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2 章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 40分,第卷 6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第卷 (选择题 共 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列有关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合子,可使杂交实验结果更可靠B.进行人工杂交时,必须在豌豆花未成熟前除尽母本的雄蕊C.在统计时,F 2的数量越多,理论上其性状分离比越接近 31D.孟德尔提出杂合子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11 的假说,并通过实际种植来演绎下列对孟德尔遗传定律
2、理解和运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研究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B.细胞质中基因的遗传也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C.孟德尔遗传定律普遍适用于乳酸菌、酵母菌、蓝藻等各种有细胞结构的生物D.基因型为 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 4种表现型和 9种基因型玉米的紫粒和黄粒是一对相对性状。某一品系 X为黄粒玉米,若自花传粉,则后代全为黄粒;若接受另一紫粒玉米品系 Y的花粉,则后代既有黄粒,也有紫粒。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紫粒是显性性状 B.黄粒是显性性状 C.品系 X是杂种 D.品系 Y是纯种家兔的黑色(B)对褐色(b) 是显性,短毛(D)对长毛(d)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
3、由组合的。兔甲与一只黑色短毛兔(BbDd)杂交共产仔 26只,其中黑色短毛兔 9只,黑色长毛兔 3只,褐色短毛兔 10只,褐色长毛兔 4只。按理论计算,兔甲表现型应为 ( )A.褐色短毛 B.褐色长毛C.黑色短毛 D.黑色长毛如图 N1-1所示为某动物精原细胞增殖和形成精子过程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2上的基因。细胞处于染色体着丝点(粒)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图 N1-1A.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 4n,DNA数目为 4aB.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 2n,DNA数目为 2aC.中有姐妹染色单体,正常情况下,基因 A与 a、B 与 b分离发生在细胞中D.与
4、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 3个精细胞的基因组成是 aB、AB、ab在完全显性条件下,基因型为 AaBbcc与 aaBbCC的个体杂交(无连锁),其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 )A.3/4 B.1/2C.3/8 D.5/8甲、乙两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的小桶后再重复多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 N1-2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B.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C.实验中每个小桶内的
5、 2种小球必须相等,但 4个小桶内的小球总数不必相等D.甲、乙重复 100次实验后,统计的 Aa、BD 组合的概率均约为 50%白花三叶草有两个品种:叶片内含较高水平氰(HCN)的品种和不含氰的品种,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其代谢过程如图 N1-3所示:图 N1-3两个不含氰的品种杂交,F 1全部含有较高水平氰,F 1自交获得 F2,则 ( )A.两亲本的基因型为 DDhh(或 Ddhh)和 ddHH(或 ddHh)3B.F2中性状分离比为高含氰品种不含氰品种=151C.氰产生后主要储存在叶肉细胞的溶酶体中D.向 F2不含氰品种的叶片提取液中加入含氰葡萄糖苷,约有 3/7类型能产生氰某种昆虫
6、控制翅色的等位基因种类共有 5种,分别为 VA、V B、V D、V E、v,其中VA、V B、V D、V E均对 v为显性,V A、V B、V D、V E互为显性,都可以表现出各自控制的性状。该昆虫体细胞中的基因成对存在,则基因型种类数和翅色性状种类数分别为 ( )A.15和 10 B.10和 7C.15和 11 D.25和 7香豌豆中,只有在 A、B 两个不同基因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开红花。一株红花植株与基因型为 aaBb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 3/8开红花;若让这一株红花植株自交,则其后代红花植株中,杂合子占 ( ) A.1/9 B.2/9 C.8/9 D.5/9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
7、是 ( )A.无丝分裂过程没有 DNA和染色体的复制,因此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B.精子形成过程中,若某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开,则形成的精子有一半不正常C.观察动物精巢切片时,可能会同时观察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完成后的细胞都会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图 N1-4中甲表示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 DNA含量的变化;图乙表示该果蝇的两对等位基因(Y 与 y,R与 r)的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甲乙4图 N1-4A.图甲中 BC段的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 0条或 1条 Y染色体B.图甲中 DE段的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 8条染色单体C.图乙中基因
8、Y与 y、R 与 r的分离可发生在图甲中的 CD段D.图乙中基因 Y与 R、y 与 r的组合可发生在图甲中的 DE段图 N1-5是某果蝇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该细胞经过一次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类型是 ( )图 N1-5图 N1-6A.甲和甲B.甲和乙C.乙和丙D.乙和丁某男性患有色盲(相关基因为 B、b),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分裂后期时,可能存在( )A.两条 Y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B.两条 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C.一条 Y染色体和一条 X染色体,一个色盲基因D.一条 Y染色体和一条 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人体 X染色体上存在血友病基因,以 Xh表示,显性基因以 XH表示。如图 N1-
9、7所示是一个家族系谱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5图 N1-7A.若 1号的父亲是血友病患者,则 1号母亲的基因型肯定是 XHXHB.若 1号的母亲是血友病患者,则 1号父亲的基因型肯定是 XHYC.若 4号与正常男性结婚,所生第一个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1/8D.若 4号与正常男性结婚,所生第一个孩子是血友病患者,再生一个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4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
10、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用纯合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组合 P F1 灰身红眼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灰身红眼 黑身白眼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灰身白眼A.果蝇的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B.由组合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C.若组合的 F1随机交配,则 F2雌蝇中纯合的灰身红眼占 1/16D.若组合的 F1随机交配,则 F2雄蝇中黑身白眼占 1/8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 ZW型,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Z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ZZ。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 1中雄鸡均为芦花形,雌鸡均为非芦花形。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11、( )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 Z染色体上,而不可能在 W染色体上B.雄鸡中芦花鸡所占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C.让 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的 F2中雄鸡的表现型有一种,雌鸡的表现型有两种D.让 F2中的雌、雄芦花鸡交配,产生的 F3中芦花鸡占 3/4二倍体高等植物剪秋罗雌雄异株,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等6位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其中 b基因会使花粉不育。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窄叶剪秋罗可以是雌株,也可以是雄株B.如果亲代雄株为宽叶,则子代全部是宽叶C.如果亲代全是宽叶,则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D.如果子代全是雄株,则亲代为宽叶雌株与窄
12、叶雄株现用某野生植物甲(AABB)、乙(aabb)两品系作亲本进行杂交得 F1,F1的测交结果如下表。下列推测或分析不正确的是 ( )品系父本 母本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F1 乙 AaBbAabbaaBbaabb=1222乙 F1 AaBbAabbaaBbaabb=1111A.F1自交得到的 F2有 9种基因型B.F1产生的基因组成为 AB的花粉中 50%因不能萌发而不能完成受精C.F1自交后代中重组类型所占的比例是 3/7D.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第卷 (非选择题 共 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4小题,共 60分)(15分)在小鼠的常染色体上有一系列
13、决定体色的复等位基因(A 1、A 2、a,前者对后者为显性),该复等位基因在决定小鼠体色时,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体色表现型 基因型黄色 A1_灰色 A2_黑色 aa注:A 1纯合时存在胚胎致死效应。请回答:7(1)黄色小鼠的基因型有 种,灰色小鼠的基因型为 ,A 2a和 A2a交配,假定平均每窝出生 8只小鼠,则在同样条件下,A 1A2和 A1A2交配,预期平均每窝生 只小鼠。(2)一只黄色雄鼠与多只黑色雌鼠交配,子代 (填“能”或“不能”)同时出现灰色和黑色小鼠,理由是 。 (3)小鼠的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且与体色独立遗传。任意取两只基因型不同的雌、雄黄色短尾鼠多次交配,F
14、 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则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 。让 F1中的黄色短尾鼠自由交配,则子代中灰色短尾鼠占 。 (15分)如图 N1-8表示在人类产生配子时的细胞减数分裂结果,请据图回答问题:图 N1-8(1)根据图甲写出细胞减数分裂的特征: ; ; 。 (2)在坐标系中用曲线表示图甲所示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核 DNA数目与染色体数目的比例”的变化情况。图 N1-9(3)有些时候,人类在产生配子时,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会出现不正常的情况。图乙显示的是涉及一对同源染色体(常染色体)的不正常分裂情况:A 配子和 B配子的不同点: 8。 异常配子 A、B 产生的
15、原因可能是 。 这种分裂异常也可能发生在性染色体上,一个 B卵子与一个正常精子可形成不同的合子,如图 N1-10所示。图 N1-10如果 XO合子可发育成一个个体,而 YO的合子却不能,根据图示解释可能的原因是 。 (15分)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 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1)公羊中基因型为 NN或 Nn的表现为有角,nn 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 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 Nn无角。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 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16、 。 (2)某同学为了确定 M/m是位于 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 M/m是位于 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 ,则说明 M/m是位于 X染色体上;若 ,则说明 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 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 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 种;当其仅位于 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 种;当其位于 X和 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 N1-11所示),基因型有 种。 9图 N1-11(1
17、5分)玉米的甜度由等位基因 D、d 控制,DD、Dd 表现为非甜味,dd 表现为甜味。玉米的糯性和非糯性由等位基因 G、g 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现以甜味非糯性玉米和非甜味糯性玉米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 N1-1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图 N1-12(1)在玉米的糯性和非糯性性状表现中,显性性状是 。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 F2还应该出现 (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的个体本应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非甜味糯性的性状。 (3)甜玉米比普通玉米蔗糖含量高,基因 e对 d起增强效应,从而形成超甜玉米。研究
18、发现,d位于 9号染色体上,e 对 d增强效应的具体表现是 ee使蔗糖含量提高 100%(非常甜),Ee 使蔗糖含量提高 25%(比较甜),EE 则无效。研究者为了探究 e是否也在 9号染色体上,设计了如下实验:用普通玉米(DdEe)与超甜玉米(ddee)杂交, 。 若 ,则 e不在 9号染色体上;若 ,则e在 9号染色体上,且不发生交叉互换。若 e在 9号染色体上,写出该过程的遗传图解。 10本章能力测评(一)1.D 解析 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且闭花受粉,故自然状态下的豌豆均为纯合子。进行人工杂交时,去雄必须在豌豆花未成熟前进行,因为成熟后的豌豆花已经完成了传粉。孟德尔运用数
19、学上的统计学方法得出了性状分离比,统计时,F 2的数量越多,理论上其性状分离比越接近 31。孟德尔提出杂合子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11 属于演绎,实际种植属于验证。2.A 解析 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研究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A 项正确。只有细胞核基因的遗传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 项错误。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C 项错误。基因型为 AaBb的生物,两对等位基因不一定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故其后代不一定有 4种表现型和 9种基因型,D 项错误。3.A 解析 黄粒玉米品系 X自花传粉,后代全为黄粒,说明黄粒玉米品系 X为纯合子。黄粒玉米品系 X接受紫粒玉米品系 Y的花粉
20、,后代既有黄粒,也有紫粒,说明黄粒一定不是显性性状,因为若黄粒为显性性状,那么纯合的显性黄粒玉米不管接受什么粒色玉米的花粉,后代都应为黄粒,因此,紫粒为显性性状,黄粒为隐性性状。根据黄粒玉米品系 X接受紫粒玉米品系 Y的花粉,后代既有黄粒,也有紫粒,判断品系 Y为杂种。4.A 解析 已知家兔的黑色(B)对褐色(b)是显性,短毛(D)对长毛(d)是显性,根据题意兔甲与一只黑色短毛兔(BbDd)杂交共产仔 26只,其中黑色短毛兔 9只,黑色长毛兔 3只,褐色短毛兔 10只,褐色长毛兔 4只。则黑色褐色=(9+3)(10+4)11,短毛长毛=(9+10)(3+4)31。因此,兔甲的基因型为 bbDd
21、,表现型为褐色短毛。5.D 解析 是有丝分裂的后期,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 4n,DNA数目为 4a;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 2n,DNA数目为 2a;正常情况下,基因 A与 a、B 与 b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即细胞中;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组成应该是 aB、aB、Ab。6.D 解析 基因型为 AaBbcc与 aaBbCC的个体杂交时,无连锁关系,即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以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成 3个分离定律问题:Aaaa1/2Aa、1/2aa,BbBb3/4B_、1/4bb,ccCCCc,子代中与 AaBbcc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
22、 1/23/40=0,与 aaBbCC 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 1/23/41=3/8,因此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5/8。7.D 解析 和2 个小桶中只含有 A和 a,因此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和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和2 个小桶中含有两对不同的“基因”,因11此乙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两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过程。、小桶内的 2种小球代表产生的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 11,但是这两个小桶内的小球代表的分别是雌、雄配子,数量不等,通常雄配子数量多于雌配子,因此、小桶内小球总数可不相等。甲、乙重复 100次实验后,统计的 Aa、BD 组合的概率分别为 50%、25
23、%。8.D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从图解中可以看出,D 基因和 H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能生成 HCN,即 D_H_为叶片内含较高水平氰(HCN)的品种,其余均为不含氰的品种。两亲本的基因型为 DDhh和 ddHH,子代为 DdHh,全部含有较高水平氰,如果两亲本的基因型为 Ddhh和 ddHh,则子代会出现不含氰的品种,A 项错误。F 1为DdHh,F2为 9/16D_H_、3/16D_hh、3/16ddH_、1/16ddhh,高含氰品种不含氰品种=97,B项错误。氰产生后主要储存在叶肉细胞的液泡中,C 项错误。F 2不含氰的品种有3/16D_hh、3/
24、16ddH_、1/16ddhh,品种 ddH_不能产生含氰葡萄糖苷,但是加入含氰葡萄糖苷后能产生氰,其所占比例为 3/7,D项正确。9.C 解析 利用数学的组合问题来解此题,由 VA、V B、V D、V E、v 5种基因组合形成的基因型种类为 =10种,再加上因各自基因纯合形成的 5种基因型,总共 15种基因型;其中VAVA与 VAv、V BVB与 VBv、V DVD与 VDv、V EVE与 VEv表现型相同,所以表现型种类共有 11种。10.C 解析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_B_,子代红花所占比例为 3/8,可拆分成 1/23/4,这样可得出 11 和 31 的性状分离比,
25、即两对基因中有一对属于测交类型,另一对为杂合子杂交类型,结合亲本表现型可确定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其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_B_,所占比例为 9/16,其中纯合子只有 AABB,占 1/9,则杂合子占 8/9,故 C项正确。11.C 解析 无丝分裂过程有 DNA和染色体的复制,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相同,A项错误。精子形成过程中,若某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开,则形成的精子全部不正常,B 项错误。精巢内的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减数分裂,故观察动物精巢切片时,可能会同时观察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C 项正确。减数分裂完成后的细胞不再进行分裂,无
26、细胞周期,D 项错误。12.A 解析 图甲中 AB段是指间期 DNA的复制过程,BC 段是指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含有 1条 Y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的细胞含有 0条或 1条 Y染色体,故 A项正确。DE 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末期,含12有 0条染色单体,故 B项错误。图乙中基因 Y与 y、R 与 r的分离和 Y与 R、y 与 r的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甲中的 BC段,故 C、D 项错误。13.D 解析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Y 基因与 y基因分离,B
27、 基因与 b基因分离,A 基因与 a基因分离,X 染色体与 Y染色体分离。甲、乙、丙、丁四幅图中基因及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byAY、byaY、byaX、BYAX。因此,该细胞经过一次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类型是 byaY和BYAX,即乙和丁。14.B 解析 已知某男性患有色盲,基因型是 XbY,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分裂后期时,可能存在两条 Y染色体,但是 Y染色体上没有色盲基因,A 项错误。该色盲男性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分裂后期时,可能存在两条 X染色体,且色盲基因在 X染色体上,B 项正确。正常情况下,该色盲男性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已经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为同源染色体 X与 Y在减数第一次分
28、裂时分离,不能进入同一次级精母细胞,C、D 项错误。15.A 解析 本题考查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及相关计算。由于 1号和 2号正常,6 号患病,可推知血友病为隐性遗传病。若 1号的父亲为血友病患者(X hY),且 1号的基因型为 XHXh,其中 Xh来自父亲,X H来自母亲,则 1号母亲的基因型可能是 XHXH或 XHXh,故 A项错误。若 1号的母亲为血友病患者(X hXh),则肯定会将 Xh遗传给女儿,而 1号的基因型为XHXh,故 XH来自父亲,即父亲的基因型为 XHY,故 B项正确。4 号的基因型可能是 XHXH或 XHXh,其中 XHXh的概率为 1/2,若 4号与正常男
29、性婚配,所生第一个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21/4=1/8,故 C项正确。4 号与正常男性所生的第一个孩子为血友病患者(X hY),可以判定 4号的基因型为 XHXh,其再生一个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1/4,故 D项正确。16.B 解析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A 项正确。同源染色体上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都含有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会发生自由组合,B 项错误。染色单体分开时,间期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C 项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
30、组合,因此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D 项正确。17.C 解析 组合灰身红眼黑身白眼,后代只出现灰身红眼,说明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A 项正确。由于组合的后代中,雌性个体只有红眼,雄性个体只有白眼,因此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B 项正确。组合的 F1的基因型为 AaXBXb和 AaXBY,若组合的 F1随机交配,则 F2雌蝇中纯合的灰身红眼占 1/41/2=1/8,C项错误。组合的F1的基因型为 AaXBXb和 AaXbY,若组合的 F1随机交配,则 F2雄蝇中黑身白眼占131/41/2=1/8,D项正确。18.C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控制鸡羽毛颜色的基
31、因位于 Z染色体上,且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故 A项正确。雄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ZZ,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ZW,所以显性性状在雄鸡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故 B项正确。假设控制芦花的基因为 B,控制非芦花的基因为 b,则F1中芦花雄鸡能产生 ZB、Z b两种配子,非芦花雌鸡能产生 Zb、W 两种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得到的 F2中雌、雄鸡均有两种表现型,故 C项错误。F 2中芦花鸡的基因型为 ZBW、Z BZb,杂交后代中只有 ZbW为非芦花鸡,占 1/21/2=1/4,芦花鸡占 3/4,故 D项正确。19.D 解析 由于 b基因会使花粉不育,所以窄叶剪秋罗不可以是雌株,只可以是雄株,A项错误。
32、如果亲代雄株为宽叶,而亲代雌株是宽叶杂合体,则子代有宽叶,也有窄叶,B 项错误。如果亲代全是宽叶,且雌株是宽叶杂合体,则子代仍会发生性状分离,C 项错误。由于窄叶雄株的 b基因会使花粉不育,如果子代全是雄株,则亲代为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D 项正确。20.D 解析 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33724242,所以重组类型 A_bb和 aaB_所占的比例为 3/7,C项正确。F 1自交后代中有 9种基因型,故 A项正确。正常情况下,双杂合子测交后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应该是 1111,而作为父本的 F1测交结果为 AaBbA
33、abbaaBbaabb=1222,说明父本 F1产生的 AB花粉有 50%不能完成受精作用,故 B项正确。根据题意可知,正反交均有四种表现型,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故 D项错误。21.(1)2 A 2A2、A 2a 6(2)不能 子代同时出现灰色和黑色小鼠需要父本基因型为 A2a,而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不可能为 A2a 或黄色雄鼠与黑色雌鼠交配(A 1A2aa或 A1aaa)生出的小鼠为黄色和灰色(A 1a和 A2a)或者为黄色和黑色(A 1a和 aa)(3)A1A2Dd、A 1aDd 1/6解析 (1)A1A1小鼠胚胎期死亡,因此黄色小鼠的基因型为 A1A2、A 1a 2种。
34、灰色小鼠的基因型为 A2A2、A 2a。A 1A2和 A1A2交配所生小鼠中有 1/4的 A1A1胚胎期死亡,因此预期平均每窝生 83/4=6只小鼠。(2)可由亲代黄色雄鼠与黑色雌鼠(A 1A2aa或 A1aaa)推子代小鼠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也可由子代灰色和黑色小鼠推亲代小鼠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然后判断。(3)因为子代有长尾鼠,所以判断亲本短尾鼠的基因组成为 Dd,又因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不同,14所以确定两亲本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 A1A2Dd、A 1aDd。根据子代短尾鼠与长尾鼠的比例为21,判断短尾基因存在 DD纯合致死的现象。根据亲本 A1A2DdA1aDd,可推出 F1中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
35、为 A1A2Dd和 A1aDd。分别分析每对基因,计算出后代灰色个体的概率和短尾个体的概率,分析如下:2/4A1 1/4A2 1/4a2/4A14/16A1A1(致死)2/16A1A2(黄色)2/16A1a(黄色)1/4A22/16A1A2(黄色)1/16A2A2(灰色)1/16A2a(灰色)1/4a2/16A1a(黄色)1/16A2a(灰色)1/16aa(黑色)则灰色个体的概率为 3/12。Dd 与 Dd自由交配后代中短尾(Dd)个体的概率为 2/3,故子代中灰色短尾鼠的概率为 3/122/3=1/6。22.(1)1个亲代细胞可产生 4个子细胞 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 同源染色体分开并分别进
36、入不同的子细胞中(2)如下图(3)A 配子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B 配子中则不含此对染色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进入同一个细胞中X 染色体含有个体发育所必需的基因,而 Y染色体上则缺少某些个体发育所必需的基因解析 (1)减数分裂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分开并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中,每个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DNA分子复制之后,1 条染色体上含有 2个 DNA,一直到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DNA 数目与染色体数目才恢复到一一对应。(3)由题图乙可知,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而是进入同一个细胞中,故有一半的配子不含该对染色体。由男性和女性的性染
37、色体组成及题目信息可知,X 染色体上含有个体发育所必需的基因,而15Y染色体上则缺少某些个体发育所必需的基因。23.(1)有角无角=13 有角无角=31(2)白毛个体全为雄性 白毛个体中雄性雌性=11(3)3 5 7解析 (1)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子一代基因型的比例为NNNnnn=121,公羊中基因型为 NN或 Nn的个体表现为有角,nn 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 NN的个体表现为有角,nn 或 Nn无角。所以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有角无角=13;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有角无角=31。(2)如果 M、m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纯合黑毛母羊基因型为 MM,纯合白毛公羊基因型为
38、 mm,子一代的基因型为 Mm,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MMMmmm=121,子二代中雄性和雌性中白毛个体的比例都为 1/4,所以白毛个体中雄性雌性=11。如果 M、m 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则纯合黑毛母羊基因型为 XMXM,纯合白毛公羊基因型为 XmY,子一代的基因型为 XMXm、X MY,子二代公羊基因型及比例为 XMYX mY =11,子二代母羊基因型及比例为 XMXmX MXM=11,所以白毛个体全为雄性。(3)当一对等位基因(如 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 AA、Aa、aa,共 3种;当其仅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 XAXA、X AXa、X aXa、X AY、X aY,共
39、5种;当其位于 X和 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基因型有 XAXA、X AXa、X aXa、X AYA、X aYa、X AYa、X aYA,共 7种。24.(1)非糯性 (2)甜味糯性 ddgg(3)取所结的籽粒,测定蔗糖的含量普通(非甜)比较甜非常甜=211普通(非甜)非常甜=11 或者普通(非甜)比较甜=11遗传图解:解析 (1)由杂交实验可知,非糯性玉米与糯性玉米杂交,后代全是非糯性,说明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2)由于 D、d 和 G、g 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应该是非甜味非糯性非甜味糯性甜味非糯性甜味糯性=9331,实际情况是没有出现甜味糯性,说明基因
40、型为 ddgg的个体没有表现出甜味糯性性状,而是表现出16非甜味糯性的性状。(3)甜玉米比普通玉米蔗糖含量高,基因 e对 d起增强效应,从而形成超甜玉米。研究发现,d 位于 9号染色体上,e 对 d增强效应的具体表现是 ee使蔗糖含量提高100%(非常甜),Ee 使蔗糖含量提高 25%(比较甜),EE 则无效。研究者为了探究 e是否也在 9号染色体上,设计了如下实验:用普通玉米(DdEe)与超甜玉米(ddee)杂交,取所结的籽粒,测定蔗糖的含量。如果 e不在 9号染色体上,则其与 d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dEeddeeDdEeDdeeddEeddee=1111,即普通玉米比较甜玉米超甜玉米=211;如果 e、d 同位于 9号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DdEe 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 DEde=11 或 DedE=11,DdEeddeeDdEe(普通玉米)ddee(非常甜玉米)=11或 Ddee(普通玉米)ddEe(比较甜玉米)=11。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