些试题,在题干或题肢中设置了一些“陷阱”。考生往往被陷阱迷惑,或者不能辨识,导致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例 1 箭毒
5、蛙有着鲜艳的体色,同时背部所分泌的毒液含某种生物碱,可以有效保护自己。在繁殖后代时,新生的蝌蚪每个占据独立的水坑,由于其为肉食性动物,雌蛙会用未受精的卵喂食蝌蚪,据调查,未受精卵中也含有大量的生物碱,根据相关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将多个新生的蝌蚪置于相同水坑,则它们之间有着激烈的竞争关系B.该种保护机制和生活习性的出现是生物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箭毒蛙有鲜艳的体色用以警示其他动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D.箭毒蛙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不可能是初级消费者例 2 研究结果表明:细胞或者机体在缺乏能量或受到胁迫时,就会在细胞里产生双层膜结构,可以包裹自己的一部分细胞质,运送到溶酶体进行降解
6、,发生细胞自噬;该过程由一连串的蛋白质和蛋白质复合物控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过程涉及生物膜之间的识别与转化B.溶酶体降解后的产物排出体外或在细胞内被利用C.细胞自噬与细胞坏死一样,不受基因控制3D.受损的细胞器也可通过自噬作用清除解题方法“陷阱”是选择题中常设的答题障碍,需要考生敏锐洞察,明察秋毫,谨防上当,尤其是对生物学中的一些特例,如蓝藻、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等等,学习时随时积累这些特例,并准确识记。一般有以下几种排除方法:(1)排谬法:即排除知识、表述和逻辑错误的选项。有些选项描述本身错误或包含部分错误内容或逻辑关系错误(逆向选择题除外)。(2)排异法:有的选项的叙述本身是
7、正确的,但与题干信息不符,解题的关键就是在题干和选项之间建立一种合理的逻辑关系,不符合这种逻辑关系的即可排除。(3)排重法:即与题干意思相同或重复的题肢。(4)排倒法:即排除与题干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5)排大于或小于项:知识内容大于或者小于题干的知识范围和规定范围,这样的选项也应该排除。方法 4 信息转化法信息转化法是指对于情境比较陌生、内容比较生僻,形式比较抽象的试题,通过信息转化,使之成为我们比较熟悉、便于理解的形式,从而达到化难为易,迅速得出答案的目的。常用的信息转化法有图表转化为文字、文字转化为图表、图与图之间的转化、文字之间的转化等。例 1 在光合作用中,RuBP 羧化酶能催化 C
8、O2+C5(即 RuBP)2C 3。为测定 RuBP 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 C5与 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 14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菠菜叶肉细胞内 RuBP 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RuBP 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C.测定 RuBP 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D.单位时间内 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 RuBP 羧化酶活性越高例 2 (2017 海南,18)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 A 的暴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
9、 A 的暴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 A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 AC.乙的出现使害虫 A 的环境容纳量下降4D.乙和害虫 A 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首先阅读题干,读懂题干给出的信息,理解情境中所涉及的教材知识。然后提炼信息发现规律,结合提出的问题,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找出规律,最后运用规律联想迁移,将发现的规律和已有的知识链接起来,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中,进一步作出解答。方法 5 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方法是对比分析题干信息之间的关系或题干信息与各选项之间的关系,对提供的四个选项进行比较、对比或者将四个选项分成两组,分别对两个相互矛
10、盾的选项进行比较、对比,淘汰错误选项,保留相对正确的选项,然后再对相对正确的两个选项进行对比,获得正确的选项。例 1 关于雄性绵羊睾丸内的下列细胞,说法错误的是( )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 减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 减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A.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的只有B.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C.一定含有两个 Y 染色体有、D.与体细胞相比,核 DNA 数目加倍的有、例 2 下列关于探索核酸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B.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这种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可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
11、分离D.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含 RNA 的生物中,RNA 是遗传物质解题方法对比分析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这类试题多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对比辨析、归纳总结具有可比性的知识点,通过比较加深印象。方法 6 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法是指跳出常规思维模式,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问题,从而达到迅速得出答案的目的。该方法又类似于数学中的“反证法”。此法适用于生命活动的调节、基因型、显隐性状、遗传方式和基因位置的判断等知识的相关题目。例 1 将全部 DNA 分子双链经 32P 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 2N)置于不含
12、 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 4 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放射性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5A.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 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B.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 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C.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 32P 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 1D.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 32P 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 1/2例 2 (2014 课标,6)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 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
13、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A.-2 和-4 必须是纯合子B.-1、-1 和-4 必须是纯合子C.-2、-3、-2 和-3 必须是杂合子D.-4、-5、-1 和-2 必须是杂合子6解题方法逆向分析法常用于解答条件分析类选择题,题目的题干信息中往往给出一些特殊结果,让学生分析该结果产生的原因、条件等。解决这类题,采用逆向分析可以快速、准确解题,可以使复杂问题变得简单明了。如通过逆推得出答案,如把题目中的“第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 1/48”作为已知条件,将每个选项中的条件与该条件作对比,不能得出结果的即可排除。方法 7 就熟避生法这类题目的各选项中既有熟悉的知识又有陌生的信息,
14、这时可以从熟悉的知识判断入手,从而找到破题的一种方法。例 1 据最新研究,蛋白 la minA 在维持细胞核中 DNA 结构的稳定性中起到了核心作用。这种蛋白能让染色质内部形成“交联”,在细胞核中限制 DNA 的行动。这种结构保护了染色质的完整性,同时允许 DNA 正常复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分子的复制,储存在 DNA 中的遗传信息实现稳定表达B.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为 DNA 的复制创造了有利条件C.去除蛋白 la minA 后,染色质的运动高度分散而且不能复制D.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可保证 DNA 分子复制准确无误例 2 大鼠某神经元白天胞内 Cl-浓度高于胞外,夜
15、晚则相反。该神经元主要受递质 -氨基丁酸的调节,-氨基丁酸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 Cl-通道开放,使 Cl-顺浓度梯度通过离子通道转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氨基丁酸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B.-氨基丁酸与受体结合后使 Cl-外流C.白天 -氨基丁酸使该神经元兴奋D.夜晚 -氨基丁酸使该神经元抑制解题方法此法用于试题材料新颖、情境独特的试题,这些信息往往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干扰,给学生形成迷惑,但是只要联想相关知识,将其转化为熟悉的知识点,从熟悉的知识入手,避开生疏的知识和名词,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即可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热考题型 2 模式图分析类题型题型解读7生物体的某一结构或某一生理过程均
16、可以用图形或图解的形式进行考查,该类试题可包含大量的生物学知识信息,反映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生物的结构、生理和相互联系。此类试题多是通过图形创设新情景,提供新材料;或是以图形的方式展示生物原理、过程等,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高。1.常考的形态结构图形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一般的解题方法可归纳如下:首先要知道题中的图像源于教材中的何种模式图,学会剖析方法,从局部到整体或从整体到局部,识别各部分名称,抓住突破口。然后根据题干和设问的要求,理清知识点,如该图涉及哪几个知识点?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的图解需要思考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在作答时一定要根据图中的序号或结构,应用教材中的相关生物学名词作
17、答。答题时一定要按要求作答,如是填写序号还是文字,还是两者都填;回答时一定要完整,不要遗漏,不能写错别字。例 1 (2017 江苏,22)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8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B.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C.ATP 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2.细胞分裂图细胞分裂图主要是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些时期的细胞图像。解题时要掌握细胞分裂每个时期的特征。能够准确区分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细胞分裂图。例 2 (2017 江苏,16)假如下图是某生物体(2n=
18、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若染色体有基因 A,则有基因 A 或 aC.若图中的表示 X 染色体,则最可能表示 Y 染色体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有 2 对同源染色体93.常考的过程图或流程图10解题方法过程图和流程图是用箭头、字母、文字和数字等表示某一生理过程或某一操作过程或新陈代谢中有序的变化关系。识别该类图解时,首先要弄清图中表示的生理过程或操作过程,然后确定正确的读图顺序,并理解图中涉及的结构、物质及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解答此类题的一般步骤是:(1)要结合题干中的文字叙述,把握流程图中流程的核心或重要过程,以此为主线完成图文的
19、转换。(2)用生物专业术语准确描述图形的含义。(3)用生物学知识准确描述各部分、各环节、各步骤的关系。例 3 (2017 天津,8)胰岛素可以改善脑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其调节机理如图所示。据图回答:(1)胰岛素受体(InR)的激活,可以促进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 ,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改善突触后神经元的形态与功能。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 功能。 (2)胰岛素可以抑制神经元死亡,其原因是胰岛素激活 InR 后,可以 。 11(3)某些糖尿病人胰岛功能正常,但体内胰岛素对 InR 的激活能力下降,导致 InR 对 GLUT 转运葡萄糖的直接促进作用减弱,同时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降低,从而 了炎症因子对
20、 GLUT 的抑制能力。最终,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 。与正常人相比,此类病人体内胰岛素含量 。 热考题型 3 数据处理与信息分析类题型类型 1 坐标曲线分析类题型题型解读坐标曲线分析题是以坐标系为载体,以曲线并配以一定的文字描述的形式呈现,相对比较抽象,对考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考查力度较大,在历年的高考中多次出现。其内容、形式不断变化,主要包括定性曲线和定量曲线。解题方法(1)“识标”理解坐标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因变量)、横坐标(一般为自变量)的关系,再结合教材,联系相应的知识点。(2)“明点”明确曲线中的特殊点(顶点、始终点、转折点、交叉点)所表示了什么生物学意义。
21、(3)“析线”分析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揭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根据纵、横坐标的含义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随“横坐标量”的增加,“纵坐标量”逐渐增加或减小。超过一定范围后,随“横坐标的量”的增加,“纵坐标的量”减少或增加,或者达到某种平衡状态。【注意】绘制坐标曲线(1)含义:根据给出的数据作出相关的曲线。(2)解题方法:一般用描点法。第一步:建立坐标系,标注两轴的含义,并注明单位。第二步:根据给出的数据标出各点。第三步:以能穿过最多点的直线或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第四步:标注图像的标题。例 1 夏季晴天,将密闭在玻璃罩中的某绿色植物置于室外,从凌晨 0 时开始,定期测定玻璃罩中某种气体
22、含量,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本实验测定的气体是 CO212B.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起始时间是 6 时C.若 9 时和 12 时合成有机物的速率相等,则 9 时的呼吸速率小于 12 时D.与 0 时相比较,24 时该植物的干重减少例 2 (2017 江苏,13)研究小组探究了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自变量是 NAA,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B.不同浓度的 NAA 均提高了插条生根率C.生产上应优选 320 mg/L NAA 处理插条D.400 mg/L NAA 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类型 2 直方图分析类题型题型解读直方图是在坐标
23、轴平面上画出的长方形(即柱形)图像,来直观描述生物学现象和规律,旨在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能力,以及运用生物学知识对直方图信息的分析、推理与应用能力。解题方法直方图类试题一般采用以下方法解决:(1)看清横、纵坐标轴的含义以及坐标系中直方图所代表的意义,也就是分析直方图所代表的量的大小和含义,然后结合生物学原理进行推理。(2)找出直方图中的最值,认真分析、对比图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图示中各数量不同的可能原因,分析横纵坐标之间的因果关系。(3)结合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作进一步的推理分析,并进行“图文”“直方图坐标图”等的转化,由此对照各选项作出合理判断。【注意】绘制直方图在建构“柱(条)形坐标图”时,
24、一是要抓住“点”,使“点”定位准确;二是要抓住“形”使“形”符合“柱(条)形坐标图”的画法要求。绘制步骤一般如下所示:第一步:整理题中数据,便于分析可列成表格;13第二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用长方条表示各级数量多少;第三步:标注纵坐标含义(注明“单位”),标注横坐标含义;第四步:标注图像的标题。例 3 (2015 江苏,22 改编)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B.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会有所增加C.秋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D.浮游藻类
25、中的氧元素会有 10%20%进入浮游动物类型 3 表格分析类题型题型解读表格是信息呈现的一种重要方式,如内容比较表、实验过程表、数据对比表等。表格题要看清横格和纵格的含义,把握数据规律,要求能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表格形式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解题方法解答表格类试题时可采用以下步骤:(1)识表。可以按照“三看”方法识表。一看表格名称(或表格记录的内容):看清表格名称;看清材料是关于什么的;看清题干的文字说明。二看行和列:看清行标题与列标题各表示什么,表格的第一行和第一列的文字;看清数据标题的含义、数据的单位,找出所要考的知识。三看行和列数据的规律和趋势:要行与
26、行、列与列进行比较,看数据是上升还是下降,还是到某个数值点就不变了等;看关键的数据点:如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出现频率的高或低的数值等,表格中出现“0”的地方要特别小心。看有无单一变量的对照关系或因果关系等。(2)析表。对表中的数据进行整理,结合概念和原理将表格转换成文字,联想所要考查的知识点,通过纵横比较数据的变化规律,分析找出引起数据差异的原因。14(3)说表。结合生物学概念和原理,把表中的信息转化成文字,结合选项,选择表达准确,贴近教材上的生物学术语的内容。例 4 观测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柑橘,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光照强度叶色平均叶面积( cm2)气孔密度(个mm -2)净光合
27、速率(molCO 2m-2s-1)强 浅绿 13.6(100%) 826(100%) 4.33(100%)中 绿 20.3(149%) 768(93%) 4.17(96%)弱 深绿 28.4(209%) 752(91%) 3.87(89%)(注:括号内的百分数以强光照的数据作为参考)(1)CO 2以 方式进入叶绿体后,与 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 。 (2)在弱光下,柑橘通过 和 来吸收更多的光能,以适应弱光环境。(3)与弱光下相比,强光下柑橘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 ,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 CO2吸收量 。对强光下生长的柑橘适度遮阴,持续观测叶色、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这三个指
28、标中,最先发生改变的是 ,最后发生改变的是 。 类型 4 情境信息分析类题型题型解读此类题可依据题干描述或所给出的素材进行提取、分析和综合来解答。题目素材多选与人类健康生活联系紧密的科研成果,材料内容新颖,要求在新情境下运用知识解释生命现象。通常考查考生分析、获取信息和文字表述能力。这类题的命题意图一般是:能力立意(决定考查哪些知识和原理)创设情境(提供材料)确定设问(提出要考生回答的问题)。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的一般步骤15第一步:获取信息。通过阅读题干,分析信息,明确题目事件及信息的类型,了解题干的主旨大意,界定主题干下面次题干的有无,确定解题思路。第二步:提炼信息。对于题干较长而又没有次题
29、干的题目来说,可快速浏览整个题干,针对题目设问,分析所给信息,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对于题干很长、信息纷杂,又有若干个次题干的题目来说,可先撇开题干不理,直接界定问题,再带着问题有目的地从次题干中直接读取有效信息,如有必要再浏览与设问相关的主题干的某一特定部分。第三步:运用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将发现的规律和已有的旧知识牵线搭桥,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中来,解答问题。例 5 (2016 天津,29)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与光照周期有着密切联系。下图表示了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1)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 ,图中去甲肾上腺激素释放的过程中伴随着 信号到 信
30、号的转变。 (2)褪黑素通过影响 HPG 轴发挥调节作用,该过程属于 调节,在 HPG 轴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运输到 ,促使其分泌黄体生成素(LH,一种促激素);LH 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其增加雄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若给正常雄性哺乳动物个体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 LH,随后其血液中 GnRH 水平会 ,原因是 。 热考题型 4 数据计算类题型题型解读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许多知识都可以量化,涉及的定量计算题主要是依据生物学原理,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生物学中的问题。计算题的考查核心是通过定量计算考查学生对相关概念、原理和生理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定量计算题的取材主要涉及蛋白质、DNA
3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细胞分裂、遗传育种、基因频率、种群数量、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等方面的内容。解题方法解答数据计算类题目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找原理。建立知识体系,找准依据的原理;16第二步:理关系。理顺数量关系,明确主次关系,无论是数字计算方法还是化学反应计算方法,都建立在生物学基础之上,这些数据计算手段都是为了更好地描述、理解或量化生物学原理、规律。第三步:准计算。要确保计算过程的准确性。类型 1 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有关计算例 1 已知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25 和 30 。下图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 a、b、c、d,温度为 30 时,1 h 内
32、叶肉细胞 CO2释放量和叶绿体 O2产生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 b 时,该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B.光照强度为 c 时,该叶肉细胞真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C.光照强度为 d 时,叶肉细胞的真光合速率为 8 mmol h-1D.若只将温度由 30 调到 25 ,则光照强度为 a 时,CO 2释放量增多类型 2 与中心法则、DNA 复制有关的计算例 2 艾滋病病毒是逆转录病毒,如果它决定某性状的一段 RNA 含碱基 19%A、32%G、26%C,且该段RNA 通过逆转录形成了双链 DNA 片段。则( )A.逆转录形成的双链 DNA 片段中碱基 ATGC=21212929B
33、.该段 RNA 及其逆转录合成的 DNA 片段中,共含有 5 种碱基、5 种核苷酸C.若该 RNA 片段含有碱基 m 个,则其逆转录形成的双链 DNA 片段连续复制 n 次共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219%m(2n-1)个D.若该 RNA 片段含有碱基 m 个,则其逆转录形成的双链 DNA 片段中碱基的排列方式有 4m种类型 3 与遗传概率和基因频率相关计算例 3 (2015 山东卷,6)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 H 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 F1。各 F1中基因频率与 H 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
34、错误的是( )17A.0p1 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体B.只有 p=b 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体C.p=a 时,显性纯合体在 F1中所占的比例为 1/9D.p=c 时,F 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 5/9类型 4 生态类计算例 4 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戊的体重增加 1 kg,最少消耗 kg 甲,最多消耗 kg 甲。若戊的食物有 来自于乙, 来自于丙, 来自于丁,且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 10%,从消费者到消12 14 14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0%。若戊体重增加 20 g,需要消耗植物 g。 热考题型 5 实验实践类题型题型分析实验实践类题型主要包括实验设计、
35、分析和评价类,要求考生理解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主要考查考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具备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其中设计类实验是重点,包括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方案、实验改进方法等。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把握实验目的:明确实验要解决的“生物学事实”是什么?要解决该“生物学事实”的哪一个方面?(2)明确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涉及的生物学有关学科中的方法和原理有哪些?(3)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实验研究的因素,以及影响本
36、实验的无关变量;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得手段。(4)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得出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18例 1 (2017 海南,8)某染料(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色)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某同学将吸胀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并进行染色实验来了解种子的生活力,结果如表所示。分组 甲组 乙组处理 种子与染料混合保温 种子煮沸后与染料混合保温结果 种子中的胚呈红色 种子中的胚未呈红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组的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呼吸作用产生的 NADH 使染料变成红色C.乙组胚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染料运出细胞D.种子中胚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会影响染色效果例
37、 2 现有一种细菌 M,能够合成某种酶,并能分泌到细胞外。为了研究其培养时间与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关系,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材料:若干个培养瓶、培养液、细菌 M(要求与说明:实验仅设一组;实验仪器、试剂、用具及操作不做要求;实验条件适宜)请回答:(1)实验思路: 。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并绘制预测的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曲线)。例 3 调查与统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以下是调查统计方法的具体运用,请回答有关问题:(1)为了解一些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发病率,某班同学拟从青少年型糖尿病和
38、红绿色盲中选取一种,在全校学生及其家庭中开展调查。19人类的大多数疾病都与遗传基因有关,受一对或多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其中,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 基因遗传病,红绿色盲属于 基因遗传病。 青少年型糖尿病和红绿色盲,一般选取后者开展调查比较可行。请说明理由。 在调查时,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分工进行调查。为了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调查结束后应如何处理各小组的调查数据? 。 (2)为了模拟样方法测定种群密度,两位同学分别在一张 50 cm50 cm 的白纸上制作方格表,将 200粒绿豆种子随机撒在白纸上,选择 5 个方格进行计数,再计算出种群密度。计数完成后,应如何计算种群密度?。 两位同学的调查结果
39、有较大差异,你认为原因可能有哪些?(答出两点)。 例 4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在细胞中的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那么是什么牵引染色体的运动呢?某同学对该问题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假设:染色体的运动是由于纺锤丝的牵引实验方法:破坏纺锤丝实验材料和用具:相差显微镜(可连续观察活细胞一个分裂期的染色体变化)、洋葱、盖玻片、载玻片、吸水纸、滴管、广口瓶、清水、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等。方法步骤:(1)培养洋葱根尖(2)切取根尖 23 mm,并对它进行解离、漂洗和染色。(3)将洋葱根尖制成临时装片,并滴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使根尖处于秋水仙素溶液中,在相差显微镜下用一个分裂期时间观察染色体的运
40、动情况。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设计(1)请你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 。 (2)请你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中选用秋水仙素破坏纺锤丝,你认为是否可行?试说明理由。 20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错误所在,并加以改正。 21答案全解全析热考题型 1 高考选择题方法 1 直接选择法例 1 答案 B直接排查 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是 C、H、O、N、Mg;ADP 脱去一个磷酸基团后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 的原料,B 错误;蛋白质的结构决定了其功能;与糖类相比,相同质量的脂肪含 C、H 较多,氧化分解时需氧多,故直接选择 B。例 2 答案 D直接排查 由于细胞膜的流动性,一定条件下,大鼠脾细胞与
41、兔造血干细胞的细胞膜可以整合;胰蛋白酶处理生物膜,会破坏膜上的蛋白质,从而改变生物膜的通透性;胰岛素为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体现了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连续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与 Na+、K +的跨膜运输有关,而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形式传递,需要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所以二者生物膜发生的变化不同,故选 D。方法 2 找“题眼”法例 1 答案 D题眼分析 本题考查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题眼是“其他性染色体组合的个体不存活”,所以据表可知,三种雄果蝇(XY、XO、XYY)的体细胞中都只含有一条 X 染色体,含有两条 X 染色体的个体表现为雌性,根据表中雌果蝇(XX、XXY
42、)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可知,细胞中的 X 染色体数目多于 Y 染色体数目,所以二者的比值不等于 1,D 错误。例 2 答案 B题眼分析 本题的题眼是“H 2O2能将鸟嘌呤氧化损伤为 8-oxodG,8-oxodG 与腺嘌呤互补配对”。另外题中所示 DNA 片段中有三个鸟嘌呤(G)。若发生氧化损伤的两个鸟嘌呤在一条单链上,则正常复制后形成的子代 DNA 分子中有一半的 DNA 分子会改变碱基序列;若发生氧化损伤的鸟嘌呤分布在两条单链上,则正常复制后形成的子代 DNA 分子都有可能发生碱基序列的改变,A 正确;复制的子代 DNA 分子中若含有8-oxodG,使原本与其配对的胞嘧啶由腺嘌呤替代,这样的
43、 DNA 分子中嘧啶碱基的比例会下降,其余 DNA分子中的嘧啶碱基仍然占 50%,不发生改变,B 选项错误;由于基因表达时只有一条链转录,又加上密码子的简并性,所以子代 DNA 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不发生改变,C 正确;氧化损伤会导致 DNA 分子中的部分碱基对发生替换,从而诱发基因突变,因此,这种氧化损伤是可能诱发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的,D 正确。方法 3 陷阱排除法22例 1 答案 A陷阱排除 本题的陷阱在于:A 项中,竞争属于种间关系,新生的这些蝌蚪属于同一物种,它们之间为种内关系,据此判断 A 错误;忽视题干中“由于其为肉食性动物”,所以至少为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据此判断 D 正
44、确。例 2 答案 C陷阱排除 本题的陷阱在于“细胞或者机体在缺乏能量或受到胁迫时”,就判断该过程是细胞被动死亡,应为细胞坏死,造成思维定式,无法作出正确判断。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在细胞里产生双层膜结构,并与溶酶体融合,涉及了生物膜之间的识别与转化,A 正确;自噬溶酶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排出细胞或在细胞内被利用,B 正确;细胞自噬过程中一些损坏的蛋白或细胞器被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泡包裹后,送入溶酶体或液泡(酵母和植物)中进行降解并得以循环利用,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死亡,C错误;细胞内损伤的各种细胞器通过溶酶体的自噬作用在细胞内被分解,D 正确。方法 4 信息转化法例 1 答案 B信息
45、转化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可将题干信息转化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图:RuBP 羧化酶催化的就是图中的 CO2固定过程。然后进行解答。由题干可知 RuBP 羧化酶催化 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在条件充足的情况下,有光无光暗反应都可进行,B 说法错误;实验中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法;酶的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或底物的消耗量来表示,产物的生成量越多,酶的活性越高。例 2 答案 D信息转化 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群落的结构等知识,可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形信息,如下图:23由此看出,种植乙对害虫 A 不利,且使害虫 A 的环境容纳量下降。由乙生长良好,不能说明害虫 A 抑制植
46、株乙的生长,D 错误。方法 5 对比分析法例 1 答案 C对比分析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A 说法正确;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分到两个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 说法正确;雄性绵羊的性染色体为 XY,有丝分裂后期有两个 Y 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一个含有 X 染色体,另一个含有 Y 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一个含有两个 X 染色体,另一个含有两个 Y 染色体,C 说法错误;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进行 DNA 复制,所以核
47、DNA 数目加倍的有、,D 说法正确。例 2 答案 C对比分析 本题对比分析了三个经典遗传学实验,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证明了肺炎双球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但并不知道转化因子是什么,A 错误;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这种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重组,B 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可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 正确;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D 错误。方法 6 逆向思维法例 1 答案 C逆向分析 解答本题可以从选项入手,逆向分析推理。减数分裂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子染色体均为 32P-31P,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 32P,C 正确;若细
48、胞进行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由于 DNA 的半保留复制,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DNA 分子)都是一条链含 31P,另一条链含 32P,第二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一条为 32P-31P,一条为 31P-31P,后期两条子染色体分离,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 32P 的个数不定,可能不含 32P,也可能 2N 条染色体都含 32P,A、C、D 错误。例 2 答案 B逆向分析 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设相关基因用 A、a 表示。无论-2 和-4 是否纯合,-2、-3、-4、-5 的基因型均为 Aa,A 项错误。若-1、-1 纯合,则-2 为 1/2Aa、-1 为1
49、/4Aa,-3 为 2/3Aa,若-4 纯合,则-2 为 2/31/2=1/3Aa,故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1/31/4=1/48,与题意相符,B 项正确。若-2 和-3 一定是杂合子,则无论-1 和-4 同时是AA 或同时是 Aa 或一个是 AA 另一个是 Aa,后代患病概率都不可能是 1/48,C 项错误。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概率与-5 的基因型无关;若的两个个体都是杂合子,则子代患病的概率是 1/4,D 项错误。24方法 7 就熟避生法例 1 答案 B就熟避生 本题应用了新情境、新信息,但是信息中有我们所熟悉的 DNA 复制、染色质等内容,所以解答时通过 DNA 复制,DNA 与染色质的关系等知识进行解答。通过 DNA 分子的复制,储存在 DNA 中的遗传信息能稳定遗传,A 错误;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有利于 DNA 解旋成单链,为 DNA 的复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