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19,第一节 世界地理概况,【全国卷】,1.(2017年全国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令海峡(下图)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答案,解析,【答案】(1)白昼短(或近极夜),极为寒冷,(受低压控制)多暴雪,(海峡狭管效应)风速快。 (2)夏季(暖季)。(当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陆地相连,夏季(暖季)较温和,利于通行。 (3)(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
2、近,)对桥梁防震要求高;海冰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大桥长度(跨度)大,施工难度大;(建筑材料等)运输距离长,基础设施差,运输费用高;气候极端,施工条件差,施工期短,对材料性能要求高,人工费用高。,【解析】第(1)题,人们徒步难以穿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区域气温寒冷、天气条件恶劣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根据材料提示可知,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夏季气温较高,方便通过。第(3)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建设成本高的因素。主要从地质条件、建设难度和建设周期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质构造复杂,读图可知,该地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多暴风雪,自然条件恶劣,夏季浮冰
3、多,对桥墩的建设要求较高,建设难度大,成本较高;该地洋流的流向以及海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作用都要加以考虑,海峡两侧为山地,地形崎岖,建设难度大,且位于高纬,可施工期短,建设周期长,人工费用高,建设成本高。,(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 (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2.该批产品运往甲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 A.好望角 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麦哲伦海峡,【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和地图相关知识
4、的应用。两地都位于北半球,经度差约为180,考虑到地球上两点之间大圆劣弧航线最短,可以排除位于南半球的好望角和麦哲伦海峡;又考虑陆地绕行等因素,排除苏伊士运河;经太平洋过巴拿马运河的航线最近。,C,答案,解析,(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5)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 N,117 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下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据此完成第2题。,【地方卷】,(2018年江苏卷,12)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
5、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 A.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尔高原 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4.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 A.1月5月 B.5月9月 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答案,解析,【解析】第3题,根据题干所述“无冬夏之异”,可知该地区全年气温差异不大,再结合该地区“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可以推断,该地区全年气温较高,且降水丰富。印度河上游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区,海拔较高,不会草木常茂;帕米尔高原深居内陆,且海拔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斯里兰卡沿海平原地势平坦,且为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符合佛国记的叙述;
6、塔里木盆地降水少,且气温年变化大,不可能草木常茂。第4题,古代船只主要是帆船,其航行的动力来自盛行风,从耶婆提国返回中国,一路向东北前行,最适合的是遇到西南风,可以顺风而行,东南亚地区吹西南风的季节是每年的夏半年,即59月这段时间。,C,B,5.(2015年安徽卷,24)右图为25 N32 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图示地区有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该通道便捷地连接了( )。,A.北美东岸与西欧 B.东亚与南亚 C.北美东岸与西岸 D.西欧与南亚,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分区的空间分布。图示地区的世界重要海上交通贸易通道为苏伊士运河,向西通过地中海可以到达西欧,向东通过红海、印度洋可以
7、到达南亚。,D,【地方卷】,(2017年海南卷,17)2000年7月,连接丹麦哥本哈根和瑞典马尔默的厄勒海峡跨海工程竣工通车。该工程全长16千米,采用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组合的方案(下图)。据此完成第1题。,1.区域差异为区域合作提供了条件。利于厄勒海峡两岸区域经济合作的条件是( )。 A.产业结构的差异 B.语言文化的差异 C.社会福利的差异 D.交通规则的差异,【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合作,厄勒海峡两岸分别连接丹麦的哥本哈根和瑞典的马尔默,选项中与经济合作有关的是产业结构的差异。,答案,解析,A,2.图中举办地所在国家( )。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地处环太平洋灾害带 C.人口增长模式不
8、同 D.南部沿海有寒流经过,答案,解析,【解析】图中举办地所在国家为中国、韩国、美国,韩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中国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美国大部分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美国阿拉斯加地区在北半球高纬度;三国都地处环太平洋灾害带;三个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均为“现代型(低低低)”;三国南部沿海都有暖流经过,且韩国只有暖流流经。,B,(2016年北京卷,2)2016年8月2125日,第3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将在北京举办。往届大会曾在华盛顿、首尔等地举办。读下图,回答第2题。,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 (1)七大洲和四大洋,(2)大洲界线,【点拨】 亚洲虽然东西跨度大,但并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因为所
9、有经线都过南极洲,所以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10 S80 N)。,二、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成因 1.气温 (1)陆地气温的变化,(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成因,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1.表示北美洲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 )。 A.曲线 B.曲线 C.曲线 D.曲线 2.M对应的地区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蒸发旺盛 B.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 C.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D.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作用明显,【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四个区域的降水特征,主要根据四个区域陆地西海岸的范围及各自的降水量来确定。北美
10、洲最低纬度应在9 N附近,故曲线为北美洲;澳大利亚西海岸范围为10 S40 S,故曲线为澳大利亚;南美洲和非洲的最低纬度都在赤道附近,但南美洲西岸靠近赤道附近的降水比非洲少,因此曲线是南美洲,曲线是非洲。第2题,根据曲线为南美洲,其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向低纬延伸范围大,降水少,主要是因其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作用明显。,答案,解析,C,D,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西岸纬度040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状况。读图,回答 12 题。,一、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1.世界的居民,(1)人口分布不均 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a亚洲东部,b亚洲南部,c欧洲,d北美洲东部。 人口稀疏区
11、: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极地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2)人种分布,(3)世界三大宗教,2.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1)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 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2)人口数量: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印度。,(3)经济发展水平差异,3.“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地区,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 东部产能增加,需要加强对外合作 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 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 A. B. C. D. 4.“新丝绸之
12、路”横贯亚欧大陆,自东向西依次经过的世界文化圈是东亚文化圈与( )。 A.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 B.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 C.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 D.伊斯兰文化圈、东欧文化圈、西欧文化圈 5.上海科研人员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巧妙“嫁接”,大幅度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这一成果将惠泽“一带一路”上严重缺水而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是( )。 A.大洋洲、西欧 B.东欧、东南亚 C.中亚、西亚 D.东亚、南亚,答案,解析,C,D,“一带一路”是经济互补之路,是文化融合之路,是创新圆梦之路。据此回答35题。,A,【解析】第3题,“一带一路
13、”连接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区域内部经济差异明显,互补性强。我国处于“一带一路”的东部,是著名的“世界工厂”,产能大,需加强对外合作以输出过剩产能;中亚地区是全球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石油资源依赖国际市场;南亚地区因人口稠密,对粮食的需求量大,是粮食的进口区域;欧洲经济发达,受老龄化问题影响严重,需引进国际劳工。第4题,“新丝绸之路”自东向西依次经过东亚、中亚、西亚、东欧、中欧和西欧。中亚与西亚地区人口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为伊斯兰文化圈,在欧洲依次经过东欧文化圈和西欧文化圈。第5题,中亚与西亚因深居内陆或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
14、和归宿,是地理学因地制宜思想的核心与关键。以各种形式的区域图为载体考查相关地理原理和能力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形式,而解答这类题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空间定位。空间定位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经纬网定位法、海陆位置定位法、地理事物轮廓定位法、地理特征定位法、地理注记定位法等,在考试时可优先选择最熟悉的定位方法,再用另外一两种定位法确定,以提高定位的准确率。,1.利用经纬网进行空间定位 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都可以通过一组具体的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方法,这种定位方法要求学生熟悉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不仅要脑中有图,而且要脑中有网(经纬网),要用经纬
15、网覆盖脑中的地图,特别要注意掌握一些重要的经纬线,其他经纬线根据这几条推算即可。结合下图区域定位:,(1)关注局部重点地区的经纬线。如20 W(经过大西洋的中部)、160 E(经过太平洋的西部)、120 W(经过北美西部、南太平洋中部)、60 E(经过乌拉尔山)、100 E(经过青海湖、横断山区)、110 E(经过包头、巫山、海口)、30 N(经过拉萨、成都、重庆、武汉、杭州等城市附近)、40 N(经过北京)。 (2)记住各大洲、大洋及主要国家的经纬度数。如非洲中部的经线为20 E,南美洲中部的经线为60 W,北美洲中部的经线为100 W等,我国主体位于73 E135 E区间。 (3)记住一些
16、经纬线的交点,然后将其作为坐标原点,确定区域位置。如杭州大致位于120 E经线和30 N纬线的交点附近,海口大致位于110 E经线和20 N纬线的交点附近,埃及的首都开罗位于30 E经线和30 N纬线的交点附近,新奥尔良位于90 W经线和30 N纬线的交点附近(即密西西比河入海口处)。,2.根据海陆位置进行空间定位 (1)掌握大致位置: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内部,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东部或西部(临海),有的被海洋包围(如岛屿),利用这一特性可以确定地理事物的大致位置。 (2)掌握固定位置:每个区域周围的海陆分布是固定的,可以利用这种海陆位置的固定性进行区域定位。 (3)熟悉海陆分布状况:利用海陆
17、位置进行定位,必须熟悉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如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与大西洋不直接相临;北美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等。太平洋被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包围;大西洋被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包围;印度洋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包围,北冰洋被亚欧大陆及北美洲包围等。 (4)掌握其他重要的参照系:除了七大洲和四大洋外,一些重要的海、海湾、海峡也是进行定位的重要参照系。,(5)根据沿某条纬线和经线的海陆地形剖面图也可进行空间定位。,3.根据地理事物相对位置定位 任何地理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地图上,可以通过某地理事物与周围相关地理事物在方向
18、、距离上的比较,确定它的区域位置。 (1)借助熟悉的点,根据相对位置定位:要充分利用“控制点”进行相对位置的判断,如下图:,(2)借用熟悉的地理事物,根据相对位置定位。 识记一些重要的经纬线和主要的地理事物分布,然后以它们为参照物,利用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如利用重要的海洋航线,空间记忆重要的海峡、海域、半岛与岛屿。,4.根据轮廓特征进行空间定位 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个大洲、大洋,小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 首先,要熟识各种区域轮廓,尤其侧重中国省级行政区轮廓和世界主要国家轮廓。 其次,要熟识海陆轮廓,主要是大洲、大洋的轮廓。 第三,要能区分重要水域轮廓特征,如
19、对著名的湖泊(五大湖,贝加尔湖、里海、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等)要特别关注。在实际应用中,常把重要区域的轮廓特征和经纬度结合起来使用。,下列图示为世界上一些重要岛屿、半岛、海峡、河流及湖泊的轮廓示意图。 (1)岛屿,(2)半岛,(3)海峡,(4)河流,(5)世界主要运河,(6)湖泊,5.根据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原理进行空间定位 (1)依据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定位 很多地理事物都有自己的分布特征及规律。如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的分布规律,日影朝向,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地貌特征的分布规律,农作物的分布规律,人口的分布特征等。掌握了地
20、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再依据试题中的材料(文字、数据或图表),如气候类型数据图、地貌示意图、河流径流量图、人口结构图、地球光照图及文字说明等,就不难分析出地理事物所在的空间位置。 (2)利用地理原理定位 有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是受地理原理支配的,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地理原理,就可以间接推导出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如根据某个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就可推测该地位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如,据图中等温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区应在南半球低纬海区;大陆东岸A处有暖流经过。,全球低纬地区共有10个海拔在1000 m以上的著名热带和亚热带大高原。读某低纬高原的局部区域图,回答12题。,1.图中M城市( )。 A.
21、全年皆夏 B.四季分明 C.全年湿润 D.昼夜温差大 2.导致M城市上述特征的因素主要有( )。 A.纬度、地形 B.赤道低压带 C.暖流、纬度 D.地形、信风,D,答案,解析,【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图中M城市所在国家为墨西哥,M城市为墨西哥城。墨西哥城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分旱、雨两季,10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5月至9月为雨季,雨季集中了全年75%的降水量。墨西哥城在墨西哥高原上,且在高原南部的盆地中,受到地形的影响,其昼夜温差大。第2题,墨西哥处于低纬区,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同时因其位于墨西哥高原,受地形的影响较大。因此,其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和地形。墨西哥城距离海洋较远且海拔较高,受洋流影响小。,A,谢,谢,观,赏,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